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何 Hé
何姓为中国第18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14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06%。约33.7%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3省(其中四川省最多,约占14%),20%分布于广西、湖北、河南、贵州、安徽5省、自治区(《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庐江郡、南阳郡、陈留郡、东莞郡、东海郡、陈郡、齐郡、扶风郡。
何姓有爱敬堂、本源堂、鹁壕堂、陈郡堂、陈留堂、承启堂、承绪堂、崇本堂、崇德堂、崇义堂、慈荫堂、赐策堂、萃涣堂、存仁堂、存义堂、存与堂、大本堂、大山堂、丹阳堂、东海堂、东莞堂、敦(惇)叙堂、敦本堂、敦笃堂、敦伦堂、敦睦堂、敦彝堂、二友堂、二酉堂、丰乐堂、扶风堂、福庆堂、福兴堂、抚逸堂、抚远堂、恭友堂、官梅堂、光裕堂、广后堂、含莫堂、荷花堂、厚本堂、积善堂、济德堂、继述堂、经文堂、敬享堂、九九堂、聚伦堂、聚庆堂、礼拜堂、礼耕堂、麟角堂、麟趾堂、留余堂、庐江堂、梅清堂、南阳堂、齐郡堂、清梅堂、清源堂、庆聚堂、庆有堂、庆远堂、庆云堂、仁德堂、仁恕堂、仁义堂、荣本堂、儒雅堂、三高堂、三桂堂、三魁堂、三瑞堂、森玉堂、尚德堂、尚书堂、尚仪堂、示志堂、世德堂、世恩堂、水部堂、顺德堂、思本堂、思敬堂、思礼堂、四友堂、四知堂、肃在堂、天恩堂、天衢堂、维新堂、无违堂、五福堂、五美堂、五云堂、务本堂、孝友堂、写环堂、兴让堂、学海堂、诒庆堂、彝伦堂、义门堂、阴德堂、雍睦堂、永富堂、永睦堂、永庆堂、永思堂、永言堂、咏梅堂、佑忍堂、余庆堂、虞江堂、雨春堂、玉雪堂、源本堂、展亲堂、肇初堂、肇烟堂、正源堂、忠孝堂、忠义堂、追远堂、宗昭堂、缵续堂、尊敬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何姓始祖何瑊,定居庐江(今属安徽),子孙繁衍为望族,以“庐江”为家族堂号。
西汉何比干,汝阳(今安徽阜阳)人,汝阳县领及丹阳都尉、廷尉正等职。他经明行修,精通法律,主张法治,不用滥刑。他执法公正,狱无冤囚。他58岁时已有6个儿子,据传这一年曾遇到一位神妪,赐给他990枚简策,曰:“君先出自后稷,尧至晋有阴德,及公之身,当继一人。今天赐策,以广公子孙。佩印绶者,当随简。”此后3年又生3子,子孙世代在朝为官,以“赐策”“阴德”“济德”“广后”为家族堂号。
传说汉武帝时闽郡太守何侯多年未曾得子,有一年九九重阳之日,有满天霞光中幻出一朵莲花,分化为9个太阳。其妻恍惚入梦,梦中所见竟与天象一致,9个太阳汇成9道金光入其口。何夫人随即怀孕,先后生下9个儿子。何氏子孙即根据这一神话传说以“九九”为家族堂号。
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129—182),精研六经,知识渊,有“学海”之称。他著有《春秋公羊解诂》《春秋汉议》,并注解《孝经》《论语》等书。其后人以“经文”“学海”为家族堂号。
南朝梁诗人何逊,官至尚书水部郎。他曾任扬州法曹,官舍内的梅花开时曾即兴写下咏梅诗。后来他调任洛阳,因思念梅花,便要求再赴任扬州,大开东阁,请文士们终日谈笑赏梅。他的后人以“水部”“吟梅”“咏梅”“赏梅”“官梅”“梅清”“清梅”等为家族堂号。
南朝宋宰相何尚之(382—460),有3个孙子,名叫何求、何点、何胤,因无意进取官场,先后隐居于会稽若邪山云栖寺,高蹈远行,时人称为“三高”,其后人因以“三高”为家族堂号。人称何点为“大山”,何胤为“小山”,何点后人以“大山”为家族堂号。
宋代何造子及其孙何修、曾孙何格非,三代皆中进士,家中建有“三桂堂”,其后人以“三桂”“三魁”为家族堂号。
南宋湖南提举、太师楚国公何偁(1121—1179),号玉雪,其后人以“玉雪”为家族堂号。
明代戏曲戏曲理论家、藏书家何良俊(1506—1573),自称与庄子、王维、白居易3人为友,加上自己合为4友,并把书房称作“四友斋”,著有《四友斋丛说》。他的后人以“四友”为家族堂号。
明代许州(今河南许昌)人何清在陕西环县(今属宁夏)做官,得到母亲去世噩耗后,徒步千里回乡奔丧,在母亲坟前结庐守孝3年,忠孝之举为世人称颂,其后人以“忠孝”为家族堂号。
何仙姑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其形象为手持荷花的美丽女子,何姓人因以“荷花”为家族堂号。
何姓有两个主要来源:
归姓何氏,以国为氏。何国,有人认为它是东夷族归夷的一支,以荷为图腾,所以叫何国。据说这个何国就在今天的山东菏泽。归夷,见于殷墟卜辞,但归夷未必为归姓。《史记·陈杞世家》索隐引《系本》(即《世本》)有归姓胡子国。这个胡子国,故城在今安徽阜阳附近,就是西周青铜器铭中所见的媿(Guī)姓国。可见归姓即媿姓,或作姓,通作隗姓。商代有鬼方国,即隗姓国。隗姓,一作懷姓。周成王分唐叔以懷姓九宗,即殷纣时鬼侯所率的鬼方降民。鬼方氏,在周为赤狄。《国语·周语中》:“狄,隗姓也。”可见归姓何国是“狄”,而不是“夷”。殷代的鬼方在今山西南部,何国可能也在那里。殷墟卜辞有何方国(亦见于《逸周书·商誓》),曾经跟羌方打过仗,估计也在今山西境内。这个何方国,可能就是归(隗)姓的何国。战国玺印有何复(见罗福颐《古玺汇编》),可能即何国人。
庐江何氏,出战国韩僖王庶子韩瑊之后。据东汉何颙的《浈阳水木记》一书记载,何姓的始祖是战国时韩僖王的庶子韩瑊。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亡,韩瑊和妻子姜氏避难到了今天的安徽庐江地方,以行船为业。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在博浪沙(今原阳县城东南隅)遭到韩国爱国志士张良(前250?—前186)收买的力士袭击,事败张良逃脱,秦始王怀疑这件事是被秦国灭亡的赵、魏、韩、燕、楚、齐6国公子所干,于是下令暗中追查6国公子,想将他们抓获后统统杀掉,以杜后患。庐江地方官员得到命令后,派人到韩瑊的船上盘问,问他姓什么。当时正值天寒,韩瑊就指指河水,以水寒来暗喻他姓“韩”。盘问他的人不懂他的意思,就问他是不是姓“河”。韩瑊说:“姓氏必须从‘人’,怎么从‘水’呢?”意思就是说,姓氏一般都是取自祖先的人名或字,没有以河为姓的。盘问的人就以为他姓“何”,记下他的姓名走了。后来,韩瑊知道盘问他是为了追查博浪沙事件的策划者,大为吃惊,同时也感到庆幸,后来他就以何为姓,定居庐江。而《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则说:“韩亡,公子允惧祸循迹闾巷,因手有‘何’字纹,改何姓。”这种说法似不可信。
安徽宿松何姓则自称出汉文帝时河东太守韩信之子韩庶之后。
还有一种说法,说韩国灭亡后,一部分遗族分散江淮间,因为方言“韩”“何”两个字读音相同,就改成何姓。这一说法见于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一书,后来《广韵》《通志·氏族》《古今姓氏书辩证》等都采用这种说法。它较前面的说法似乎更为可信。现代读者可能不能理解,“韩”“何”怎么会同音呢?原来上古时“韩”字读han、“何”字读ha,它们的韵母一个带鼻音韵尾n,一个不带韵尾。在汉语方言中,韵尾n弱化(鼻化)乃至完全脱落是常见的语音现象,所以,在一些方言中,“韩”“何”同音是完全可能的。
除了韩姓改何姓外,还有其他一些姓改为何姓,例如:
明燕王朱棣(就是后来的明成祖)篡位,命方孝孺(1357—1402)起草登位诏书遭到拒绝,将他杀了,同时下令灭其十族。方姓族人有幸存者避难庐江,改何姓。今安徽庐江黄屯有其后裔。其族谱规定,族人生姓何,死后则复姓方。
四川盐亭三元乡牌坊河、圣诞弯何姓,本姓严。明嘉靖年间,奸臣严世蕃(?—1565)谋反,远房族人严谟、严诰避祸改姓何。后严世蕃被斩,株连九族,严谟、严诰一族因改姓幸免。
上海著名杂文作家何满子(1919—2009),原名孙承勋。子女以何为姓。
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也有何姓,例如:
汉代越族有何姓。西汉时有何遗,封驰义侯。
东汉及三国时山越人有何姓。山越人,为秦汉时期百越人的后代。东汉和三国时期分布在东南地区及今江西等地山区。三国时期东吴围剿山越,山越人自此消失,大部分融入汉族。
西域有何国,亦称屈霜你迦,为昭武九姓国之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方喀沙尼亚地区。南北朝、隋唐时有来华者,以何为姓。南齐骠骑将军何瞻,即西域何国人。又南朝梁蜀中巨商何细胡,本西域何国人,通商入蜀,定居郫县(今属四川);其子何妥,经学家,北周国子博士,隋初官国子祭酒。何妥侄何稠,隋代画家,琉璃发明者。唐有魏博节度使何进淘(?—840),灵州(今宁夏吴忠)人,先世亦西域何国人;子何弘敬(?—866),中书令、楚国公。
鲜卑族贺拔氏,北魏太和十九年(495)诏改何姓,西魏大统十五年(549)复改贺拔氏。隋、唐时复改何姓,渐融入汉族。
唐时西域月支人有何姓。见《旧唐书》。
回纥何氏,其先回鹘别部,世居云朔间,其后居于太原。五代时有回纥人何建,初仕后晋官检校太傅;后仕后蜀,官至中书令。
五代时吐谷浑族有何姓(《新五代史》)。
五代、宋时俚族有何姓(《太平寰宇记》)。俚族是先秦时期南越先民中的骆越人、西瓯人及汉代的乌浒人、南越人等融合形成的民族,汉末至唐初活跃于岭南地区(今广东西部、西南部,广西东部、南部),是今天壮族的先民。
宋时西南溪峒蛮南江蛮有何姓。宋富州刺史何通汉(?—1019),即南江蛮首领。
金代女真阿里侃氏,汉姓曰何。金亡,一部分人改何姓,后融入汉族。
四川珙县有何姓,其先獠人(仡佬人),本姓阿,后改姓河,又改姓何。
这些少数民族何姓,其后裔部分融入汉族,部分融入或衍化为其他少数民族。
也有外国人以何为姓,后来加入中国籍。例如清末英籍香港荷兰犹太人企业家何仕文(Chares Henry Maurice Bosman,1839—1892),娶广东保安(今深圳)女子施娣为妻,子孙为中国人,以保安为其籍。何仕文之子何东(1862—1956),又名何启东,香港著名企业家;香港、澳门企业家,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赌王”何鸿燊(shēn)(1921— ),即何东弟何福(何启福)的孙子。
现代少数民族也有何姓,例如:
蒙古族何姓,本姓克烈氏、鲁东(辽东、劳东)氏、何叶日(何叶尔、何叶儿、和叶尔)氏、何若特氏、列亦特氏、阿木特氏、特呼尔(特呼儿)氏、怯薛歹氏、高勒沁氏、何西勒氏、毛忽来(木华黎)氏、忙忽惕(莽努特、忙高德)氏、巴拉克氏、何热矣德氏、何勒何德氏、何日努德氏、何西各屯(克什克腾)氏、郭尔罗思氏、锡瑞高勒(夏日高勒)氏、何楚兀德(何楚兀惕、贺处兀德、何赤兀惕、何出兀惕、和楚古德)氏、何日楚德(何尔楚惕、和尔楚德、何日出惕)氏、客列亦惕(客烈亦惕、客列亦特)氏、郭勒绰特(郭勒楚德)氏、客烈捏兀惕氏、哈勒哈努德氏、嘎勒奇纳尔氏、呼和淖如德氏、巴嘎何热矣德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蒙古族何姓,其先他贲人,为蒙古人之一支。
回族何姓,取“火者”(意为圣裔)首字“火”之谐音字“何”为姓。一支居河北大厂者,始祖失兀喇,元时赐蒙古名何也思答儿。明初,随燕王至北平,永乐初封武德将军。永乐二年(1404)迁大厂定居,以何为姓。部分回族何氏,或其先为汉族。
藏族汉姓。本姓拉什克纽氏。
彝族何姓,本属却莫、纳不、纳胡、碑召、结补、阿堵、依火、井古、格日、日补、日嘿、尼肯、叶何、阿尔惹时、帕昌惹时、海子惹所、伍沙吉波、里菠惹时家支(氏族)。
满族何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毕喇(必喇)氏、碧鲁氏、何叶(合叶)氏、赫宜氏、赫书氏、董鄂(栋鄂)氏、辉和氏、辉罗氏、洪罗氏、赫舍里(何舍利)氏、赫舍勒氏、赫舒理氏、赫叶埒(赫叶勒)氏、赫业里氏、扎拉哩氏、洪克罗氏、碧鲁勒氏、哈萨喇氏、阿礼哈氏、恒奇勒(恒吉哩、亨奇勒)氏,何拉觉(何拉决)氏、伊拉理氏、何勒特氏、鄂苏尔瑚氏、克什克腾氏、浑河纳喇氏、和脱果特氏、罕吉拉锦氏、扎萨呼哩氏,八旗蒙古何西勒氏、特呼尔氏、莽努特氏、莽格努特氏、赫哷氏,八旗汉军与“高丽旗人”何氏,以及融入满族的达斡尔族克音氏、鄂苏尔瑚氏,锡伯族荷叶尔氏,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鄂温克族给力克氏,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雅克萨之战中被俘后编入镶黄旗定居北京的俄罗斯人(罗刹人)之后等。
侗族何姓,本姓兜仰。
瑶族白裤瑶、蓝靛瑶、长衫瑶有何姓。贵州荔波白裤瑶何姓,本姓多温达。
白族汉姓。本属腊波(罗遣)氏族(虎氏族)、鹅尼者氏族(网氏族)。明洪武中云南浪穹(今洱源)下江嘴巡检司土巡检(土司)何海,即白族。
傈僳族何姓,本姓芈扒(民然扒),即猴氏族。汉语“何”“猴”音近,故芈扒氏汉姓为何。
东乡族何姓,其先元代陕西平章宣慰使司都元帅锁南普,西番(藏族)人。明初归附,赐姓何氏,授河州卫土官指挥。其后自明至清,世袭河州卫同知,融入东乡族。
摩梭人有何姓。四川盐源摩梭人何姓,本属瓦塔本“斯汝(小母系氏族)”。其他地区摩梭人也有何姓,源出不详。
景颇族何姓,本姓梅何。
土族何姓,由土语“藏仁”一词意译。“藏仁”,意为“好”。汉语青海方言“好”“何”音近,故取汉姓何。
达斡尔族何姓,本姓克音(何音)“莫昆”、何斯尔“莫昆”、鄂斯尔“莫昆”。
羌族何姓,先祖杨氏,明代随何卿征讨百草羌有功赐姓何氏,子孙世为四川茂县陇木(今光明乡)土司,融入羌族。
锡伯族何姓,本姓赫舍里(何舍哩)氏、赫叶哷(何叶尔)氏、何支热氏、呼尔哈(虎尔哈)氏。
鄂温克族何姓,本姓卡尔基日(卡尔基鲁)氏、俄格都合音氏、何勒特依尔(柯尔特依尔)氏、阿其格恰其尔氏、合音氏。
鄂伦春族何姓,本姓柯尔特依尔氏、那旦氏。
赫哲族何姓,本姓给温克氏、何哲日氏。
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瑶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拉祜族、水族、布朗族、撒拉族、仡佬族、普米族、俄罗斯族、德昂族、京族、基诺族等民族也有何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