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2 路基工程施工准备
1.2.1 工作任务
根据设计资料及施工条件,完成郑西客运专线XX1标段路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设计文件资料审核、线路复测、计算土石方数量等);编写施工调查计划、开展施工调查、编写施工调查报告;编制土石方调配方案等。
1.2.2 相关配套知识
施工准备是施工单位为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正常、持续地进行,而必须在正式开工前做好的各项工作。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制实施办法》中规定了工程正式开工前,经检查确认已做好施工准备、具备开工条件的,由施工单位提出开工报告,经建设单位同意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正式开工。施工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的,工程不得开工。施工组织准备按施工对象的规模和阶段,可分为全场性和单位工程的施工准备。全场性施工准备指的是大、中型建设项目带有全局性的部署,包括技术、组织、物资、劳力和现场准备,是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单位工程施工准备是全场性施工准备的继续和具体化,要求做得细致,预见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能确保单位工程均衡、连续和科学合理地施工。
1.2.2.1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包括建立拟建工程管理领导机构,建立精干施工队伍,明确施工任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立施工所应达到的目标等。组织准备亦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的前提。现行施工项目管理制度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最高领导人为项目经理。
1.建立拟建工程项目的领导机构
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领导机构人选和名额;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相结合;把有施工经验、有敬业精神、有工作效益的人选取进入领导机构;认真执行因事设职、因职选人的原则。项目部领导管理机构分为三层,分别是领导决策层、职能管理层、施工作业层组成。
1)领导决策层
领导决策层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组成。项目经理由公司法定代表人任命,并书面授权,全面负责本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全权负责项目部的各项工作。项目部最高领导决策者是本工程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和商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直接主管办公室和财务管理工作。项目副经理分为施工经理和商务经理。施工经理是项目部现场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主管责任人,并分管工程技术部和安全质量部门,其工作对项目经理负责。商务经理是项目部机电设备、物资材料、计划合同管理的主管责任人,并分管物资设备部和计划合同部,其工作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部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主管责任人,并分管工程技术部和安全质量部,其工作对项目经理负责。负责材料采购计划,组织材料进场,负责材料验收、搬运、储存、保管发放、标志、结算、回收及现场物资使用管理。
2)职能管理层
职能管理层设置六部一室,即: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中心实验室。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牵头、协调管理工程技术、施工生产、设备物资、质量、安全、计划合同等专业体系的工作,对业主、监理联系工作。管理层各部室的主要职责见表1.1。
表1.1 项目部管理层各部室主要职责表
3)施工作业层
施工作业层一般分为专业作业队和综合作业队。项目部职能领导机构之后,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安排施工作业层,组织劳动力进场,向施工队、工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同时要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并安排好职工的生活。施工队伍的建立要认真考虑专业、工种的合理配合,技工、普工的比例满足合理的劳动组织,要符合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要求,确定建立施工队伍(是专业施工队伍或是混合队伍),要坚持合理、精干的原则,同时制定出该工程的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直接影响其各项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章不循其后果是严重的,但无章可循更是危险的。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件、配件、制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技术责任制度;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职工考勤、考核制度;工地及班组经济核算制度;材料出入库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机具使用保养制度。
3.项目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图是反应组织内部各机构及岗位上下左右相互关系的一种图表。组织结构图的作用主要有:①可以显示其职能的划分;②可以知道其权责是否适当;③可以看出某人员的工作负荷是否过重;④可以看出是否有无关人员承担几种较松散、无关系的工作;⑤可以看出是否有让有才干的人没有发挥出来的情形;⑥可以看出有没有让不胜任此项工作的人担任的重要职位;⑦可以看出晋升的渠道是否畅通;⑧可以显示出下次升级时谁是最合适的人选;⑨可以使每个人清楚自己组织内的工作,加强其参与工作的欲望,其他部门的人员也可以明了,增强组织的协调性。组织结构图常见的类型有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组织结构三种。
1)直线型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的指挥与管理职能基本上由项目经理自己执行,机构简单、职权明确,但是对项目经理在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这种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规模小、工艺过程简单的小型项目,而在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的项目中,由于管理任务繁重而复杂,这种结构就不适宜了。
2)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和线性组织一样,存在各级各管理等级,但是组织的每一个环节按被执行的每个职能隶属于不同的领导者,因而这种组织的特点是多种从属状态。例如:在任何一个高等学校里都是纯粹的职能型组织,在学校里的学生隶属于不同的系、系主任和行政机关。
3)矩阵型组织结构
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门的活动,保证任务的完成。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谁,谁就来,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由于这种结构是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因此在新的工作小组里,能沟通、融合,能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工作联系在一起,为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而献计献策,由于从各方面抽调来的人员有信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项目的实现;它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
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是: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1.2.2.2 施工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路基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现场的勘查,核对并在必要时修改设计文件,发现问题应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并报请变更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放样与施工场地准备,做好临时工程的各项工作等。
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
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的依据
(1)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线路平纵断面图、工点图等。
(2)调查、搜集的原始资料。
(3)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
2)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目的
(1)为了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顺利地进行施工,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最终建筑产品(建筑物或构筑物)。
(2)为了能够在拟建工程开工之前,便从事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
(3)通过审查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使其在施工开始之前改正,为拟建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份准确、齐全的设计图纸。
3)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内容
(1)审查拟建工程的地点、线路总平面图同国家、城市或地区规划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设计功能和使用要求是否符合卫生、防火及美化城市方面的要求。
(2)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3)审查设计图纸与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以及设计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4)审查建筑总平面图与其他结构图在几何尺寸、坐标、高程、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正确。
(5)审查工业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掌握配套投产的先后次序和相互关系,以及设备安装图纸与其相配合的附属工程施工图纸在坐标、高程上是否一致,掌握附属工程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备安装的要求。
(6)审查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同拟建工程地点的工程水文、地质等条件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与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管线之间的关系。
(7)明确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复核主要承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审查设计图纸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检查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
(8)明确建设期限、分期分批投产或交付使用的顺序和时间,以及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规格、来源和供货日期;明确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以及建设单位可以提供的施工条件。
4)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程序
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程序通常分为自审阶段、会审阶段和现场签证等三个阶段。
(1)设计图纸的自审阶段。施工单位收到拟建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后。应尽快地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和自审图纸,写出自审图纸的记录。自审图纸的记录应包括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和对设计图纸的有关建议。
(2)设计图纸的会审阶段。一般由建设单位主持,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三方进行设计图纸的会审。图纸会审时,首先由设计单位的工程负责人向与会者说明拟建工程的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并对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出设计要求;然后施工单位根据自审记录以及对设计意图的了解,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和建议;最后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所探讨的问题逐一地做好记录,形成“图纸会审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盖章,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以及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
(3)设计图纸的现场签证阶段。在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条件与设计图纸条件不符,或者发现图纸中仍然有错误,或者因为材料的规格、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因为施工单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及时修订时,应遵循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的签证制度,进行图纸的施工现场签证。如果设计变更的内容对拟建工程的规模、投资影响较大时,要报请项目的原批准单位批准。在施工现场的图纸修改、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资料,都要有正式的文字记录,归入拟建工程施工档案,作为指导施工、竣工验收和工程结算的依据。
2.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
为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除了要掌握有关拟建工程的书面资料外,还应该进行拟建工程的实地勘测和调查,获得有关数据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拟定一个先进合理、切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
(1)自然条件的调查分析。建设地区自然条件调查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地区水准点和绝对高程等情况;地质构造、土的性质和类别、地基土的承载力、地震级别和裂度等情况河流流量和水质、最高洪水和枯水期的水位等情况;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情况,含水层的厚度、流向、流量和水质等情况;气温、雨、雪、风和雷电等情况;土的冻结深度和冬雨期的期限等情况。
(2)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建设地区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地方建筑施工企业的状况,施工现场的动迁状况;当地可利用的地方材料状况,甲供材料供应状况,地方能源和交通运输状况,地方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状况,当地生活供应、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当地消防、治安状况和参加施工单位的力量状况。
原始资料调查结束后要结合工程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编写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调查报告的内容一般有:①工程概况。包括线路的经由路径、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分布、重点工程情况、施工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工程数量等。②施工条件。包括工程场地,沿线交通和供水、供电情况,主要材料和地方材料的供应,砂石料源,临时房屋和临时通信等。③提出施工建议方案和措施。施工区段划分,施工队伍驻地,大小临时工程的布置;施工道路的布局,施工供水、供电网路和工地发电站的设置;砂石料场选定和场地布置、开采规模、运输、供应范围;主要材料供应基地,预制厂、轨排场、存梁场等的位置和规模;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安排和措施意见;施工机具设备的配备和利用地方机械设备的意见,使用地方劳力和向地方施工企业发包工程的意见;改善设计的建议等。
3.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1)编制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是技术准备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是按照施工图确定的工程量、施工组织设计所拟定的施工方法、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其取费标准,由施工单位编制的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经济文件,它是施工企业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结算、建设银行拨付工程价款、进行成本核算、加强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
2)编制施工预算
施工预算是根据施工图预算、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定额等文件进行编制的,它直接受施工图预算的控制,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各项成本支出、考核用工、“两算”对比、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基层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施工现场全部生产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建筑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物质财富再创造的过程,为了正确处理人与物、主体与辅助、工艺与设备、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生产与储存、使用与维修以及它们在空间布置、时间排列之间的关系,必须根据拟建工程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在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一份能切实指导该工程全部施工活动的科学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5.交接桩及线路复测
由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接桩小组,会同勘测设计部门的交桩小组,共同进行交接桩与补桩工作。如果一条线路由几个施工单位施工,那么各施工单位的接桩起讫点应在其管界外两边的一个交点或转点桩。其交界处的中线,水平应测量贯通,互相核对,保持一致。
施工单位按照有关图表文件,逐一接收水准基点桩、中线控制桩、站场基线桩、三角网的主要控制桩、直线上的专点桩及曲线的交点桩、副交点桩、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起终点和中点桩等。交接完毕后,根据交接记录,说明交接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双方正式在记录上会签,视为交接完毕。交接桩后施工单位应进行线路复测和加桩号工作,其工作内容包括中线的恢复和标定,水准点的复查与加设,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预留桥涵位置。
6.施工前路基放样
施工前路基放样的内容主要包括在路中线各中点处标定填挖高度、确定横断面的方向、按设计图纸在地面上定出横断面上各点的位置,如路基中心点、边缘点、路堤坡脚及路堑坡顶、边、坡放样,按设计的路基边坡率,把边坡的位置标出来,移桩移点。
路基边桩放样方法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确定坐标点的主要方法有图解法、计算法、渐进法;在放样出边桩后,为了保证填、挖的边坡达到设计要求,还应把设计的边坡在实地标定出来,以方便施工,边坡放样的方法有挂线法、样板法。
1)图解法
直接按横断面图,在地面上量出路肩、坡脚、排水沟等对中线的距离,定出边线桩,如图1.3所示。
图1.3 路基图解法放样
2)计算法
对于有些没有断面设计图的横断面,只有填挖数字,若地面坡度较缓,便于丈量距离可以假定地面坡度一致,用几何计算的方法放出路基边桩,如图1.4所示。
路堑坡脚至中桩距离:
图1.4 断面图
3)渐进法
对于陡直的边坡,距离丈量较为困难,可由已知的H、s、m,由式(1.1)及式(1.2)求得h,由此只用水准仪渐进放出边桩。
4)挂线法
如图1.5所示,O为中桩,A、B为边坡,CD为路基宽度。放样时在C、D处竖立竹杆,于高度等于中桩填土高度H处C′、D′两点用绳索连接,同时由C′、D′用绳索连接到边桩A、B上。当路堤填土不高时,可一次挂线。当填土较高时,可分层挂线。
5)样板法
施工前按照设计边坡制作好边坡样板,如图1.6所示。当水准气泡居中时,边坡尺的斜边所指示的坡度正好为设计边坡坡度,可依此来指示与检核路堤的填筑和路堑的开挖。
图1.5 挂线法示意图
图1.6 样板法示意图
1.2.2.3 辅助工程准备
1.临时房屋
在铁路建筑中,为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修建一定数量的临时房屋,临时房屋可分为生活用房与生产用房。生活用房包括办公室房屋、职工宿舍、文化福利建筑等。生产用房主要包括机械电力房、工作车间、材料库房、机械棚、车棚等。在临时房屋的修建过程中既要满足施工需要,又要减少临时房屋的面积,降低成本。
1)临时房屋修建原则
(1)尽可能组织均衡施工,以减少施工人员的突增突减,提高房屋的利用率。
(2)根据施工调查的资料,充分利用沿线已有房屋;提前修建部分正式房屋(即通车需要的永久性房屋或建筑物),以满足部分施工的需要。
(3)在分散的工地可以使用定型拼装式房屋或活动工棚或帐篷,便于拆装倒用。
(4)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廉价材料修建,并力求运杂费为最少。
(5)临时房屋的位置应与施工、农田水利交通运输互不干扰,同时避开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不良地段;考虑生活、生产用水及交通运输条件,尽量靠近公路、铁路、水源;避开高压线和高大树木,防止雷电事故。
(6)临时房屋在结构上要保证安全,功能上要满足生活中采光、防寒、防漏雨、防火要求。
2)生活用房面积计算
修建面积的计算应按照施工单位的全数人员、房屋使用性质及机构设置情况分别确定。
(1)生活用房的需要面积等于工人、职工、干部各自的平均人数分别与其相应的面积、参考指标(表1.2)的乘积之和。或者采用某个施工单位历年统计的临时房屋综合指标(每人8~12m2)计算。临时房屋具体修建要求参见《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程》(JGJT 188—2009)。
表1.2 生活房屋修建面积参考指标
(2)现场工人平均人数可根据工程类别、项目、定额及施工期计算。从基本工程开始起至铺砟结束止,将这一期间所需生产工人工天总量除以相应的施工期限,即得施工期间工人的平均人数。临时工人、辅助工人和其他间接工人人数也应计算在内。计算时,如无具体资料,可按生产工人人数的20%~30%计算。职工、干部人数可根据施工单位在册的人员数量确定。如无具体资料,可按生产工人人数的10%~15%计算。
(3)用平均人数计算出来的面积应扣除可以利用或代用的房屋面积,如帐篷、活动房屋、租用民房等。当出工人数大于平均人数时,不足的部分以活动房屋或帐篷补充。对流动性大的工程,如铺轨、铺砟、架梁可用挂有居住车辆的宿营列车,不必另修临时房屋。
3)生产用房面积计算
(1)机械房。机械房屋一般要求机体与墙的距离不小于1m,机体间的通道不小于1.5m。常用机械房屋修筑面积见表1.3所示。
表1.3 常用机械房屋修建面积参考指标
注:土石方机械在严寒地区或有特殊需要可酌情设棚。
(2)材料库房。材料库房尽可能靠近材料来源地,并充分利用铁路运输,尽量保证正在施工或即将开工的工点材料供应最为便利,且运输费用最省。工地布置料库时,应便于材料进出。料库面积可由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F——材料库需要面积;
QX——材料储备量;
bX——材料储存指标,见表1.4;
KF——面积利用系数,见表1.5;
MX——材料需要量,可根据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量计算确定;
T——工作天数,使用该材料的工程项目的计划完成天数;
DX——储备天数(为使生产不间断而按一定储备量储备的天数),见表1.6。
表1.4 材料储存指标
续上表
注:爆破材料堆放,应按照《铁路工程爆破安全规则》办理。
表1.5 面积利用系数
表1.6 材料储备天数
2.临时道路
在铁路工程施工中,当不能利用现有的道路进行工程运输时,必须在施工准备期间尽早修建临时施工便道,保证施工中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给养等及时运往工地,并保证施工期间各种运输车辆畅通无阻。临时道路的类型分为临时干线便道,临时支线便道及通往各工点及一些附属企业的引入线。
1)临时施工道路的布置原则
(1)临时道路应根据运量、运距、工期、地形和当地材料设备条件,采用多种形式,灵活布置。
(2)靠近主要场地,便利工程运输。运输便道应尽可能靠近修建的铁路和大型工点,但不能占用铁路路基,并应尽量避免与铁路线交叉,以减少施工时对行车的干扰。
(3)合理选线、造价低廉、快速建成。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使线路顺直,运程短;要避免地质不良地段和工程造价高的工程;尽量避免拆迁建筑物和穿过良田,少占农田;对原有的道路经改善后,能利用者尽量利用,便道位置要避开不利地形地物,同时尽量取直就近布置,以节省工程量。
(4)兼顾当地居民利益,尽量永临结合。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运输便道的修建要与当地交通规划相结合。这样,既满足铁路施工又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2)临时施工道路的布置
临时施工道路通常使用最多的为汽车运输便道,一般采用单车道(设会车点)或双车道。布置程序是确定道路技术标准、位置、在总平面图上编序编号,计算长度和工程数量,完成布置。线路部分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7、表1.8、表1.9,路面部分技术指标见表1.10、表1.11。
表1.7 路堤边坡
注:1.路堤受水浸淹的土质边坡采用1∶2,并视水流等情况防护加固;
2.沙漠地区路堤边坡一般采用1∶1.75;
3.不易风化的大石块边坡需码砌。
表1.8 路堑边坡
注:沙漠地区采用路堑时边坡为1∶1.75。
表1.9 线路主要技术指标
表1.10 路面的种类和厚度
表1.11 常用路面各层次厚度及材料的规格
3.临时给水
在铁路建筑施工中需要大量的工程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工程列车用水。用水计划也属于材料计划,但与工程材料不同的是其消耗不仅与工程量有关,还与施工的持续时间有关,因此一般铁路工程习惯将临时用水单独列项计算,进行临时用水计划编制。
(1)临时用水量的需求计划编制的汇总结果是确定以下供水设施的依据:储水池的容量、泵站的装机容量、运输管径、水龙头的铺设密度等。
(2)施工临时用水需求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工程数量、职工数量、机械设备数量以及消防环保要求等,编制用水需求计划时一般分为生产、生活和消防三个方面考虑。
①生产用水需求量的计算方法是:将按单位工程或单位时间需水定额计算确定的各项工程的用水量的总和,再计入不可避免的水管漏水等增量,得到总的生产用水需求量。主要考虑以下方面:混凝土、砂浆等拌和的用水量,混凝土养护需水量,机械设备需水量,施工作业耗水量,线路、运输道路的维护用水量,以及其他在工程中必须消耗的数量。
②生活用水需求量的计算是根据每人的用水定额乘以总的职工人数,再计入必要的损耗量。
③消防用水需求量的计划编制按照工程规模和暂设工程的布置方案来确定,必须满足有关消防规定。
4.临时供电
临时用电的需求计划是施工组织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是确定工程项目临时电力设施设备配置的重要依据,如选择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内燃发动机的功率,选择配电导线截面等。编制计划时主要分为动力用电量和生活用电量。编制时参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要求。
单台施工机械、设备的动力用电量由动力设备的电动机容量和其使用效率计算所得。施工动力总用电需求量可根据参与施工的动力设备的电动机总容量和各自的使用时间来计算。确定动力用电容量S的计算除了考虑电动机的额定容量P、需要系数K外,还须详细考虑各台电动机的平均效率η和平均功率因数ψ。生活用电所占比例很小,一般只要计算动力用电量后,取其5%~10%作为生活用电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