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该书根据恩格斯的另一部著作《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第一章、第二章)改写而成。要读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首先应该历史地理解它的出现,这就需要结合《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成书过程等,形成全面的背景性认识。
一 写作背景
(一)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地位的理论需要
自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并逐步在工人群众中传播开来。经过1848年和1871年两次革命风暴的检验,以及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同时和工人运动的结合程度不断深化。19世纪70年代起,一方面,由于巴黎公社的失败及第一国际的解散,国际工人运动转入相对低潮时期;另一方面,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欧洲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加紧向马克思主义发起进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假社会主义、机会主义层出不穷。他们歪曲和诋毁马克思主义,竭力散布改良主义思想,妄图瓦解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中的地位和指导作用,消磨无产阶级的斗争意识,破坏工人运动。杜林正是这股反动思潮中的典型代表,以其小资产阶级学说向马克思主义全面发难。
欧根·卡尔·杜林,德国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1833年出生于柏林的一个普鲁士官吏家庭,幼年家境败落;早年学习法律,后因眼疾无法正常工作,于1861年退出法律界;同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63年至1877年任柏林大学讲师。杜林最早开始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60年代。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杜林发表了题为《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书评,“以政治经济学中的革命者自居”[1],否定《资本论》的理论价值与马克思的理论贡献。1871年至1875年间,杜林先后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1871年)、《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1873年)、《哲学教程——严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875年)等著作,建构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攻击。在哲学上,杜林宣扬以庸俗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折衷主义;在经济学上,杜林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杜林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对抗科学社会主义。
杜林以社会主义“行家”和“改革家”自居,加上他的学说极具系统性理论外观,因此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蛊惑性。由于当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没有对自己的理论进行过系统梳理和阐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还很不足。因此,面对杜林主义这种打着科学和社会主义旗号的反动理论,有不少人自然缺乏足够的辨析力。一时,不少青年拜杜林为师,甚至当时的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些领袖也公然吹捧杜林,视杜林为虔诚的社会主义者。如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的倍倍尔就曾匿名发表了《一个新的“共产党人”》这样赞颂杜林的文章,足见杜林主义的欺骗性之大。随着杜林分子的煽动和传播,机会主义者趁机鼓吹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就严重误导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给党内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危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地位。
科学一再受到攻击和挑战,马克思、恩格斯逐步认识到批判杜林学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早在1867年杜林发表攻击《资本论》的文章时,他们就注意到杜林的无知和可笑。但由于当时杜林并不为多少人所知,杜林的言论还不足以产生多大影响,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从自身理论工作长远战略考虑,并没有花费精力去公开批判杜林,只是在私下通信中对杜林进行了揭露。然而到了1875年年初,杜林体系的传播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由于杜林的理论建构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贬低和攻击之上,因此,若任其恶意传播,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会越来越受到误解甚至诋毁。在李卜克内西的直接建议和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着手写作批判杜林的著作。历时两年,恩格斯完成了《反杜林论》,彻底地批判了杜林学说,同时正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理论上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反杜林论》中部分内容的摘编改写,则是出于进一步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需要。19世纪70年代末,欧洲工人运动中不乏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潮,因此,进一步在理论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的界限,是解决思想困惑的重要工作。《反杜林论》尽管是直接针对杜林学说而成的论战性著作,但正如恩格斯所说,“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2]。《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关于一般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回答,在德国社会主义者中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摘录“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马克思语)而成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必然有助于广大工人群众在理论上认清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适应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斗争和建设的实践需要
批判杜林主义,是德国工人阶级政党斗争和建设的需要。杜林的学说不仅是从理论上向马克思主义发起的全面攻击,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威胁到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团结统一。由于杜林的目的在于以杜林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政党中的指导地位,因此,一旦杜林主义开始盛行,思想上的混乱必然会造成实践上的混乱。事实上,杜林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出版以后,对当时刚刚合并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一危害是通过党内的杜林分子形成宗派集团从宣传和组织等方面制造的。
在德国,成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人党之前,工人运动中存在着两个派别:一个是由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组建并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它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怀和帮助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左派;另外一个是由哈森克莱维尔、哈塞尔曼和特耳克领导的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深受拉萨尔机会主义影响,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右派。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人运动,两派于1875年5月在德国的哥达召开大会,实现了合并统一,合并后的党命名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由于爱森纳赫派为了合作不惜无原则的让步,没有同拉萨尔主义划清界限,使拉萨尔派的机会主义主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坚持,导致合并后的党内理论水平大为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杜林主义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杜林主义在德国党内的主要信徒有伯恩施坦、莫斯特和恩斯等人,他们在党内积极鼓吹杜林主义,并形成了一个杜林主义的宗派集团。在宣传上,他们不遗余力地著书写文,公开发表、推荐杜林的学说。“伯恩施坦不仅亲自到柏林大学去听杜林的讲课,还把杜林的《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寄给倍倍尔、莫斯特等人,认为这是一本对宣传社会主义很有影响的书。莫斯特则在《柏林自由新闻报》上发表了题为《一位哲学家》的长篇文章,吹捧杜林是‘不倦的活跃的科学战士’,‘沉重地打击腐朽思想的代表’。”[3]在组织上,他们以公开的杜林主义的宗派集团来破坏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使刚刚获得统一的党面临着重新分裂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觉察到了这种危险,《反杜林论》便是他们与杜林主义论战的成果,通过揭露杜林主义的“假科学”本质,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稳定和团结。
《反杜林论》肃清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政党中的指导地位。这种作用对于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同样必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便是这种需要的产物。19世纪80年代,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用什么思想来指导党、怎样建设党、怎样开展工人运动等,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着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思想困扰的国家和政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1879年建立的法国工人党,党内无政府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潮泛滥,给党内造成了思想混乱。在此情势下,为了使国际工人阶级政党在正确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进行斗争和建设,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有关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和理论的论述部分摘编改写,形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三)广泛传播和普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需要
杜林主义从外部对马克思主义发起的全面挑战,提出了以系统化方式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需要。在杜林构建出系统化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前,在《反杜林论》之前,马克思、恩格斯还没有专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著作,也没有系统地说明过他们理论的体系和内容,而是多以论战性的著作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反对什么。这种从否定性的角度对自己理论态度的表达,始终不是正面的标示性的理论界定。而系统化地明确阐述和界定自身理论的著作,则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得到正确和有效传播的重要条件。在当时,不仅学识程度较低的普通工人群众不完全明白马克思主义所指,连党内一些领导人在面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时也缺乏足够的辨析力和判断力。这种情况给机会主义提供了迷惑工人的可能性,杜林正是在此情势下才敢肆意狂妄地向马克思主义发起责难。[4]为了回应杜林整套的“哲学体系”、“政治经济学的和社会主义的体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史”这三支大军的恶意攻击,恩格斯坦言:“我的对手的包罗万象的体系,使我有机会在同他争论时用一种比以往更连贯的形式,阐明马克思和我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的见解。”[5]《反杜林论》体系化的论证方式由此形成。《反杜林论》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文本范例和解释框架。
宣传和普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以通俗化方式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便是满足直接宣传需要的成果。恩格斯在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中直接说出了当时这种写作背景。不同于《反杜林论》这样一部纯学术性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写作目的决定了它并非是《反杜林论》的简单节录。材料的针对性选择、结构的重新编排、对正文的补充以及不同版本的序言、导言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具有了特殊的性质和独立的价值。正如恩格斯在1882年写给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的信中所言:“这是几年来我研究德国历史的第一个成果,我感到十分高兴的是,我能够首先把它献给工人,而不是献给书呆子和其他‘有教养者’。”[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清晰简明的结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普及化,有力地提升了工人的思想觉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译文单行本出版后获得极大成功,其他译文版本的单行本也不断相继出版,说明了该著作正是适应当时时代背景、符合国际工人运动需要的产物。
二 成书过程
1878年《反杜林论》的发表,在德国社会主义者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年以后,由《反杜林论》部分内容改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首先在法国问世,随后,各种译文版本在世界各国传播开来。从《反杜林论》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再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各个版本的形成,这一过程反映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适应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本身发展要求的经典之作。
恩格斯在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所写的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和1892年英文版导言中说,他是应保尔·拉法格的要求,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编成一本小册子,才有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那么拉法格是基于什么原因提出这种请求呢?在法国,由于受到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资产阶级传统根深蒂固,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普鲁东改良主义思潮。受到形形色色思潮的影响,法国工人党的形成过程十分困难。1879年秋天,在法国马赛召开的工人代表大会宣告了法国工人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取代普鲁东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的内部,因为存在着多种派别的斗争,仍然十分不稳定。当时存在着以茹尔·盖德和保尔·拉法格为代表的革命派,以贝努瓦·马隆和保尔·布鲁斯为代表的可能派。可能派妄图以改良主义取代党的革命性,遭到革命派的反对。为了反击党内的机会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党员群众,拉法格向恩格斯提出了写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请求。
恩格斯写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过程,得到了马克思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早在打算写作《反杜林论》之初,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的意见就高度一致,共同作出批判杜林主义的决定。只是由于二人一直以来在革命事业中的分工关系,恩格斯才具体地承担了批判杜林主义的理论工作。正如马克思表态的那样:“我的意见是这样的:‘我们对待这些先生的态度’只能通过对杜林的彻底批判表现出来。”[7]也就是说,从《反杜林论》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表达的都是他和马克思共同的思想。从写作过程中他们之间的通信可以看出,无论是原则性的立场和方法问题,还是具体性的观点和细节问题,都有二人交流和探讨的记录。马克思还参与了《反杜林论》初稿部分章节的撰写。《反杜林论》形成、出版后,马克思积极肯定了该著作在批判杜林主义和正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功绩,对该书产生的影响感到高兴。此后在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的请求下,恩格斯将《反杜林论》中部分内容改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不仅充分支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出版,在为该著作所写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中,更是高度评价该著作是《反杜林论》“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8]。
1880年,经拉法格译为法文及恩格斯本人校阅后,这一著作部分内容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发表在法国社会主义杂志《社会主义评论》1880年第3期—5期上。同年5月底,这一著作首次以单行本形式在巴黎出版,书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较之发表在《社会主义评论》上的三篇文章,单行本不仅由拉法格作了一些文法上的改动和修饰,更重要的是恩格斯对第三部分作了内容上的补充。在补充的内容中,他概述了自中世纪以来由生产推动的社会性质变革的世界历史进程。1882年,根据法文翻译的波兰文本在日内瓦由黎明印刷所出版,书名为《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同年12月,俄文译本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标题发表在秘密杂志《大学生》第1期上。1883年,根据法译文翻译的意大利文本在贝内万托出版。同年,德文本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名,在霍廷根—苏黎世出版,很快当年又在该地出版了德文第二版和第三版。1884年,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标题,“劳动解放社”在日内瓦出版了单行本。1885年,丹麦文译本在哥本哈根出版。于是,在恩格斯生前,该著作就从德文译成了欧洲各种文字。为了适应一些国家工人运动的具体情况,版本之间采用了不同的标题,并相应地增加了不同的序言和导言,这些共同构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完整内容。
三 逻辑结构
(一)全书结构和主要内容
根据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中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由前言、序言、导言和正文四大部分组成。具体构成如下:
前言一篇:马克思写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
序言两篇: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
导言一篇:1892年英文版导言;
正文三章。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马克思写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通过对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活动的介绍,高度评价恩格斯对当代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评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由来和德文版所作的修改,及辩证法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作用。
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介绍德文第一版出版以来的反响和本次版本所作的修改。
1892年英文版导言:首先,介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英国现代唯物主义发展史,揭露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用不可知论对抗唯物主义从而维护宗教的目的;再次,揭露英国资产阶级宗教倾向的缘由;最后,指出宗教执迷难挡历史潮流,工人阶级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正文:第一章叙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着重分析了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贡献和理论缺陷。第二章论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根本对立,唯物辩证法的产生及意义;指出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第三章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历史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依靠力量和根本道路,以及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正文三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正文三章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这一核心问题,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两大论述对象,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叙述。在章节安排上,第一章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论述,第二章是对实现“空想”到“科学”的理论基础的论述,第三章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由此清晰地勾勒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思想轨迹。尽管三章并列,但是作者论证的重点和落脚点在于“科学社会主义”,前两章分别解决了它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的问题,也就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何以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