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望色
一、望色的概念及意义
1.望色的概念
望色,又称色诊,指医生观察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望色的意义
(1)判断气血盛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色能灵敏地反映气血状态。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气血亏虚则面色淡白;气滞血瘀则面色青紫。
(2)辨别病邪性质 病邪侵犯人体后引起气血的变化,可以表现在面色的变化上。感受热邪,面色赤;感受湿邪,面色黄;感受寒邪,面色青;瘀血停留,面色黑。
(3)确定病变部位 五行学说认为,五色可以反映五脏的病变,如青应肝,赤应心,黄应脾,白应肺,黑应肾。此外,也可结合《灵枢·五色》的面部脏腑分布图,分析疾病的部位。
(4)推测疾病预后 面色明润含蓄主病情轻浅,预后良好;面色晦暗枯槁主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二、色的分类
1.常色
常色,指健康人面部的色泽。中国人的常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图2-9,图2-10)。
图2-9 常色(1)
图2-10 常色(2)
常色又分主色和客色。主色指人自出生就有的基本肤色。客色指非疾病因素所致面色的正常变化。常见因素有气候、昼夜、饮食等。
2.病色
病色指因疾病因素所致面色的变化,病色以晦暗、暴露为特点。病色根据面色的光泽情况,又分为以下两种。
(1)善色 指虽面色异常,但明润有泽,提示脏腑精气未衰,预后良好(图2-11~图2-13)。
图2-11 善色(1)
图2-12 善色(2)
图2-13 善色(3)
(2)恶色 指面色晦暗枯槁。提示脏腑精气衰败,预后不良(图2-14)。
图2-14 恶色
三、五色主病
1.青色 主血瘀、肝病、痛证、寒证、惊风。
(1)面色淡青(图2-15) 主虚寒证。
图2-15 面色淡青
(2)面色青黑 主实寒证、剧痛。
(3)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图2-16) 主心阳暴脱。
图2-16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
(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主惊风。
2.赤色 主热证、戴阳证。
(1)满面通红(图2-17,图2-18) 主实热证。
图2-17 满面通红(1)
图2-18 满面通红(2)
(2)两颧潮红(图2-19) 主虚热证。
图2-19 两颧潮红
(3)颧部嫩红如妆(图2-20,图2-21) 主戴阳证。因阴寒内盛,虚阳浮越所致。
图2-20 颧部嫩红如妆
图2-21 两颧嫩红
3.黄色 主脾虚、湿证。
(1)面色萎黄(图2-22) 主脾胃亏虚,气血不足。
图2-22 面色萎黄
(2)面色淡黄而虚浮(图2-23) 主脾虚湿蕴。
图2-23 面色淡黄而虚浮
(3)黄疸 面目一身俱黄,为黄疸。若黄色鲜明如橘,为阳黄(图2-24),主湿热内蕴;黄色晦暗如烟熏,为阴黄(图2-25),主寒湿内蕴。
图2-24 阳黄
图2-25 阴黄
(4)面色苍黄 主肝郁脾虚。
4.白色 主虚证、寒证。
(1)面色淡白(图2-26,图2-27) 主气血不足。
图2-26 面色淡白(1)
图2-27 面色淡白(2)
(2)面色白而虚浮(图2-28) 主阳虚水泛。
图2-28 面色白而虚浮
(3)面色苍白(图2-29) 主寒证、亡阳。
图2-29 面色苍白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1)面色淡黑(图2-30) 主肾阳虚。
图2-30 面色淡黑
(2)面黑干焦 主肾阴虚。
(3)眼眶周围色黑(图2-31,图2-32,图2-33) 主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图2-31 眼眶周围色黑(1)
图2-32 眼眶周围色黑(2)
图2-33 眼眶周围色黑(3)
(4)面色黧黑(图2-34,图2-35) 主血瘀日久。
图2-34 面色黧黑(1)
图2-35 面色黧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