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现代服务行业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实物形态的产品才是产品,才是构成社会物质财富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产品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例不断增大,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承认服务产品的物质性的人越来越多。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人类的认识活动也逐步深化。服务业概念是在三次产业划分的基础上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最近又提出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其基础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一、服务业概念的起源及内涵
服务业的概念最早源于西方“第三产业”的概念,西方不少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三产业进行过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揭示过第三产业的经济范畴及发展规律。
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埃伦·费希尔在其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最先提出了“第三产业”概念,并用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划分,从而形成三次产业的分类法。按照费希尔的观点,“第三产业”泛指旅游、娱乐、文化、艺术、教育、科学和政府活动等以提供非物质性产品为主的部门。
1957年,克拉克丰富了费希尔第三产业概念的内涵,把国民经济结构明确地分为三大部门,即第一大部门以农业为主,包括畜牧业等;第二大部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等;第三大部门是服务业,包括建筑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金融业、专业性服务和个人生活服务、政府行政、律师事务和服务军队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服务业在就业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加大,2013年全球服务业增长值占GDP比例66%,主要发达国家占到75%,多数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的总和。
二、现代服务行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部门,其核心是现代生产者服务,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政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物流服务,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
三、现代服务行业的三种形态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三种形态如下。
(一)结合型融合
结合型融合是指在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在产品中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同时,在服务业最终产品的提供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制造业产品投入所占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如在移动通信、互联网、金融等服务提供过程中无不依赖于大量的制造业“硬件”投入。这些作为中间投入的制造业或制造业产品,往往不出现在最终的服务或产品中,而是在服务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与其结合为一体。发展迅猛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结合型”融合的产物,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进入生产领域,导致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软化”,并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绑定型融合
绑定型融合是指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实体产品,必须与相应的服务产品绑定在一起使用,才能使消费者获得完整的功能体验。消费者对制造业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有形产品,而是从产品购买、使用、维修到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证,产品的内涵已经从单一的实体,扩展为使用实体产品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很多制造业的产品就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如通信产品与家电等;部分制造业企业还将技术服务等与产品一同出售,如电脑与操作系统软件等。在绑定型融合过程中,服务正在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如对拍照、发电邮、听音乐等服务的需求,推动了由功能单一的普通手机向功能更强的多媒体智能终端的升级。
(三)延伸型融合
延伸型融合是指以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引致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需求,从而带动相关制造产业的共同发展。电影、动漫、体育赛事等能够带来大量的衍生品消费,包括服装、食品、玩具、装饰品、音像制品、工艺纪念品等实体产品,这些产品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周围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在为服务业供应上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相关制造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从而把服务业同制造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着整个连带产业共同向前发展。有资料显示,美国等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票房一般只占到电影收入的1/3,其余则来自相关的电影衍生产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整个动漫游戏的庞大产业链中,有70%~80%的利润是靠周边产品来实现的。
四、现代服务行业的分类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和信息系统局(SISD)的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国际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142个服务项目,以下所示的分类表基本上包括了服务业的主要范围,见表1-1。
表1-1 现代服务行业的分类表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总体上讲,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总量和经济发展阶段。具体来说,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决定因素之—市场化
现代生产者服务的外部化进程与专业化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强度和实际容量。政府加快放松管制的市场化改革,也能促使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
(二)决定因素之—物质化
如果不能物质化,知识就无法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和财富。知识的物质化必须通过机器设备、数据存储介质等硬件来实现。现代复杂的机器设备一方面包含了人类积累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通过生产更高级的机器来实现人类知识的叠加和放大。由于知识的生产及物质化在专业化分工体系中是由现代生产者服务部门承担的,所以,向商品生产部门源源不断地投入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就成为这个部门的基本职能。
(三)决定因素之—专业化
专业化生产者服务具有报酬递增的规模经济性,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分工效应。与垂直一体化的内部生产相比,专业化生产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具有竞争优势。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中的“外包”,就是基于竞争压力和充分运用比较优势做出的理性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市场规则、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了生产者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而我国目前由于市场信用差、交易费用高、缺乏分工协作等现代意识,许多生产者服务都是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
(四)决定因素之—标准化
只有实现服务技术和产出的标准化,服务企业才会更容易实现复制式扩展,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实现从依赖个人经验的作坊式生产向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转变。例如,麦当劳做成了标准的大规模连锁企业,而很多美誉度、知名度极高的中餐却因未能标准化而只能长期维持单体店规模。这个对比案例是很有说服力的。
(五)决定因素之—迂回化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过程的迂回化特征和智力资本在其中的巨大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举例来说,相对于用简单工具建设道路而言,通过使用高级机械和测量设备来建设高速公路,就是迂回化生产。生产过程越是迂回化,产业链就越长,附加值就越高;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越大,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也就越重要。而生产者服务正是把智力资本引入商品生产部门的通道和飞轮。
(六)决定因素之—信息化
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就代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正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因为信息化既可以创造对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改变现代产业竞争的基础。
六、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应对策略
现代服务经济正在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目前,发达国家基本确立了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也加快发展服务业,开始逐步向服务经济转型。而且,现代服务业作为服务经济时代下的支柱产业,正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现代服务业这块市场蛋糕前景其实是非常乐观的,自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制造业和生产企业发展低迷,然而服务业增长态势确势如破竹,增长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扶持,把现代服务业提高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企业在这种大环境下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热情也是非常高的。为此,现代服务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未来发展应对策略。
(一)政府发挥导向作用
加快企业产业升级,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转换和升级还不完善,只能依靠传统产业来拉动,真正的金融、保险、软件服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还不明显。
(二)创新商业模式
创意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创新的“服务”理念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商家来说,要做品牌,要把顾客价值内化为企业价值。要以文化底蕴为支撑,通过平台来提升商家的共同价值。
(三)调节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通过外包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用制造业的发展来拉动服务业的发展,只有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才能流入到服务业中来,两者相互依存。
(四)高新技术的注入人才的竞争
高新技术的注入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拥有核心的竞争力,这无论是对服务业来说,还是对生产业来说都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