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发展
网络文化是指网民在长期的网络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他们网络行为的心理因素。所谓网络文化惠民工程,一般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网络文化惠民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加强社会治理,增进社会和谐。
(一)山东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启
在我国融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浪潮中,山东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主动地推动互联网造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担当与积极作为。提出、推动、实施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是山东省的首创。2011年12月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并列入2012年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要点。2012年山东省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泰安召开。山东省勇于开拓、大胆探索,持续推动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发展,部分示范点实现了“富有时代特色,内容丰富、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效果明显”的目标。从全国范围看,山东省开展的这项工程已经成为全国文化惠民的重要品牌。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品牌建设,推动网络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目前,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已经成为山东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一环,各地开展的各具特色的网络文化惠民工作在齐鲁大地蓬勃兴起。山东省多年来一直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努力把网络文化服务群众的步调延伸到最基层,广大群众共享到了网络文化发展成果,生活品质、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文明水平得到了提升,推进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运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传播法院声音、曲阜市“马上就办”工作机制、莱芜的笑脸社区、“泰山幸福e家园”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等山东网络文化惠民典型经验,山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一条“网络文化惠民”的坚实路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山东路径”。山东省的探索实践开辟了网络文化生态治理的新境界。通过网络文化惠民,加强网络文化治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通过网络文化惠民,引导公民参与治理,搭建起公私沟通对话的桥梁;通过网络文化惠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生态。山东全省各地不断研究和推广网络文化惠民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互联网思维,整合现有资源、扩充服务内容、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运转流程、拓展为民平台,从而使互联网平台的内容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
1.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成为增进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实施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是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服务基层群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抓手,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创新举措。山东省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紧紧抓住服务群众这个出发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使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成为山东和谐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让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
泰安市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网络文化惠民”概念,形成市、县、乡、村网站对接融合、上下贯通的网络文化惠民平台,为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以及利用网络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泰安市又创新推出“泰山幸福e家园”提升工程——笑脸智慧社区项目,打造了多媒介终端联动的网络文化服务阵地。为了顺应当前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使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多元化、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泰安市实施了“泰山幸福e家园”网络文化进村居工程,积极利用“互联网+”,创造性地建设群众网上幸福家园,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使之内容丰富、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效果明显。2011年以来,泰安市以项目化的管理手段和目标,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了“网络文化惠民”的新课题,并创新实施了“泰山幸福e家园”网络文化进社区(乡村)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网络文化惠民的成功路子。在2012年10月,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已为泰安市3300个村居免费建设了同名网站,为全市基层省去了1亿元建设费用,基本实现了“一村居一网站”目标。2012年,“泰山幸福e家园”网站最高日点击率已经达到5万余人次,全市各村居共回复咨询20余万条,采纳群众意见2000余条,有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000余件,被誉为“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引领工程”“虚拟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网络文化惠民工程”。2016年3月,泰安市把作为“泰山幸福e家园”提升工程的“笑脸社区”项目融入智慧社区等先进理念,打造了全新的体验模式,把已经成熟运行5年多的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泰山幸福e家园”现有的社区服务阵地,从单一的PC端平台发展到移动APP、社区网站、智慧魔屏、社区报等多媒介终端联动,形成以居民实际需求为中心,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泰安传媒集团优质资源为依托,线上线下互融互动的创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作为该项目第一个试点社区的泰安市粥店社区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成为泰安第一个可实现手机缴物业费的社区。在推进笑脸社区建设中,居民缴纳物业费、水费、电费、手机话费、有线电视费、停车费、暖气费等各项费用,都可以使用笑脸APP或者智慧魔屏缴纳,居民不用再专门跑银行或者营业厅了。
山东省诸城市通过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使文化惠民进入新的境界。近些年来,诸城市以创新农村社区化发展为契机,围绕城乡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这一主题,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网络服务体系,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网络服务终端,营造出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新局面。诸城市为全市所有社区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电子阅览室,同时实施了光纤进社区工程,政府和电信运营商联合出台优惠政策,对全市电子阅览室实行免费接入,网费减半收取,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支出实现了高速率的光纤接入,形成了覆盖城乡、传输快捷、共建共享的网络文化传播体系。建立“三级联动”城乡一体化网络民生服务平台,把涉及民生服务的行政管理服务事项实行网上受理办复,接受群众申报、查询和监督。实现了群众日常生活需求诉求“一门清办结”和行政管理事项“一条龙服务”。开通“诸城民声”网站,群众上网随时发帖、留言,反映需求诉求。诸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将全市1249个行政村合并形成208个农村社区,以“两公里服务圈”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每个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了电子阅览室,全市208个农村社区都建立起15台以上联网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构建起“两公里网络文化圈”。同时依托农村社区这一平台,全市建立了覆盖208个农村社区的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市社区综合服务网、各农村社区中心服务网、村级网站的三级纵向互联和208个社区服务中心、1249个行政村之间的横向互通。广大农村群众能够更便利地接触到网络,更乐于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学习知识、沟通交流、休闲娱乐,不但优化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城乡间“数字鸿沟”正逐渐缩小。
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注重创新网络视听传媒新平台,实现网络文化惠民全覆盖。2011年11月,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上线后,始终坚持以“优质高效、惠民利民”为服务宗旨,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努力打造一个覆盖山东的全媒体网络视听服务新平台,根据群众需求,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方便实用、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服务产品。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面向计算机、电视机、手机三大网络终端,分别建设视听门户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四大业务平台。其中齐鲁网已成为立足山东、影响全国的有视频特色的重点新闻网站和综合门户,网民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轻松收听收看山东的广播电视节目。以齐鲁网为主阵地,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栏目、特色产品和重大活动,如齐鲁拍客、乡村文明拍客摄影大赛、阳光连线、心愿直通车、齐鲁公益联盟等,让群众切实体验到了新媒体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好处。
2.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山东省实施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作为目标,把提升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作为根本任务,把不断提高网络正面宣传能力和网络文化管理效能以及不断完善网络文化惠民功能作为重点,牢牢把握服务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出发点”,把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个“基本点”,把握提高群众素质这个“着力点”,把握促进群众民主参与这个“切入点”,把握促进社会和谐这个“落脚点”,在疏通引导和互动参与上下功夫,注重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注重掌握社情民意,不断拓展网上先进文化的传播空间,唱响网上先进文化主旋律,从而为文化强国建设营造出浓厚的网络文化舆论氛围。
山东省各市、各重点新闻网站借助网络搭建政民沟通交流平台,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实现了各级新闻网站网上民生服务互动平台全覆盖。山东的网络问政、官方微博群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网络文化惠民效应初步显现。2011年6月1日,由山东省网络办主办、大众网承办的全国第一个青少年绿色网站网上少年宫成功开通上线,为全省1000多万少年儿童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2011年,各新闻网站大都建立了民生类的服务栏目,大众网的“齐鲁民声”、齐鲁网的“民生频道”、青岛新闻网的“民生在线”、鲁南在线的“枣庄民意通”、中国寿光网的“寿光民声”、胜利石油管理局的“网络民生直通车”等一系列汇民智、传民情、解民困的栏目,共同构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网上民生服务方阵,成为山东网络文化一道亮丽风景。在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网上问法”等民生系列服务品牌、济南公安微博服务平台享誉全国的基础上,2012年,涌现出“泰山幸福e家园”、青岛黄岛区“网络问政”平台、诸城“网上书屋”、新泰“网上民意通”等系列服务品牌。2012年10月,山东省在泰安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泰安等地网络文化惠民经验。同时,各地、各网站还非常注重线上与线下的互动。青岛市组织各新闻网站成立“网事如歌”“蒲公英”等39支网友爱心团队,设立爱心基金。在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进程中,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社会和谐度不断增强,网络社会管理体制得以创新,一条独具山东特色的网络文化惠民之路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青岛市黄岛区,注重搭建网络问政平台,切实推进网络惠民利民。黄岛区构筑多渠道网络问政平台,立足全区年轻人多、驻区高校学生多、流动人口多的实际,把握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用好黄岛论坛受理平台,打造政务网问政平台,开通青岛西海岸微博发布厅,整合形成完善的网络问政平台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快捷高效的办理机制。完善组织体系,成立社情民意工作领导小组,建设社情民意中心,完善基层200多人的网络发言人、微博管理员队伍。优化办理流程,形成意见受理、随访关注、检查督促、信息通报等方面完整的流程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和问责管理,加大社情民意落实力度。网络问政平台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快速沟通桥梁,群众的意见建议以《社情民意周报》等形式可直接传递到党委政府领导的案头,为决策提供参考。区委区政府通过网络吸纳群众意见2000多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了“一升一降”:市民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率逐年提升;全区信访量逐年下降。
胜利油田“网络民生直通车”,使e线连心让幸福落地。网络平台开通以来,深受全厂干部员工的欢迎与支持,每天浏览、发帖的员工络绎不绝,大到生产经营管理,小到居民区路灯不亮,大家都愿意敞开心扉,在这里说说心里话。小小直通车,成为采油厂知民情、察民意、疏民心、解民忧的“千里眼”,建立起了员工群众的“网上精神家园”。员工的好事、难事、热点事,事事关心;基层的呼声、怨声、指责声,声声入耳。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把以人为本、贴近民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出发点,以“汇聚民意、传递民声、服务群众”为宗旨,在内部网站开通“网络民生直通车”,开设“我和工会主席说句心里话”“基层之窗”“心灵憩园”三大互动平台,采取实时问答、在线交流、线下服务等方式,积极回应百姓关注,有效解决干部员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厂党委与员工群众、机关与基层之间,搭建起平等对话、心路畅通的“幸福立交桥”。互联网交织的虚拟空间中,涌动着民意,折射着民情,民意生长到哪里,干部身影就忙碌在哪里;诉求表达到哪里,责任就体现在哪里;目光关注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胜利采油厂开“门”问需,零距离了解基层群众方方面面的所想、所求、所盼,并建立“留言受理、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监督考评”一整套运行机制,实行制度化操作、立体化运行、项目化管理,能办的当即办,不能办的给说法,做到帖帖有回音、桩桩有着落,一件件实事汇成暖流浸润民心。
3.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信息化时代离不开网络媒体,山东“乡村文明行动”更是离不开网络文化,它对于“乡村文明行动”实施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而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则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幸福文明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山东省农村发生的巨变得益于自2011年4月开始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而网络文化则是此次活动的宣传器和推动器,推波助澜“乡村文明行动”,使更多人的知道、了解和参与到“乡村文明行动”中,向世人展示乡村的巨大变化,使“乡村文明行动”充满持久活力,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惠民壮举。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优化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无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也是城乡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信息储量大、信息全面、查询方便、更新及时等优势,成为广大农村地区最方便、最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技能,不断提升新时期农民快捷、准确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更是造就着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近些年,城市文化事业发展迅猛,相对而言,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越来越少,而农村文化阵地,倘若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腐朽落后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网络文化的发展,让农村居民在家里或在社区电子阅览室,就能够方便地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样的文化娱乐生活。现在,城里人能够听到、看到的,农村居民同样也能够接触到。互联网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同时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便于跟上时代的潮流,提升了农村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4.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成为传播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山东省是以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而著称于世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出生和汇聚到这片土地上,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尤其是孔子、孟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墨子、庄子、孙子、管子、荀子等人的思想理念,都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并对世界文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视察,在这里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山东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内涵的深刻洞见,对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版图中的清晰定位,是对山东的亲切关怀、巨大鼓舞。网络文化惠民不但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自身也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网络文化惠民水平,二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1)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网络文化惠民工程中得以传承创新。山东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摆上全局工作突出位置,从更宽视野上强化总体布局,从更广领域上付诸行动,科学谋划、扎实推进。2014年4月,山东省委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对这一“铸魂工程”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2015年,启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开始实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2017年,山东省又在全国率先印发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层设计。网络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网络文化传播的特性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的根植提供了技术和物质的可能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生产民族文化含量高的网络软件系统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产品搭设了良好的技术平台。而且相对传统文化而言,网络文化具有多媒体的传播形式、超文本链接的无限信息范围、高效灵活的传播方式、大容量开放性的传播内容、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等特征。网络文化比传统文化优越得多的传播条件,使其对社会与公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呈现出独特的社会功能。
(2)网络文化惠民工程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滋养。作为互联网技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相结合而催生的网络文化,其蓬勃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的强大根基,有赖于挖掘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优势资源。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因此,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国网络文化传播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山东省在加快网络文化惠民的同时,狠抓新媒体内容建设,充分利用重大节庆节点和本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组织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喜闻乐见的网上宣传活动,吸引网民积极参与。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把社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网站、民间存在的丰富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纳入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体系中,推动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积极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剧场等公共网络文化设施,实现公共网络文化广覆盖、高效率和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网络文化服务。
(3)网络文化惠民工程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互利共生。山东省把博大精深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网络文化惠民的重要源泉,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牢固树立网站品牌意识,不断加大对网站建设的管理和扶持力度,通过重点扶持与合作开办栏目、合作建设频道、鼓励打造精品栏目等多种途径致力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网络媒体品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齐鲁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承担起了传承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摆脱了目前国内网络文化同质化竞争局面,从而提升了网络文化产品的生命力。
5.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成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主阵地
对山东来说,实施网络文化惠民、践行网上群众路线,这既是党民在网络时代的“同频共振”,也是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更是便民、乐民、利民的“同频共振”。
(1)在“双微”服务中实现便民。发挥好微信、微博的作用,这不仅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更丰富了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创新了群众路线的运作路径、强化了群众路线的内在价值。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网络文化影响力、辐射力日益扩张,倒逼着观念和管理工作的转变。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是发展网信事业的要义。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造福于民,才能行稳致远、基业长青。利用新媒体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在距离300多公里的潍坊奎文区,也做足了微信矩阵的文章。以“奎文发布”政务微信为一级、以全区8个街道和32个部门微信为二级,以65个社区和62个事业单位微信为三级的奎文区政务微信矩阵平台,微信矩阵公众号数量已达168个,总“粉丝”量已达60多万人,是全区总人数的1.36倍,逐步构建起了基层宣传为民线上线下互动的“O2O”模式,实现了与居民多角度、多渠道、无缝隙全覆盖。除了信息发布、展示交流,服务群众功能格外抢眼。“线上政务”链接“数字奎文”为民服务站,让群众办理一般行政业务,足不出户线上办理;“便民查询”提供了21种生活常用的查询和服务;“心愿墙”为群众提供一个互相帮助、传递正能量、有温度、有情感的平台,群众可以将自己或他人的微心愿在平台上发布,通过“奎文发布”引导爱心群众予以认领和实现;“生活惠”以“让生活更便利”为理念,联系各类商家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微社区”以论坛的形式,贴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
如果说“微信矩阵”立足于“全”,那么滨州市公安局的“微联盟”则定位于防诈骗的“专”。滨州市公安局发起倡议成立了“滨州市预防电信诈骗公益宣传微联盟”,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预防电信诈骗为主题的公益宣传微联盟,联手向广大市民推送电信诈骗预警信息。联盟成员单位在市区就已经达到近百个微信公众号,“粉丝”总量已经突破150万人次。除了微信,还有微博,特别是政务微博,近年来日益成为各地市的“标配”。2009年6月,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全省中级法院第一家专门宣传机构宣传办公室,2016年1月,进一步整合资源,成立了集影视新闻摄制、新媒体传播、新闻选题策划和采写于一体的“新闻宣传中心”。到目前,市法院“新闻宣传中心”已拥有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客户端、网站、楼宇电视、户外LED屏幕、手机电视等自媒体传播平台10余个,与媒体合办栏目2个。“粉丝”数量、综合影响力排名等都走在了全国法院系统的前列。
(2)在塑造“笑脸模式”品牌中实现乐民。文化惠民要“走出去”,更要“沉下去”。平台建设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巩固城乡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多方面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群众的生活品位和幸福指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是平台、渠道和阵地(平台要可进、渠道要可通、阵地要可亲),惠民是目的,群众路线是方法。实施网络文化惠民、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就是要做到政治认同——政治上能参与、经济认同——经济上有实惠、精神认同——精神上得愉悦,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爱网、知网、用网。目前,随着笑脸社区项目的不断推进,已进驻粥店社区、华新社区、花园社区、三合社区、岔河社区、御碑楼社区、肥城桃都社区等7家社区。2017年6月,社区魔屏入驻量达到50个,APP用户注册量达到3万以上。
山东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表明,只有沉下去,才能确保百姓文化权益的均等和便利得到保障,才能让网络文化惠民真正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才能拆除“隔心墙”、解决“末梢堵塞”,网络文化惠民和践行群众路线才能更加贴民心、接地气、见实效。网络文化惠民的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客户端,是基于媒体的互联网产品、是用户思维的转变。在莱芜,“笑脸智慧”社区几乎家喻户晓,这是莱芜广电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基于媒体融合设计开发融媒体平台。此外,笑脸卡也同样得到老百姓的欢迎。作为社区居民联名银行卡旨在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自2016年9月发行以来,已经有4万人在使用笑脸卡,目前正探索与门禁、餐卡等打通,完善其功能和服务。对于“笑脸智慧”社区的发展,莱芜市广播电视台台长张子信说,现在依然处于“涵养阶段”,资金、技术等都不是最大的困难,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拓展更多的用户,增加用户黏性,提高感知度和依存度,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开放更多的资源,打通壁垒,更加深入并服务百姓生活。
(3)在推进互联网民生工程中实现利民。山东省在实施网络文化惠民、践行网上群众路线中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山东模式”。“互联网+群众路线”的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的纽带解决百姓实际需求。每一部“关爱通”都关联着一名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只要老年人通过呼叫终端打入平台,加盟企业就可以按约定上门提供服务。在东营,“关爱通”移动终端被称呼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原来,东营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联合东营区民政局,建成集老年人服务需求受理、服务工单派发、服务质量回访、监督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居住在城区范围内、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服务范围,由加盟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便民、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据了解,老年人的服务分为A类和B类,A类为城镇“三无”老年人、困难“空巢”老年人、8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年人,由政府按照每人每月平均300元的标准为其购买服务项目,并免费配送“关爱通”呼叫终端。B类可根据老年人个性化需求,采用网上预约或拨打8112345服务热线的方式,由老年人自愿购买养老服务。
搭建互联网“点对点”“心对心”的干群互动新平台。临沂供销社围绕网上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牵手”“互联网+”破题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临沂供销社成立的临沂沂蒙绿源菜润家配送有限公司(B2C),是针对临沂市区的一个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同城配送平台,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食堂、餐厅配送蔬菜水果以及为居民家庭配送蔬菜定制套餐,开拓了从生产到消费终端、从基地到餐桌的直达通道。特色中国临沂馆(C2C)作为阿里巴巴合作的一个展销平台,则集中临沂的优质农产品在线上展示、销往全国。目前,已发展各类分销商3200余户,日均销售额58万元。民生服务由浅入深、政务惠民由慢变快,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办好“网事”、在“接地气”中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善于利用理论武器“强筋壮骨”,日益成为山东各地市的共识。
网络民意促行动。在曲阜的“马上就办”指挥中心,民意在电波中传递、在热情中解决。截至2016年11月19日,“马上就办一线通”共受理群众来电56497件,投诉求助类电话45760件、咨询类电话8603件、批评建议类电话1363件,办结率为98.38%,群众满意率为99.14%。“理论头条”记者侯金亮在参观时赞扬说,可以用“精、准、细、严”来概括“马上就办”便民服务模式。“我想,用实在、实际、实效来总结‘不虚此行’的调研采访。”潍坊昌乐县则由县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联合昌乐传媒集团,依托昌乐传媒网建设了昌乐民生网,以“倾听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着力解答解决群众的诉求和问题。作为重点新闻网站,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网在引领网络空间正能量、为群众提供优质网络文化服务方面始终发挥着主流媒体的职责与担当,专门打造了“理响中国”理论融媒体平台、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云平台,分别成为山东省首家网上理论学习宣传互动平台和山东首个、唯一一个传统文化服务云平台。
通过网络文化惠民的实施,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能够发挥网络文化引领网民、教育网民的作用,网络日益成为聚合民意的“舆论场”、干群互动的“绿色通道”,更是为民服务的“好帮手”。对于实施网络文化惠民、践行群众路线而言,就是追求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实现民生工程在互联网延伸的零距离。这种零距离是“同频共振”的核心和目的,有力地促进了多级联动的深入融合和激发共鸣范式的探索。
6.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成加强网络管理的有效路径
山东通过着力加强全省网络舆论管控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首先,持续开展创建文明网站、清理政治类有害信息、非法网络公关和淫秽色情信息整治、网络谣言整治、规范网站新闻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站地方频道等净化网络环境六大专项行动。制定详细工作推进表,由突击整治变为日常化管理,常年抓不松懈,有效净化网上舆论环境,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特别是积极推动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常态化,2012年评选表彰15家省级文明网站,其中10家入围全国文明网站终评。其次,加强属地网站备案和内容管理,牢牢把握网上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对全省备案的新闻网站、中央媒体地方频道、商业网站进行严格的资质年检,依法查处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违规网站。最后,加强微博客等新技术新应用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微博客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积极推进微博客实名制管理。
将管理寓于建设和服务之中。其一,突出把握好服务群众这个出发点。把握群众需求,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及时反映和传达人民群众有关求学就业、民政低保、生产科技、生活保健、求职招聘、法律扶助等需求,协调和推动问题的圆满解决,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二,突出把握好促进基层群众民主参与这个切入点。通过精心策划网站、网页、活动,加强舆情汇集分析,搭建网络参与、网络交互平台,做到下情上传、上情下达,增进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其三,突出把握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个基本点。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加强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网络文化服务,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新内容。其四,突出把握好提升群众素质这个着力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同网民交流互动中传递主流价值。通过大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时代典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倡导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其五,突出把握好促进社会和谐这个落脚点。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主动疏导、引导社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负能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国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目前,网络文化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实施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各级党委、政府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实施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更是提上了重要日程中来,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这项工作全面展开、深入实施。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空前活跃,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网络文化阵地不断壮大,网络文化产业风生水起,网络文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形成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由需求层次理论的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公民合理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已成为公共需求的重要内容,对于文化的需求愈加强烈,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就成为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必然趋势与重要内容之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实现标准化、均等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及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协同发展的网络文化惠民新格局基本形成。
网络文化惠民内容不断丰富。网络文化惠民,既强调为民服务,又强调服务方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契合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要将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参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做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文化惠民工程项目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满足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非竞争性项目,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服务群众作为文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将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服务与管理,创造性地建设群众网上幸福家园。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和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回归政府服务人民的本质属性。
新兴的互联网和相关数字技术既打通了媒介之间的壁垒,也改变了传受之间的关系,使得网络用户可以创造大量文化内容,从而大大加快了文化内容的增殖速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网上广泛普及和传播,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覆盖全面、影响力日益扩大,《求是》《党建》等理论刊物实现网上同步出版,中国文明网的“红色中国”、新华网的“红色博客”受到网民普遍欢迎。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范围日益扩大,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新华网、人民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建设与发展为标志的网络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初步形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一批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驶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网络舆论阵地与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正面宣传、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广大网民纷纷利用互联网传递救灾信息,发起救助行动,表达同情关爱,充分展示了网络文化的凝聚力量。越来越多来自民间的“草根典型”涌现出来,网络正面典型的可亲、可敬、可爱、可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网络文化惠民形式多姿多彩。网络文化不仅在数量上迅猛增长,而且在形式上日新月异。网络文学充分利用电子阅读技术,不仅可以模拟传统阅读,还可以探索多媒体阅读等新体验;网剧不断进行颠覆性创新,并且与弹幕技术结合,加入社交属性;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更是为互联网所独有,受到广大网民青睐。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地市级以上平台搭建完成。这一过程中公共服务文化模式也有所提升,并打造出一批品牌,如共享工程、云南网培学校、上海嘉定云等,惠民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字时代,文化传播有道,魅力有增无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还满足了人们在“互联网+”时代对文化的需求。国家图书馆还牵头建设数字图书馆,多年来持续开展数字资源的共享,全国已连通虚拟网和专网的省市级图书馆均可免费获取这些资源,并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的统筹下,面向全国县级以上基层图书馆推送。与此同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将“触角”延伸到基层大众。各地致力于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推动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剧场建设,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精神家园。据统计,全国已经建成数万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服务点。
河北省网络文化节的成功定期举办。网络文化节围绕“善行河北”和“中国梦·赶考行”等不同的主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河北善行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网络文化惠民服务,鼓励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河北省互联网发展理论研究,探索工作机制,把网络文化节打造成为河北省网络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在广大网民中传播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形式。举办网络文化节,有利于传播网络文化、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凝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让网民参与,与网民互动,就是要做到官方搭台,网民唱戏。通过网络文化节这个平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群众的网络文化生活,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网络文化所涵盖的方面甚广,既有传统文化,又有当下的流行文化;既有官方文化,又有草根文化。网络文化节就是要取网络文化之精华,弃网络文化之糟粕,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的优势,传递正能量,让正能量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全体网民中产生共振,实现共鸣,形成合力。网络文化节的直接受益者是广大网民,但归根究底,每一个百姓都是受益者。网络已不仅仅存在于虚拟世界,更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不仅仅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创造者;它的影响力已不局限于网络,更成为实施河北省绿色崛起、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和支撑。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世界才更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提升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为渴望,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的媒体进行互动,效果比其他文化节更具趣味性、实效性,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网络文化惠民产品日益丰盛。网络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广播、网络影视等均呈快速发展态势。持续扩张的网络文化消费催生了一批新型产业,同时直接带动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网络文化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形成了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中国优秀互联网企业进军世界舞台,创造了互联网经济的“中国奇迹”,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生产、传播的平台,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等文化形态生机蓬勃、繁荣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014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3家国内互联网巨头不约而同地在文化产业发起一系列并购和投资,涉足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电影电视、手游、视频领域等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创作生产高度活跃。网络文化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创作者;他们在大量消费网络文化的同时,也在创造网络文化。我国网络文化自主创作、自主研发的能力取得长足进步;网络文化作品数量急剧增长,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网络文化作品越来越多。网络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网络文化正在成为聚集优秀文化人才的新高地。网络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一些国产网络文化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年递增。网络文化正在成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展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网络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2.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成为通达政情民意新渠道
群众路线既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在网络信息时代,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领导干部如何运用互联网走好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忽视网民就意味着脱离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互联网党执政“最大变量”。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高中级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互联网已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最大平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与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为遵循,以“治理就是服务”为引领,以为民利民惠民便民为导向,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新技术为抓手,以创新地方基层治理为主线,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创新地方基层治理,不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新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实现技术革新与政策创新协同推进、与时俱进、无缝对接,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新技术引领助推地方基层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
(1)“互联网+”的便民服务。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西城社区坚持“互联网+”工作理念,大力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将互联网技术与社区服务有机融合,构建了“一站、一网、一键、一线、一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
(2)“四网二终端”的“互联网+基层党建”。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以互联网发展引领和运用信息技术为载体,超前谋划,抢抓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组织工作”,采取“四网二终端”(党建门户网、内部办公网、基层党组织平台网、微信平台网、远程教育站点终端和智能手机终端),搭建党群服务的直通车,促进创先争优的常态化,实现基层党务工作的信息化。
(3)“互联网+”的社区服务“e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让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由“互联网+公共服务”衍生的“智慧社区”管理和服务新模式也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社区居民的生活。
(4)“互联网+”的社区网格化治理新模式。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铝兴社区不断理清思路,以“三个零七个好”为目标,突出“创新”思维,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根本,以大数据为手段,逐步深化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启社区大数据治理新模式。
(5)“互联网+”拓宽公众参与社区治理通道。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仁恒河滨花园居委会结合社区服务工作,以“互联网+”开启社区治理微时代,运用“互联网+”开通三条民生服务通道,打开解决居民急难愁问题的“诉求通道”。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工作往往是单向性的、单点性的、单时性的,经常会出现“敲不开门、说不上话”的尴尬状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居民与居委会工作时间的重叠,无法保障居民及时联系居委会寻求帮助或是解决困难;另一方面是沟通渠道少,架在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的桥梁较少,导致出现社区居民参与面不广等一系列问题。但如今有了互联网,针对居民的急难愁问题,可直接通过新媒体平台掌上找寻帮助,街道、居委会、物业以及各事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就能解决社区居民的困扰,实现政府部门和居民的“零距离”对接。而对于各部门来说,“互联网+”促成了部门间的“跨界共享”,增强了相互了解,在工作上形成了合力。
(6)“互联网+”的便民服务“微”模式。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方洋社区结合日常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微信服务平台,社区充分利用该平台,传播及时、有效、多元化的信息和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优化了社区治理模式,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区服务群众的水平,促进社区文明和谐。
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改进工作的新渠道,互联网上的公众言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官员与网民频频“零距离”对话,回答网民提问,开展互动交流。每年“两会”前,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都开展“我为两会献一计”“我向两会建议”等征集活动,政府部门发言人纷纷网上开博,网络新闻发言人等系列问政平台和沟通机制不断完善,各地各部门还纷纷在出台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前通过互联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征求意见建议,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网络问政的热潮。中国政府网被网民称为“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各级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政务公开水平,公民参与程度有了大幅提高。
3.成为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器
党和政府积极探索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网络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法律规范、行政监督、公众自律、社会教育、技术保障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大力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得民心、顺民意,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净化网络环境是我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治理格局和监管模式,严禁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不断净化和规范网络文化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文化空间。持续在全国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整治网络暴力、整治非法网络公关、整治涉性用品药品非法信息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办文明网站、做文明网民、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环境成为互联网业界和广大网民的共识。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管理主要领域和主要环节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网络文化服务和管理进一步规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出台涉及网络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共有100多部。这些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有效地规范了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秩序,促进了网络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网上舆论引导工作体系初步形成,网络的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成效明显等。
法治化是互联网治理的根本手段,但确立“互联网+”思维方式,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互联网的问题也是其重要途径。在网络文化惠民工程中,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道德是人类把握世界意义和自身价值的精神方式,一般包含3个层面的价值向度:理想信念——伦理精神、行为规范——伦理秩序、个人美德——人格完善。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精心培育一个以优秀语言文化做主体的网络语言道德教育体系,示范引导规范的网络用语,积极传播健康信息,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网络滥用行为,确保网络舆论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互联网空间的实名认证机制建设,建立可追查的网络语言主体与其网络语言行为的一一对应关系;不断完善互联网空间的舆情研判机制,开发创建互联网空间话语边界识别数据库,控制信息源头,屏蔽、过滤和净化各种黄色、反动、迷信、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以及垃圾邮件,使之不能进入局域网以及个人终端;深度研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优先传播的云技术,打造全媒体平台,构筑网上舆论引导新高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空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4.形成文化惠民中的全方位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不断发散,带来各方面的创新,升级着中国治理的手段与方式。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互联网思维不仅仅局限在企业中,政府机构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影响着中国社会治理模式。
(1)创新思维:治理手段全方位升级。创新思维是互联网的核心思维之一,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成为中国治理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在中央层面,国务院客户端的诞生是标志性的举动。2016年2月,国务院客户端上线,发布重大政策并与网民互动;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客户端2.0版上线。据统计,国务院客户端上线10个月的时间,累计下载量超过2000万,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产品中多次单日下载量排名第一。在地方层面,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开发各种“特色产品”,将互联网创新融入政务之中。浙江省宁波市政府上线了“e乡”APP,实现流动人口集约化管理,完善服务提供,打通流动人口市民化通道;广东省佛山市成立诚信数据集成中心,为城市和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建设提供专业支持。
政府借助互联网进行治理手段与方式创新,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应用服务成为惠及民生的创新举措,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时,有利于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政府办事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用户思维:民生平台成各地“标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和实践,充分契合了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思想——用户思维。“互联网+”政府治理的思维模式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权利平等和公平正义。近年来,民生平台几乎成为各地的“标配”。遇事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怎么办?在上海,市民可以下载“市民云”APP,这个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覆盖了包括公共事业账单、违章查询、公交到站等在内的上千项服务。停车难怎么办?在浙江杭州,市民只需在微信钱包中点击“城市服务”,找到“停车位查询”窗口,即可查询到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停车位,数据每一分钟更新一次。
事实上,在当下的政府治理中,各类政策、规划,都体现着“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完善产权保护顶层设计文件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健康中国”展开蓝图……一项项顶层设计提纲挈领,以人为本;积分入户、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居民异地办理身份证件……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温暖人心。政府在管理服务转型的过程中,不仅从国家层面抓好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民众关切的重大民生问题,更着眼细节,积极配合、落实政策,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
(3)参与思维:构建公众参政新渠道。互联网构建了社会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机制,重塑了公众参与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基础。政府要为公众提供表达民意、沟通协商、合作共治的网络渠道和平台,对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回应,满足公民网络参政、议政、督政的利益诉求。在互联网时代,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营销,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参与。如今,这种互联网的参与思维,正在政府治理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体现。
让民众参与的基础是信息公开。2015年8月国务院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第二步,实现中央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的全覆盖;第三步,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16年11月,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中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规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的重要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须通过征求意见、听证座谈、咨询协商、列席会议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不断拓展政府网站的民意征集、网民留言办理等互动功能,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公众参与新平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纷纷通过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形式推进政务公开。例如,2017年“我向总理说句话”活动共收到网民留言超过183460条,短短2个月,就超过了2016年活动的总量。这说明政务公开和民众参与两者相辅相成。政务公开拉近了政府和人民的距离,民众参与也让政策和法律更好地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5.引发网络文化惠民的理性思考
在网络文化惠民的实践中,尤其是围绕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问题,形成一系列理性思考。
(1)有效整合资源需要统合平台建设与顶层设计。网格化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形式、重要环节,但是网格化是一项跨度大、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系统工程,能否真正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取决于顶层设计层面能否做好统一规划。在“互联网+”模式下,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在全局层面的统一规划和部署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平台,实现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所建立的各种应用系统平台的集成和整合。例如,电子政务系统平台、数字社区系统平台、智慧城市系统平台等。
(2)治理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应立足社会公众的现实需求。“互动、联通和网络”是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互联网思维,也就是将开放、透明、互动等要素加入善治理念。社会治理的“互联网+”模式打通了与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允许社会公众充分参与管理社会事务,进而实现议事过程的公开透明,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政务公开透明等方面的需求。
(3)治理创新的信息利用和共享要有机制设计。“互联网+”模式下治理创新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单位、社区和政府的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政府部门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对市民、企业、社会实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数据开放,在自我运转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把居民和有关单位组织起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转变,有利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例如,在基础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励机制,让社区居民及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对所居住辖区的基础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和监督;同时,还需要用规章制度约束数据采集主体的行为。
(4)改善治理质量需要提高数据甄别和筛选能力。数据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有些数据本身就是错误的,有些数据相互之间存在冲突,使用这样的数据会产生“数据噪声”,干扰分析和决断。政府部门要客观地认识大数据、科学地利用大数据,需要提高数据的甄别、筛选能力,为提高数据搜集和数据利用的质量提供技术保障。一是要有效改进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二是加快推进对数据监测、数据检测和有关修复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另外,还要严惩数据造假和统计的违法行为,完善各级干部的考核体系。
(5)治理能力的智慧化需要数据治理文化。互联网的开放性增加了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监管难度,引发了“劣质虚假信息漫天乱舞”。另外,主体之间没有在网络道义职责的基础上形成网络公共秩序,也造成了“网络无序”的问题。对于参与社会治理的各方主体,开展“互联网+”文化的实践创新,需要培育和弘扬尊重事实、强调理性、要求精确的数据文化,即用客观数据说话。只有形成大数据思维,建立起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数据文化和数据理念,才能不断拓展社会治理的社会功能。
(三)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发展特征
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取得了飞跃式发展,网络文化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制度规范以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呈现出突出的发展特征。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也呈现出网络的发展特征。
1.网络文化惠民传播的草根主体掌握网络话语权
Web2.0时代的网络,交互性得到显著提升,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诞生,为草根主体(也就是普通用户)主动发声提供了平台,他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上传信息,成为互联网内容的创造者。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与互动性保证他们可以将日常生活的情绪宣泄出来或是将内心深处最质朴的想法诉说出来,建构出一套符合他们内心向往,与时尚潮流接轨的话语体系。他们有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切感悟,希望通过“草根”的方式来助推现实的变革。
2.网络文化惠民传播内容走向文化多元化
主流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认可与支持,并以此约束和指引公民的社会行为。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流文化强调公民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宣传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法制与秩序,由于采用灌输、宣传的方式,生硬地呈现给民众,对青年一代传播有效性比较低。亚文化的出现对于改进主流文化传播,提高其传播有效性大有助益。亚文化是网民的主动创造,它是年青一代在网络实践过程中所逐渐积淀下来的非主流文化,能赋予人可以辨别身份属性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主流文化本不过时,但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的确不能使人满意,借用好网络亚文化的有效表达方式来提高主流文化的传播效果,不仅有助于现阶段网络及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转,更重要的在于未来。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并存形成的文化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网络文化惠民传播渠道走向多元群圈化
个体的网络活动主要是浏览网页,这种活动的虚拟性强、互动性低。论坛、群组、豆瓣、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的诞生,使个体更容易与他人联系,实现快速交友,以文化产品的评论内容为载体的小众聚合成“物以类聚”的生态形式,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聚集起来,让他们建立起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给他们挖掘、管理、记录个人兴趣爱好的空间,有助于提高用户之间的情感忠诚度,打破彼此间心理隔阂。群圈通过即时分享、共同工作或公共行动发挥作用。这种以熟人社会为特征的群圈文化,使各种虚拟社区越来越像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在这个熟人社会的群圈中,信息是安全的,它经过群圈中的其他人的筛查与过滤变得更加可靠,真实的信息与便捷的互动方式,创造出一个友好、安全的生活环境,方便了解与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这里的信息还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人们提高信息搜索效率。群圈在虚拟世界中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空间,让“圈中人”主动交流讨论,获得安全感、责任感与归属感,建立起强大的纽带,增强信任,让整个群圈更加稳定。群圈文化的出现是社会化媒体建构的虚拟社区整合人们的孤立、零散时间的结果。
4.网络成为“政治文化”的消费平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政治文化形成冲击。网络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反映居民政治文化的平台。大家的政治观念、政治文化、政治行为以及整个政治生活都受到影响。按照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的理解,大家对待政治体系、政治问题所形成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信仰和感情,就是政治文化。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都各具特色。而网络政治文化则是政治型网民“消费”政治信息以及网络政治参与实践所形成的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作为主体的政治型网民、作为客体的政治信息以及作为场域网络政治实践构成了新的政治文化“亚”形态。与传统的政治文化相比,它的形式具有虚拟性、内容具有现实性、情感具有脆弱性以及政治态度要么极端真实要么极端虚假。从这一特点来看,网络政治文化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居民要有序地利用这一平台参与政治生活,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规范网络政治文化的环境。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要素呈现出东西南北的差异,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但它也对我国政治体系和公民政治行为有着颠覆性的影响力。
5.网络文化流行语成为反映公众情绪的“表情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言论空间、文化场域。语言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伴随网络而出现并迅速发展的语言现象,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而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更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伴随着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网络流行语从网民交流的专属工具转而成为彰显时代色彩的文化标签,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属性得到强烈的呈现。它或是对事实真相的追求,或是对民生热点的关注,或是对不良现象的批评,或是对人们的生存状态的记载,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我国公民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变迁与诉求,成为社会变化发展的见证者与建构者。网络流行语大多与生活情境有关,这些流行语不仅改变了网络文化生态,也在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构成。它以新的字词组合或各种新式符号建构社会事实,是中下层社会群体、阶层利益和社会需求在网络上的话语表达,并已成为反映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民意聚集地。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稳定性与超越性的张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