
1.5.2 让高层有使命感,让中层有危机感
内化危机并不是企业督促员工保持危机意识的最终目的,通过危机的落实,从干部到员工,让所有企业成员都能够保持昂扬的斗志,保持持续奋斗,才是企业强调危机感的最终目标。
在任正非看来,像日本大萧条时期经历过九死一生仍能好好活着,那样的企业才算得上成功。而华为并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泰坦尼克号在一片欢呼声中出海,结果却撞上冰山沉没了。华为也是一路顺风顺水地走过来的,在和平时期升了太多的官,如果不加强警惕,同样也会面临灾难。
【辅助阅读】青蛙效应
任正非反复对华为EMT成员强调:“干部要有使命感,有使命感就会积极创造组织的造血功能,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想尽办法去做,就是在为组织造血,只有不断造出血来,企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公司发展到今天,依然处在创业阶段,让高层有使命感,让中层有危机感,让基层有一定饥饿感,是符合现实需要的。要通过人力资源政策导向,适当地营造这种‘使命感、危机感、饥饿感’,并用制度将其转化为全体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家企业都会遇到危机,区别在于,当危机发生后,勇敢的领导者选择了坦然面对,并汲取经验教训,防止同类危机再次出现,而胆怯者选择了逃避和视而不见,这种逃避,不仅对于危机的化解来说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企业深陷危机的泥潭,变得非常被动。
丰田对失败视而不见,始终沉浸在世界领先的荣耀之中,结果使自己陷于危机之中。反观那些成功的企业领导者,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他们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
惠普公司前董事长兼CEO卢·普拉特说:“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葛洛夫也有一句格言:“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他说,英特尔公司一直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松下幸之助更是强调:“这五十多年,我每日都是在连续的不安中度过的,但我能抑制那份不安与动摇,克服他们,完成今天的工作,产生明天的新希望,从此找到生活的意义。我这五十多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如果我没有任何不安,说不定就没有今天的我以及今天的公司了。”比尔·盖茨更是反复提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发展规模之大如微软,是否真的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也许有夸张的成分在,但其他企业如果不能够使高层干部始终保持使命感,让中层干部始终有危机感,那么不需要18个月,就会走到破产的边缘。
什么是使命感?对于工作而言,不论有怎样的回报与收益,都因为热爱而全心付出,这就是使命感。什么是危机感?如果不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就不能够创造价值,就会被淘汰,这就是危机感。
企业经营者必须意识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效益会变好,企业人的收入会增多,这种时候,就会有干部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因为安逸而失去使命感和危机感,企业队伍就会失去战斗力,而失去了尖爪和利齿的狼,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