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个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PC的原理和结构与普通的电子计算机并无本质区别,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包括ROM和RAM)、接口电路(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和外围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几个部分组成,通过三条总线(bus):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进行连接。
从外观来看,PC一般由主机和外围设备组成。以台式计算机为例,主机包括系统主板、CPU、内存、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显卡、电源等;外围设备包括外存储器、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
1.主板
每台PC的主机机箱内都有一块比较大的电路板,称为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主板是连接CPU、内存及各种适配器(如显卡、声卡、网卡等)和外围设备的中心枢纽。主板为CPU、内存和各种适配器提供安装插座(槽);为各种外部存储器、打印机和扫描仪等I/O设备以及数码照相机、摄像头、Modem等多媒体和通信设备提供连接的接口。实际上计算机通过主板将CPU等各种器件和外围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计算机运行时对CPU、系统内存、存储设备和其他I/O设备的操控都必须通过主板来完成,因此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主板的性能。
目前的主流主板按板型结构标准可分为ATX、Micro-ATX(Mini-ITX)和BTX三种。
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其中CPU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显卡插槽规格是由芯片组中的北桥芯片决定的;而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 2.0/1.1,IEEE 1394,串口,并口,笔记本式计算机的VGA输出接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决定的。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目前CPU的型号与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一,如果芯片组不能与CPU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除了目前最通用的南北桥结构外,芯片组已经向更高级的加速集线架构发展。另外,主板还要对应不同的CPU类型。目前CPU主要有两种:IntelCPU(主要有赛扬、奔腾、酷睿)和AMDCPU(闪龙、速龙等),不同系列的CPU所使用的主板芯片也不同,以上两种CPU对应的主板不能相互通用,即使是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CPU,还要注意其针脚数是否一样。
图1-5所示为主流机型主板布局示意图。主板上主要包括CPU插座、内存插槽、显卡插槽以及各种串行和并行接口。
图1-5 PC主板结构图
2.CPU
在个人计算机中,运算器和控制器通常被整合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器(CPU)。CPU的主要功能是从内存储器中取出指令,解释并执行指令。CPU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它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速度,代表计算机的档次,所以人们通常把CPU形象地比喻为计算机的心脏。
CPU的运行速度通常用主频表示,以赫兹(Hz)作为计量单位。在评价PC时,首先看其CPU是哪一种类型,在同一档次中还要看其主频的高低,主频越高,速度越快,性能越好。CPU的主要生产厂商有Intel公司、AMD公司、VIA公司和IBM公司等。图1-6所示为Intel公司和AMD公司生产的两款CPU。
图1-6 CPU外观
3.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主要由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构成。
(1)只读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一些需要长期保留的数据和程序,其信息一般由生产厂家写入,断电后存储器的信息不会消失。
例如,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就是固化在主板上ROM芯片中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基层、最直接的硬件控制与支持。BIOS属于PC中的底层固件,主要负责在开机时做硬件启动和检测等工作,并担任操作系统控制硬件时的中介角色。BIOS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提升以及更多性能的扩展。BIOS作为计算机开机启动的最基本引导软件使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而最新PC架构的一项技术升级,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将可能成为BIOS的替代品。
与以往的所有计算机启动引导系统相比,UEFI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可以完全兼容未来任何硬件的规格和特性,引导速度更快,具有更好的基础网络协议支持力度,这就意味着即使是“裸机”都可以连接网络,而无须硬盘和操作系统支持。
(2)随机存取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是构成内存储器的主要部分,主要用来临时存放正在运行的用户程序和数据及临时从外存储器调用的系统程序。插在主板内存槽上的内存条就是一种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的数据可以读出和写入,在计算机断电后,RAM中的数据或信息将会全部丢失,因此,在正常或非正常关机前,必须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回可永久保存数据的外部存储器(如硬盘上),该操作通常称为“保存”。
CMOS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里面存放的是关于系统配置的具体参数,如日期、时间、硬盘参数等,这些参数可通过BIOS设置程序进行设置。CMOS RAM芯片靠后备电源(电池)供电,因此无论是在关机状态,还是遇到系统断电的情况(当然,后备电池无电例外),CMOS中的信息都不会丢失。BIOS是一段用来完成CMOS参数设置的程序,固化在ROM芯片中;CMOS RAM中存储的是系统参数,为BIOS程序提供数据。
RAM又可分为静态RAM(static RAM,SRAM)和动态RAM(dynamic RAM,DRAM)两种。SRAM的速度较快,但价格较高,只适宜特殊场合使用。例如,高速缓冲存储器一般用SRAM做成;DRAM的速度相对较慢,但价格较低,在PC中普遍采用它做成内存条。DRAM常见的有SDRAM、DDRSDRAM 、DDR2 SDRAM和DDR3 SDRAM等几种,如图1-7所示。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是前几年普遍使用的内存形式。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速率的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是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比SDRAM多一倍的传输速率和内存带宽,是目前常用的内存类型。DDR2 SDRAM和DDR3SDRAM是新一代的内存技术标准,随着Intel最新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对内存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1-7 SDRAM与DDR
内存储器(RAM)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参数包括主频、存取时间和存储容量。主频越高越好,表明存储速度越快;存取时间越小越好,表明读取数据所耗费的时间越少,速度就越快;存储容量则是越大越好,表明能存放的数据越多。
(3)高速缓冲存储器
CPU的速度越来越快,但DRAM的速度受到制造技术的限制无法与CPU的速度同步,因而经常导致CPU不得不降低自己的速度来适应DRAM。为了协调CPU与DRAM之间的速度,通常在CPU与主存储器间提供一个小而快的存储器,称为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由SRAM构成的,存取速度大约是DRAM的10倍。Cache的工作原理是将未来可能要用到的程序和数据先复制到Cache中,CPU读数据时,首先访问Cache,当Cache中有CPU所需的数据时,直接从Cache中读取;如果没有,再从内存中读取,并把与该数据相关的内容复制到Cache中,为下一次访问做好准备。
4.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又称外存,用于长期保存数据。CPU不能直接访问外存储器中的数据,要被送入内存后才能使用。与内存储器相比较,外存储器一般容量大、价格低、速度慢。外存主要有硬盘、移动硬盘、闪存盘、光盘等。
(1)硬盘
硬盘由磁盘盘片组、读/写磁头、定位机构和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密封在一个容器内(见图1-8)。硬盘容量大,存储速度快,可靠性高,是最主要的外存储设备。目前,常用的硬盘直径分为3.5in或2.5in,容量一般为几十GB到几百GB甚至几TB。
(2)移动硬盘
移动硬盘具有容量大(几十GB到几百GB),携带方便(见图1-9),存储方便,安全性、可靠性强,兼容性好,读/写速度快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
图1-8 硬盘
图1-9 移动硬盘
在Windows XP及高版本操作系统下使用移动硬盘不需要安装任何驱动程序,即插即用。移动硬盘一般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移动硬盘用电量一般比闪存盘大,有的计算机上(尤其是笔记本式计算机)的USB接口提供不了足够的电量让移动硬盘工作,因此移动硬盘数据线往往有两个插头,使用时最好两个插头都插在计算机的USB接口,以免因电量不足而造成移动硬盘不能读取数据。移动硬盘每次使用完毕后,最好先将其移除(又称“删除硬件”),然后再拔出数据线。具体步骤:先关闭相关的窗口,右击任务栏上的移动存储器图标,再单击弹出菜单中的“安全删除硬件”命令,最后单击“停止”按钮。另外,应避免数据正在读/写时拔出移动硬盘。
(3)闪存盘
闪存盘(又称U盘)如图1-10所示,利用闪存(flash memory)技术在断电后还能保持存储数据信息的原理制成,具有重量轻且体积小,读/写速度快,不易损坏,采用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即插即用等特点,能实现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交换,已经成为移动存储器的主流产品。闪存盘的存储容量一般有2GB、4GB、8GB、16GB、32GB等,最大可达几百GB。使用时应避免在读/写数据时拔出闪存盘,闪存盘也要先“删除硬件”再拔出。
(4)光盘
光盘(compact disk,CD)是利用激光原理进行读/写的外存储器(见图1-11)。它以容量大、寿命长、价格低等特点在PC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10 闪存盘
图1-11 光盘与光盘驱动器
光盘分为CD(compact disk)、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等。CD的容量约为650MB;单面单层的红光DVD容量为4.7GB,单面双层的红光DVD容量为7.5GB,双面双层的红光DVD容量为17GB(相当于26张CD光盘的容量);蓝光DVD单面单层光盘的存储容量有23.3GB、25GB和27GB。比蓝光DVD更新的产品是全息存储光盘。
全息存储光盘是利用全息存储技术制造而成的新型存储器,它用类似于CD和DVD的方式(即能用激光读取的模式)存储信息,但存储数据是在一个三维的空间而不是通常的两维空间,并且数据检索速度要比传统的快几百倍。全息存储技术因同时具有存储容量大(可达到几百GB至十几TB),数据传输速率高,冗余度高和信息寻址速度快等特点,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存储技术。
光盘的驱动和读取是通过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来实现的,CD-ROM光驱和DVD光驱已经成为PC的基本配置。往光盘中写入数据需要安装光盘刻录机。新型的三合一驱动器能支持读取CD、DVD、蓝光DVD和刻录光盘等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在PC中。
5.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将信息用各种方法输入计算机,并将原始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接受的二进制数,使计算机能够处理。常用的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手写板、光笔、话筒、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磁卡读入机、条形码阅读机、数字化仪等。
(1)键盘
键盘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输入设备,可用来输入数据、文本、程序和命令等。在键盘内部有专门的控制电路,当用户按键盘上的任意一个键时,键盘内部的控制电路会产生一个相应的二进制代码,并把这个代码传入计算机。图1-12所示为104键键盘的分布。
图1-12 键盘分布
按照各类按键的功能和排列位置,可将键盘分成四个区:主键盘(打字键)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和数字小键盘区。
①打字键区。打字键区与英文打字机键的排列次序相同,位于键盘中间,包括数字0~9、字母a~z,以及一些控制键,如【Shift】键、【Ctrl】键、【Alt】键等。
②功能键区。功能键区在键盘最上面一排,指的是【Esc】键和【F1】~【F12】键,其功能由软件、操作系统或者用户定义。例如,【F1】键通常被设为帮助键。现在有些计算机厂商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还设置了一些特定的功能键,如单键上网、收发电子邮件、播放VCD等。
③数字小键盘区。数字小键盘区又称“小键盘”,位于键盘的右部,它主要是为录入大量的数字提供方便。“小键盘”中的双字符键具有数字键和编辑键双重功能,单击数字锁定键【Num Lock】即可进行上挡数字状态和下挡编辑状态的切换。
④编辑键区。编辑键区位于打字键区和数字小键盘区之间,在键盘中间偏右的地方,主要用于光标定位和编辑操作。
表1-3列出了一些常用键的功能和用法。
表1-3 常用键的功能和用法
续表
(2)鼠标
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和普及,鼠标已成为计算机必备的标准输入装置。鼠标因其外形像一只拖着长尾巴的老鼠而得名。鼠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自身的移动,把移动距离及方向的信息变成脉冲传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把脉冲转换成指针的坐标数据,从而达到指示位置和单击操作的目的。鼠标可分为机械式、光电式和机电式三种。
此外,还有将鼠标与键盘合二为一的输入设备,即在键盘上安装了与鼠标作用相同的跟踪球,它在笔记本式计算机中应用很广泛。近年来还出现了3D鼠标和无线鼠标等。图1-13所示为有线鼠标和无线鼠标。
(3)扫描仪
扫描仪(见图1-14)是一种输入图形图像的设备,通过它可以将图片、照片、文字甚至实物等用图像形式扫描输入到计算机中。
图1-13 有线鼠标和无线鼠标
图1-14 扫描仪
扫描仪最大的优点是在输入稿件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原稿面貌,这是键盘和鼠标所办不到的。通过扫描仪得到的图像文件可以提供给图像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如果再配上光学字符识别(OCR)程序,则可以把扫描得到的图片格式的中英文图像转变为文本格式,供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这样就免去了人工输入的过程。
(4)触摸屏
触摸屏是一种附加在显示器上的辅助输入设备。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触摸屏将手指移动的轨迹数字化,然后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人机对话。其操作方法简便、直观,逐渐代替键盘和鼠标作为普通计算机的输入手段。目前的触摸屏分为电阻触摸屏和电容触摸屏两种。
此外,利用手写板可以通过手写输入中英文;利用摄像头可以将各种影像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把语音输入到计算机中。
6.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的功能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并输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和语音输出系统等。磁盘驱动器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1)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输出设备,能以数字、字符、图形或图像等形式将数据、程序运行结果或信息的编辑状态显示出来。目前常用的显示器有三类:一类是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另一类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还有一类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如图1-15所示。
①CRT显示器工作时,电子枪发出电子束轰击屏幕上的某一荧光点,使该点发光,每个点由红、绿、蓝三基色组成,通过对三基色强度的控制就能合成各种不同的颜色。电子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个荧光点轰击,就可以在屏幕上形成图像。
图1-15 显示器
②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材料的物理特性,当通电时,液晶中分子排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液晶中分子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这样让液晶中的分子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就能在屏幕上显示出图像来。液晶显示器的特点是超薄、完全平面、没有电磁辐射、能耗低,符合环保概念。
③LED显示器是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显示各种图像。与LCD显示器相比较,LED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和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LED与LCD的功耗比大约为1‥10,而且更高的刷新速率使得LED在视频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现,能提供宽达160°的视角,可以显示各种文字、数字、彩色图像及动画信息,也可以播放电视、录像、VCD、DVD等彩色视频信号,多幅显示屏还可以进行联网播出。LED显示屏的单个元素反应速度是LCD液晶屏的1000倍,在强光下也可正常观看,并且能适应-40℃的低温。利用LED技术,可以制造出比LCD更薄、更亮、更清晰的显示器,因此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显示器尺寸、分辨率等。对于相同尺寸的屏幕,分辨率越高,所显示的字符或图像就越清晰。
(2)打印机
打印机(见图1-16)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打印到纸上的输出设备。打印机一般通过电缆线连接在计算机的USB接口上。打印机按打印颜色可分为单色打印机和彩色打印机;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击打式打印机和非击打式打印机,击打式打印机用得最多的是针式打印机,非击打式打印机用得最多的是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图1-16 打印机
①针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又称点阵打印机,由走纸机构、打印头和色带组成。针式打印机的缺点是噪声大,打印速度慢,打印质量不高,打印头针容易损坏;优点是打印成本低,可连页打印、多页打印(复印效果)、打印蜡纸等。
②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是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墨水通过墨头喷射到纸面上形成微墨点输出字符和图形。喷墨打印机体积小,无噪声,打印质量高,颜色鲜艳逼真,价格便宜,适用于个人。缺点是墨水的消耗量大;长期不用的喷墨打印机,墨头喷头会干涸,不能再使用。
③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是激光技术和静电照相技术结合的产物。这种打印机由激光源、光调制器、感光鼓、光学透镜系统、显影器、充电器等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与复印机相似。由于激光打印机分辨率高,印字质量好,打印速度快,无击打噪声,因此深受用户的喜爱。缺点是打印成本较高。
打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分辨率和打印速度。分辨率一般用每英寸打印的点数(dots per inch,dpi)来表示。分辨率的高低决定了打印机的印字质量。针式打印机的分辨率通常为180dpi,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分辨率一般都超过600dpi。打印速度一般用每分钟能打印的纸张页数(page per minute,ppm)来表示。
7.总线
总线(bus)是PC硬件系统用来连接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等各种部件的公共信息通道,通常由数据总线(data bus,DB)、地址总线(address bus,AB)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CB)三部分组成。数据总线在CPU与内存或I/O设备之间传送数据,地址总线用来传送存储单元或输入/输出接口的地址信息,控制总线则用来传送控制和命令信号。其工作方式一般是:由发送数据的部件分时地将信息发往总线,再由总线将这些数据同时发往各个接收信息的部件,但究竟由哪个部件接收数据,则由地址来决定。由此可见,总线除包括上述的三组信号线外,还必须包括相关的控制和驱动电路。在PC硬件系统中,总线有自己的主频(时钟频率)、数据位数与数据传输速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部件。典型的总线结构有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两种。常用的PC总线标准有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或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连接接口)总线两种,目前,PCI总线早已取代ISA总线成为PC中广泛应用的总线标准。
8.输入/输出(I/O)接口
在PC中,当增加外围设备(简称外设)时,不能直接将它接在总线上,这是因为外设种类繁多,所产生和使用的信号各不相同,工作速度通常又比CPU低,因此外设必须通过I/O接口电路才能连接到总线上。接口电路具有设备选择、信号变换及缓冲等功能,以确保CPU与外设之间能协调一致地工作。PC中一般能提供以下类别的接口(见图1-17):
①总线接口。主板一般提供多种总线类型(如PCI、AGP)的扩展槽,供用户插入相应的功能卡(如显卡、声卡、网卡等)。
图1-17 PC接口
②串行接口。采用二进制位串行方式(一次传输一位数据)来传送信号的接口。主要采用9针的规范,主板上提供了COM1、COM2,早期的鼠标就是连接在这种串行接口上。
③并行接口。采用二进制为并行方式(一次传输八位数据,即1字节)来传送信号的接口。主要采用25针的规范,旧款的打印机主要是连接在这个并行接口上。
④PS/2接口。考虑到资源的占用率和传输速度,专门设计用来连接鼠标和键盘的接口。连接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其实内部的控制电路是不同的,不能互相混插,可以用颜色来区分,通常紫色的代表键盘接口,绿色的代表鼠标接口。
⑤USB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采用新型的串行技术开发出来的接口。USB接口最大的特点是支持热插拔,而且传输速度快,USB3.0规范达到5Gbit/s,所以现在个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接口都提供了USB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