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兼并:企业扩张的快捷方式

一、兼并的含义

企业兼并在当今已经屡见不鲜。当优势企业兼并了劣势企业,后者的资源便可以向前者集中,这样一来就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企业兼并有利于其调整产业结构,在宏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兼并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家的重点课题。不过,在此需要指出,人们提起兼并的时候,往往会把这样几个词混淆:“兼并”“合并”与“收购”。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这三种行为都是企业产权的有偿转让,即都是企业的买卖,都是企业为了谋求发展而采取的外部扩张措施。但具体来说,合并是指两家以上的公司归并为一个公司。兼并是指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里,被兼并的企业将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收购在操作程序上与合并相比要相对简单,只要收购到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进行董事会、监事会改组就可以达到目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认为:收购是兼并中的一种形式,即控股式兼并,而兼并又包含在广义的合并概念中,它是合并中的一种形式,即吸收合并。

二、企业兼并的主要形式

购买兼并,即兼并方通过对被兼并方所有债权债务的清理和清产核资、协商作价、支付产权转让费,取得被兼并方的产权。

接收兼并,这种兼并方式是以兼并方承担被兼并方的所有债权、债务、人员安排以及退休人员的工资等为代价,全面接收被兼并企业,取得对被兼并方资产的产权。

控股兼并,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共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企业以其在股份比例上的优势,吸收其他企业的股份份额形成事实上的控制关系,从而达到兼并的目的。

行政合并,即通过国家行政干预将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企业,划归为本系统内或行政地域管辖内最有经营优势的企业,不过这种兼并形式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企业兼并。

figure_0084_0032

企业兼并,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对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多次企业兼并的浪潮。以美国为例,在历史上就曾发生过5次大规模企业兼并。其中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次兼并浪潮便充分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在微观上和宏观上“双管齐下”的巨大威力,不仅使得企业走上了腾飞之路,更是基本塑造了美国现代工业的结构雏形。

当今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有过多次兼并其他企业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兼并美国麦道公司。在1996年,“麦道”在航空制造业排行世界第三,仅次于“波音”和欧洲的“空中客车”。该年“波音”以130亿美元的巨资兼并“麦道”,使得世界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空中客车”和“麦道”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的超级竞争。新的波音公司在资源、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实力急剧膨胀,其资产总额达500多亿美元,员工总数达20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这对于“空中客车”来说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以至于两家公司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在经过艰苦的协商、谈判后,波音公司最终被迫放弃了已经和美国几十家航空公司签订的垄断性供货合同,以换取欧洲人对这一超级兼并的认可。但是不管怎样,前无古人的空中“巨无霸”由此诞生,并对世界航空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兼并涉及两家以上企业的合组,其操作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企业兼并要符合这样几个基本原则:“合法”“合理”“可操作性强”“产业导向正确”以及“产品具有竞争能力”。同时,企业兼并还要处理好“沟通”环节,包括企业之间技术的沟通,以及人与人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兼并发挥它的优势,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在未能达到兼并目的的同时反受其害。有统计表明,全球一半以上的企业兼并行为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表面上看,企业规模是增加了,但却没有创造出经济效益,更有甚者,因为兼并使得企业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产业经营是做“加法”,企业兼并是做“乘法”。很多企业家看到了“乘法”的高速成长,却忽视其隐藏的巨大风险,现实中有太多在产业界长袖善舞的企业家最后在资本运营中折戟沉沙。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网民的计算机上同时使用着两种浏览器:一种是微软的Explore,另一种则是美国网景公司的Netscape。微软凭借强有力的竞争措施逐渐在浏览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地位,网景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

1998年,美国在线(AOL)以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etscape。当时,Netscape在微软所提供的免费浏览器面前已经显得非常渺小,但美国在线却对其前景颇为看好。在他们看来,依靠美国在线的雄厚财力和技术优势,可以使得Netscape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与微软竞争的对手。然而,无情的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失败的兼并。首先,该次合并在一开始就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认为两个公司在程序设计上,技术差异太大,难以兼容;其次,美国在线急于求成,于2000年直接跳过Netscape5,推出基于一项新技术Mozilla0.6原始码的Netscape6。但是,由于Mozilla0.6一时并不稳定,结果Netscape6进一步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用户。这两大失误使得美国在线不得不于2008年3月1日起,停止开发网景浏览器,作为一款曾经改变互联网、有着辉煌历史的浏览器,Netscape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跨国并购

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跨国生产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战略和资源配置模式。生产经营的跨国化是生产领域中最显著的国际现象,也是国际经济关系向紧密方向发展得更深刻的表现。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组织生产过程,民族、国家的市场障碍不断被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所冲破。

2010年3月28日晚9点,吉利正式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达成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专家指出,正处于往高端汽车转型时期的吉利抓住金融危机的机遇,成功收购沃尔沃,这是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在走向国际化道路上取得成功的标志性事件,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成为了人们眼中最幸福的中国人。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国内汽车企业首次完全收购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全球性著名汽车品牌,并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

吉利收购沃尔沃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02年,李书福就动了收购沃尔沃的念头,对其研究已有8年多,首次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距今将近3年。在李书福看来,吉利对沃尔沃及汽车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于福特的理解等,都是福特选择吉利作为沃尔沃新东家非常重要的元素。

“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全球名车之一的沃尔沃,反过来讲,也并不是说钱不多就买不到。”李书福认为,中国在采购与研发方面所蕴含的成本优势,必将增强未来沃尔沃轿车的全球竞争力。

对这起并购事件,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李明光处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国内整车制造企业去收购境外整车制造企业,吉利虽然不是第一例(2004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但影响却很大。在李明光看来,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也是吸引沃尔沃的主要因素之一。

“尽管吉利的技术实力不如沃尔沃,但是我们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对重振沃尔沃品牌有好处。”李明光说。他认为,这起并购案对中国制造业振兴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具有开展跨国经营的视野和能力,我们不能忽视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跨国并购是更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包括管理、技术、信息和市场,等等。跨国并购在最终产品上减少了国际贸易,同时又在中间产品上通过市场内部化而增加了国际贸易。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部署下,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生产选址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国家的差别正在日益淡化。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拓展中,产业分布越来越多地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结果,而越来越少地继续作为本国产业政策的体现。在从本国经济条件上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产品的交换是基本的和首要的形式。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比商品的国际流动更高级的形式,它可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这就是跨国并购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