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口才技巧.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1234,开口之前请想好

“到时再说”,往往无话可说

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善于作准备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

同样地,当我们在社交场上与人沟通和交流,也要做好开口前的准备工作,这不仅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在交际场上能够应对自如。

守株待兔的故事人人皆知,当我们仔细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时,发现它传达给我们的智慧是:人只有先将树栽好,做足一切准备工作,才能在“兔子”冲过来的时候,让其结结实实地撞到树桩上,成为自己的猎物。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定会通过开口交谈的方式得以完成。开口前的准备工作不能不做好,如果在开口前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往往会导致自己手足无措。开口之前,准备工作是不可省略掉的一个环节。

心理点拨

1.将对方个性研究清楚

杜文是个杰出的艺术经纪人,在美国艺术收藏市场赫赫有名,各界人士都愿意登门拜访,但是实业家梅隆却从来不和杜文打交道。杜文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梅隆成为自己的客户。

许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杜文一厢情愿的白日梦,因为梅隆是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对素未谋面的杜文并没有什么好感。

杜文却不气馁:“你们就等着看吧,梅隆不仅会买我的东西,而且只会向我买,我要让他成为我一个人的客户!”于是,杜文积极搜集梅隆的信息,花大力气了解他的习惯、品位和爱好。他秘密收买了梅隆的几个手下,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宝贵的信息。等到时机成熟准备采取行动时,杜文对梅隆的了解程度甚至连梅隆的妻子都无法与之相比。

1921年,梅隆访问伦敦。杜文在他下榻酒店的电梯口遇见了梅隆。梅隆要乘电梯去国家画廊的消息是几分钟前由梅隆的随从提供的,杜文抓住机会巧妙地制造了这场邂逅。

“你好吗,梅隆先生?”杜文热情地介绍自己,“我正要上国家画廊欣赏一些画,你呢?”

“我也是。”梅隆说。

杜文已对梅隆的品位了如指掌,在去国家画廊的路上,他渊博的知识让这位大亨惊奇不已,更令梅隆不可思议的是,两人的品位居然也“惊人”地相似。

回到纽约后,梅隆迫不及待地拜访了杜文的画廊,里面收藏的作品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正如杜文预言,从此之后,梅隆成了杜文一个人的客户。

点评

杜文是事先将目标对象了解得一清二楚,做足了准备工作,然后等“鱼儿”自动来上“钩”,等“兔子”自动来“撞树”。正是因为他有的放矢,所以才做到了一举成功。

我们不免会面对陌生人,而每一个人总是倾向于隐藏自己的一切,所以事先做准备工作,去了解相遇的人的一些性格特征,以及喜好厌恶,这对于我们之后的交谈大有帮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交往的过程中取得主动。

2.用显微镜寻找缺陷

所有成功的谈话都是精心准备的结果,很多人虽然口才出众,但从不做无准备的讲话。

美国微软公司前副总裁李开复曾经任职于苹果电脑公司。一次,他和公司CEO史考利受到美国当时最红的早间节目“早安美国”的邀请,在节目中演示他们发明的语音识别系统。这对于公司的产品宣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演示一旦失败,对于企业的声誉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史考利和李开复的心里都有一点紧张。所以上节目前,史考利问李开复对于演示成功能有多大把握。李开复回答,有90%。史考利想了想问,能不能把这个可能性提高到99%。李开复回答,可以。

节目如期进行了,一切都很顺利。这次成功演示使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两美元。史考利真诚地对李开复表示感谢,然后问他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成功,是不是没有休息一直在改程序。李开复回答说,其实系统和昨天没有任何差别。史考利吃惊地问,你该不是冒着这样大的风险上的节目吧?李开复坦然回答,成功率是99%。因为他带了两台电脑,并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如果一台出了问题,他们马上可以切换到另一台上。这样一台电脑失败的可能性是10%,两台电脑连在一起的失败可能性就是10%×10%,也就是只有1%,所以成功率就是99%。

不管是接受外部邀请作演讲,还是为内部员工作讲话,从题目到材料,所有一切细节,他们都一丝不苟地准备。他“用显微镜寻找自己的缺陷”,所以才有这一场场精彩的呈现。

点评

无论面对谁讲话,只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才不会被紧张或恐惧的情绪左右;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到位,讲话受欢迎的程度才能达到99%。

开口之前的准备工作,其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无论你有多么聪慧的头脑或多么老到的经验,如果没有认真的准备,你仍然可能面临一场失败的讲话。

3.花时间做相应准备

林肯曾说:“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的。”这话说得太深刻了。

有一次,一位学者去参加一次政府部门的午餐会,演讲人是位显赫的政府官员,大家在演讲开始前,都拭目以待要听他叙说。但是,很快大家便发现,这位官员并未做事前准备。本来,他想随意即兴一番,结果不成。于是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来。这些笔记显然杂乱无章,像一货车的碎铁片。他手忙脚乱地在这些东西里搜索了好大一阵子,说起话来便愈发显得尴尬笨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也变得愈来愈无条理,可是他却继续在挣扎。起先,他还想把笔记理出一点儿头绪来,用颤抖的手举起一杯水,凑到焦干的唇边。真是惨不忍睹,他完全被恐惧所击倒,就因为完全没有准备。最后,他坐了下来。他成为那次会上人们所见到的最丢脸的人。

点评

只有有备而来的人才能获得自信和成功。这就像一个人上战场一样,带着有故障的武器,并且身无弹药,怎能奢谈猛攻对方的城堡呢?

你的话语受人欢迎,就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否则,未经准备即出现在听众面前,与未穿衣服是一样的。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一次成功的讲话需要充分的准备,花时间做好准备,讲话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开口之前,要突破心中的藩篱

不少人面对很多人讲话时,会觉得自己的心跳加剧、颤抖、流汗,或者有口干舌燥的感觉。

实际上,有很多人可能有类似的经历,但殊不知很多演讲家当初也是对演说心怀恐惧的“菜鸟”:马克·吐温在第一次演讲时,口中像塞满了棉花,脉搏比平常跳得更厉害;印度“圣雄”甘地初次演讲时“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即使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开始演讲时心里也像塞着一块9寸厚的冰疙瘩。

面对很多人讲话,刚开始时必然存在紧张的情绪,但他们在当众讲话前就已经在克服或已经克服了紧张,所以在众人面前展示的是自信和阳光的一面。

好多人在当众讲话方面缺乏锻炼、没有经验、没有充分的准备,出现紧张自然不足为怪。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准备面对多人讲话前,我们要首先想办法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

心理点拨

1.突破恐惧

任何人都不会天生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艰难的锻炼。

凤凰卫视主持人窦文涛被誉为“名嘴”。但窦文涛小时候却比较内向,回家以后他要么趴在窗台上看楼下的小朋友嬉戏,要么待在家里看自己喜欢的书,连哥哥问他“吃饭不”也懒得吱声,其实不是小文涛不爱讲话,而是他讲话有点儿结巴。

他说:“我从小就比较害羞,小学五年都是一口石家庄口音,特土,而且是结巴。有时我哥冷不防就给我一个耳光,他们说这能治我的口吃。我是属于那种表达感情有障碍的人,可能越是这样的人,越会在台上格外放得开。有时候上台之前,我觉得心里挺没谱的,就会对身边的人说:‘夸夸我。’鲁豫他们就在我身边大喊,‘你盖世无双,你是最好的、最棒的’。哎,这还真管用。”

窦文涛读初中的时候性格还是比较内向,不过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的前几名。这一切都被班主任看在眼里。

一天,班主任对大家说,学校将在下个月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希望窦文涛代表班级报名参加。从那天起,窦文涛抓紧一切时间熟记自己的演讲稿,最后已经能倒背如流了。到了比赛那天,当背到第三段时,他突然忘了词,冲着全校师生沉默了足足有30秒钟,这时,更加可怕的事情出现了——他紧张得尿了裤子。

回忆起那件事,窦文涛说:“我觉得……哎哟,那真是我的一个心理创伤。我本来就有点儿想上厕所,到厕所门口的时候我们老师叫住我又鼓励了我一番。哎呀,就忘了进去了……那30秒,我站在那儿就看着大家,一句话都不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我就觉得一股暖流从裤子里往下流……最后在舞台上拔腿就跑,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就不肯上学啦,爸爸妈妈怎么劝我都不想去,最后还是被逼送到学校门口。哎哟,我觉得那几天啊……所有的人都在看着我,课间休息的时候女同学一阵哄笑,我也觉得她们就是在笑我呢。后来,我的老师跟我说:‘你背过的那两段朗诵得相当好,我还把你算一个名额让你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后来在区里我好像拿了个第三名,从此之后心理上就扭转过来了。这次就应了我说的那句话,就是珍惜任何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你都已经不要脸了,还有什么可怕呢?”

点评

罗斯福说:“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既来之,则安之。”

怯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只要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就自如了。几乎所有人面对大众发言都会有紧张的表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科学证明,适度的紧张会让人精神抖擞,更能集中注意力完成演讲。只是有人可以很快地消除这种紧张的心理,结束这种不舒服的状态,化紧张为专注。

当心中紧张时,不妨笑着承认:我好紧张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说:“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快乐,那么,通往欢乐最佳的方法,就是快快乐乐地说话。如果这样的举动不能让你觉得快乐,那就别无良方了。所以,感觉勇敢起来,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达到那个目标,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感。”

在演讲之前,患得患失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心理障碍,倘若在心里能这样想:“就算失败了,又能如何?”这种“豁出去”的想法往往能为你带来胜利。

2.树立自信

我们来看李敖在北大的演讲:

“之前有人问我,来北大演讲紧张不紧张?紧张!站在大庭广众面前,很多人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可是你让他讲几句话,他就退缩了不敢讲话,什么原因?胆小!美国人打赢南北战争的将军葛兰特,指挥千军万马打胜仗,林肯总统请他上台给他勋章,让他讲几句话,他讲不出口,为什么?怕这玩意?一讲演就紧张。”

点评

有的人常这样说,我不愿过多地抛头露面,也不想站到台上向大家发表正式演说,演说与我无关。其实这是缺乏自信,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信心无疑是社会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关键”。信心就是力量,当我们感到有信心时,就会感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信心是诱惑,当我们拥有信心时,别人都会被吸引到身边;信心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当我们相信自己时,别人就会相信我们所说的一切。

一旦你的思想表达中充满了激情,那么即使在很小的场合,你也会努力地搜索以前的经验,以此作为谈资。这样,你的视野将会变得更加开阔,并对自己的生命产生新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什么比自信更能够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的。

自信,这是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有的正确心态。无论你是做事还是和别人说话,自信都是你成功的基本前提。

3.大胆去说

每个人都免不了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果我们参加的社交活动是陌生者的聚会,又要我们尽量去寻找与人说话的机会,那可以说是训练说话胆量的绝佳机会。在这种陌生者聚会的场合,我们与人说话的机会和方法很多。

大家相聚时,不外乎出现两种情形:一是有的人在交谈,而有的人却孤零零地待在一边;二是大家都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交谈。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有人也像自己一样——孤孤单单地坐在某个角落,那么就大胆地走上前去向对方介绍自己。打完招呼后,可由天气等无关紧要的话题说起,逐渐加大话题深度。这时候,除了某些特殊原因之外,对方多半是欢迎我们的。

点评

很多人不善于当众讲话,主要是因为他们习惯于与熟悉的朋友交谈。与熟人聊天可以使用暗语和不为外人了解的私语等,当他们必须适应陌生环境所特有的谈话习惯和风格时,就一筹莫展了。

只要自己愿意主动开口,并掌握好说话的有效时机和方法,就一定不会被拒绝,这也无疑是对你下一次主动出击的最大鼓励。

胆子是练出来的,在任何场合,你都要积极把握和别人交谈的机会,试着与他人交谈,从中学习说话技巧,锻炼自己的胆量,建立自信。只有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对什么人讲什么话,了解对方想听什么

讲话,是否就是将一些漂亮的词句记下来,把这些词句拼凑在一起,然后脱口而出呢?不,绝对不是!是不是把一些偶然出现、但对你个人没有真正意义的念头集合在一起?当然也不是!

所谓“准备”,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对方究竟想听什么。林肯说:“当我准备发言时,总会花2/3的时间考虑听众想听什么,而只用1/3的时间考虑我想说什么。”

无论谈话的对象是谁,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听众对讲话内容的接受。如果听众对与自己无关的讲话缺乏兴趣,讲话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在某些形式主义的讲话场合中十分常见。听众往往只关注那些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讲话的人应充分考虑听者的兴趣和利益,不论何种类型的讲话,都应从听众角度精心选择和设计主题的设置、时间的分配、疑难问题的解答、精神上的娱乐和放松等,使其能满足听众“自我中心”的需求。

1.与年长者交谈,态度要礼貌

王先生去东门会朋友,因为不熟悉路,车开到了东门附近,王先生来到南街一商店门前,看见一老人坐在椅子上,于是用手敲打了几下桌子,随口大声喊道:“喂,东门怎么走,还要走多远?”老人瞟了王先生一眼,拒绝回答。王先生又说了一句:“喂,东门在哪里?”这一次老人站起来了,他用手指了指前方告诉他:“一直往前走,有3公里,很远。”王先生立即开车前往,行驶了3公里,但见附近不是农田就是大山,根本没有朋友的身影。于是拨打了朋友的手机,原来从南街到东门只有500米的距离。

得知自己被老人忽悠后,王先生气愤地找到老人,问他为什么欺骗自己。不料,老人慢条斯理回答道:“小伙子,你一点儿礼貌都没有,连人都不会喊,这也就怪不得我,也只好胡乱指路了。”听了老人的话,王先生只好作罢,悻悻开车和朋友走了。

点评

对年长者讲话,首先要懂得尊重长辈,在与长辈对话的时候,要尽量保持谦虚、恭敬。尽管长辈常常会因为自己的辈分而倚老卖老,可是他们获得的经验,却是我们凭借一时的聪明学不来的。

另外,跟年长者交谈的时候,要尽量避开他的年纪,不要一直重复他的年纪大,这样常常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因为很少有人喜欢别人说自己年高,相对之下,他们喜欢显得比自己的真实年龄更年轻,这并非说他们企图隐瞒自己的年龄。事实上他们或许是因为自己能生活得很健康而感到骄傲。

老年人较之常人更易情绪激动,在他们的一生中,他们曾成就过许多值得骄傲的事情,而他们非常喜欢谈论这些作为。他们常喜欢别人来求教他或听他的劝告,喜欢人们尊敬他。

2.与年幼者交谈,态度应谦和

某镇举行庆祝“六一”大会,参加的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部分家长、教师等。庆祝大会按照一般会议程序:领导致辞、宣读表彰决定、颁奖、优秀教师和家长代表发言……整个会议只保持了开始时的安静,小朋友们就开始有的哭闹、有的满场跑动,会场一片混乱。

镇里的领导大喊“安静”也无济于事。此时,轮到主管教育的副镇长讲话。这位副镇长当即放弃了他准备好的讲话稿,带着小朋友朗诵一首儿歌。等朗诵完儿歌,整个会场就在热烈而充满童趣的气氛中恢复了良好的秩序。

点评

这位副镇长无意中遵循了一条听众法则,那就是针对听众的特点而讲话。

另外,与年幼者谈一些他们很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从他们的立场来观察事物的,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有与他们一样的观念,这样谈话就能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与年幼者交谈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打破他们的梦想,不要使自己的话超过他们的知识范围。尽量讲他们感兴趣的事,不要讲自己感兴趣的事,以把他们吸引过来,而不是让他们反感自己。

3.与平辈交谈,态度要谦虚

在工作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思维敏捷,但说起话来令人感觉狂妄,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评价,都在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就成为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点评

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只有学会谦虚,我们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戴尔·卡耐基曾有过一番相当精彩的论述:“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才值五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五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的那一点点的碘,是让你没有住进医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由此可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优越感的人,往往是最愚蠢的人。

想好再说:脑中做整理,说话有条理

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口不择言闯大祸。”没错,与别人谈话时,必须讲究方圆曲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要出口,否则口无遮拦,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现实生活中,言谈交际往往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掌握了语言的运用要领,谁就把握了战争中武器的运用要领。无数实践证明,语言策略中,宁可犯口误,也不可犯口忌。

心理点拨

1.说话不可口无遮拦

纪晓岚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

一天,纪晓岚起得很早,从长安门进宫,等了很久,还不见皇上到来,他就对同来侍读的人开玩笑说:“老头儿怎么还不来?”

话音刚落,只见乾隆已到了跟前。因为他今天没有带随从人员,又是穿着便服,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皇上听见了纪晓岚的话,很不高兴,就大声质问:“‘老头儿’三字作何解释?”

旁边的人见此情景都吓了一身冷汗。纪晓岚也吃了一惊,说这话本无其他恶意,但却被皇上听到了,且还当着众臣的面。纪晓岚突然灵机一动,战战兢兢地说:“万寿无疆叫作‘老’,顶天立地叫作‘头’,父天母地叫作‘儿’。”

乾隆听了这个恭维自己的解释,才转怒为喜,不再追究了。纪晓岚这才把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放了下来。

点评

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我们不需要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但它给我们带来一个启发:即使你是铁嘴银牙,说话也不可口无遮拦。

可见,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说话的分寸,尽量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说,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2.回避他人忌讳的内容

在与他人言谈的过程中,我们要恰当地回避他人忌讳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彼此交流融洽。

小张长得高大魁梧,在大学校园内有“恋爱专家”的雅号。如今他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高级职员。英俊的长相和丰厚的薪水使他在众多的女友中选中了貌若天仙的小丽。也许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耐,小张带着小丽去参加朋友聚会。

就在大家天南海北闲谈的时候,同学老王无意转了话题,谈起了大学校园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恋爱专家”小张。老王眉飞色舞地讲述小张如何引得众多女生趋之若鹜,又如何在花前月下与女生卿卿我我。小丽起先还觉得新奇,但越听越不是味儿,终于拂袖而去。小张只好撇下朋友去追小丽。

点评

老王并不是有意要揭小张的伤疤,而他口无遮拦地追忆往事确实是使小丽耳不忍闻,无端造出了乱子。这不仅使小张要费不少周折去挽回即将失去的爱情,而且使在场的人心里也不愉快。

就拿最常见的朋友聚会来说,大家不免要开开玩笑,使气氛更加欢愉是一种乐趣。然而,如果你把不该说的话说了,揭了朋友的伤疤,就很容易使气氛骤变,尤其是有朋友携好友或恋人在场的时候,情况会更糟。

人常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人生在世有很多忌讳,如果你在无意之中触犯了别人的忌讳,就会在无形之中得罪对方。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他人进行言语上的博弈时,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千万不要触犯了别人的忌讳。

3.迎合对方感兴趣的内容

一场缺乏准备、漏洞百出的对话不但不能够让人“入瓮”,反倒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失了形象。尤其在陌生人面前,与之对话一定要找个好理由。

有一年,整个南方地区日用品展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两天的展会费用需要五万,刘念和老总商量了一下,还是狠下心来参加了。原因很简单:公司还比较小,需要给行业内的实力企业做代理,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参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认识行业翘楚。

根据展会的日程安排,第二天晚上展会结束后,所有参会企业要参加一个商务宴会。到了第二天,刘念连展会都没参加,早早出来到当地最好的造型店做了造型,然后打车回来参加宴会。当然,这期间她“复习”了很多搜集来的参会企业领导资料。

晚宴上,主持人介绍了重要嘉宾之后,刘念端着酒杯优雅地朝着一位中年男士走了过去。

然后用甜美洪亮的声音说:“哎哟,刘哥,没想到您亲自来参会,这回见到您可比上次气色好多了,听说阿姨的病也好多了,这段时间可累坏了您这个大孝子,又忙企业又跑医院的,我们大老远听着都心疼。”

刘总先是被这个陌生优雅的女人说得一愣,接着微微笑道:“是啊,老人家就是老年病不断的,医生说现在好多了。你怎么知道呀,不过还是很感谢你,我也代老人家向你表示感谢。”

刘念一笑:“谁老了还不有个大病小情的,保养要紧,因为我妈长期生病,我自己都快成营养师了,正好我最近要去上海,到时候请您和阿姨吃饭,顺便和阿姨探讨一些养生之道。您一定要赏脸哦。”说着笑盈盈地递上了一张名片。

晚宴剩下的时间两个人从养生聊到了展会,再从产品聊到企业。两人约好,刘念到上海“出差”时,再就企业合作的事边吃边聊。

点评

迎合对方的话题,才能成为“朋友”,只有双方建立了共同的感情基础,才有可能继续聊下去。

恰当的对话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办事的成功率。如果对方能对你的话题产生兴趣,那么你和他的心理距离将大大接近了。

对“症”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

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互相交往,这就需要言语上的沟通。只有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才能给交际架起绚丽的彩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外表形象并不出色,却让我们如此的喜欢,以至于我们称之为“朋友”和“知己”?而有的人貌似出众,我们却不愿意接近他们呢?其实,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所以他们才成为我们的朋友。

其实,表现出喜爱我们的人,才真正掌握了我们人性的心理弱点。他们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愉快的情绪,还让人类最强烈的渴望——“受人尊敬”得到了满足,他们对我们的喜欢、欣赏和赞扬,让我们认为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承认。和他们在一起,我们拥有的是快乐,我们也回报他们以同样的友好与热诚。如此简单,不需要任何代价,仅仅是由于他们展示出对我们的喜爱,我们就把同样的桂冠戴在他们的头上。

诸多实践证明,如果不能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言语方式,就容易制造对立,产生麻烦。可是怎样才能在说话中尽量避免因得罪他人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呢?

心理点拨

1.摸清性格再说话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谈话不知从什么话题开始,吃饭不知选哪类饭店、点哪类菜肴,送东西不知选什么礼物……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对方的性格,一切就大不一样了。

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关羽、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儿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了也未必能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点评

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

虽然我们周围的人情况各有不同,如对方的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点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无论如何是很重要的“情况”,不得不优先注意。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的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相互间就会增进了解,也可能成为好朋友。

2.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

寻找大家关心的话题对于调动谈话气氛确实是非常有效的。

有一次,几位同事去餐馆聚会,感到没什么可聊的,聚会发起者小林在无计可施之际,忽然想起几个同事中有三位是钓鱼迷,于是就赶快引出了有关钓鱼的话题,说:“我前两天买了一杆海竿,刚用了一次就出了问题,正好向你们几位请教一下。”这一下,几位钓鱼迷就来了兴致,先帮助小林解决钓竿的问题,进而又畅谈到了钓鱼的方方面面,最后竟聊起了谁的妻子最会烧鱼。聊到这里,那几个不太喜欢钓鱼的同事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进来,聚会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点评

在与人谈话前不妨提前准备一下,想好几个可聊的话题,如果你能随机应变、现场发挥,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一种是牵涉到大家个人利益的问题,例如对同在一个单位的同事来说,工资的涨落、领导的更换、本月是不是要多加班、国庆节是否组织公费旅游等,这些都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大家都很乐意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另外一种易为大家所关心的话题是那些能够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主要和聚会者的职业、个人爱好有关。

每个人都有被认同的需求,他人对我们的欣赏与认可使他人在我们眼中显得如此美好。我们会变得愿意与他们接近,也愿意帮助他们。

有影响力的名流都在无意识中运用这个原则,这也是他们受到公众喜爱的原因。所以不妨试着去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肯定对方,让对方觉得遇见了“知己”,对方肯定会如沐春风。

3.适当聊一些接地气的话

聪明的人要懂得运用私人感情去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来体现自己的人情味儿,增加双方的亲密感。

在一次商务宴上,宴席还没有开始,大家坐着无话可说。突然一个客户闲聊起这样的话题:“我儿子上课老搞小动作,光这一周,我都被老师请到学校三次了,估计他们校长视察都没我这么勤!”这时,大家完全愣住了,原来这么大的老板和我们都一样,他的孩子也和我们孩子一样不听话啊。

接着客户又讲道:“最近一周特逗,昨天我的车限行,打算坐公交去公司,结果挤了好几次都没上去,还把扣子挤掉了,我一想总不能让员工看到领导扣子掉了,就跑到最近的服装店等人开门买了一套。一早上冻的啊。你说现在这公交怎么这么挤呀。”听者干脆目瞪口呆了,于是,也不讲“八股文”了,开始分享起自己的趣事,场上的氛围立刻就热闹起来,最后双方决定如果这次合作愉快,下次就签长期合作合同。甚至散了场,双方还约定下次带两家“不争气”的孩子一起出来吃个饭,俨然已经像哥们儿一样亲密。

点评

或许有人会奇怪,按照一般心理来说,人们往往在交谈中担心自己的真实情感会暴露,总会本能地试图隐瞒自己不雅的一面,以防对方对自己产生不好的感觉。为什么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呢?其实,这种说话技巧的奥妙在于它克服了人们认生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为你的人情味儿加分。

当然谈私密话题也不能无所禁忌,不要因为聊得热乎了就追问女士的年龄,至于你便秘这种话题更不要拿出来在饭桌上和人家讨论了。毕竟,聊私人话题只是你增进情感的方式,不能无所顾忌,胡说一气,免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因此,在谈话之前,不妨整理一些自己的趣事以备谈资。

巧舌行天下,让话说得滴水不漏

在人际交往中,好的口才让你左右逢源、八面来风,使自己备受众人的欢迎。

语言的力量能够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拥有良好谈吐的人,不仅能够更好地跟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还能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打动和征服他人的心灵,达到自己说话的目的。

可以说,说话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怎样说才能让人听着心里舒服,甚至对说话者有好感?

心理点拨

1.从感性上感染对方

人是有理性又有感性的动物,理性和感性共同支配着一个人做出的一切决定和行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交际中不仅要注意从理性上说服对方,还要注意从感性上感染对方,更要在感性上引起对方的共鸣进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站在路边乞讨。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儿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那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位诗人,他很奇怪地问诗人:“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点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能够打动人心的交际技巧。要想打动人心,最关键的是要尽量把抽象的事物和感受具体化,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东西。避免直接、抽象地陈述不幸者所承受的痛苦,而是将这些痛苦形象化,使之成为人们可感可触的东西。

抽象的事物往往只能给人一个概念,而形象、具体的事物则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容易激活人的形象思维,为人留出广阔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人们的不幸和痛苦也是一样,抽象的表述再翔实也无法充分调动人复杂丰富的感受,而只有当这些不幸和痛苦凸显化、立体化,成为可感可触的东西时,人们才会产生联想,才会有真切的体验,内心的同情与感动才会被激发出来。因此,要想打动别人,把不幸形象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是有感情的人类,人们对于幸福与不幸的体味是大致相同的。细述自己或他人的不幸感受,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和情感的刻画来引发人们对于类似体验的心灵共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的渲染来制造强烈的现场感,使人们如亲临其境,无法不被当时的情景和人物所感染。

2.注重语言的逻辑性

据冯梦龙的《智囊》记载:

宋仁宗庆历年间,国子监直讲石介作《庆历圣德诗》,褒贬十分严厉,尤其是对枢密使夏竦批评斥责非常苛刻。

不久,石介受朋友株连而遭祸,被判罪,罢官回乡,不久就死去了。当时恰好山东举子孔直温谋反。有人说孔直温曾拜石介为师。于是夏竦就宣扬说石介其实并没有死,往北逃到契丹那里去了。

宋仁宗于是下诏将石介的儿子拘置在江淮,由地方官加以管制,不得自由行动。又派中使和京东转运使打开石介的棺材检验虚实。

当时吕夷简正任京东转运使,就对中使说:“如果棺材是空的,石介真是逃到契丹去了,那就将他的子孙全部杀掉都不算残酷。万一石介真的死了,朝廷无缘无故打开人家的坟墓,是不能以此示范后人的。”

中使说:“那又如何回复朝廷的圣旨呢?”

吕夷简说:“石介死了,必然有负责验尸装棺之人,加之内亲外戚,以及参加葬礼的学生,不止数百人;至于抬灵柩埋棺材,必然雇佣葬仪社的人。现在发公文命令他们全都来受审,假如没有不同的说法,就命令他们都立下军令状,官府出具保证书加以证明,也就足以回复圣旨了。”

中使便按他说的去办了。

宋仁宗看到奏报,也醒悟是夏竦在诬告,旋即下旨把石介的妻子和儿子都释放了。

点评

从整个事件来看,是有前因后果的。石介作圣德诗时,“褒贬十分严厉,尤其是对枢密使夏竦批评斥责非常苛刻”是因,“于是夏竦就宣扬说石介其实并没有死,往北逃到契丹那里去了”则是果。但同样的“因”,并没有出现同样的“果”,正是石介的诗,吕夷简被罢相,但吕夷简却不念私仇,顾念国家大体,为石介昭雪。由此可见吕夷简不仅有宽宏的气量,而且有过人的见识:在开与不开石介的棺上,做出了无人与有人——亦即投敌与未投敌的辩证分析,此行此举,确能“示范后人”。

重要的是要灵活而巧妙地将逻辑关系应用到语言中,而这些是建立在严密的全面思索的基础上的。体系严密、攻守自如、环环相扣,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逻辑方法要求我们能够全面地考虑问题,并力求在谈话过程中没有漏洞让人捕捉,这样就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反之,若被对手抓住漏洞,那就毫无办法了。

要想在言语交锋中百战百胜,就必须层次鲜明、条理清楚、思维严密、逻辑严谨,这样才可以稳扎稳打。

3.注意语言的附加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荷兰总理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会议”,可说是使用语言中附加意义的成功实例。

当时,荷兰本土被德军占领,荷兰流亡政府在伦敦设立总部,几天后,荷兰总理第一次会见英国首相丘吉尔。

双方会面时,他只是友好地向丘吉尔伸出手并说了声:“Goodbye!”

就这么简短,说完转身就走。

丘吉尔却说:“先生,我真希望所有的政治会议,都如此简短而且切中要害。”

点评

在这个非常的时刻,一声“再见”所传达的信息,远比一篇冗长的演说更令人印象深刻。为祖国人民焦虑、对战争必胜的信念、对盟友的坚定信赖……都包含在这一声“再见”之中了。

在语言交谈中,具有“附加意义”的词语,在运用时须特别谨慎,如果随意滥用,势必造成相反效果。尤其在语言运用上,必须注意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差异。

例如,我们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或“一大早要到哪里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问候,是打招呼,会使人从心底感到亲切友好,但如果对象不对或地方不对,就会引起误解或不快。

上面同样是问这些话,在一些外国人听来,却会引起误解或不快。问他是否吃过饭了,对方会认为你准备请他吃饭;问他一早上哪儿去,如对方是欧美人,就会认为你多管闲事,从此对你敬而远之。“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是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使他做什么,因此对你产生反感。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对此特别注意。

“听”起来有身份,让修养渗透每句话中

口才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光靠技巧是不够的,一味地追求技巧而忽略自身的素质培养只能是舍本逐末。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技巧的同时,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而好的口才,也在于平时我们自己的积累和锻炼,所谓“厚积薄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有生活、有实践经验,才有谈话的内容;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谈话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因此,对于家事、国事,都要经常关注,以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对于所见所闻,都要加以思考、研究一番,尽量去了解其发生的过程、意义,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这些都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计划、安排、改进生活,不能随意性太强,让机会白白溜掉。

你若不甘于做一个井底之蛙,就应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你若不想说话空洞无物,就应下决心积累大批的、雄厚的、扎实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说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心理点拨

1.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鲁迅先生在给一位青年的信中说过这样一段名言:“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连常识也不懂,研究文学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有志于提高自己说话水平的人,读了这段话后应有启示吧。

1924年5月8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度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代表在东单三条协和礼堂为泰翁举行了祝寿仪式。

梁启超首先登上讲台,向这位须发皓然的老寿星致祝词:“泰翁要我替他起个中国名字。从前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原不过是支那的译音,但选用这两个字都含有很深的象征意味。从阴雾的状态中必然一震,万象复苏,刚在扶桑浴过的丽日,从地平线上涌现出来,这是何等境界。‘泰戈尔’原文正合这两种意义,把它意译成‘震旦’两字,再好不过了。从前自汉至晋而西来的‘古德’(‘古德’,就是古代有道德的高僧),都有中国姓名,大半以所来之国为姓,如安世高来自安息,便姓‘安’,支娄迦谶从月支来便姓‘支’,康僧会从康居来便姓‘康’,而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如竺法兰、竺佛念、竺护,都是历史上有功于文化的人。今天我们所敬爱的天竺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地方度过他64岁的生日,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叫‘竺震旦’。”

这时,全场大鼓掌。

梁启超接着说:“我希望我们对于他的热爱,跟着这名字永远嵌在他心灵上,我希望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旧爱,借‘竺震旦’这个人复活起来!”

点评

这番精彩的讲话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梁启超熟悉历史,不光熟悉古中国——震旦,也熟悉古印度——天竺,还懂得“泰戈尔”原文的含义,说明他的外语知识、佛教知识和历史知识都十分丰富。这些引人入胜的史实文典与为泰戈尔命名这一话题有机结合起来,妙趣横生、摇曳生姿,无怪乎引起“全场大鼓掌”这样轰动的表达效果。

“有知”之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无知”之言谬误百出,贻笑大方。我们平时的言辞中也往往由于知识不足而或多或少地闹点儿笑话或误会。因此,为了练就“三寸不烂之舌”,必须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你虽不可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是所谓的常识却是必须具有的。有一般的常识,倘若能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应付任何人作十分钟的兴趣谈话,应该是不难的。你须多读书、多看报,世界的动向、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和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的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的内容等,皆可从每日的报章和每月的杂志中看到。诚能如是,则应付各种人物,自然愉快胜任。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广博、严谨的知识结构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也是更好地训练口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培根在他的《论学问》中说:“学问变化气质。”

某市市长出访德国马尔巴赫市,在欢庆两市成为友好城市的晚宴上有一段致辞:

“让我端起金色的葡萄酒,在诗人席勒的故乡,用他著名的《欢乐颂》里的一段话,为我们已经签订的盟约干杯!巩固这个神圣的团体,凭着这金色美酒起誓:对于盟约要矢志不移,凭星空的审判起誓。”

这段劝酒辞风格独特。它突出该市是席勒的故乡这一典型特征,引用席勒的名诗名句,把酒会的欢乐气氛及双方长期友好合作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点评

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多于周围其他人时,他就对该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发言权,并且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充分的自信心。因此,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发言权,并能在与人交谈中占据主动。要求一个人什么都懂并不现实,但至少要在自己本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方面有足够的了解,尤其要多掌握一些文史哲方面的知识,这样,你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有物。

知识丰富会扩大一个人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会为思维和语言插上翅膀。要在语言表达中“飞”起来,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长出这样的翅膀不可。“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努力去学习知识。”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好的企业家或者商人,都应该充分掌握产品或商品方面的知识,成为内行,甚至专家。唯有如此,你才能迅速而又准确无误地解答顾客的疑问,使你的产品或商品在顾客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而轻易做成一笔生意。

如果你想拥有出众的口才,就要像酿蜜的蜜蜂那样,终日在生活的百花园里采撷;要像淘金的人那样,在沙砾中筛出真金。中国历代的丰富语言宝库、五湖四海的优秀语言财富、鲜明生动的民间语言、精心雕琢的书面语汇,都是我们可以开掘的“富矿”。

3.说出有主见有智慧的语言

在一次商务酒会上,正式祝酒之后,主客双方谈起了酒和诗词。主办方领导说道:“人们都说李清照的《如梦令》‘浓睡不消残酒’‘应是绿肥红瘦’写得传神。现在有人为饮酒填了个新《如梦令》:‘昨夜饮酒过度,头晕不知归路,迷乱中错步,误入树林深处,呕吐,呕吐,惊起夜鸟无数。’(宾主大笑不已)我们还可以把《如梦令》改为‘今日饮酒适度,友情金杯交互。携手发财相助,合作中致富,协调奋进同路,倾注,倾注,融进感情无数’。让我们为了双方合作‘融进感情无数’‘合作中致富’,干杯!”

点评

虽然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劝酒,但是不乏轻松与幽默,这都是祝酒词带来的效果。多用美词调节宴会的美好气氛,才能达到宾主尽欢的目的,并最终轻松成事。

下面介绍一些积累口才素材的方法:

(1)多读书多看报。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报纸、杂志和书。在读书看报时,备一支笔、一些卡片纸和一把剪刀,把所见到的好文章或让自己心动的话语画出来,或者剪下来,或摘抄在卡片上。每天坚持做,哪怕一天只记一二句,也是很有意义的。日积月累,在谈话的时候,会不经意地用上曾抄下来的语句,也许它们会随时随地地从你的头脑里冒出来,让你尽情地谈吐,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2)积累警句、谚语。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谚语。把这些话在心中重复一遍,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资料就越来越多,你的口才就越来越好了,你就可以说起话来条理清楚、出口成章。

(3)积累谈话素材。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认真去吸收,另一方面要好好地去运用。懂得如何运用,一句普通的话也可以带给你惊人的效果。学习吸收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应用,不能应用的学习吸收毫无意义。

(4)提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要你愿意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眼光,就能提高口才。

随着口才的提高,你的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整个人的个性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提高,从而成为一个社交高手。

存储话题的抽屉,越多越好

与陌生人迅速打成一片的技巧,最不可或缺的一项就是找寻共同话题,通过谈论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关系,获得亲密感。然而,很多人遇到陌生人时,却并不擅长寻找共同话题,简单介绍过自己之后,接下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最困难的是不知道如何主动跟人说话,如何主动与人保持联系。也有很多年轻人委屈地说:“我很好相处,只是不好意思找你!”的确,这种不好意思就是我们与别人沟通的“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克服。

心理点拨

1.没有话题要找话题

人和人的交谈一般都围绕着话题来展开的,两个人的关系是否轻松和谐,与话题的选择有莫大的关系。

米小娅是在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领导,妈妈是机关干部。因为父母的关系,身边的人对她都是客客气气的。从小学到大学,她在别人的赞扬声中长大,不懂得什么是“迎合”;向来是别人逗她说话,她却不知道如何在交谈中寻找话题。

大学毕业后,米小娅很顺利地进入一家大公司,她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赢得了总经理秘书的职位。在别人看来,她工作最接近高层,最容易得到老板的欢心,也最容易高升。

可是进入公司不久,米小娅就开始犯了难。她不懂如何与老板沟通,一些很正常的话,在她看来那都是在讨好老板,无论如何就是说不出口。一开始老板还对她问长问短,而她除了有问必答外,也绝不多说什么。

渐渐地,她发现老板不太和她闲聊了,即使说话,也局限在工作范围内。工作刚开始,她和老板的关系就陷入了僵局,米小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点评

如何寻找合适的话题,引发大家的欢声笑语或者热烈讨论是寻找的关键。往往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是需要制造和准备的。

没有适合的话题时,也要找到相应的话题,能够让对方津津乐道、相谈甚欢的话题,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对方熟知的话题,一种是对方关心的话题。

2.找着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前任耶鲁大学文学院教授“费尔浦司”这样描述罗斯福:

在我8岁的时候,某个周末的星期六,我去姑妈家度假。那天晚上有位中年人也去了我姑妈家,他跟姑妈寒暄过后,就注意到我身上。那时我对帆船有极大的兴趣,而那位客人谈到这个话题时,似乎也很感兴趣,我们谈得非常投机。

他走了以后,我对姑妈说:“这人真好,他对帆船也极感兴趣。”

姑妈告诉我:“他是一位律师,照说他对帆船方面不会有兴趣的。”

我问:“可是他又怎么一直说帆船的事呢?”

姑妈对我说:“他是一位有修养的绅士,所以才找着你所感兴趣的话题,陪你谈论帆船。”

点评

每一个见过罗斯福并有幸和他交谈过的人,都会对他渊博的学识感到惊讶。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无论是一个普通的牧童或骑士,或是政客或是外交家,罗斯福都知道应该跟他说些什么。”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在接见来访的客人之前罗斯福都会对对方加以研究,会在对方到来之前准备好那位客人所喜爱说的话题,并且知道对方特别感兴趣的事。

罗斯福跟其他具有领袖才干的人一样,他知道这样一回事:深入人们心底的最佳途径,就是对那人讲他知道得最多的事情。

两个人刚见面时,不知道对方的性格、爱好、品性如何,往往容易陷入难熬的沉默与尴尬之中。这时我们应当主动地在语言上与对方磨合,等找到了对方的兴趣所在,就可以以此作为共同话题,很快拉近了距离。

想要他人对你发生兴趣是很难的,但是你可以先关心他人,先对他人发生兴趣,这是你和他人成为朋友的最好方式。你已经知道人们对自己是多么看重,对自己的芝麻小事是多么关心,因此,你可以借由询问他最在行的事情撬开他的话匣子。事实上,这无比简单。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仅可以使别人对你产生兴趣、钦佩你,而且可以使自己更关心别人、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要求。

3.寻找与对方的共同之处

第一次和别人打交道时,双方都不免有些拘谨、有些隔膜。如果你能主动、大方地打破这层隔膜,对方也能很快融入进来,这种假的“一见如故”在双方看来,就变成了真的一见如故。

小何是一位铁杆球迷,有一次在去广州的火车上,她的同座是位辽宁口音很浓的小伙子,闲来无事,小何和他侃起来。她得知他是辽宁人时故作惊讶,然后顺口赞美辽宁人的豪爽、够朋友,说她自己有好几位辽宁籍朋友,人特爽快。小伙子自然高兴,自报家门,说他叫李庆,是大连人,并说辽宁人是很讲朋友义气的,粗犷、豪放。而小何话锋一转,说辽宁人也很团结,特别是大连足球队,虽然每位队员都不是非常出色,但他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经常取得好的成绩。恰巧李庆也是位球迷,两人侃得非常愉快,下车后互留了通讯地址。在李庆的介绍下,小何认识了很多球迷,其中有一位就是她这次准备争取的客户。于是小何轻松地完成了这次推销任务,为公司赢得了一家大客户,还结交了许多朋友。

在与李庆交谈时,小何先是从“辽宁人”这个话题入手,然后转到“足球”这个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上,与对方越谈越投缘。经过一番“神侃”之后,两人很快加深了了解,成为好朋友,这层关系对小何完成任务提供了很大帮助。

点评

在我们的一生中,经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和一群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打破与他们之间的界限,消除无形的隔膜,顺利地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传达、灌输给他们,使他们能欣然接受,甚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绝对需要不凡的智慧。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会与自己不认识的人进行交往,久而久之,关系也就近了,我们说不定什么时候还需要他们的帮助。到那时,你过去跟他的“一见如故”的交往,会带来丰厚回报。

注重言语修为,谈吐中提升影响力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不战而屈人之兵,口才的战斗力是通过直击人的心理,让人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撼……

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对他的生活层次有影响,一个企业员工的整体讲话水平,对企业的发展速度有影响;一个国家公民的整体讲话水平则对这个国家的兴衰以及国际竞争的成败有影响。大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求职、恋爱、晋升、谋发展,哪一样离得了口才呢?

讲话能力人人具备,但是敢讲、能讲而会讲的人却不多。许多人大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从而导致交流受阻,发展受限。

心理点拨

1.不断打磨自己的语言

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决定于某一次谈话。在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在自我完善的计划里,最初想做到的有十二种美德。一个做教徒的朋友,有一天说,大家都认为我太自傲,原因是我的骄傲常在谈话中流露。每当辩论一个问题时,我不但固执地坚持我自以为正确的主张,而且有些轻视别人的样子。我听了他这话,立刻就想矫正这种缺点,因而在我计划表的最后一行加了“虚心”这一条。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觉改变后的态度使我获益不少。因为事实告诉我,无论我在哪里,当我陈述意见用谦虚的方式时,会令人家容易接受而绝少反对;说错了的话,自己也不致受窘了。

在我矫正的过程中,起初的确用了很大的努力,来克服本性而去严守“虚心”这两个字;后来习惯渐成自然,数十年来恐怕很少有人见过我显露骄傲之态吧!

这全是我行为的方式所致。但除此以外,在我改善这个习惯的过程中,我更能处处地注意到谈话的艺术。我时常提醒自己,别去做一个擅长的雄辩者,由此,我和别人谈话时会迟疑一些选择字眼,也时常有意显得愚拙,不过结果是我仍然可以表达自如……

点评

富兰克林的口才很好,事实上,这和他重视语言修为有很大关系。富兰克林说:“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你如果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助力。”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你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口才。

2.粗口体现不了高贵

“文如其人”是从写作角度说的,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说“言如其人”。专注力、耐受力、进取心等品质,也将使你更具个人魅力,使你的口才更富内涵。

东汉末年,狂士祢衡在庙堂之上裸身击鼓,讥骂曹操为“六浊”(“眼浊”“口浊”“耳浊”“身浊”“腹浊”“心浊”)之徒,此外,他还辱骂曹操的祖父曹腾为“宦竖”,十分不给曹操面子。

曹操使出借刀杀人的毒计,把他打发给荆州刘表。刘表来个击鼓传花,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粗鲁的部将黄祖。祢衡在黄祖这里,嘲笑黄祖为毫无灵验的“庙中之神”,无疑是找死的节奏。

点评

生活中,有些词语我们应尽可能避而不用,如:胖猪、矮冬瓜、瘸子、聋子、身份卑贱的乞丐、私生子、拖油瓶、妓女、白痴……一个注重言语修为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自然易于为他人所接受,他的话也就可能被别人奉为圭臬。

在与人交往时,口才是非常重要的才能,但仅仅靠语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风度。

做好练习,让自己的话多点儿韵味

丹尼尔·韦伯斯特说:“未经准备而站在听众面前,无异于裸体示众,而准备了一半,就等于只穿了一半的衣服。”这句话有些令人心惊,但为了让我们讲话时有一份轻松的心态,还是应该“先把衣服穿好”,做必要的“预讲练习”。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你讲话的内容也不完全是即兴而来的,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需要更多的练习,要训练自己适应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段讲话,同时运用不同的讲话技巧。

1.讲话不是念稿

很多人以为讲话前的准备就是事先写一篇讲话稿,然后照稿念。如果当众讲话仅仅停留在“背稿”“念稿”的水平上,效果注定不会好。

在某次较正式的场合中,某校大学生代表北京市学生发言。她写好了讲稿却不想照稿念,于是把稿子放进衣服口袋里开始背,结果背诵的时候忘词了。只好尴尬地掏出讲稿。念了一段感觉有把握了,又把稿子放回去接着背,结果背得结结巴巴,一会儿又断了,不得不再次掏出稿子继续念。

点评

听这名女生的发言,会让台下的听众听得胆战心惊。讲话的效果不好,这跟没有做好预讲练习有很大关系。

严格地说,念稿、背稿是不能叫作“讲话”的。除了重要的场合需要写出讲稿以外,其他情况都不应该写讲稿,只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整理出一个讲话提纲,讲什么主题、用什么材料、大体结构如何,都浓缩在提纲上,然后再做几次模拟预讲,最后按提纲去发表讲话就行了。

2.锻炼语言技巧

为什么有些人说的话让人听着十分舒服,而有些人说起话来让人感觉如此刺耳呢?其实这就是说话技巧的问题了。掌握好说话技巧,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有利于使你更加靠近成功。

唐伯虎为一老妇祝寿,儿女欢天喜地,恭请唐伯虎为之写祝词,伯虎也不推辞,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脸现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妇由怒变喜。“生下儿女都是贼”,儿女皆惊,恨上心头,“偷来蟠桃献至亲”,结语一出,众人欢娱。真是一波三折,充满机变,令人叹为观止。

点评

语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说话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的常变常新的资本。

一个人,不管你生性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着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无法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你就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个好的推销员不会直接跟顾客说“签合同”,而是会想办法让顾客“认可上面的内容”。好口才会给你带来好的运气和财气,所以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