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拖沓恶习:“此刻满足”可能满足不了长远利益
相信很多大学生都知道“不挂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校园经典“名言”。其实,很多人确切地说应该算是“有其因必有其果”,许多人总是在课业开始前拍着胸脯保证“课前我一定会预习,课后我一定要复习,论文我一定要按时交”。然而,每个学期,我们总会发现有很多人放下学业去参加课外活动,去看电影,去约会,甚至有些人属于“顶风作案”——论文交前的一晚才开始动手,结果可想而知。
课业似乎越积越多,很多人原本的计划似乎也越拖越后。“临时抱佛脚”般地啃书本、背笔记似乎成了考试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是,拖延的、挂科的自然应运而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信誓旦旦地对天发誓,一定要开始学会存钱,但是,在面对自己想吃的美食和想要的东西时,理智就已经成了“浮云”;当我们面对肚腩上的“层层梯田”而下定决心要坚持晨跑和晚间散步后,不出几天,照样“浮云”而过。这样,我们的计划就被搁浅了,许多人的座右铭就变成了“从明天开始”。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称为“拖沓”。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屈从于自己的惰性呢?难道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约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显然,我们在自我控制的底线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及时满足与延后满足之间的矛盾。我们为了眼前利益和快感而放弃长远的目标,因为“此刻满足”带来的快乐会麻痹我们的理性和对未来“利益最大化”的感知,这个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被拖沓恶习压制住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付拖沓呢?
当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开始模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外部声音”,即别人的强制性命令。这种“家长式”的声音会帮助我们强力自我设置底线,掌握好潜在的自我控制机制。同时,想要克服这个坏习惯,我们必须随时准备行动,因为只有你的行为才能决定你的价值,以此来战胜我们的心理惰性。同时,适当地考虑一下我们的情绪因素,因为当我们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很多事情就可以轻松完成。所以,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无趣。而且,我们更要学会面对,不要遇到什么事情就只知道逃避,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
对一位成功者而言,拖延也许是最具破坏性、最危险的恶习,它使我们丧失了主动的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拖拉,我们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它们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恶习。
做事情如同在春天里播下一粒种子,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季节行动,那么未来也就不可能有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