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
关于老红军过去的事,都是母亲陆陆续续给我讲的。这位老红军,是全公社以至旗里唯一真正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红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红军骑着高头大马,腰別双盒子枪威风凛凛地荣归故里,回家赡养老母。公社领导要在公社为他安排职务,他黑炭似的脸气得黑紫,双目圆睁说道:“我出生入死是为了这个官吗?”公社领导没有办法就由着他,按老红军的标准发补助。
老红军回来娶了一位矮小的乡下女人,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他每日喝酒,喝多了就发脾气,家里人已经习惯了他的火爆脾气。当人们问起他从前枪林弹雨的经历,他闭口不谈,大喊“喝酒,喝酒”。只是知道他当年家里穷,无法生活才离开母亲投军,走时给母亲发誓“儿子如果不死,一定会回来给您老送终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决然地随军走了。
堂舅家的表姐长得漂亮,皮肤粉白细嫩,是在阳光下也晒不黑的那种白,水灵灵的黄眼睛顾盼生情。我总觉得堂舅妈的血缘里有俄罗斯血统,因为舅妈的眼睛也黄。表姐在生产队里因为能干被称为“铁姑娘”,可惜表姐一天书也没有念过,是一个文盲。成年后曾埋怨舅妈为什么没有让她念几天书,如今成了睁眼瞎,怪罪舅妈重男轻女。
老红军家的大儿子相中了漂亮能干的表姐,他在旗里的运输公司工作。一个没有文化的乡村女孩找个吃公粮的,在那个年代可真是幸运,表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泽。母亲说:“你姥姥当年不同意这门亲事,对你表姐说,一个男人挑不起一担粮是不能嫁的,精力不足,嫁这样的男人你一生受颠簸。”老红军的大儿子瘦小,先天柔弱,被幸运冲昏头脑的表姐,怎么会听进奶奶的忠告,满怀幸福地做了新娘。
后来表姐抱怨说她的公公是个好人,虽然爱喝酒、脾气暴,但讲理。婆婆瘦小却脾气大,总认为表姐没有工作找了她吃公粮的儿子是高攀了,骂表姐:“如果不是生个儿子,早让我儿子把你休了。”表姐忍气吞声偷偷地哭泣。
后来老红军全家搬到旗里,组织为他安排了住房,表姐在他家厢房住,拉扯孩子为家里一日三餐忙碌,还要忍受婆婆的谩骂。表姐夫的单位照顾他,把表姐安排到运输公司做临时工,忍耐的日子也盼出了头。
老红军还是一日三餐捏着小酒壶喝酒,脾气火爆,整天晕晕乎乎,脸膛更黑,驼着背,领着孙子在街上溜达。表姐说:“一日旗组织部的人带来一位四十几岁的中年人,黝黑的脸膛,中等个子,一双大眼睛和老红军一样炯炯有神。全家人很诧异问中年人找谁,中年人上炕拉住老红军泪流满面地说:‘我是你儿子,××啊!爸,我找了你多少年啊!’老红军双手颤抖拉起中年人的手,眯起眼睛细细端详,‘你真的是××,我没有在做梦吧?’老红军老泪纵横,放声痛哭,问儿子:‘你妈的身体好吗?这些年你们怎么过的?’儿子说:‘我妈和继父身体都很好,他们生活在北京,晚年唯一的希望就是嘱托我一定要找到你,了却晚年的心愿。'”原来,老红军的儿子是一位作家、记者,他通过自治区、市里、旗里组织部打听,找到了他的父亲。
这时家人才知道在战争年代,老红军和一位有文化的女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生了一个儿子,为儿子取名××。新中国成立后,军人有两种选择,一种可以在城里安排工作;另一种可以回老家。老红军不愿在城里当官,于是就卸甲归田回家赡养老母,不顾妻子的挽留毅然回老家,从此音信全无。至于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只有老红军自己清楚。后来妻子带着儿子又成家,母亲嘱托儿子寻找生父。儿子辗转多年寻找,终于在遥远的边陲小镇找到父亲,见到的父亲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
这位作家儿子后来根据生父的战争经历,拍了一部热播的连续剧,也是老红军一生的真实写照。电视剧名是用北方的一种植物,老红军的性格也恰似这种植物的品性,顽强豪放如火一样热情。
老红军在80岁的时候得了肝癌晚期,家人问他还有什么心愿未了?老红军流泪说:“我想再看××一眼。”后来家人把羸弱的老人带到北京,搀扶他上楼走到作家儿子门口,敲门敲了很长时间,邻居告诉他们,作家带着妻子女儿去南方度假了。老人失望地哭了,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竟成了遗憾。作家儿子一生也不会知道,他病重的老父亲曾在他家门口想见他最后一面。这个场景是任何电视剧也无法表达的,一个父亲终身的遗憾。从北京回来,老红军走了,他带着深深的遗憾。
多年以后的今天,表姐的丈夫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表姐既要伺候丈夫又要出去打工。后来我叫表姐来伺候母亲,无事闲聊说到她的婚姻,表姐叹气说:“不听老人言,终身受颠簸。年轻时,我奶奶说我不要嫁给担不起一担粮的男人,我不信。结果是应验了奶奶说的,我苦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