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的责任:中国学者在抗日战争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马相伯

马相伯马相伯(1840—1939),学名乾、良,一字建常,另字志德,江苏丹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耶稣会神学博士。曾参与洋务活动,创办震旦学院(1903)、复旦公学(1905)。辛亥革命后,担任总统府高级政治顾问,兼任北京大学校长,参与筹建辅仁大学。晚年宣传抗战,随迁大后方,从上海辗转至越南谅山时不幸逝世。

马相伯学贯中西,精于欧洲语言、宗教、哲学和历史,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均为其弟子。其弟马建忠所著、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氏文通》亦由其整理删定出版。其本人述而不作,系统性的作品只有《致知浅说》,这是一部关于西方哲学的教材。方豪辑录有《马相伯先生文集》(1948),复旦大学出版社曾出版《马相伯集》(1996)。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届91岁高龄,他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自1932年11月起,他连续四个月发表了12次国难广播演说,还先后发起组织江苏国难会、不忍人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他积极支持抗战政治家的活动,与宋庆龄、杨杏佛、沈钧儒、史良、王造时、邹韬奋、章乃器等人有交。1936年,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入狱,马相伯多方营救。七人获释后,前往看望马相伯,合影留念。沈钧儒在照片上题书“唯公马首是瞻”。

马相伯的抗战言论,有马相伯秘书徐景贤1933年编辑的《国难言论集》,由上海文华美术图书公司刊行;1936年又有马相伯口述、王瑞霖笔记的《一日一谈》,由上海复兴书局刊行。本书限于篇幅,仅收入(1)1933年著《国货年献词》,提倡国货;(2)针对日本强占东三省,与章太炎等共同发表的《联合宣言》;(3)发给冯玉祥、宋哲元的电文,慰勉其抗日,庆贺其大捷;(4)《双十节献词》,于内忧外患之中,希望国人能体天下为公之意,希望政府能承担起责任,使民有所归,希望国家厉行民治,实行民主;(5)1936年著《题赠全救会第二次执委会词》,指出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6)1936年著《救国谈话》,表达对政府不抵抗的愤怒,号召“我们的人民决不能再等待,只有起来抵抗”。(7)1938年3月的呼吁《精诚团结,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