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小书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3章 大器晚成(1)

当你真心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时候,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6月17日,是属于屠呦呦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屠呦呦团队带来了两个震惊医学界的消息:

攻坚“青蒿素抗药性”难题;

“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效果乐观。

这意味着什么呢?

青蒿素是人类治疗疟疾首选高效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

但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的抗药性,使得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

而此次抗药性难题的解决,使得青蒿素对于治疗疟疾长期有效!

红斑狼疮号称不死的癌症,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最高有效率达90%,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这样一来,红斑狼疮将不再是绝症。

救命治病,功德无量。BBC甚至表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作为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那一年,她85岁。

今年1月份,英国广播公司发起“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

屠呦呦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一道成为候选人。

这一年,她89岁。

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是屠呦呦50余年默默无闻的钻研。

做事勤勉不息,做人淡薄名利,屠呦呦的一生,印证了那句话:

“人生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

成事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被人们熟知前,屠呦呦已与青蒿素结缘半个多世纪。

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肆虐,全球都没有控制疫情的有效疗法。

1967年,屠呦呦所在的单位响应号召,对抗疟疾的“523项目”启动,屠呦呦成为中医药协作组的组长。

37岁的屠呦呦,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疟疾药物的研究上。

她带着一批研究员,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通过对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终确定了青蒿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

而在此期间,她曾有长达4年的时间,毫无进展。还曾在反复的提取实验中,吸入过量乙醚,患上中毒性肝炎。

为了证实药物的安全,屠呦呦跟团队甚至不顾药物的毒副作用,服下了提取物,成为第一批以身试药的小白鼠。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历了高达190余次的失败失败再失败,屠呦呦终于成功了。

2015年,屠呦呦接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一夜之间,她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屠呦呦的高光时刻,从85岁才开始。

而在这之前的漫长岁月中,都是她与疟疾死磕的日日夜夜。

没有成果、不被认可、不为人知,可她并不介意,一直全力以赴做研究。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他们的一生,比起成名,更担心社会有没有发展,国家走得够不够远。”

还有人说:“成功这事儿,你不该去追求它,你得老老实实去追求过程,等你把过程做好了,成功和名利自然而然扑过来。”

屠呦呦就是一个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人,老老实实追求过程,终于被成功和名声找到。

《论语·子路》有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人生没有一蹴而就,你看到的成就,都是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