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的糊涂——还欠缺点什么
虽然我们非常想在人际沟通中锻炼得快嘴利舌,并从此不再因那些“让人讨厌让人烦”的胡搅蛮缠而生气,但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
例如,有人问我们:“鲁迅就是周树人?”“对!”“鲁迅是浙江绍兴人?”“没错!”“那么周树人也是浙江绍兴人啦!”“当然如此!”
问题到此还不算完:“2/4等于1/2?”“对!”“2/4分母是4?”“对!”“那么1/2分母是4?”“啊?”我们有些糊涂了。
上学期间,有个“讨厌”的老师宣布:“下星期进行一次考试,事先不通知考试日期。并且,如果在准备考试的那一天早晨,你们知道了‘今天要考试’,那这一天考试就取消。”
同学们真是有点恐惧了,但有位“预言家”却高兴地宣布老师考不成啦!“为什么?”“最后两天肯定不能考试,因为只有最后一天,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天一定考试’。这样,按照考试的前提条件,这一天就不能考试了,所以考试的最后时间只能往前提一天。但这样仍然存在着上述的问题,所以只好把考试的时间再往前提一天……这样一一排除‘最后一天’,能够考试的时间就一天也没有了。”
“对呀!”我们很高兴,但晚上睡觉还是不踏实,后来也“烤煳了”。
找工作时,到某公司应聘,发现报名的有100人,但只录用1人。想到被录用的可能性只有1/100,不免忧心忡忡。但“预言家”又来开导了:“你应该高兴才对。你想,除你之外的99个人中,如果有98个人被淘汰,这样你就与剩下的第99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你被录用的可能性是1/2呀!”
是这个“理”。但1/100不可能等于1/2,这使我们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一位同事被领导批评时,强词夺理道:“有句拉丁语谚语说得好:人之常情在于犯错误。”有这么一句拉丁语谚语?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犯错误是人之常情”。想说两句什么,但不知从何说起。
“预言家”的分析、论证不能说不严密,但结论却明显违反直觉。而那位同事虽然明白他有问题,但究竟哪里有问题,还是很糊涂。
上街闲逛,看到有商家打出“买一送一”的广告,便高高兴兴地买了一台高档洗衣机。商家却只送了一个装洗衣粉的盒子,虽然盒子漂亮,但却有点生气。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思想沟通,并不总是按正常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总有一些胡搅蛮缠的语言在干扰着人们相互之间的正常人际沟通。那么这些胡搅蛮缠的言语行为是什么?我们要想快嘴利舌,还欠缺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