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谎言,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我们的大脑从接收到信息到指挥身体各个部位发出信息的刹那之间,经过了高速而缜密的思维过程,掌握语言中枢的新皮质大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出最佳的对话策略,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等情况。如果有人宣称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撒过谎,想必任何人都不会相信。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拒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这一事实,正如法国的沃尔纳格所说,人人生来都是纯真的,每个人死去时都是说谎者。的确,人人都会撒谎,撒谎可以说是人类天性的表露。
例如,一个年年都是“三好学生”的小学生为了获得一次和同学去郊外野餐的机会,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诉父母,周末的作业习题他都已经完成了,而事实上他才做了一半;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虽然只进入了一家普通的公司,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会夸口说他进了一家声名显赫的大公司,一个月的薪水有多少多少,而事实上他的薪水只有他说的一半。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平均每天会撒两次大谎,人与人的交谈中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存在某种形式的谎话,但是,其中只有五分之一被人们察觉到了。
可见撒谎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有位西方哲人说,社会就是由谎言组成的,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撒谎的关系。这句话当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撒谎的确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谎言,其中有一些只是善意的欺骗,还有一些是恶意的谎言,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面对谎言,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说谎,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永远不上当。
为什么会出现“口是心非”
大家普遍认为,口头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唯一途径,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口头语言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在很多情况下,口头语言并不能将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完全表达,即所谓的“心口不一”,当然也包括了人际交往中常出现的“口是心非”。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所有的行为都受到大脑的控制。不论是弯腰、挠痒,还是三级跳、后空翻,这些动作都是通过大脑掌控的。长久以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大脑,实际上,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三个截然不同的部分,或者说每个人其实有三个大脑,每个大脑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它们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人脑,给人体的每个部位下达指令,这三个部分分别是脑干、边缘系统和大脑新皮层。
其中,边缘系统对人类的非语言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管人类的情绪和感觉功能。其他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边缘系统”,这是大脑最古老的一部分,使得人类得以成为一个存活了数百万年的物种。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我们的听觉、视觉、感觉和触觉作出反应。这些反应是即时的一瞬间的无须经过思考的;因此,它就能对环境作出最诚实的回应。
相比起来,“新皮层”则是人脑这一“宝库”的最新成员,掌管记忆、计算、分析、解析和直觉等高级思维活动,而这些能力的高级程度是人类这一物种独有的。由于它具备复杂的思维能力,所以这一部分的大脑和“边缘系统”不同,它并不总是老老实实的,相反,它会经常撒谎,是大脑构成的三个部分中最不可信的。当有个令人讨厌的人走过身边,老实的“边缘系统”可能会迫使人们做出斜视的动作,这是下意识的,而聪明的“新皮层”则很善于对真实的感受撒谎。掌控大脑语言运动中枢的“新皮层”也许会让我们在看到那个讨厌的人时,一脸笑容地说:“好久不见,真高兴再见到你。”尽管这话一听完全就是假的。由于“新皮层”擅长说谎,所以别指望能从它那得到既可靠、又准确的信息。
对于语言系统本身而言,这套符号系统若要传播人们内心的想法,首先要进行编码,把思想转换为语言符号。当信息传递给别人时,他人在领会意义时又要进行解码,也就是把语言符号重新转化为思想。但由于存在个人表达和他人理解的偏差,往往就容易让接受者在信息传输上产生与本意有异的现象。
语言并非天生,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对于一项客观存在的技能,必然有人掌握得好,有人掌握得差。就像生活中,我们常会形容一些人口齿伶俐,而另一些人笨嘴拙舌,这个区别就来自他们对口头语言技能的掌握。当然,这并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聪明或愚蠢的标准,但往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人们刻意地歪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导致了谎言的产生。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在说话时,会出于一定目的地隐藏自己的本意。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这些话都会对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大受影响,交流的时间被浪费,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被削弱。
现实生活中,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口头语言的局限,相信看到下文列举的场景后,你一定会觉得熟悉。
场景一:他接受你的观点了
你试图劝说一个顽固的人,虽然他表面上满口答应,但目光斜视地面,双手抱肩,一副十分犹豫的样子。实际上,他内心也正在抵触你的观点,甚至可能计划着明天依然照旧,绝不改变。与其继续浪费时间,你还不如早些结束劝说。
场景二:孩子的谎言
一些小朋友们因为犯了错误而害怕受到家长的惩罚,便向家长说谎。虽然他们言辞上没什么漏洞,但由于内心充满了不安与愧疚,往往会在脸色、小动作或睡眠方面表现出异常。而这些反常的变化,就是孩子不诚实理由的最好证据。
场景三:朋友在说真心话
同朋友去特卖场买衣服,当穿上自认为漂亮的衣服问对方时,对方可能说:“不错,还可以,你喜欢就行。”仔细观察他的表情你可能会发现,他的鼻子和嘴像快挤到一起了,眉毛皱得都打了结。这些表情都说明他没有说真话,实际情况是——这身打扮在你身上真是糟糕透了。但为了避免伤害你的自尊和心情,你的朋友只能选择一种举动,那就是口头上赞扬,身体上抗拒。这个时候,如果不是很为难,你最好考虑换一身衣服。
场景四:你到底有多高兴
有时候,言语不能完整地表达出内心所想。例如,在我们长久梦想的事情实现时,当时的心情根本无法用词来表达。因为,内心的感触要远比这些能说出的词汇更加丰富。而那些快乐与幸福更将成为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触。
综上可见,人们内心与语言的不一致相当普遍。所以,我们在洞察人心的时候,不能完全依靠语言这一途径。
谎话大王的四张面孔
虽说人人都会说谎,没有一个人敢声称自己是绝对清白的,但人们说谎的频率确实有所差别,的确有那么一些人,是可信度极低的谎话大王,对于他们所说的话一定要秉着“批判主义的精神”,当然,你也可以把他们当作你练习识破谎言技巧的最佳教材。
心理学家为我们总结出了最爱说谎的4种人:
虚荣心重的人
生活中的很多谎言都是因为虚荣而产生的,虚荣心重的人十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受到关注和赞美,不愿意别人看低自己,因为他们太注重外在的东西,而对个人的素质与气质疏于培养,但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喝彩,于是,他们凭内在的实力无法达到这种目的时,撒谎便成了他们使用的最便利的手段。这类人常常在不熟悉的朋友面前编造一些美好的谎言。例如自己的家庭条件有多好,身上戴的首饰值多少钱,甚至自己是哪所名牌大学毕业的。当然,这些谎言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如果你识破了也大可不必揭穿它。
自卑感强的人
严重自卑的人通常敏感而脆弱,既能敏锐地感受到自己许多不如别人的地方,同时,又极容易把周围一切人对自己的注意——哪怕是关心和帮助——看成是对自己的怜悯。因此他们需要一些谎言来安慰自己,或者是借助谎言来逃避,在别人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以谎言为武器来调整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用谎言来安慰、麻痹自己,在幻想中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
过分争强好胜的人
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有益的品质,说明一个人积极进取、不甘落于人后,这样的人也更容易在事业上有较大的成就和作为。但任何事情都有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便走向它的反面。要强也是如此,事事要强,时时要强,总想高出别人一头,这作为一种理想是很不错的,但如果把它落实在生活中,则太困难了。过分好强的人活得很累,他们事事都想出类拔萃,对自己要求很高。一旦失败或者遭遇挫折,往往没有勇气面对,只能用谎言编织理由为自己寻找退路,维护面子和自尊,虚构成功的情景、蒙骗他人或欺骗自己,便常常成为他们的拿手好戏。
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我们每个人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都不免会以自我为中心,首先考虑保全自己的利益。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应有个限度。如果没有损害他人的生活,大家自可相安无事。但如果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严重到过分的地步,在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在任何时候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损人利己的谎言也就随之而来。
身体语言如何泄露谎言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说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并不是这样。说谎,尤其是想成功地说一次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什么说谎就这么困难呢?主要原因在于当一个人撒谎时,他的潜意识不会听从他的“指挥”,而会独自行动。如此一来,他的身体语言就会使他的谎言不攻自破。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平常很少说谎的人,一旦说谎,无论其谎言多么完美,显得多么真实可信,都会很容易被对方识破。因为从他开始说谎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体就会发出一些自相矛盾的信号(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之中),这就会让对方觉得他一定在撒谎。而那些职业说谎家,比如某些骗子,他们之所以说谎时不容易被别人识破,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协调到较为完美的境界。因此,当他们向人撒谎时,人们往往会深信不疑。
看到这儿,有些读者可能会好奇地问,那些职业骗子是如何让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达到较为完美境界的?一般来说,他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其一,平日反复练习说谎的时候做出正确的身体姿势,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为2~3年。其二,尽可能地减少身体语言,尤其是自己潜意识不能控制的身体语言,这样,他们在说谎的时候,就会很少做出一些负面动作了。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下面的这个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实验中,心理学家让参加实验的人故意向他撒谎,并让他们尽量压抑一切身体姿势,不管是正面的,抑或是负面的。然而,那些故意撒谎的人虽然控制住了主要身体语言,但仍有不少的细微动作表现了出来。比如,瞳孔缩小、用手触摸鼻子、拽衣领、脸色潮红、鼻子出汗,以及其他一些细微动作,而这些细微的动作已经暴露了一个人在撒谎。
由此可见,要想成功地欺骗他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身体隐藏起来,让别人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审问嫌疑犯时,审讯人员往往会将疑犯置于一个空旷屋子的中间,或是置于较为强烈的灯光之下,以便让他们的全身都暴露在自己的视线之中。这种情况下,嫌疑犯任何一个细微动作都逃不过审讯人员眼睛,如果他们一旦说谎,就会非常容易地被揭穿。
一般来说,当你坐在桌子的后面,并借用桌子部分抵挡住自己的身体,或是从关着的门后面露出脑袋对人撒谎就较为容易成功了。当然,辅助撒谎的最好工具还是电话,或者是QQ等聊天工具。
对方直视你的眼睛,也未必在说真话
人们往往相信,当一个人说谎时,他会因为心虚而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而是将自己的视线移向一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此认定,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谈话时只要他敢于直视对方的眼睛,他就一定没有对对方撒谎呢?先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一起来看下面这个实验。
实验中,心理学家把参加实验的人员分为甲、乙两组,并让甲组的人对乙组的人撒谎,同时,心理学家还要求甲组中85%的人在撒谎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随后,心理学家把甲、乙两组人员的撒谎过程进行了录像。录像完毕后,心理学家来到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你能识别哪些人在撒谎”的谈话节目。让台下观众看完录像节目后,心理学家便开始让他们来识别哪些人在撒谎,并让他们说明各自的理由。
结果发现,很多观众都中了心理学家的“圈套”。在那些撒谎时注视对方眼睛的“骗子”中,有95%的人没有被观众识破,他们认为那些“骗子”在实话实说。因为“骗子”们在说话时敢于注视对方的眼神。而在那些事先没有被心理学家叮嘱过在撒谎时要注视对方眼神的“骗子”中,有80%的人都被观众识破了。可见,“注视对方的眼睛”正是说谎者用来伪装的有力道具之一。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了。长久以来,变幻莫测的眼神、频繁的眨眼、不敢对视,都被认为是说谎的信号。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是由于大多数人都这么想,所以很多人在说谎时就利用了这种心理,故意盯着对方的眼睛,显得那么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以此表明自己没有撒谎。视线的转移确实会显露出一个人的情感状态。例如,悲伤时,我们的眼睛会向下看;羞愧时,我们会低下头。如果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则会直接把视线从对方身上移开。但说谎的人绝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害怕被你看穿。
一整天,小洁男朋友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小洁很着急。第二天见面时,小洁装作很随意地问男朋友,昨天是怎么了,一整天都关机?男朋友为了掩盖自己的紧张,认真地看着小洁说:“哦,昨天手机没电了就自动关机了,我还不知道呢,晚上想给你打电话才发现的。”男友说话时一直看着小洁的眼睛,一副坦诚认真的样子,可小洁还是觉察到了异样。
说谎者的骗术固然高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破绽,因为这种可以的“盯”和自然的凝视眼神是不同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凝视很不自然。所以,即使对方直视你的眼睛,也未必在说真话。
用“不争”来获得别人的信任
道光皇帝老迈之后,欲立皇子,奕年龄最长,但各方面都不如奕,于是一直拿不定主意。这天风和日丽,道光要带领六个皇子去南苑打猎,意在考验皇子们的文才武略和应变能力,以便确立皇储。奕和奕都摩拳擦掌欲一较高下。
四皇子奕的老师杜受田足智多谋,他在四皇子身上下的工夫很大,希望他能登上皇位,自己也跟着沾光。可他也掂量过,奕与其他皇子比较起来,除了排行第四占了个有利的条件之外,其他方面都平常,甚至略逊一筹,如若稍一让步,这皇位定然被六皇子夺去,为此急得他直打转。
安德海看出了门道,上前问道:“你老人家满脸愁容,定有为难之事,莫不是为明日南苑采猎之事?”杜受田心想,这孩子能看出我的心事,看来是个有心计的人,随口道:“说下去!”安德海道:“我曾听人讲过,三国时曹操的长子曹丕和三儿子曹植也有相似之处,不过奴才记不太清了。”
杜受田顿时眼前一亮,知道该怎么做了。杜受田吩咐奕:你到时候就如此这般……
次日,道光带领六个皇子来到南苑,传旨开始围猎。诸位皇子各显身手,六皇子奕,几乎箭无虚发,满载而归,而四皇子奕却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道光帝不由得龙颜大怒,大声呵斥。奕不慌不忙地奏道:“儿臣以为,目前春回大地,万物萌生,禽兽正是繁衍之期,儿臣不忍杀生害命,恐违上天好生之德,是以空手而回,望父皇恕罪。”
道光听罢,心想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倘若让他继位,必能以仁慈治天下,不禁转怒为喜,当下夸奖了四皇子的仁慈之心。又过了几年,道光帝忧虑成疾,自知不久于人世,急唤诸皇子到御榻前答辩。消息传开,四皇子和他的老师杜受田都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次较量了,能否登基就在此一举。
安德海又献上一计说:“万岁爷病重,到御榻前之后什么也不用说,只说愿父皇早日康复就行,剩下的就是流泪,却不要哭出声来。”二人一听大喜。次日,六位皇子被召至龙床前。果然,道光提出一些安邦治国的题目让诸皇子回答,六皇子答得头头是道,道光甚为满意,却发现四皇子一言不发。道光一问,他头一扭,泪如雨下说:“父皇病重,龙体欠安,儿臣日夜祈祷,唯愿父皇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此时儿臣方寸已乱,无法思及这些。倘父皇遇有不测,儿臣情愿伴驾而行,以永侍身旁。”说完泪水涟涟,越擦越多。
道光听了心中深受感动,心想此真孝子仁君,于是决定立四子奕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可见,“不争”也是一种资本,用“不争”来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感动,这怕是自以为是的“聪明人”难以做到的。所以,在人际场中切忌为了竞争而太过表现自己,有时候示弱也是一种能力。
大智若愚,谬释其意解责难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哈里逊,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沉默寡言,人们甚至认为他是个傻孩子,他家乡的人常常拿他开玩笑。比如拿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银币放在他面前,然后告诉他只准拿其中的一枚。每次,哈里逊都是拿那枚五分的,而不拿一角的。
一次,一位妇女问他:“孩子,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哪个更值钱吗?”
哈里逊回答说:“当然知道,夫人。可要是我拿了一枚一角的银币,他们就再不会把硬币摆在我面前,那么我就连五分也拿不到。”
看得出来,哈里逊表面“傻”,装作不知道一角比五分多,可他的“傻”里面蕴含着智慧,从而使自己总能拿到钱。
大智若愚运用在语言诘难中,是指对对方的谬论假装不明白,故作曲解,谬释其意。
在某机场售票厅里,旅客们正在排队买票,突然,一位绅士粗暴地挤到售票窗口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慢,当人们要他排队时,他又嚷道:“你们叫什么?不知道我是谁?”
对此,售票员平静地向旅客说;“各位,这位绅士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不然,我想他不会做出有失身份的举动的。谁能帮助他回忆一下,他是谁呢?”
售票员的话引来了阵阵笑声,绅士羞得满脸通红,悻悻地走了。
售票员面对绅士的粗野,假装不知,顺势糊涂,实则机智幽默,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曲线型思维的结果,即采用拐弯抹角的进攻方式,因此,运用此法可以产生强大的嘲讽和幽默效果,是辩论家常用的雄辩技巧。
有一次,一个银行家揶揄地问大仲马说:“听说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是吗?”
“我想是这样。”大仲马说。
“那令尊呢?”
“半黑。”
“令祖呢?”
“全黑。”
“请问,令尊祖呢?”
“人猿。”大仲马一本正经地说。
“阁下可是开玩笑?这怎么可能?”
“真的,是人猿,”大仲马怡然地说,“我的家族从人猿开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为止。”
这里,大仲马开始用“假痴”佯装自己的真实目的,麻痹银行家,然后反守为攻,突然出击,使对方猝然不防,陷于窘境。
现实交际中,懂得顺势装憨,可以轻松麻痹对方,从而让对方陷入被动境地。然后再采取反攻举措,便可以轻松制胜了。
静中韬光养晦,退中方求圆满
唐朝大将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可谓是功高盖主。他的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郭子仪却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加以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太丢父亲的脸,于是决定劝说父亲。
他们相约一起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但郭子仪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几个儿子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喜欢落井下石、嫉贤妒能的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几个儿子听了之后方才明白老父亲的一番苦心。
郭子仪以不世之功,“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于建元二年(公元781年)六月十日,以85岁的高龄辞世。
郭子仪能够一生常荣而不衰,是因为他懂得于最盛日掩藏自己锋芒的道理。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能够在危险的环境中伏藏,以谦卑的姿态做一名朝中的隐者,既得上级欢心,又能建自己的功业,还能保全自己及家人。如此才是最高明的隐者之道。
在我们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如郭子仪那样成就惊天伟业,但是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境遇,如何于变幻繁复的环境中保护自己,真的需要高人一筹的智慧。郭子仪的立身之道给我们展现了韬晦智慧的精妙,值得我们去领悟、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