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类聚(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产后寒热案

女科撮要
一产妇恶寒发热,用十全大补加炮姜治之而愈。但饮食不甘,肢体倦怠,用补中益气而安。又饮食后犯怒,恶寒发热,抽搐咬牙,难候其脉,视其面色,青中隐黄,欲按其腹,以手护之。此肝木侮脾土,饮食停滞而作,用六君加木香,一剂而安。(产后恶寒)
名医类案
吴茭山治一妇人,产后去血过多,食后着恼,头疼身病,寒热如疟。左手弦大,微有寒邪,右手弦滑不匀,食饮痰火也。二者因虚而得,宜养正祛邪。 治法得宜,然断之曰火,似可商。遂以参苓补心汤去地黄,加羌活、青皮、葱、枣,三服汗出身凉,其患渐瘥,然后以八物汤调理,半月后痊愈。(产后)
一妇产后三日起早,况气血未定,遂感身热,目暗如风状。即以清魂散二服,得微汗而愈。
一妇产后恶露未尽,瘀血入络,又感寒邪,寒热如疟。即以生料五积散五帖,恶露自下而寒热除。
一妇产后恶露未尽,因起抹身,寒气客于经络,乍寒乍热,脉紧而弦,以葱白散二帖而安。 以上六案,俱微汗,用药则温散。(产后)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魏季尝正产后,饮食不节,复感风寒,遂致发热谵语,喘咳气逆,恶露绝不至,势甚急迫。予谓此症俱系外来客邪,尚属可救;设正气虚脱现诸症者,必无幸矣。何以见之?以脉气浮大有力故也。用大剂疏风消食之药,二剂便霍然。先是有用白术、归、芎等补药,几为所误。(春温夏热病大法)
施灵修乃正,产后发寒热、咳嗽不止,因本元虚弱,误用姜、桂,势甚剧,数剂辄定。
鳖甲四钱 山楂肉五钱 橘红二钱 当归二钱 青蒿子二钱五分 白芍药四钱 牛膝四钱 杜仲二钱五分 枣仁八钱 远志肉一钱 麦门冬五钱 五味子一钱 生地黄四钱 茯神三钱 益母草五钱 竹叶三十片
偶伤风,加荆芥一钱,防风五分;咳嗽甚,加桑白皮三钱;有痰,加苏子、贝母各二钱;腰痛,加枸杞子五钱;瘀血未尽,加黑豆 一大把;脾胃不佳,去牛膝、生地、益母草。
丸方:鳖甲六两 牛膝 酒蒸六两 青蒿子四两 怀生地 白芍药 枣仁各六两 当归身 真阿胶 重汤酒炖化入药各四两 白茯苓六两 远志肉 杜仲各三两 麦门冬六两 五味子四两 枸杞子六两 怀山药 切片,炒黄四两 牡丹皮 酒蒸二两五钱 山茱萸肉四两 砂仁 二两 牡蛎粉 火煅通红,淬入醋中。如此七次,研如飞面三两
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五钱,空心白汤吞,饥时更进一服。(妇人)
陆氏三世医验
产后烦热清解治验二三
吴敬之尊正,年二十余岁,临蓐前已有感冒,分娩三日后,因责一婢,暂离床帷,时正冬月,觉身上凛栗,遂身热,头痛。医用参苏饮发其汗,头痛即止,而身热不除。医以产后当大补气血,竟以养血之药投之,数剂而烦热日甚,遂来相延。予未至,前医谓脉气甚弱,养血不应,自宜补气,拟用补中益气汤。比予至,诊之,两手脉虽弱而左手带浮,右已见数。予曰:脉虚,正产后平脉,左浮知表邪未解,右数将欲传里之侯。宜急解其表,微通其里,少缓当有承气之患矣。因用柴、葛、黄芩、天花粉、枳壳、山楂、桔梗、甘草。一剂而烦热减,二剂而身凉,后以清气养荣汤调理之。
陆闇生曰:丹溪谓产后须当大补气血,虽有他症,以末治之。此说益人固多,误人亦不少。盖产后五心烦热,骨节酸痛,凡属不足之症,总宜大补气血是治本症。即是治他症,原非以末治之也。若外感风寒,急宜解表,内伤饮食,急宜消导。盖气血既已不足,而邪气反令久留,直待表之不可,消之不可,束手无策矣。是知产后他症,比平人更宜急疗,岂得以末治之哉!(卷之三)
两都医案
宁泰道枝麓田公,在长安时,有如夫人病,急延余诊。公曰:产后方八日,因外感,表不得汗,危在顷刻,乞为救之。余按六脉虚浮无力,身如灼炭,烦躁无宁刻,因语公曰:此非外感证也,乃产后之热,误用表药,愈耗真阴所致。《经》云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况此脉证,俱属产后阴虚不足之热。法用炒干姜为君,当归、南芎为臣,熟地黄、益母草为佐,即煎温服,过一两时辰,热尽屏去,霍然无恙矣。公喜谢再四,问曰:身热极,反用热药而得凉者何也?余曰:此从治之法也,温能除大热,正此谓欤。
素圃医案
瓜镇曹实甫令眷,年将三十,产后二日,忽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医认作伤寒,断食三日,汗大出而热不退,更增烦躁。实甫具病状,问治于镇江何似充先生。何答云: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疾,以末治之。药用参、芪、归、术、茯苓、炮姜、麦冬、五味、甘草。实甫复呈方于前治之医,斥之曰:老朽已聋瞽失时,此等伤寒热证,岂堪补耶?又任其专治七日,则愈热愈躁,而脉愈大。暮夜相招,脉散大,呻吟狂躁热渴,扬手掷足,几不欲生。予曰:产后虚烦,急须温补。发药加参。实甫以何药见示,药竟相同,遂放心与服。服毕即安卧,次日脉敛热退。嘱其仍要加参。实甫惜费不用,逾一日夜,复热躁欲脱,通夜服人参七钱始安。如前参、芪、归、术,调补匝月而起。(胎产治效)
马氏医案并附祁案王案
产后恶寒,重裀厚被不除,诊两脉沉伏,面赤口燥,此胎前邪伏也。肌表恶寒,是邪热内郁,逼阴于外。口干面赤,是邪火挟食上凌清道。治宜一表一里,使从外入者,驱而出之于外,从内结者,驱而出之于下,表里两和,继啇治本。
葛根 防风 苏梗 桔梗 枳壳 杏仁 苏子 薄荷
产后半月,寒热日甚,头身俱痛,胸前满闷,上气喘急,脉象两手浮数而搏。此胎前先有伏邪,因产后正气虚损,邪气乃窃发也。脉浮数,非产后所宜,而与病情适相符合,又非此论。
厚朴 莱菔子 柴胡 枳壳 苏子 杏仁 葛根 防风 荆芥炭 苏梗
临证指南医案
吴 产后十二朝,先寒战,后发热,少腹藊痛,腹膨满,下部腰肢不能转侧伸缩,小溲涩少而痛。此败血流入经络,延及变为疡症,议用交加散。 败血入经络为疡
小生地 生姜 车前 牛膝 五灵脂 炒楂肉
调入琥珀末一钱。
又 十六朝,诸症稍减,每黄昏戌亥时,冲气自下而上,至胸中即胀闷,肢冷汗出,右腹板实,此厥阴肝脏,因惊气逆,今恶露未清,重镇酸敛,均为暂忌,拟和血调经为稳。
归须 炒桃仁 延胡 炒楂肉 官桂 香附 川楝 小茴
又 人参 当归 白芍 炙草 茯神 香附 桂心 广皮(产后)
二八 寒热时作,经岁不痊,且产后病起,阳维为病明矣。 阳维病寒热
当归桂枝汤。(产后)
叶氏医案存真
产后六日,恶露仍下,每呵欠寒粟,凡进汤必呕逆,舌粉白有苔,面目四肢浮肿,兼之消渴,喜得凉饮,胸脘痞闷不饥。此临产外邪乘虚竟入厥阴,邪犯阳明,状如疟证,但产后虚弱,值冬暖不藏之候,得汗方解,显然客邪。然柴胡动竭肝阴,决不可用,议和胃清邪一法。
制半夏 郁金 新会皮 天花粉 杏仁 竹茹
洄溪医案
西濠陆炳若夫人,产后感风热,瘀血未尽,医者执产后属虚寒之说,用干姜、熟地治之,且云必无生理,汗出而身热如炭,唇燥舌紫,仍用前药。余是日偶步田间看菜花,近炳若之居,趋迎求诊。余曰:生产血枯火炽,又兼风热,复加以刚燥滋腻之品,益火塞窍,以此死者,我见甚多。非石膏则阳明之盛火不解,遵仲景法,用竹皮、石膏等药。余归而他医至,笑且非之,谓自古无产后用石膏之理。盖生平未见仲景方也。其母素信余,立主服之,一剂而苏。明日炳若复求诊,余曰:更服一剂,病已去矣。无庸易方,如言而愈。医者群以为怪,不知此乃古人定法,惟服姜、桂则必死。(产后风热)
续名医类案
张意田治一妇,产后,患病已及半载,咸作劳损治,且云阴亏已极,势难痊愈。张连诊五次,确知此症服小柴胡汤,法必当应。奈群议纷纭,以参、柴非治阴亏之药,又言肺热咳嗽,大忌人参,因立案争之。幸病家见信,一服而寒热大作,三服之后,寒热退而咳嗽平,十服全愈。案云:诊得六脉皆数,右寸脉大而软,关尺两部沉候弦急,左寸洪数,关部三候皆虚数,尺中空大。夫右寸软大,肺气虚也。关尺沉候弦急,关主中州,尺司火位,沉里也,弦肝脉也,此因中气虚而木邪犯位,木气动而火从之也。左寸洪数,心经虚火也;关中虚数,肝无血养也;尺中空大,肾水虚也。是脉本属阴虚,而寒邪乘之,留连不已,以至于此。今所见症,五更发热者,寅卯木旺之时,肝火挟邪,随时而动也。上午寒热,得汗热减者,邪稍泄而势稍缓也。咳嗽之声,结而不畅,此久嗽伤肺,肺气虚而邪不得越也。胸腹时胀而微鸣,此肝木犯脾,肝主胀者也。合脉与症,是为虚中挟实,不得枢转外出之候也。《大全》曰:产后血气虚弱,饮食未平,不满百日,将养失所,风冷客于气血,颜容憔悴,饮食难消,感于肺,故咳嗽口干,遂觉头昏,百节疼痛。荣卫受邪,气通于肝,流注脏腑,须臾频发,咳嗽无汗,寒热如疟,蓐劳之候,往往如此。景岳云:虚弱之人,外邪初感,不为解散,而作内伤,或用清凉,或用滋补,以致寒邪郁伏,久留不解,而寒热往来,或为咳嗽,其症全似劳损。欲辨之者,察其表里病情,或身有疼痛,而微汗则热退,无汗则复热。或大声咳嗽,脉虽弦紧,而不甚数,即病至一两月,而邪犹未解,此似损非损症,毋再误也。今此症实类此,当用小柴胡汤,转动枢机,藉少阳之生气,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则阴阳和而伏邪解散矣。去半夏,加牛膝。半夏能启阴气,产后阴亏而兼口燥,故去之;胸腹时胀,脾阴多郁,宜加牛膝以导之。药病相当,自应如桴鼓也。 (雄按:今春余荆人,娩子颇艰,至三朝,忽浑身麻冷,俄即壮热大渴,汗出不解,耳鸣目泪,舌绛无津,苔色黄燥,腹痛拒按,脘闷不饥,恶露仍行,小溲极热,按脉弦滑,右甚,是胎前吸受温邪,而痰热素盛,气机窒滞,血去阴伤,故见证如是之剧也。予元参、丹参、白薇、知母、花粉、竹茹、豆卷、旋覆、桑叶等服之,热即退而脉不减,且不饥,仍予是药。越二日后,麻冷而复热,舌较润,苔稍薄,知治已中款,尚嫌力薄也,前方加石菖蒲、枳实、楝实、蒌仁投之,热亦退;即退,并吐胶痰数碗,略进稀糜。间一日,又发寒热,或疑为疟,或云产时用力劳伤,或虑将成蓐损,议论纷纷。予置若罔闻,仍主前药,热果渐短,渴亦甚减。逾日,寒热犹来,确守原方,至十一朝,始解黑燥矢,而诸恙悉解,且渐进谷,计服此方已十大剂矣。继惟粥食调养,竟不与药。戚友闻之,莫不骇异。然非独断独行,断艰奏续。设泥初产而用生化行瘀,或视为疟,而以柴胡、桂温散,则必骤变。即知为阴虚热感,而与四物等养血,亦必邪气纠缠,延为蓐损。季冬,孙昼三仲媳,因儿女过多,不欲产乳,胎前屡用下胎药,不应。娩后三朝,亦发寒热,兼以痛泻无溺,泻出者皆黑色,医视为瘀,予回生丹等药,已渐愈。惟寒热间作未已,至八朝,延余诊之,右寸关大而乏韵,且有静中一跃之象,及视其神气颇安,苔色薄黄,略思粥食。诊视甫毕,前医适来,余谓脉甚不佳,恐有猝变。彼诊之云:较昨已大和矣,必无害也。余唯唯而退,主人似讶余之太无能也,勉强送余出门。余复谓曰:元气太伤,不可再服峻药也。闻夜间寒热复来,腹痛又作,仍以回生丹下之,越日而殒。)
来天培治潘氏妇,季夏,产后二十余日,患寒热便血,恶露未净。而专科与香薷饮四剂,服后反呕吐头眩,腹痛自汗,恶心发热,气促发斑,色微红,两颊淡红。诊之,左脉如丝,右脉沉细,此虚而兼感,呕吐伤胃,肝木乘相火刑金,肺气受伤,上下拒格之症也。治宜活血滋阴,行气舒脾,散气降逆,托里化斑之剂。用牛膝、茯苓、杞子、当归、红花、黄芪、川芎、木香、香附、广皮、半夏曲、生姜,一剂诸症大减,六脉和缓。但微嗽眩晕,心跳,胸膈不舒,此邪去正虚所致也。前方去川芎、木香、牛膝,加茯神、丹参、杏仁、贝母,二剂前症尽除。惟心跳头晕,改用归脾汤去人参、木香,加防党参、杞子、白芍,调理而愈。(卷二十五产后·感症)
南雅堂医案
产已旬日,先寒战而后热发,腹中胀满,脐下隐隐作疼,腰肢转折伸屈不利,小便短涩微痛,乃败血流入经络,非逐瘀化滞不为功。
细生地 三钱 淮牛膝 一钱五分 车前子 一钱五分 焦楂肉 一钱 五灵脂 一钱(醋炒) 琥珀 八分(研末冲) 生姜 二钱(产后门)
产后发热,头不痛,脉洪大而虚,系亡血过多,阴虚致生内热,此非外感为病,法宜温补,以当归补血汤主之。
当归身 三钱(酒洗) 炙黄芪 一两 肉桂 八分(冲)(产后门)
乍寒乍热,骨节烦疼,常自汗出,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由产后气血俱亏,营卫不和,阳气陷入阴分,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寒热往来无定,拟用补中益气法。
柴胡 三分 升麻 三分 炙黄芪 二钱 人参 一钱五分 炒白术 一钱 当归身 一钱 陈皮 八分 炙甘草 八分 生姜 两片 大枣 三枚
水同煎服。(产后门)
杏轩医案
许静亭翁夫人产后感邪,重用清下治验
丹溪云:产后当以大补气血为主,他证从末治之。言固善矣,然事竟有不可执者。乾隆乙巳仲夏,岩镇许静亭翁夫人病,延诊。据述产后十二朝,初起洒淅寒热,医投温散不解,即进温补,病渐加重,热发不退,口渴心烦,胸闷便闭。时值溽暑 ,病人楼居,闭户塞牖。诊脉弦数,视舌苔黄。告静翁曰:夫人病候,乃产后感邪,医药姑息,邪无出路,郁而为热。今日本欲即用重剂清解,恐生疑畏,且与一柴胡饮试之,但病重药轻,不能见效,明早再为进步。並令移榻下楼,免暑气蒸逼。诘朝视之,脉证如故,舌苔转黑,众犹疑是阴证。予曰:不然。阴阳二证,舌苔皆黑。阴证舌黑,黑而润滑,病初即见,肾水凌心也;阳证舌黑,黑而焦干,热久才见,薪化为炭也。前方力薄,不能胜任,议用白虎汤加芩、连。饮药周时,家人报曰:热退手足微冷。少顷,又曰:周身冷甚。静翁骇然,亦谓恐系阴证,服此药必殆。予曰:无忧。果系阴证,前服温补药效矣,否则昨服柴胡饮死矣,安能延至此刻?此即仲景所谓热深厥亦深也,姑待之。薄暮厥回,复热烦渴,欲饮冷水。令取井水一碗与饮,甚快。予曰: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薪。竟与玉烛散下之。初服不动,再剂便解黑矢五六枚,热势稍轻,改用玉女煎数剂,诸候悉平,调养经月而愈。众尚虑其产后凉药服多,不能生育。予曰:无伤。《经》曰有故无殒。至今廿载,数生子女矣,壬戌岁,与订朱陈 焉。予来岩镇谭医,自静翁始。
①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
② 朱陈:即“朱陈之好”。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齐氏医案
又医产后一证,身重恶寒,饮食不下,大便泄,小便不利,腹中痞块作痛,庸工谬谓血气,用元胡四物汤加蒲黄服之无效,转加膨胀矣。于是再加厚朴、木香,则胀满加剧,凑上胸膈,喘促不能卧。予曰:其身重恶寒者,少阴证也;腹中痞块作痛,阴寒凝结也;食不下者,阴邪逼塞胃口也,且阴邪下奔而作泄;膀胱无阳,其气不化而小便不利。凡此皆为病在气分,彼妄投血药,阴愈长而阳愈消。又误破其气,则气亏而邪愈凑,其证危矣。吾用砂、蔻、姜、半宣畅胸膈,温醒脾胃,附子御阴,肉桂化气,使上焦得通,中枢得运,而后气化行;桔梗开提,生姜升散,俾转运之机乃得先升而后降。一剂而小便通,胸膈略宽。再加芪、术,三剂而腹痛止,胀渐消,饮食加健,身复发热。其家曰:表见发热,何故也?予曰:真阳来复,休征也。《经》曰: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再重加黄芪、白术而泄止,其胀更消。忽加口渴,腹中作饿,食未久又索食,其家恐服附、桂助起胃火,故能消食,商议改用清凉。余曰:不可也。《经》曰:脉滑而数,手足自温,渴欲饮水,饥欲得食,此阳进欲愈之证也。再加益智、故纸收固肾气,又二剂而身轻,腹胀俱消。再加覆盆、菟丝、鹿鞭兼补肾阳,数剂而痊愈矣,痞块消弭。终无血行下者,调理两月,经信行通如故。(产后论)
王旭高临证医案
张 产后营虚发热,已经数月,多汗心跳,营阴大亏也。
大熟地 党参 黄芪 茯神 归身 酸枣仁 冬术 陈皮 玉竹 白芍 砂仁
某 产后营虚,内热日久,近感风邪,发热更甚,胸闷心跳。气滞血亏,显然可见。
香豆豉  黄芪 防风 全当归 白芍 白术 枣仁 茯神 玉竹 桑叶
渊按:虚多邪少,从补营方中加轻散药一二味,即可祛邪。重加发散,邪转不服,反多变证。
赵 病后小产,产后感邪咳嗽,寒热似疟。服解散疏和药五六剂,邪退未尽,夜犹微热,然头晕心跳,寐则惊惕,虚象见矣。拟养营化邪法。
四物汤合二贤,加苏子、苏梗、苏叶、川贝、杏仁、枳壳、茯苓、款冬花。
用三苏、二贤、四物,意在泄血分之风,和血中之气。加化痰止咳药,佐使之耳。
复诊 补肺阿胶合金水六君,去半夏,加川贝、款冬花。(产后)
胡 小产半月,感邪发热,又遭惊恐,冲任受伤,少腹胀痛,白带淋浊,眼花口苦,腰膝拘挛,证逾半月,饮食不纳,虑其昏厥。姑仿以浊攻浊法,兼达邪化瘀,备商。
淡豆豉 白前 泽兰叶 延胡索 焦山栀 当归 丹参 焦楂肉 竹茹 交加散 两头尖(产后)
丁 产后瘀凝未尽,新血不生,身热日久,少腹疼痛,小溲淋浊,带下血筋。此肝经郁热,兼夹瘀凝为患,殊非小恙。姑拟泄肝、化瘀、和营为法。
鲜地渣 姜汁拌炒焦 金铃子 延胡索 丹参 焦山栀 生姜渣 鲜地汁拌炒焦 龙胆草 当归 赤苓 甘草梢 青葱管 新绛屑
范 产未满月操作,猝遇大雨淋身,水寒之气自毛窍而入于骨节,内舍于肾,外达太阳、阳明,是以始病腰疼,继而上攻头痛,遍体机关不利也。脉沉而寒热,寐少而恐惧,纳少而恶心,邪气留连于胃肾。据云头痛甚则汗出,太阳之表虚矣。用许学士法。
香豆豉 牛蒡子 豆卷 杜仲 磁石 藳本 白芷 川芎 金狗脊 赤苓 半夏 甘菊花
渊按:太阳表虚,风药未免太过,况得之产后乎!
复诊 前投益肾通经,和胃泄湿,头项腰脊之痛原有松机。今产后两月有余,经水适来,而心跳恐惧,是营气虚而不摄也。拟和营止痛,仍佐理胃泄湿。
党参 桂枝 秦艽 枣仁 杜仲 豆卷 半夏 赤苓 苡仁 金狗脊 归身 陈皮 桑枝 酒炒
三诊 产后营虚,雨湿寒气袭入,经络机关不利。前投宣通养血两法,俱无少效,虽头痛略松,而右半之腿臂转增痛热。犹幸脾胃稍旺。今恶风、发热、口干,是寒湿渐化为热矣。拟疏泄湿热以通经络,再议。
羚羊角 丹参 防风 秦艽 苡仁 陈皮 羌活 丝瓜络 防己 当归 白芷 木通 桑枝 忍冬藤
王 产未百日,骨蒸发热,淹延匝月,热势渐加,迄今五十日矣。诊左寸关轻取虚小,中按之数,重按数而且坚,知其热在阴中,心肝之火独亢;右寸关虚软而数,则知脾肺气虚;两尺皆虚,肾阴亏也。阴虚阳盛,热气熏于胸中,蒸动水谷之湿上泛,故舌苔反见浊厚耳,耳鸣而聋者,肾虚肝阳上逆也。据述服参、芪则热势愈甚,投胶、地则胃气益惫。节近清明,地中阳气大泄,阴虚阳亢莫制,恐其交夏加剧。刻下用药,以脾胃为要,土旺四季各十八日,清明节后土气司权,趁此培土,冀其脾胃渐醒,饮食渐加,佐以清金平木,必须热退为妙。
北沙参 地骨皮 丹皮 归身 怀山药 白扁豆 茯苓 白芍 生熟谷芽 白蔷薇露(产后)
类证治裁
巢氏 初春小产,寒热头痛烦呕,汗后复热,血下如豆汁,篡间 糜损,脉右洪大,左沉数。此温邪化热,乘虚袭入下焦也。以豆豉、山栀、蒌仁、鲜生地、石斛、知母、麦门冬、丹参、阿胶,血稀热减。去知母、阿胶,加牡丹皮、竹叶心、元参,汗透身凉而脉和。
① 篡间:会阴部。
龙砂八家医案
陆绳武令政产后发热论治 产后之症,以补养气血为先,虽有他患,以末治之。所以内热口干者,不得任用寒凉,用寒凉则新血不生。而胃阳受困,头疼恶寒者,不可专行发散,行发散则气随汗出。而精神告匮,前六七日时见脉势涩弱,饮食不入,乳汁全无,频频自汗,以为平素体虚,而产后过伤气血,用阳阴平调之剂,从缓治也。目今寒热时发,神气不清,脉来涩数而弱,左关略旺。大抵皆阳阴二气,自为乘侮,非干外邪所致。其神气不清者,一由于血室空虚,留瘀得以随热势而入,一由于胃阳不固,心神因以随自汗而伤。法宜生血以退热,养气以安神,开胃以加食,乃能全愈也。(学山公方案)
六娘娘 胎前寒热,以致小产,去血过多,精困神昏,语言不出,寒热仍来。势亦险矣。勉拟于下。
当归 三钱 丹参 二钱 茯神 钱半 泽兰 一钱 青蒿 一钱 炙草 五分 炮姜 四分 菖蒲 三分 浮麦 三钱 大效。
得病六七日,转觉头疼壮热,咳逆烦渴,诊脉右滑大,左弦急。此系风热郁遏三阳,当凉解为法。 (风热咳)
石羔 杏仁 甘草 桑皮 前胡 麻黄 薄荷 橘红(学山公方案)
回春录
张郑封室,娩后即发热,服生化汤二帖,热益炽,而发赤疹。顾听泉诊之,即与清解,三剂不应,欲进犀角地黄汤,而恐病家之狃 于产后以生疑也,乃拉孟英质之。诊其脉弦滑而数,面赤热燥,胸闷善悲,肢肿而疼,两肘白泡如扁豆大者数十颗,舌上亦有一颗痛碍食饮,大便不解,已旬日矣。曰:此不但胎前伏暑,且有蕴毒,而误服生化汤以助其虐,幸初手即用清解,尚不致于昏陷,犀角地黄极是治法,犹恐不能胜任。乃与听泉商加西洋参、滑石、知母、银花、花粉、人中白、蒌仁、竹黄、贝母、桑叶、栀子为剂。其所亲曰:高明断为热证,何以病者虽渴而喜热饮耶?孟英曰:此方中所以多用痰药也。凡胸中有热痰阻碍气机者每如是,不可以其向不吐痰,而疑吾言之妄也。若因此而指为寒证,则祸不旋踵矣。进四帖,始得大解,频吐稠痰,而各恙皆减,饮食渐加。孟英曰:病势虽稳,余热尚炽,苟不亟为清涤,而遽投补益,犹有蓐损之虞。其母家果疑药过寒凉,必欲招专科调治,幸将前方示彼,尚不妄施温补,然隔靴搔痒,纪律全无。旬日后余火复燃,郑封坚恳孟英设法,仍用甘寒疗之。周身肤蜕如蛇皮,爪甲更新,其病之再生也可知。继与滋补真阴而起。
② 狃(niǔ扭):因袭,拘泥。
尚友堂医案
刘迪庵长媳,新产感冒,恶寒发热,医以生血去瘀之药愈治愈重,月余未能起床。余诊左关脉浮,右关脉滑,两尺迟弱。先为达表导滞,暖中开痰,二服而寒热解。旋用桂附理中汤十余剂,乃能步履,且乳汁之旺,其出如泉。(治产后感冒风寒)
王氏医案续编
陈书伯太史令弟妇,娩后三日,发热汗多,苔黄眩悸,孟英切脉弦细虚数。乃营阴素亏,酷热外烁,风阳浮动,痉厥之萌也。予元参、白薇、青蒿、生地、小麦、穞豆衣、石斛、鳖甲、竹叶。两剂热退知饥,悸汗不止,去蒿、薇,加龙、牡、莲心、龟板、石英而安。继又暑风外袭,壮热如焚,渴饮不饥,睹物尽赤,改授白虎加西洋参、竹叶、莲杆,一啜而瘳,仍与镇摄滋潜善其后而愈。
赵子循室,娩后服生化汤二帖,更因惊吓,三朝发热,连投四物、六合等汤,病日以甚,半月后始延孟英诊之。脉象左弦急,右洪滑数,苔黄大渴,谵语嗽痰,恶露仍行,唇齿干燥,是因阴虚之体,血去过多,木火上浮,酷暑外烁,津液大耗,兼有伏痰之候也。亟与营卫两清,冀免他变。而母家极畏石膏,坚不与服,越三日势益剧,计无所施。子循之叔笛楼,与其表兄许芷卿,径以白虎加减投之,证有转机。翼日 再迓孟英会同笛楼,暨其舅氏许吉斋山长,协商妥治,咸是王议。且以西瓜汁助其药力,热始日渐下行,二便如火。又数日渐安粥食,神气亦清,起坐梳头,夜能静寐。然热蕴太久,下焦患痈,脓虽即溃,阴液漏伤,脉复空数浮大,便泄善嗔,口干多梦,皆木少水涵,烁津侮胃之见证也。孟英与笛楼商以白头翁汤加龙骨、三甲、甘草、木瓜以育阴潜阳,余粮石脂丸中加梅、连以息风镇胃。果得疮口脓干,餐加泻止,脉柔热净,苔退神怡。正须善后,甫授滋填,不期酷热兼旬,甘霖忽降,窗开彻夜,复感风邪,身热微寒,鼻流清涕,而阴液久夺,外患未痂,培养碍投,又难发汗,肝风内应,瘛噤旋形,九仞 之功,遂成画饼,门外汉未免以成败论,然此案自堪传也。 眉批:仍是阴血大虚,故变证如此,非盖由于风邪也。
① 翼日:次日,明日。翼,通“翌”。
② 九仞(rèn认):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
张慈斋室,自春间半产后发热有时,迄于季秋,广服滋阴之药,竟不能愈。其大父陈霭山延孟英诊脉,按之豁然。投当归补血汤而热退,继以小建中愈之。 此众人用滋阴者,而孟英以阳和之品愈之,可见医在认证,不在执方也。
问斋医案
产后营卫不和,往来寒热,非疟可比。
东洋参 云茯苓 冬白术 炙甘草 当归身 陈皮 银柴胡 绿升麻 生姜 黑枣(产后)
王氏医案三编
施秋涛室,仲冬分娩,因前岁初产艰难,稳婆妄施毒手,脔而出之,自怀忧惧,产周时不下,举家皇皇,稳婆以为奇货可居,力赞仍唤原手相助,竟仍前例,索谢而去。孟英闻之恻然。谓其乃尊赵菊斋曰:难产自古有之,庄公寤生,见于《左传》。故先生如达,不坼不副 ,诗人以为异征。然先生难而后生易,理之常也,晚嫁者尤可必焉。但亦有晚嫁而初产不难者;非晚嫁而初产虽易,继产反难者;或频产皆易,间有一次甚难者;有一生所产皆易,一生所产皆难者。此或由禀赋之不齐,或由人事之所召,未可以一例论也。谚云:十个孩儿十样生,至哉言乎!若得儿身顺下,纵稽时日,不必惊惶,安心静俟可耳。会稽施圃生茂才诞时,其母产十三日而始下,母子皆安。世俗不知此理,稍觉不易,先自慌张,凶恶稳婆故为恫吓,使人不敢不从其计,要取重价,操刃脔生,索谢去后,产母随以告殒者有之。奈贸贸 者不知堕彼术中,尚夸其手段之高,忍心害理,惨莫惨于此矣!设果胎不能下,自有因证调治诸法,即胎死腹中,亦有可下之药,自古方书,未闻有脔割之刑加诸投生之婴儿者。惟有一种骡形女子,交骨如环,不能开坼,名锁子骨,能受孕而不能产,如怀妊,必以娩难亡,此乃异禀,千万人中不得其一二者。如寻常可开之交骨,断无不能娩之理也。菊斋闻而浩叹。产后患干呛不饥,少眠善梦,口干溺数,继发寒热。孟英诊曰:幸体气坚实,不过因惊惧而感冬温耳。与白薇、栀子、丹参、竹茹、茯苓、青黛、蛤壳、枇杷叶、豆豉、葱白,投匕而安。数日后,寒热又作,仍投前方,覆杯即愈。继去葱、豉,加百合、石斛、知母,服之各恙皆痊。孟英又曰:骡形为五不可孕之一,方书误作螺者,非也。盖驴与马交则生骡,纯牝无牡,其交骨如环无端,不能孕育,体纯阴,性极驯,而善走胜于驴马,然亦马之属也,故《易》曰:坤为马,行地无疆,利牝马之贞,皆取象于此也。人赋此形而不能安其贞,则厄于娩矣。秋涛闻之,方疑其室之骡形也,迨癸丑冬,产一子竟无恙,始悔前此为稳婆所愚也。
① 不坼不副(pì辟):亦作“不拆不副”,语出《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副,裂开;坼,剖开。不坼不副,即自然生产。
② 贸贸:轻率貌。
辛亥春,孟英治其令正,诞子三朝,忽浑身麻冷,寻即壮热大渴,汗出不解,耳鸣眼泪,舌绛无津,苔色燥黄,腹痛拒按,不饥脘闷,恶露仍行,小溲极热,脉则弦滑右甚。是胎前吸受风温,兼挟痰食内滞,虽新产血去阴伤,见证较剧,然病不在营,亟宜撤热以安营,不可破血以伤营,亦不可养阴而助病。遂以元参、白薇、栀子、知母、竹茹、旋覆、菖蒲、枳实、栝蒌为方,服之热虽退而脉不减,仍用此方。越二日复麻冷而后热,惟舌稍润,苔较薄耳;再饮之,热亦即退,并吐胶痰数碗,略进稀糜。间一日又发寒热,或疑为疟,或疑分娩不易,用力劳伤,恐是虚证,苟不及早温补,蓐损堪虞,孟英一一颔之。复与前药,热果渐短,渴亦递减。逾日寒热犹来,亦不更方。至十一朝,始下黑燥矢而寒热乃休,即能安谷。计服此药已十大剂矣,始出方与戚党阅之,盖恐眷属之预闻凉解而有阻挠也,诸亲莫不骇诧。然此证非孟英独断独行,断难成功。设泥新娩而通瘀,或以为疟而温散,或疑其虚而滋补,势必骤变,即有瞻顾,亦必邪热纠缠而延成蓐损。世人之病,往往弄假成真者,大率类此。
孙书三仲郎菊如之室,因儿女过多,不欲生产,怀妊屡服下胎药不应。娩后三朝,陡发寒热,兼以痛泻,所下皆黑,而小溲不行。医作瘀治,用回生丹等药,已觉渐愈,惟寒热间作不休,至八朝,或嘱其邀孟英诊视。神气颇安静,苔色黄腻不厚,胃略知饥,惟右寸关空大,有静中一跃之形。诊毕适前医至,孟英谓右脉不佳,恐有骤变,彼按脉云:较昨已大和矣,必无害也。孟英唯唯而退,菊如送至门外,复嘱以令正元气大伤,莫投峻药而别。继闻是夜寒热复作,腹仍大痛,更服回生丹,越日而亡。
陈舜廷继室,娩后略有咳嗽,微有寒热,恶露不多,少腹似有聚瘕,时觉窜痛,腰疼不能反侧,齿衄频流,溺少口干,仍不喜饮,舌色无液,善怒不眠,四肢牵掣不舒,易于出汗,逆孟英诊之。脉至虚弦细弱,系素属阴亏,新产血去之后,八脉皆空,阳不能潜,游行于上,见证虽然错杂,治当清息风阳,表散攻瘀,毫不可犯。爰以沙参、竹茹、白薇、丹参、丝瓜络、石斛、栀子、小麦、甘草、红枣、藕为方。服数帖嗽衄皆蠲,为去丹参、麦、枣、栀、斛,加归身、熟地、枸杞、麦冬、楝实。服之各恙渐瘥,复因卒闻惊吓之声,心悸自汗,肢麻欲厥,乃定集灵膏加紫石英、牡蛎、龙齿,合甘麦大枣熬膏服之而康。继有汪少洪令侄女适孙彬士者,产后患证与此相似,误投温散,发热愈壮,但在上部。医者犹不知为阴虚阳越,仍从感治,迨脉脱汗淋,始邀孟英视之。始知是虚阳外越,然已不能拯救。病者自赋绝命词而逝。盖凡属虚脱之证,至死而神不昏也,医者识之。
医学举要
产后感冒时邪,宜温散,不宜凉散,人人知之。而亦有不宜于温而宜于凉者,误用温则不得不用大寒矣。归鞠氏侄女,冬月初产无恙,至六日头痛身热,凛凛畏寒,予用栀豉汤,夜半热退,逾日复热,更医用产后逐瘀成法,遂加烦躁。余谓冬温为病,清之可安。《通评虚实论》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仍依时邪治例,用白虎汤而愈。凡产后无产证而染他证者,即当以他证治之,而丹溪大补气血之言,却不可拘。仲景云: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夫阳明经中,仲景尚再三戒人不可轻下,而产后亡血既多,仍云承气主之,盖既为胃实自有不得不用之理,举一证而产后之挟实者可类推也。仲景云: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夫既曰虚极,仍用白头翁汤者,下痢中既有渴欲饮水热而下重之证,则白头翁汤自有不得不用之理。惟其虚极,故加甘草、阿胶以养其正,举一证而产后之挟虚者可类推也。(卷六)
得胜渡卫姓妇初产恶露不行,发热疼痛,中挟冬温伏气,医用逐瘀温经套剂,遂至热邪流注左腿,日夜难安,饮多食少,至冬至朝延予诊治。予变产后宜温之说,用凉血大剂,加通瘀解毒,四服全愈。(卷六)
柳宝诒医案
黄 寒热晚作而无汗,少腹滞痛,脉象细数不畅。病起蓐中,邪机留入阴分,而阻瘀结热。病经一月,营血受伤。当疏营透邪。
鲜生地 (生姜同打和,炒黑) 丹皮 丹参 全当归 青蒿 苏叶 南沙参 前胡 紫菀 紫蛤壳 白薇(伏温)
解 产后寒热日作,已过两旬,有汗不解,浮肿气促,咳逆耳聋,舌质紫晦,舌苔色白微浊,其脉象浮数如沸。温邪乘新产而发,内则血瘀热阻,营气不通;外则气郁湿滞,肺胃不畅。热邪久郁,恐即有风痉喘厥之变。姑拟气营两畅,冀得松机。
鲜生地 (绞去汁,用姜汁拌炒) 丹参 广郁金 炒归身 白薇 青蒿 苏子 前胡 桑白皮 紫菀茸 冬瓜皮 栝蒌皮 广陈皮 益母草(妇人)
雪雅堂医案
菊仙 夜热清解不应,仿产后血虚发烧例治之,因脉大而软,初经疮后,颇似当归补血汤症象。
生黄芪 五钱 焦白芍 二钱 炙甘草 一钱 当归二钱 云茯苓三钱 熟地炭四钱 炮干姜八分 乌梅二枚
嗣因腹痛略泄,颇象厥阴见症,加入胡连、椒目、柴胡,倍乌梅,三剂痊。
又 生芪 四钱 白芍 三钱 茯苓 三钱 椒目 八分 桂枝 六分 乌梅 二个 柴胡 一钱 白术 三钱 甘草 一钱
医案摘奇
陆少梅者,镇洋悬吏也,俗称房科。其媳产后因劳受寒,致畏寒身热,痹痛腹疼,恶露已止。及第十二日,少梅邀余诊。据云城中医生,群谓将成蓐劳,并出其所服之方相示,大抵用荆芥、防风、乌药、香附、楂炭、泽兰等药。余诊其脉,轻取则浮弦,重按则紧细,断其为表里受寒之症。因告之曰:前方虽平稳,无如病重药轻,久延必致蓐劳,当此正气未衰,急宜开发,不可留邪,惟恐或嫌药峻,奈何?少梅请余毋顾忌。乃书生化汤重加炮姜、麻、桂。一剂退,二剂愈矣。(产后伤寒)
萧评郭敬三医案
产后血虚发热汗出治验
族侄孙媳范氏,产后发热不休,汗出食少,如此四十余日。伊翁遵女科书甘温除热之说,用参、芪、归、芍、姜、桂、附之类,服数剂后,烦热愈增,更加脘痞喘馁,始延余诊视。两手脉皆涩细而数,乃生产伤血,肝无血养,厥阳无所依附,非滋填摄纳之药,不能敛其浮越之阳。遂定方洋参、生地、白芍、阿胶、麦冬、五味子、龟胶、鳖甲、牡蛎、青蒿、丹皮、桑叶、炙草,服二剂,只能平稳,盖滋阴难获速效。伊翁仍又力主甘温,又服当归补血汤,加姜、桂、附二三剂后,病势大增。予闻之,暗着仆妇往视,嘱其阴与病者,说知此病,必须养阴之药,守服十余剂,自然获效,否则必成蓐劳不治之症。病者信以为然,不服他人之药,守服余方至七八剂,其热渐退,汗渐止,饮食渐进;又服七八剂,热始退尽,精神渐复而愈。倘非余热肠,着仆妇阴嘱病人,听其杂药乱投,又枉送一命矣!
尚按:魏柳洲先生云:产后之病,体虚者无不由于营液虚少,治以二地、二冬、杞子等,一切养营之剂,无不立应。倘气血兼补,杂以他药,非迁延时日,即贻病者后患。所见与此案,可谓大致相同,互相发明者矣。
曹沧洲医案
顾 产:产后热纠缠,气急咳嗽,脉软。宜表里两治。
全当归 三钱,柴胡三分同炒 白杏仁 四钱 冬瓜子 五钱 橘白 一钱 赤芍 三钱五分 川贝 三钱 瓦楞壳 七钱,先煎 茯苓 四钱 款冬花 三钱 盐半夏 三钱五分 代赭石 四钱,先煎 川石斛 三钱 桑枝 五钱(经产门)
孟河费绳甫先生医案
江西曹瑞卿之夫人,分娩三日,即发热咳呛,脘痛口干。医用温散不效。改用补阴清热,热退半日,复热如前。因产后血虚,得补非不暂安,而邪热未能外泄,故热势复炽。医更用补阴益气,而热更壮,有汗不解,口渴引饮。延余诊之,脉来浮弦滑数。此邪热伤津。生津泄邪,其热自退。遂用川石斛三钱,天花粉三钱,生甘草五分,黑山栀钱半,淡豆豉三钱,甜杏仁三钱,冬瓜子四钱,鲜芦根二两。连服二剂,热退渴止而痊。(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