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只是一层薄薄的糖衣
人为了治病总要吃药,而药常常是很苦的。
人为了医治自己天生的无知之病,总得学习,而学习也是一种艰苦的事。
怎样既达目的又少吃苦呢?这在制药方面早有发明,那就是在药的外面加一层糖衣。在学习方面,我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唤起兴趣。当你被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驱使时,一本书可以彻夜捧读而不知累,一个问题可钻研数月而不觉苦。
我在中学时期对数理化是极无兴趣的。那枯燥的公式定理,算不完的习题,一想起就头疼。所以数理成绩并不好。到后来懂得自觉去学,也就是说有了兴趣时,读书的最佳年龄业已过去,真是后悔莫及。我又留心一下,为什么文学能引起一般人的兴趣。一个人一生不做理化实验,不演算高深的习题,大有人在;一生不读一篇小说或散文的人实在不多。中国的老农民即使是文盲,他也知道刘备、张飞、宋江、李逵。这些并不必到课堂上去学,都可通过戏剧、评书、年画,现在还有电影、电视,耳濡目染,自然而得。他们也没有感到一种求学的艰苦。而数理化却是不入课堂便不易学得的。就是说,社会没有给这些科目提供更多的培养人们兴趣的机会,这是其一。
其二,数理化是逻辑思维,与文学的形象思维不同,它没有曲折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自然也就枯燥些。倘若没有专门的目的和压力,人们很难去亲近它。能不能借文学之力培养数理兴趣,变苦为乐,变被动为主动呢?于是,我就想到用我们传统的文学形式——章回小说,去将那些数理方面的知识写出来。其实,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后面都隐藏着一段血与火与汗的历史,这里面有慷慨的悲歌,有胜利的喜悦。要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部科学史绝不比一部社会科学史逊色。当我们循着那些科学家的足迹再走一遍时,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公式定理是多么珍贵,多么可爱。这时再学习它,不但有了兴趣,而且有了感情。
我岂不知自己这点知识是驾驭不了这种题材的。但是,我的工作使我接触到科学、教育,我一看到现在青年人的苦读,便又想起学生时代自己的苦恼,于是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先试着写了一、二回。感谢《科学之友》编辑部的同志们抓住不放,边写边发,一下连载了四年。更要感谢出版社的同志逼我在一两个月内汇集成册,出版问世。不然,诸事繁杂,这件工作早就半途而废了。我知道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自己实在才疏学浅,书中定会有不少缺点错误,现在大胆印出来也是为了向更多的专家、读者求教。但愿这些文字如苦药片上一层薄薄的糖衣,能为苦读苦学的青少年们增加一点儿乐趣。也愿这本书能为别的高手们以后进行新的创作,做一点儿材料上的准备,我就感到无限欣慰了。
198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