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网络文学的伦理表达
网络文学通常不以思想深度表达为优长,但是却应该与大众文艺谱系其他成员一样,具有自己的伦理表达功能,具备有效的伦理表达机制,文学创作表达恰当的伦理观念,是不能回避的社会责任,也攸关读者精神需求,攸关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一、网络文学的伦理表达功能
网络文学是大众文艺、欲望叙事谱系之一员,大众期待从文艺作品中得到欲望满足的快感体验,也期待得到欲望与伦理关系的答案。数千年来的艺术实践说明,伦理表达是大众文艺天然的功能,大众文艺在基本的伦理判断上,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揭示伦理表达的新课题,是争取大众欢迎的基本策略之一。正是大众的需求推动了文艺伦理表达机制、范畴的形成。当然,创作者把握大众文艺的伦理表达并非易事,会受到各种思想情感因素的干扰。
(一)人类伦理的发展线索
人类伦理的发展变迁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累积过程,人类的伦理系统演化也遵循着自组织规律。可以从几条线索来考察人类伦理的发生与发展。
其一,人类伦理起源于人类远祖的生命反应形态,在快感奖赏机制的推动下,生命体的生存与生命繁殖活动得以进行,人自然亲厚自己的基因遗传链条——父母与后代,以及基因相近之兄弟、姻亲。因为群体对个体的生存繁衍的保障作用,爱吾子伦理扩展到人之子,由于通婚范围不断扩展直到全人类,而基因亲厚的爱与平等的情感范围也扩展到全人类,伦理范围不断扩大对人类基因遗传与进化有巨大益处,可以说人类的伦理根源于基因遗传的本能需求。
网络文学创作原理
第四章网络文学的伦理表达
其二,在人类的进化中,人类认识到合作活动对个体与群体生存的重要性,人在与猛兽竞争中能够保存自己,得以在大自然中胜出,全靠真心诚意的合作,而合作就需要个体与群体遵守规则与信义伦理,相信符合伦理的行为就是最优策略的观念,社会公义体系与利他信念对于个体生存和繁衍,是一种重要的保障,甚至于是个体生存的前提,而自私和背叛行为就会使合作失败,导致所有人都成为输家。在此合作伦理基础上,产生了部落、民族和国家的公共伦理,特别是公平正义观念,人类全球合作活动产生了人类世界共同遵守的规则,比如国际法和各种行为准则,把伦理法制化、制度化是人类合作的必然结果。而回避全球合作的民族国家,就会陷入社会落后、文明停滞的局面。
其三,从宗教与文艺发展的线索来考察,可以发现原始氏族制社会以降,神话与灵性、神性宗教的发展(秉持多神论、万物有灵论),促使人类伦理体系向宗教化、艺术化变迁,一些道德准则以禁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希腊神话与神庙的兴盛,推动了神话故事与戏剧对伦理禁忌的表达,大众文艺开始形成自己的伦理奖赏机制与惩戒机制,比如俄狄浦斯的故事,就是通过惩戒机制来表达人类的重要伦理规则。
而神话形态的网络小说,特别是奇幻、玄幻、修真等类型小说写作,显然与人类意识中潜藏的神性、灵性文化基因相勾连,它们对激活人类的创造欲望有奇效,但是,主角们与希腊神话中的神一样,追求绝对力量的强大以支配世界的欲望,压倒了现代性的道德完善的愿望,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伦理表达的返祖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在教育体系、大众文艺与人文宗教的共同作用下,人类伦理与人类创造性不断调适,社会伦理更趋合目的性和多样化。
由此可知,人类伦理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既来自于人类基因遗传的生命活动,也来自于人类合作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教育、大众文艺与宗教在确定伦理表达的机制、范畴、规则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二) 大众文艺的伦理调适作用
人类文明史是人类进化中的创造史,也是通过文艺等途径,对欲望进行伦理化、审美化,进行安置与驯服的繁复进程。过于放纵欲望,导致社会伦理下沉,积累起动荡因素,人类社会容易失范失控,但是管控过度则有悖人类本性,会使人类社会失去活力,禁欲主义行为会损伤创造力,导致社会落后和人性扭曲。
文艺的伦理表达具有较大弹性,文艺对待无害于社群的个人欲望是宽容的,在欲望管理上也更内在化。文艺通过白日梦叙事释放本能,给人以快感满足,调适心理环境,欲望的体验情境,成为欲望原力的缓冲垫与隔离墩,从而释放了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大众文艺通过伦理表达的奖赏机制与惩戒机制,强化基本的伦理信条,但是也经常用难以判明的伦理两难情景,诱导受众自行做出伦理思考与抉择。
人类及其伦理直到今天,还是未完成的继续进化的状态,对于个人来说,本能与社会伦理的冲突是长期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变迁,不同的伦理信念的冲突也会带来新的伦理挑战,对大众文艺的伦理表达提出新的要求,而网络文学是正在奔跑的少年,伦理表达的自觉与能力尚不充分,理应在全人类文艺经典的视野中,寻求伦理表达的经验,以铸造自己的伦理形态。
二、伦理表达的机制
大众文艺是在欲望叙事与伦理奖惩的复调中铺陈情节的。生活中,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让好人成为好人,就已经是上天对他们的最大回报。但是文艺作品应该有自己的伦理评判倾向,给予“好人”以好的结局,给予“坏人”以坏的结局,这正是大众的普遍期盼。
(一)伦理表达的接受反应心理基础
在大众文艺的接受反应实践中,在受众把自己与人物特别是主角的生命情感体验历程相融合,在愿望—情感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受众对主角愿望实现的快感,产生了上瘾——心理依赖的情形,接受与依赖一种快感模式,就会认同其合理性,就可能外化为行为模式,所以伦理表达与作品中的快感奖赏机制密切相关,同时主角遭遇挫折或者惩戒所感受的痛楚,也会传导至受众身心感受上。
而创作者的伦理表达正是通过给予人物成功圆满的快感,以奖赏作者认可的人物品性、行为,这就是伦理表达的快感奖赏机制;通过给予人物(及其关联人物)身心痛楚乃至于死亡结局来惩戒其负面的品行、行为,亦即伦理表达的惩戒机制;通过具有伦理判断意味的悲喜剧结果,给予故事整体以伦理安置。这些举措旨在通过身心的快感与痛楚记忆,把伦理准则内化为接受者的身心律条。
奖赏与惩戒以及各种伦理安置的伦理尺度,是随着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愿望而定的,随着时代、个别文化、伦理评判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有一些大众愿望与道德认知相对恒定,因而一些伦理尺度也是相对恒定的,比如人们今天仍然能够认同神话、明清小说中的一些伦理观念,一些宗教准则形成于两千年前,至今也在发挥作用。而人们接受、认同文艺作品中的伦理安置的主要凭据是,人物的行为与奖惩的伦理安置是否平衡,是否符合普遍的伦理认知。
(二) 伦理表达的快感奖赏机制
让主角愿望达成,是最能传递作者对人物的肯定性伦理态度的,玄幻、奇幻小说中的主角经过修炼战斗,不断升级直至成为他们的世界的主宰,得到高峰体验;都市小说、历史小说的主角获得财富、权力、爱情方面的成功,都显见是用快感奖赏给予人物正面肯定。
金庸笔下的“成功人士”郭靖、令狐冲、段誉、韦小宝,他们的成功模式及其品性,对于网络小说具有很大的示范性。高人气网络小说《极品家丁》、《回到明朝当王爷》等作品的主角,都获得了韦小宝式的成功快感奖赏。这并不意味着作者的伦理立场就是对的,韦小宝式的厚黑、实用主义人生态度,爱情婚姻中的种马行为,显然有违现代伦理,然而华人男性青年对韦小宝的行为方式却认同度很高,以至于金庸修改作品,原本打算让韦小宝陷入妻离子散的结局,以表达伦理惩戒的态度,却因为读者的纷纷反对而作罢。(参见杨澜:《杨澜访谈录2008Ⅱ金庸访谈》,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
快感奖赏的后面必然带着一定的价值观,庄严的价值观宣扬后面常常隐藏着快感奖赏。电影经典《勇敢的心》主角华莱士,为了苏格兰的自由而反抗英王统治,浴血奋战,悲壮身死,战争期间,他得到奇特的奖赏,敌国英格兰的王后(敌人的女人)爱上他,他们狂热偷情,他们的儿子成为英国统治者——当然都是虚构的,作品给予热血战士深切赞誉,标举了自由精神。正因为它是反历史的虚构的,才更彰显出大众文艺伦理表达奖赏机制的威力。在这种充满雄性荷尔蒙的男性读物与男性影视剧中,剧情与伦理表达都是鲜明透亮的。
(三) 伦理表达的惩戒机制
伦理表达的惩戒机制在神话中就已经很多见,用来强化人类文明的基本伦理禁忌。这里以乱伦惩戒为线索,考察古今文艺的伦理惩戒机制的情态。经过神话、文艺、宗教传谕人类,乱伦禁忌深入人心,使人类摆脱了乱伦的漫长历史,建立、巩固了生殖婚姻文明,成为人类核心伦理信条。
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俄狄浦斯王》,源自于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是表现乱伦禁忌惩戒的命运悲剧经典,呈现了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心灵烙印。剧中俄狄浦斯父子的罪行,如弑父、乱伦、同性恋行为在希腊神话的主角们身上屡见不鲜。(参见(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等:《古希腊戏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俄狄浦斯的生父拉伊俄斯年轻时犯下数种罪错:背叛了自己的恩人、同性恋、杀人,所以被诅咒将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拉伊俄斯后来成为忒拜国王,与伊俄卡斯忒结婚之后,诅咒又被“神谕”再一次印证,拉伊俄斯在恐惧中把刚出生的婴儿抛到荒山中(增加遗弃亲子的罪过)。
但是婴儿被牧羊人解救,并因受伤的双脚被命名为“肿胀的脚”,即俄狄浦斯,后来成为忒拜的邻国国王的养子,并被定为王位继承人,因为德尔菲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这个国家并发誓永不再回来。
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希望通过神谕,找到击退正在肆虐害人的妖怪斯芬克斯的方法,在走向德尔菲神庙的途中,与朝着忒拜城方向行走的俄狄浦斯狭路相逢,因为争道,发生斗殴,俄狄浦斯盛怒之下杀死了拉伊俄斯(罪人受到命运惩戒,同时产生弑父的罪人)。当然他并不知道杀死的就是自己的父亲。俄狄浦斯进入忒拜城之后,破解了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的难题,拯救了忒拜城,被人民推选为国王,按照习俗与失去了丈夫的王后伊俄卡斯忒成婚,并生下儿女(乱伦)。
由于俄狄浦斯在命运的驱使下犯了大罪,受其统治的国家不断发生灾祸与瘟疫。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终究难逃“弑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伊俄卡斯忒上吊自杀(乱伦惩戒),而俄狄浦斯用针刺瞎了双眼(用极度的身体痛楚自我惩戒),把王位交给克瑞翁,自愿被放逐出国(用放弃权力地位自我惩戒),在女儿安提戈涅的牵引之下漂泊四方,最终死于众女神的圣地(因为悔改,而得到内心安宁)。
这种伦理惩戒机制发挥作用、用“不可避免的命运惩罚”来构成故事的方式,被后来无数文艺作品所继承,曹禺的话剧《雷雨》就是如此。一个威严而虚伪的父亲,曾经对一个女人始乱终弃,女人生下儿子,播下命运的祸根,这个儿子(大少爷)与其继母繁漪乱伦,又与侍女四凤交好,而四凤却是他的同母妹妹,这种乱伦是不知情的,但是命运的惩戒,在各种巧合下不可抗拒地降临在人物身上,结果二少爷和四凤触电身亡,大少爷自杀,只剩下绝望的老爷和发疯的繁漪。主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下罪错,但仍然受到命运严惩,不可回避、违抗的“命运”如影随形,其实是对乱伦禁忌的强化。
现代伦理对私人领域的欲念愈发宽容,对损害公共伦理的乱伦禁忌则更为严厉,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就是因为探索现代情境下的乱伦禁忌,在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在多国成为禁书。男主角亨伯特因为迷恋上女房东的十二岁女儿“小妖精”洛丽塔,成为洛丽塔的继父,女房东觉察其恋情后,在外出奔跑中意外遭遇车祸死亡(其实是为主角行为创造方便,也是强化主角罪错),亨伯特与洛丽塔从此尽情厮混。变态狂剧作家奎尔蒂拐走洛丽塔,并强迫她拍色情电影,亨伯特枪杀了奎尔蒂(惩戒),后来亨伯特因为血栓死于狱中(惩戒),洛丽塔在十七岁因难产而死(惩戒)。
即使是因情色内容而被禁,《洛丽塔》其实仍然运用了大众文艺伦理的惩戒机制,让不伦恋情的相关人物都异常死亡,演绎了“命运”的严惩,与希腊悲剧在精神气质方面相通。
电影《美国丽人》反映了美国保守主义伦理抬头后,对于乱伦禁忌更为严酷的态度。没有血缘关系的老男人与少女的恋情,在古代社会并未纳入伦理禁忌,甚至成为美谈,而在现代则经常被纳入禁忌。《美国丽人》因为反映了多种社会心理危机而获得无数赞誉,然而作品的主要构成还是变形的“洛丽塔情结”精神乱伦及其惩戒。精神萎靡的主角莱斯特遇上了女儿的同学安吉拉,被少女的美丽活泼打动,枯死的心重新复活。一个十六岁的女孩成了中年男人的拯救者,从此莱斯特开始振作。莱斯特对安吉拉的性幻想,始终在铺天盖地的玫瑰花瓣中展开(精神乱伦的罪错),但是二者并未发生真正的性关系,在安吉拉带来的暧昧冲动事态紧迫的时候,莱斯特扮演了劝慰少女的“坚强的父亲”的角色,似乎从情欲压迫下解救了彼此,但是莱斯特却走到了生命尽头,对莱斯特误会极深的邻居、海军陆战队中校弗兰克举枪杀死了莱斯特(死亡惩戒)。
创作者为何让仅仅是坠入性幻想的莱斯特死掉?因为他的幻想对象是女儿的同学,是精神上的乱伦,使美国家长感到了威胁,主角的死亡捍卫了精神乱伦的禁忌,中年男女观众在体验暧昧之情后又接受了禁忌惩戒。
当人们在观赏命运剧、伦理剧时,看到无辜的人在命运的拨弄下受到惩罚时,比如人们看着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放逐,看着无辜的四凤与二少爷触电而死,看着大少爷自杀,人们会受到震撼,感到本能的同情,却在伦理认知的作用下,认同“命运”的惩戒,很多人物在法律意义上罪不该死,而在伦理惩戒的机制作用下死去,这是一种伦理的强化手段——没有比身体痛楚和死亡更令人记忆深刻的了。
三、伦理表达的主要领域
大众文艺伦理表达的核心是欲望与伦理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如何处置获得情爱、权力、力量的欲望,与公共伦理构成的矛盾冲突,是最重要的伦理表达课题。
(一)爱欲与伦理
在爱情婚姻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利用男性与女性基因遗传策略得逞的快感来构成作品是非常普遍的。人类爱情婚姻伦理,总体上不断趋向于一对一的均等正义,因为人类总体上是男女性别数量均衡的,性资源占有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秩序崩溃,乃至于动乱与战争,这是人类的历史教训给予人类的正义观,现代文明社会的伦理要求人们,在爱情婚姻中放弃自由,约束本能,缔结一份忠诚协议。但是个体却在基因遗传的竞争天性驱使下倾向于“多吃多占”,因此爱欲本能与社会伦理的冲突需要进行伦理安置。
男性原始的基因遗传策略,是种马式广泛传布基因,皇帝后宫就是对皇家基因遗传的制度性安排,以保证其繁衍后代的安全、可靠、高效。金庸小说的主角段誉、韦小宝,网络小说的男性主角,会不断追逐各色美女,并大功告成。特别是在历史情境中,掩饰男性基因遗传本能的达成,躲过现代爱情伦理的覆盖,构成快感来源,是历史小说的常态。
而对于男性本能的伦理安置其实也是有传统的。《金瓶梅》主角西门庆在他的世界里猎艳,以奇特的“人妻”爱好者著称,他常常人财两得,一度过上了志得意满、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西门庆被女性欲求榨干,陷入身败名裂凄惨死去的结局,而且妻妾一一归于他人怀抱,并且潘金莲被杀,李瓶儿病死,庞春梅淫亡(彻底的惩戒),达到了伦理的平衡。皇权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度,剥夺了很多人的基因遗传的权力,是根本性的不公正,因此《金瓶梅》西门庆的艳遇体验与西门庆的死亡惩戒的下场,是对大众读者愿望的双重满足,让读者入梦时分体验艳情,梦醒时分感受伦理安置的公平,这其实是欲望叙事的常规策略。
《红楼梦》也是以男性后宫梦想作为作品框架的,在故事的主场景大观园中,主角贾宝玉是唯一男性,而大观园里满是各种仪态、性格、品性的美女,都与主角温柔痴缠,比之于皇帝后宫的生活,更为丰富鲜活,其他男性其实都嫉妒得发抖。但是主角也就是止步于审美性意淫,而不是贾瑞、薛蟠式的淫邪,因而在伦理上并未构成罪错。但最终结局是贾宝玉看破红尘,回归青埂峰下。在伤感的欲望叙事之后,隐含着朴素的伦理,平衡是人类生活与人类伦理的根本之道。如果贾宝玉和一众美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大家庭生活,那也就不是《红楼梦》,而是普通的网络种马小说了。
在女性爱情作品中最多见的叙事模式,是主角与拥有权力、财富或者权威的男性构成稳定的家庭关系(提供安全与生活资料),和最英俊最有才情的男性发生恋情(可以拥有激情和漂亮后代),出现多个男性为女主角而争夺,甚至发生战争,一个(或多个)男性为她的生存而献出生命(印证女主角的重要),这种模式最令女性有愉悦感。当然,这只能是芸芸众女的隐秘梦想,与男性种马欲望一样,是生物进化造就的女性基因遗传策略,并不是个体的道德低下所致。
由于社会伦理的普遍要求,在女性爱情文艺作品中,基因遗传本能的梦想体验与惩戒性结局,达到伦理安置平衡的是一种常见的故事形态,很多大众文艺经典都是对这个故事原型的变形置换。
宫斗小说与电视剧如《金枝欲孽》、《步步惊心》、《甄嬛传》的故事构成,都是从女性基因遗传策略出发的,女主角成了皇帝(最有权力和最威风的男人)的女人,和最英俊的亲王谈恋爱,而他甘愿为女主角的生存而献出生命,《步步惊心》中康熙帝的成年儿子都是女主角的爱恋者、争夺者,形成替补梯队,然后进行伦理平衡性安置,或者男主角死掉,女主角独存(《甄嬛传》),要么女主角死亡离开纷争(《步步惊心》)。可以说宫斗故事的欲望自我满足与伦理奖惩机制的传递,是大众文艺的常规状态,无须大惊小怪。
这种叙事策略在世界电影、电视、名著中很多见。《泰坦尼克号》中,露丝的未婚夫企业主卡尔(拥有财产)和艺术家杰克(英俊浪漫),两个男人都深爱着女主角,在泰坦尼克号上为她拼命,杰克在冰海中为女主角的生存而献出生命(艺术家最适合如此死去),把天下女性感动得热泪狂飞,同时杰克的死亡这本身就是伦理安置的策略,是一女二男结构的常见结局,如此才能构成作品的悲剧性和经典性。
1942年美国电影界人士在一边拍摄一边争辩剧情走向的匆忙情况下,创作出一部世界电影经典作品《卡萨布兰卡》。抵抗法西斯运动的领导人拉斯罗(充满激情的男性)和妻子依尔沙(美丽的充满魅惑力量的女性)为了获取通行证,以离开北非前往美国,走进北非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咖啡馆,依尔沙认出了从前的恋人、咖啡馆的老板里克,德国秘密警察头目也追踪他们到了卡萨布兰卡,而里克机缘巧合得到了两张通行证(主角生存能力很强而且富于智慧)。
里克和依尔沙曾经在巴黎是亲密的爱人,在德国军队向巴黎推进时,相约同时离开巴黎,依尔沙却爽约了,原来她的丈夫并未如传言那样死去,因此与里克分手与丈夫重聚(丈夫死而复生,以免除女主角三角恋中的伦理瑕疵)。
里克对依尔沙的爱最终抚平了受伤的情绪。里克叠经风险,帮助他们夫妻登上了飞机,奔向安全之境,为掩护依尔沙而枪杀了德国秘密警察头目,自己陷入了亡命天涯的命运。为爱情与反法西斯事业甘愿自我牺牲的里克,成为整个影片中最具魅力的角色。
《卡萨布兰卡》利用一女二男,且男主角为了女主角的生存而甘冒性命危险,这个屡试不爽的女性快感模式,助燃了美国社会特别是女性对参加二战的热情。《卡萨布兰卡》的魅惑力,使一些美国男女把里克与依尔沙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情”,为了正义而献身是很有快感的。所谓崇高,就是本能的升华,是一种很有快感的牺牲想象。利用人类本能的快感模式,是可以表达很多思想伦理内容的。
(二)力量、权力欲与伦理
拥有绝对力量和权力,会逐渐暴露出人性之恶,那种掌控一切的快感和摆脱法律束缚的欲望,不是个人自制力可以克制的,完善的权力制衡设置,不仅可以保护大众维护社会正义,也可以保护当权者免于人性堕落。
在非现实的幻想性文艺作品中,恰恰更为直接地表现了权力伦理的运作。在《西游记》等神魔小说中,有一个基础的设定,就是神仙未得天庭使命不可进入凡人世界,以免扰乱世界秩序,私自下凡的神仙将会受到惩罚。如果身具法力的神仙可以任意行走人间,为所欲为,人类就只能是没有反抗之力的蝼蚁。神仙界与凡人界相分隔,修炼者一旦成为神仙,就必须离开凡人世界,否则会受到天道或者高等级神明的惩罚,这样的设定被网络修炼小说所普遍认可。
美剧《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中的古亚特兰蒂斯人,大量成员因为利用能量修炼,生命体能量充足,不再依赖肉体而存在,以能量体“飞升”未知的空间,而飞升以后的永生能量体,相约不再干预物质层面世界事务,以免宇宙空间能量动荡,违反者会受到惩罚。
科幻文艺与神魔小说、修真小说殊途同归了,背后起作用的都是大众文艺伦理。“仙凡相隔”的禁律,正是对强者的限制、对弱者的保护,任何一个世界要想长久运行下去,都必须有对强者的最起码的伦理规范。
但如果你自认为应该是一个强者,也许会被主宰世界的欲望所诱惑,对于强者与弱者、神仙与凡人的关系问题就并不那么容易有答案。
烟雨江南的奇幻小说《亵渎》的伦理态度具有代表性。它设定了这样的世界,天界诸神掌控万千位面,利用强者通过国家、宗教组织统治着凡人,凡人是最底层的存在,天界诸神将无数位面生灵圈养起来,源源不断地吸取其信仰之力。
神制定规则,并且根据需要更改规则,强者与凡人挑战诸神的下场,只有灭亡。而主角罗格的奋斗目标正是打破至高神的规则,自己坐上命运的牌桌,把痛苦牌发给别人,这显然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自利,其实隐含着对强者特权合理性的认同。
最终罗格因为挑战至高神的规则而死去,却在自己的隐秘的无属性领域中复活过来,在自己控制的绝对领域内,成为能自由制定规则的另一位至高神。主角将来也会为他人所反抗、所挑战,这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轮回。显然,作品并未解决神与人、强者与弱者的伦理关系的问题。
这种轮回是不可违抗的宿命吗?人类的实践早就超越了这个轮回,问题的实质在于规则的制定本身是否公平,少数人制定、大众必须遵守的规则,当然会导致造反轮回的宿命,而经过全体成员自由意志所同意的规则,经过公平的理念和程序制定的规则,才是保护所有人的规则。不过,有些网络小说的作者可能并不愿意如此处置自己创造的世界,因为与大众分享权力令他们不爽。
托尔金的史诗奇幻小说《魔戒》,是人类心灵的镜子,照见了在绝对力量与权力面前,每个人的伦理态度。
主角佛罗多从叔叔比尔博·巴金斯那里得到了“至尊魔戒”,这枚戒指是黑暗魔君索伦打造的,能够支配其他十几枚统御魔戒,因而拥有奴役世界的邪恶力量,谁拥有它就能够支配世界,它是引诱野心家祸害世界的根源。在德鲁伊甘道夫的指引下,主角与伙伴们一起,把魔戒送到当初打造它的末日山脉的烈焰中彻底销毁,他们要逃避索伦爪牙的追杀,更要抵制至尊魔戒本身的邪恶诱惑,它鼓动人们占有力量和权力的欲望。而他们先后屈服于诱惑,发生心灵的扭曲,最后在末日山脉的烈焰边,即将销毁魔戒的时刻,被认为是最不容易受到诱惑的主角佛罗多也不想舍弃魔戒。曾经拥有魔戒的古鲁姆尾随佛罗多,一心想杀死他,抢走魔戒。佛罗多抓到了古鲁姆,因为怜悯他而放下了剑,古鲁姆抢走了魔戒,却与魔戒一道跌进深渊,成为命运的“救赎者”,成全了主角,使之完成了任务,主角从诱惑中得到了人生觉悟,展现了托尔金对怜悯和救赎的信念。
也许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经受魔戒的考验,想要拥有绝对力量,成为世界支配者,所在多是。但是大众文艺应该代大众立言:人类并不需要一个具有绝对力量和权力的暴君或者神来统治自己,所以大众文艺理应反对强者拥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和力量。
(三)法治、秩序伦理
当法治、秩序体系面临崩溃的时候,人们才知道法治社会比黑社会可靠。任何司法系统都有其漏洞,民间社会永远存在法律之外的需求,水浒好汉在这个意义上有了合理性和英雄色彩。但是并不因此就可以把黑社会洗白,他们对法治、规则、秩序的破坏,不可宽恕。
在大众文艺中,江湖、武侠、黑帮题材作品层出不穷,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经典作品,其实对应着男性希望凭借暴力与团体势力获得不受约束的权力、使个人意志与愿望无障碍实现的幻想。与其他欲望叙事一样,创作者会对暴力欲望与法治公理的冲突,进行伦理安置,这同样是作品的经典性因素之一。
美国黑道犯罪电影电视剧的伦理安置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黑帮电影《教父》系列作品的“合理性”在于,在展现男人对家庭的责任、亲情友谊、个人对组织的责任忠诚中,演绎了男性魅力和快感奖赏机制,头号主角迈克不断取得事业成功(奖赏),快意恩仇,竞争对手与敌人、叛徒不断死去(奖赏),但他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与女儿,她们死于黑社会混战(惩戒)。观众在体验男性成功的快感的同时,体验责任重担的分量,也经受伦理惩戒,从生理上得到快感与痛感的双份烙印,构成男性心理的一种运行模式:你享受一切,也要承受一切,所以《教父》被一些男人当成是男人的圣经。
美剧《越狱》主角迈克尔的哥哥林肯,蒙冤被投入监狱等待死刑执行,迈克尔持枪闯入了一家银行,被捕入狱后来到了林肯的身边,主角的动机是救助无辜的兄长,因此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迈克尔设计了史上最完美的越狱计划,经过险象环生的筹备,与伙伴们一起成功越狱(奖赏),最后搞垮了一直陷害他们的“公司”(奖赏),但迈克尔脑中长了一个肿瘤(对违法行为,用身体痛楚进行惩戒),最后,他和怀胎八月的恋人莎拉结了婚,但还来不及度蜜月,莎拉就被捕入狱,而“公司”的首脑“将军”悬赏十万美元加害于她,最后迈克尔为救妻儿而死,爱人与朋友永远铭记他的情义(对违法行为的死亡惩戒和对献身精神的赞美)。
越狱主谋迈克尔是一群罪犯中罪孽最少的人,是友情亲情价值观的承载者,但他是越狱行为的首脑,法治伦理不容颠覆,所以他被病痛与死亡惩戒。
网络小说中江湖黑帮小说,或者都市小说中的江湖黑帮打江山的内容,也在不事声张地生长着,成为一个显著卖点,但是主角(黑帮头领)过于英雄化明星化,通常会得到成功圆满的结局,却不做伦理平衡,但是人们可以记住,如果作者不在作品中惩戒“坏人”,作者与作品最终就会受到社会惩戒。
(四) 群体、社会组织伦理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伦理是社会伦理的主要内容。人类经过长期探索,才找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相对合理的伦理关系。现代群体伦理把全社会当成情感共同体和伦理适配范围,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权利,特别是个人的选择权,强调平等的法治伦理,这是现代社会的伦理基石。
在人类实践中,基因亲厚的伦理是人类基础性的伦理,与自己基因接近的人就自然亲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是强调基因亲厚的天然可靠性。在人类群体组成中,特别是纯男性的军事团体,仿照基因亲厚的伦理进行内部组织,是很普遍很自然的做法。但是基因亲厚伦理使人际关系依基因远近而自然分出亲疏厚薄,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必然是亲谊社会,而不是公平的现代法治社会,以家庭伦理晓喻天下的儒学伦理体系的局限性就在于此。
仿照基因亲厚的“兄弟”伦理,影响着古今中国社会的运作。《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义为兄弟,选择刘备接班人的问题,是刘关张的“家事”,诸葛亮等权臣都要表示回避,而关羽正是因为对“兄弟”的无瑕忠义,而成为朝廷、士族与民间社会一致认同的千古道德楷模。《水浒传》中一百单八个首领结义为兄弟,是整支军队的领导力量,结义兄弟之间可以分享权力,而兄弟之外,士卒皆为无名无姓的喽啰,“梁山泊”之外众生,则更如猪马狗牛,无须对其讲究道义。
在《盘龙》、《神墓》中,主角与伙伴一起成长、一起战斗、共享成功的兄弟之情,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残酷的修炼战斗中,温暖人心的兄弟信义、伙伴之情是必要的平衡;《佣兵天下》中,佣兵团体成员必须信赖兄弟的规则设定,更是作品基础性的价值取向,主角与伙伴们的兄弟情义、忠诚是佣兵团体的主要精神支柱,而最后伙伴们的伤逝,使得主角不愿意接受造物主册封的“智慧上神”,飘然离去,体现了人性的亮色。
兄弟团体伦理与狼群伦理是不同的,虽然都强调群体向心力,都有共同目标与行动一致性,但是兄弟团体以兄弟忠义、情义为主要伦理,强调团体成员的平等,强调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重视。狼群伦理强调服从,消灭异己,管控个体的思想行为,塑造领袖权威,并要求成员向头领效忠。狼群伦理与组织方式,对于不发达的社会,或者是特定情形下不完整的社会,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狼群伦理产生于丛林生存状态,根基于人类生命体的求生欲望,面临危机时,一般个体需要在紧密的群体中寻求安全;在个体找不到自身价值时,需要与别人同质化,思想行为的一致性,能够带来集体归宿感和群体力量感;“狼群”中的强者也很容易被绝对权力所诱惑,利用人性的弱点,控制人群,而人类在被恐惧感控制的时候,倾向于顺从“头狼”。
美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设定的绝境考验了人类的群体伦理信念。在遥远的太空,人类创造的“赛昂”(强大的人造人)造反,几乎灭绝了人类,人类仅剩下一艘即将退役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和由几十艘民用飞船组成的不到五万人的舰队,踏上绝境下的逃生旅程。在压力下,他们很容易变成一个高度军事化的狼群社会,但是由于主角们的坚持和政治传统的双重力量,艰难地保住了群体伦理底线。特别是舰队司令官阿达玛是军事雄性的代表,体格强壮,冷静果断,是完美的头狼人选,但是他克服了独掌大权的诱惑,遵从法治规则,始终站在反对狼群伦理的一方。
当他们的成员星芭在战斗中,错过了回归母舰的时间,舰队停留在约定的空间等待她,会使得遇险的概率大增,但是若抛下她进行空间跳跃,就会违反不抛弃战友的基本伦理,人类会因为失去内在凝聚力而灭亡。他们的选择是等待伙伴的回归,群体共济伦理是在危机来临时,保障人类得救的重要精神支柱。
而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刘慈欣:《三体》,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与此相反,也是人类面临灭亡绝境的设定,但是作品明确主张在危机时代,应该由具有绝对理性、能够牺牲良心的人士,进行神明般独裁,他能够做出决断,关键时刻能牺牲部分人群,以争取人类整体的生存,因此应该以黑暗森林的原则,进行专制而高效的集权统治。(参见刘慈欣:《三体》,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以及2011年第1期(总第271期)的《城市画报》刘慈欣专访。)
《三体》想要的就是《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极力反对的狼群伦理。假如不是《三体》伦理偏好的话,那就是作者没有搞清楚社会制度及其伦理,与社会组织技术及其伦理的区别,把星际战争组织指挥的决断力和策略选择,当成是必然的社会制度与伦理选择。
现代群体伦理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包含了面对危机所需要的秩序规则,民主法治体制可以集中群体智慧,来保证决策正确,出错的概率比头狼独裁体制要小,而为了战争或大规模社会运动的现场指挥组织的高效率,可以授权恰当人选,全权指挥具体行动过程,恰如《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的主角阿达玛,一个尽责的军事指挥官,从无数次灭亡危机中挽救了人类,但这并不是让他成为专制领袖的理由。人类的历史已经说明,因为人性的弱点,“超人”独裁的社会充满不确定性和周期性社会动乱,所谓更能高效解决危机保障群体安全,只是一种幻觉,但总是有人喜欢这种充满魅力的权力神话。
四、网络文学伦理表达的主要问题
某种大众文艺在自发生长的初级阶段,欲望叙事的动能过度释放,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渲染色情暴力的倾向,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明清小说,都有这种现象,所以也都会引起伦理制衡的强力反弹。网络文学在十几年的自发生长之后,形成了跨类别、跨网站的奉行丛林法则、狼群伦理的暗黑潮流。当然,除了欲望叙事本身的缺陷所致,还因为长期以来人们片面宣扬达尔文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却忽略人类进化中的合作伦理的作用,忽略了人类文明对丛林价值观的超越,使得很多人把个人与民族都看成是丛林社会的一员,视丛林法则、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观念为理所当然的真理,并在现实社会潜行,许多网络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品向现实生活所塑造的丛林世界观靠拢,又进一步发挥了自激效应,放大了丛林法则快感模式的市场需求。
一些人气爆棚的网络修炼小说,营造了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主角必须努力成为强者,才不致沦为他人的猎物,而主角成为世界的主宰之后,与他们反抗的旧主宰一样,并不会制定公平的规则,而是继续奉行强者支配世界的规则。甚至于像梦入神机的《阳神》等作品那样,主角吞噬他人的身体与力量,以达到强大的目的,全面复制了丛林世界的野蛮景象。
而在大量历史小说、军事小说中,主角成为国家领袖,率领狼群式铁血军队,去占领世界、争霸全球,或者在科幻世界中,争霸宇宙,主角们如顾盼自雄的头狼,征服并统治着黑暗森林。
这些丛林世界,或者铁血称霸世界的作品人气旺盛的原因,与它们的快感模式很有关系,它们为代入主角的读者提供杀戮情景的体验、掌控世界的体验,令人体内兴奋愉悦的物质大量分泌,带来如潮快感。习惯了这种快感模式,他们自然就会寻找丛林法则的合理性、合法性。世界通行丛林法则,而他们是丛林世界的主宰,那正是他们获取快感的基础条件,所以丛林世界想象与快感模式依赖,就会互相激发强化,互证其合理性。
这种伦理缺陷,已经成为很多网络作家走向更广阔世界的障碍,也拖累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类文明早就跨过了丛林社会的阶段,大众最终会倾向于公平均等的、能保护大众的伦理法则,信奉利他主义准则的主角最终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因为大众永远不是丛林社会的胜利者。获得个人成功快感体验是一种欲望,获得生存安全、享有公平正义是更现实的欲求。古往今来,为何大众文艺会固执地追求公平正义的伦理规范?因为那是大众的深切需求。
参考文献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查理·达尔文.物种起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埃斯库罗斯,等.古希腊戏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库恩.希腊神话.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 神谱.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