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越国
大家都知道,天下诸侯是周王室分封的,大家也都知道,当初周武王伐纣时,是带着八百诸侯去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在伐纣前,天下就已经有了八百诸侯,那这天下的诸侯又何来被周王室分封一说呢?
其实,这并不相矛盾,真相就是那些在周武王伐纣前就已经是诸侯了的诸侯在跟随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再次被周武王分封为诸侯了。
我不是在讲绕口令,我是想说,那些本是商王室的诸侯因跟随姬发伐纣而变成了周王室的诸侯,也可以理解为前朝的诸侯因为站队成功变成了今朝的诸侯。
这么说确实有点绕口,但我想让大家理解的是,这些诸侯本身就是存在的,他们跟随姬发伐纣得到的仅仅只是被新王承认的一个合法地位,别的并无太多。
甚至,失去的更多。
在伐纣成功后,姬发除了分封这些跟随自己的商王旧诸侯外,还分封了很多姬姓同室的诸侯,并且是把这些同姓诸侯交差错节的分封在了商王室旧诸侯的国土之间。
姬发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以达到权衡和制约的效果。
并且,姬发死后,历代周王室都有新封诸侯。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姬姓诸侯也越来越多,而原本商王室的旧诸侯则免不了被新兴姬姓诸侯包围的命运。在这个命运下,那些商王室旧诸侯有的苟延喘喘,有的依附于姬姓大国,有的则彻底消失。
这就是一个规律,一个势力代替另一个势力,从来都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此消彼长过程。每一次的替代,在过程中可能有很多小细节,大不相同,但这并不能否定这个过程的最终性。
周王室代商而立是这个样子,曾经商王室代夏而立也是这个样子,今后其他势力代周而立,必然也是这个样子。
王朝的兴替,本身并无太多的意义,无非就是社会的进步走到一定程度被某种人为力量阻扰时在自然力作用下的一次突破。
自然的力量犹如上帝之手,非人力所能抗衡,突破这个阻扰是时间的问题,也是必然的结果。而在突破这个阻扰力后,人类社会依旧会回到自己的既定轨道上,当下一次阻扰力量出现后,同样的情形也会再次出现。
历史就是那么回事,人类这个群种前进时的轨距罢了。
商代夏而立是一次突破,周代商而立也是一次突破,对自然力来讲,时间虽然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于身处这些突破过程中的人来讲,却是一生的意义。
言归正传。
随着商代夏,周代商的过程,很多诸侯兴起,也有很多诸侯泯灭,但有一个老朋友,在经历了两次的更替后,依然坚强的站立在那里,并且,还不顾年迈的身体,准备来给我们一场精彩的表演。
它就是越国。
越国,大禹之后,夏第六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
可能由于远离中原的缘故,两次王朝的更替,都没有波及东南海滨的越国。就这样,断发纹身的越国人在那片土地上安静的生活了一千五百余年。
越国一千五百年来不问世事,只顾农耕,当然,也可以说是踏步不前。
直到二十余世后,一个叫允常的国君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平凡的安静。
越国最后一个朴实的国君夫谭去世后,其子允常继位。与其父不同,允常向来向往中原先进文明,所以,继位之初便开始接触和学习中原先进于越国一千五百年的生产技术,开始大力发展国力。
在允常的带领下,越国迎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越国的农业、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编织业、冶金业等社会各行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说中的铸剑大师欧冶子就是活跃于允常时代。
更新了生产技术,发展了综合国力,越国的民众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但与所有的国君一样,允常的初衷并不是真正为了越国的百姓。
在越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后,允常的本来面目也就露了出来。
由于国力的强盛,允常便开始对外扩张,在允常的努力下,越国从一个只顾农耕的原始部落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南至句无(浙江诸暨一带),北至御儿(浙江嘉兴一带),东至鄞(浙江宁波一带),西至姑蔑(浙江衢州一带)的东南大诸侯。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允常开始把自己区别于自己的祖先,开始称王。
允常走的是一条必然的路,天下诸侯烽烟四起,越国虽然地处东南海滨,但诸侯的战火烧到这里,那是迟早的事。而一个原始部落是绝对没有能力对抗诸侯战车的,越国要么改变,要么灭亡,允常看的很清楚,所以他选择了改变。
与允常一样,曾经有一个人面对过和他同样的选择,也走上了同样的路,我们知道,这个人就是吴王梦寿。
也许是更靠近中原的缘故,这让同样处于东南之地的吴国比越国早了五十年开始与中原接触,正是这五十年,让吴国成了越国的老师。
只是,吴国人不会知道,有时候老师也被称为送经验的。
吴国在强盛后慢慢的就把枪头指向了南方一霸的楚国,在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后,终于攻破了楚国郢都宣告了南方一霸的称号正式易主。
而吴国所走的路,全被越国看在了眼里。于是,越国也学了起来,开始像当年吴国骚扰楚国一样,有意无意的骚扰吴国。
越王允常三十三年(公元前505年),趁着吴国主力逗留楚国之际,越国果断向吴国发起了进攻,也正是这一年,越国对吴国的小骚扰变成了大作战。但由于此时的吴国尚处巅峰期,越国很快就被回过神来了的吴国击败。
第一次正面交战,越国便吃到了苦头,而与这此战败相比,更麻烦的还在后面。
由于楚国被吴国彻底打趴了,此时的吴国正愁没对手了呢,越国既然主动碰上来,这正合吴王阖闾的意,于是,吴国便把对准楚国的枪头开始指向了越国。
趁着自己出兵在楚的机会,越国竟然后方偷袭,导致自己对楚国的完胜变成大胜,虽说这完胜与大胜都是胜,但滋味终究是不一样的。
吴王阖闾是何等人也,这个仇,记下了。
越王允常四十一年(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其子继位,于是,史书上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开始登台表演。
但在表演前,吴王阖闾可不太看好他。
于是第二年,听闻允常去世的阖闾觉得机会难得,便兴师伐越,兵至槜李(嘉兴以南一带)。
吴国兴兵而来,要说此时年轻的勾践一点也不慌那肯定是假的,连当初雄霸一方的楚国都拜倒在了吴国的征伐之下,初出茅庐的勾践又能有几番作为。
然而,勾践有作为也罢,没作为也好,他又能怎么办,面对阖闾的大军,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越王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勾践亲自率兵在槜李摆开阵势以迎吴王阖闾亲自率领的吴国精锐之师。
一场掀开吴越今后生死恩怨的大战一触即发。
与阖闾所率的吴国精锐相比,越王勾践这次的先锋部队有点与众不同,称之为死士。当然,越国的死士并不是通常理解的敢死之士,而是犯了死罪的囚徒。
勾践不按常理出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阖闾也不能按常理出牌。
十年前,吴军精锐长驱直入攻破郢都的战例,瞩目春秋,任何人用正常的战术手段与吴国军精锐对战,无疑都是找死的,勾践可不想继位一年就战死沙场,所以他得用点非常的办法。
战斗一开始,勾践便派出越国的死士数次冲击吴军的阵地,试图利用死士冲乱吴军阵型,在混乱中以求一线生机,这一点当然逃不过阖闾的眼睛。而阖闾对自己精心操练的吴军,这点自信还是有的,不出所料,吴军岿然不动。
阖闾认为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自己的节奏,只是他不知道,勾践也是这么想的。
所谓的试图以死士冲乱吴军的阵型,勾践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还有下一招。
数次冲击不成,越军便立马变换了阵型,只见这些死士前后排成三排,然后拿起手中的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这就奇怪了,打仗打不赢,跑就是了,拿刀架自己脖子上,这算什么事。
这种打法谁也没见过,于是吴军士兵的目光瞬间就被吸引了过去。而从吴军士兵的目光都聚集在越国这些死士身上的时候,战场的形势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节奏开始从阖闾的变成了勾践的。
并且,接下来的一幕就更是让阖闾也摸不着头脑。只见越国这些死士把刀架自己脖子上,然后说:“两国交战,我等触犯军令,于阵前无能,不敢逃避刑罚,只求一死。”
说完便哗啦啦的把自己脖子给抹了。
勾践是怎么做到让这么多人同时甘愿自杀的,我至今都无法理解。
我想阖闾也是的。
阖闾和他的吴国士兵就站得不远,他们看得很清楚,这不是魔术,这不是魔术,这不是魔术(重要的事说三遍),这是真的抹脖子了。
阖闾和他的吴国精锐行军打仗数十年,也可谓是杀人不眨眼,多少人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但今天这一幕,他们是真没看过。
就在全体吴军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时,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越王勾践此时已经率军突然出现在了自己跟前。
一眨眼的功夫,猝不及防的吴军就被勾践打了个大败,就连阖闾也身受重伤。
这战术,勾践又是怎么做到的,我至今还是无法理解。
但理解不理解的,这也不重要的。
因为,看戏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吴军深有体会。就这样,曾经攻破郢纵横天下的吴军被打败后只得退回吴国。而在退兵途中,距离槜李只有七里地的地方,吴王阖闾还重伤不治身亡。
征伐了一生的阖闾,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一场败局结尾。
而勾践也不会想到,自己继位的第一年就打败了父亲一生的劲敌,而且还是那个曾攻破楚国郢都的男人。
人生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开始,也不知道以什么方式结束,更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而勾践正在为自己大破吴军而兴奋不已时,所以他也不知道,在阖闾之后,上天已经给他安排了一个比阖闾还要强的敌人。
夫差,吴王阖闾之子,阖闾死后继承为吴王。
父亲战死于越国,夫差久久不能释怀,而为了让自己不忘父仇,夫差还做了一件事:派一个人站在自家庭院里,每天啥也不用干,就那样站着。当然,这个站岗的人也是有任务的。那就是只要夫差从庭院里经过的时候,这个人一定要说一句话---夫差,你忘了勾践杀死了你父亲吗?
而夫差自己也是要跟他互动的,每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总要回一句---是,不敢忘记。
夫差以这样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时刻提醒着自己不忘越国的杀父之仇,所以,每一次当他从自家庭院经过一次,他对越国的仇恨就会增加一点。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仇恨在一点点的累加。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这一年也是吴王夫差二年。两年来,夫差日夜勤兵,时刻准备为父报仇,这一点当然也被越王勾践看在了眼里。时刻被人惦记着,除非对方是自己的情人或亲人,否则,这种感觉绝对是不好受的。
夫差必报父仇,总有一天他是会动手的,而与其等到他准备充分之时被动接受,何不待他尚未准备妥当之时出手,以斩草除根。
勾践想到做到,所以二话不说,便准备起兵伐吴,这时,他的大夫范蠡站了出来极力阻拦:“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范蠡认为主动挑起战争对越国不利,但杀心已起的勾践怎么会在乎他说的什么德啊谋啊的,于是只回了范蠡五个字:“吾已决之矣。”
勾践想在夫差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动手,以求多分胜算,其实他不知道,夫差从他父亲被杀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准备好了,两年来,他不过是在等机会。
所以听说越王勾践兴兵而来是,吴王夫差兴奋不已,立马召集吴国精锐以抗击勾践,于是吴越两军随即相遇于夫椒(江苏太湖一带)。
关于夫椒之战的过程以及细节,史书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所以还请各位自行脑补。但关于战斗的结局,《左传》是写得很清楚的: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夫差在夫椒打败越国,报了阖闾战死于槜李之仇)。
勾践战败,带着仅剩的五千人退守会稽,而夫差则乘胜追击,一举包围了会稽城。很快,会稽城也被夫差攻破,勾践只能被迫带着五千人又退守到了会稽山上。
连战连败,到这时,勾践才悔恨自己不听范蠡之言。而看着山下团团包围的吴军,勾践还是找到了身边的范蠡:“当初不听你的,才落得这个下场,现在可怎么办啊。”
喜欢向身边的人问:为之奈何。这一点,刘邦可能是跟勾践学的。
看着勾践哀求的眼神,范蠡气就不打一处来,但还是忍住了,对勾践说:“只能带着重礼去向夫差求和了,如果他不答应,那就只能你自己亲自前往跟在他身边做他的小弟了,希望这样他不会杀你。”
这是最后的办法了,勾践已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所以范蠡刚说完,勾践便派出了大夫文种前去求和。
文种来到夫差的跟前,立马下跪磕头,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然后开口对夫差说:“亡国之君勾践让我告诉您,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
文种态度勤恳,表演到位,一下就打动了夫差的心。
然而,就在夫差正准备点头允诺的时候,伍子胥站了出来:“上天要将越国赐给吴国,请不要答应他的求和。”
作为老父亲阖闾的得力助手,伍子胥在吴国的地位,那是不用说的,他既然已经开了口,夫差便也就暂时把文种打发走了。
勾践的第一次求和以失败告终,而文种则立马回到山上向勾践报告。
满心期待的勾践等来一个这样的结局,不免大失所望,于是立刻就动了要自杀的心。
这可把文种吓坏了,自己忙前忙后的,为的就是要让勾践活下去,这夫差还没有说要杀他呢,自己倒动手了。于是文种赶忙拦了下来,面对绝望的勾践,再献一计:“听说吴国的太宰嚭很贪婪,我们何不携带美女珠宝玉器等财物前去相见,让他通融一下,想办法再见夫差一次。”
文种确实是在为勾践尽心尽力,既然还有希望,那么勾践也就不打算放弃。于是文种带着财物前来会见太宰嚭,果不其然,太宰嚭正如文种所料,面对越国送来的财物照单全收。
收买了夫差身边的人,事情就会好办多了。
于是在太宰嚭的帮助下,文种再一次见到了夫差。而跟上一次诚恳的态度,夸张的表演不同。这一次,文种保持了一定的风度,可能这就是信心吧。
“希望大王能够赦免勾践的罪,如果可以,我们越国将把传世的宝器全部献上。如果不行,那么勾践就会杀了他的妻子和儿女,烧毁越国的宝器,然后再率领他的五千精兵与您决一死战,到时候您恐怕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文种从容的说道。
语气的变化还没能让夫差适应过来,而就在夫差呆讷一会后,太宰嚭却开口了:“越王已经彻底臣服于吴国了,此时赦免他,于吴国有利。”
太宰嚭与伍子胥一样,作为阖闾留下来的人,在吴国是有一定地位的,他的一句话显然左右了当时夫差的意向。
然而,就在夫差半犹豫之时,伍子胥再一次开了口:“现在不灭亡越国,将来必定后悔不及。勾践贤明,又有范蠡和文种这样的贤臣,一旦让勾践回到越国,将来必有战乱。”
伍子胥慷慨激昂,异常激动,但在他激动完之后,夫差还是做出了决定:赦免勾践,撤兵回国。
当时的夫差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心理,成为了历史之谜。
当然,夫差虽然赦免了勾践,但勾践答应要履行的义务,一个也不能少。
就这样,勾践带着范蠡和文种开启了他们在吴国做人质的日子。
他们离开越国的那一天,越国万人相送,那场面,人山人海,红旗招展。看着这一幕,勾践仰天长叹,痛哭流泪,同时,无言以对。但从这一刻起,勾践走向了成熟,而成熟的定义,则是拥有一个坚定的目标。
来到吴国后,夫差让勾践夫妇住在了自己的父亲阖闾坟墓旁的一间小石屋内,晚上为自己喂马,白天为自己牵马,而范蠡和文种则干起了仆人干的活。
曾经的一国之君,曾经的上大夫卿士,在吴国饱受凌辱。这样的时光,一过两年,而看着日渐平庸的勾践,夫差心理最后的一点防备也彻底消除,最后便也放了勾践回国。
再次回到自己的国家,勾践从未忘记在吴国所受的凌辱,就像当年夫差在自家的庭院里安排一个人提醒自己一样,勾践也想到了一个时刻提醒自己的办法:在自己的屋里挂一颗苦胆,每次吃饭前都要先尝一口这颗苦胆(我们就不要学了,这样不卫生,指不定感染什么病毒呢)。
勾践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所受的苦难和凌辱,这说明,他时刻准备着,就像当年夫差准备复仇一样。
勾践也在等待着。
而在等待的同时里,勾践也没有闲着,他干起了他父亲允常当年干的事,开始大力发展越国的国力。
于是,这样的一幕出现在了越国百姓的眼中:国君勾践身着粗布,与民同食,大力发展生产。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人口开始增加,国家生产力以及军队的战斗力都明显提高,而当着一切都完成的时候,勾践便也就具备了想夫差复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