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二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0章 小试身手

从三郤被杀,到厉公被害,再到悼公入朝,再到如今的韩厥执政。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晋国经历了大起大落。

作为天下的霸主,晋国的每一个举动都牵扯着天下诸侯的神经。那些归附晋国的诸侯,他们盼望着晋国有一个稳定的政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最好的庇护。而那些背叛晋国的诸侯,他们则巴不得晋国越乱越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中作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归附晋国的诸侯有很多,但都是小国。背叛晋国的诸侯很少,但基本都是大国,有的还是直接的争霸对手,比如楚国。

晋悼公回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晋国朝政便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晋国诸卿化内斗为外斗。这个改变,让身居南方的楚共王坐立不安。

虽然鄢陵之战的惨败还历历在目,虽然自己的一只眼睛已不再光明,但这都阻止不了楚共王想要再次北上争霸的决心。

于是就在晋悼公回国的同一年夏天,郑成公侵袭宋国,直达宋国都城的西北大门。

郑成公为什么突然发动对宋国的侵袭,毫无疑问,他是没有那个胆的,所以,这肯定是受了楚国指使的。

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郑成公刚打完宋国的西北大门,紧接着,立马就跟楚共王汇合了,然后又攻打宋国的朝郏。与此同时,楚国的右尹子幸和郑国的大夫皇辰则在入侵宋国的另外一座城,城郜,接着又攻占了幽丘,然后再包围彭城。

彭城被围,孤立无援,被拿下是迟早的事,这一点,楚共王早就计划好了。所以,他这次来宋国还带了五个人过来,分别是鱼石、鱼府、向为人、向带和鳞朱。

鱼氏、向氏和鳞氏都是宋桓公的后代分支,所以我们统称他们为桓氏。桓氏五人之所以会跟随楚共王从楚国来到宋国,是因为当年他们在宋国的内斗中输给了戴氏(宋戴公的后代分支),因此流亡到了楚国去。

此次楚共王再把他们带回宋国,目的也是极其明确的,那就是要他们留在这里据守彭城,以为日后的争霸作起点。

安顿好桓氏后,楚共王便安心的返回楚国去了。

然而,楚共王是安心的,但是宋国可就不安心了。桓氏返宋,这一下就引起了宋国戴氏华元的忌惮。

革命好不容易成功了,可算把他们赶到楚国去了,现在他们又回来了,这算什么事。

华元很紧张,随即便派遣宋国的大夫老佐和华喜包围彭城。然而很不幸,收复彭城的战斗一开始,老佐就宣告壮烈牺牲。

老佐一死,华喜只能孤军奋战,这一打便是半年左右的时间。从夏天打到冬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喜的攻势虽然没有什么进展,但是,据守彭城的桓氏却有点支撑下去了。

不过,就在桓氏苦苦支撑之时,他们的救星终于来了。

楚国令尹子重携楚国大军来救彭城。

楚国大军一出动,宋国立马就收到了消息。

小小的一个彭城,打了近半年的时间都没有打下来,宋国的战斗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当他们听说楚军要来了的时候,大多人的腿都是软的。还好华元动作快,在楚军还没有入宋的时候,他就已经遣使到晋国去了。

收到宋国的求救信号,韩厥只说了一句话:“成就霸业,抑制强楚,就从宋国开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

韩厥的话是极具煽动性的,而晋悼公也正需要一个这样的机会。

既然天策良机,那就御驾亲征吧。

于是,晋悼公亲率大军发兵彭城。

这是出乎子重意料的,所以,当子重率领楚军于彭城附近的靡角之谷遭遇到晋军时,子重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撒腿就跑。

子重是聪明的,他退回了楚国。可晋悼公可不想退回晋国,他不仅不想退,他还想把事情搞大一点。所以,几乎就在他发兵彭城的同时,士鲂来到了鲁国。目的很简单,大家一起搞楚国!并且,除了鲁国外,齐国也收到了晋悼公的邀请。

人多力量大,对付楚国,最好的办法,还是群殴,晋悼公是个明白人。

很快,诸侯联军就包围了彭城,这让据守彭城的桓氏傻了眼。

楚国的援军没看到,咋诸侯的联军倒是越来越多了,本来就快扛不住了,现在还要被轮番攻击,彭城吃不消了,投降吧。

彭城投降了,这代表着晋悼公的第一次军事行动是极其成功的。但晋悼公并没有因此自满,他没有忘记是谁挑起了这次对宋国的针对行动。

郑国,以为楚国跑了你就没事了,晋悼公可不答应。

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2年),夏天五月,韩厥和荀偃起晋国中军出兵伐郑,一直打到新郑城外,在这里,晋国中军击败了郑国的步兵。

击败郑国,这只是战略要求,晋悼公真正要做的是逼迫郑国收缩军事力量以帮宋国减轻压力。当这个目的已经达到的时候,晋国中军便扬长而去,随后来到了鄫地。

在这里,等待晋军的是齐国、鲁国、曹国、邾国和杞国等诸侯联军。

完成汇合,晋军便率领着诸侯联军开始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楚国和楚国的盟友陈国。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军,楚国和陈国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联军掠夺焦、夷两县。

这里多说一句,焦、夷两县本是陈国的领土,但现在却是楚国的了。

当联军抢完之后,楚共王才缓过神来。

从来都只有我们楚国欺负别人的份,没有人敢欺负我们楚国,现在,我们本土竟然都遭到了诸侯联军的掠夺,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楚共王急命子幸出兵北上。很快,子幸带领着楚军来到了宋国。

子幸此次北上的目的是来救郑国,但他知道,要想救郑国,不一定非要到郑国去,来宋国也是一样的。

不一会儿,宋国的吕、留两地就被楚军包围。

看到老大哥一来,被打得快咽气的郑国突然又变得生龙活虎,于是为了配合楚国的行动,郑国抖擞抖擞精神出兵就把宋国的犬丘给攻占了。

随着子幸的到来,中原战场的局势发生了转变,本来处于下风的郑国现在在楚国的支持下又开始占上风了。看着这个转变,晋国有点无能为力。不过,晋国虽然无能为力,但是上天却有能有力。

晋悼公二年(公元前571年),本来生龙活虎的郑成公突然卧病在床。

国君一倒,郑国的大夫子驷就来到了郑成公床前,子驷此次前来,他是有话要说的:“郑国这些年来服从于楚国,楚国要求甚多,郑国已不堪重负,现如今,晋国势旺,我们不如归顺晋国以此来解除对楚国的负担。”

楚国要求甚多,郑国不堪重负,这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子驷为什么要到郑成公卧病在床的时候才来说这个问题,我想他是有顾虑的。我们来看一些郑成公的回答就知道了:“楚共王因为郑国的缘故于四年前亲临鄢陵督战,才导致了他的一只眼睛被射瞎,他承受这样的灾难不是为了别人,正是为了我们郑国啊,如果我们现在这个时候背弃他,那将来还有谁会愿意跟我们结盟?我不想去犯这个错误,希望各位能成全!”

心里念着楚共王的恩,这便是郑成公,子驷肯定看出来了,所以,只有到了这个关头他才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郑成公不愿意背楚盟晋,子驷是不会强求的。很快郑成公去世,郑国的政务全交由子罕、子驷和子国(都是郑穆公的儿子)来处理。

听说郑成公死了,晋国立马就兴奋起来了,趁你病,要你命,随即派遣荀发兵攻郑。晋国的大军一到,郑国人就开始慌了,纷纷请求要归顺晋国。然而此时,子驷却站了出来:“国君虽然刚死,但是他的命令不可以改变。”

哟嚯,有骨气,既然如此,那就跟你玩玩。

荀也不着急,而是召集诸侯先开个会,在会议上,鲁国的大夫仲孙蔑发言:“虎牢离新郑仅十余里地,我们不如在那里筑一座城,以此来逼迫郑国。”

好主意,荀表示很赞同,但他并没有马上行动,因为他还有个小麻烦要解决。此次攻郑,荀携晋国上军而来,晋国各联盟诸侯也都有出一份力,但有一个诸侯除外。齐国,本也是晋国同盟之国,此次出征,理应出力,但是,时至今日,连齐国军队的毛都没看到一根。齐国没有来,这导致附庸于齐国的一些小国也都没有来。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比较大了,郑国是小事,齐国才是大事。

荀随即上报晋悼公,并且当着众诸侯的面撂下了狠一句话:“再给齐国一次机会,他要是再不来,此次作战就将发生在齐国。”

荀是什么意思,听见的人都懂的。也就是说,齐国要是再不来,我晋国要打的就是齐国了。荀说的话够狠,传播的速度也够快,我相信,荀说完没多久,应该就传到齐灵公的耳朵里了。

齐灵公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招惹晋国于自己无益。于是,荀第二次召集诸侯会议的时候,齐国大夫崔杼赫然在列,与崔杼一同前来的还有滕国、薛国和小邾国的代表。

人到齐了,那就按仲孙蔑的主意开始干活吧,很快,一座城邑就出现在了虎牢郊外。

不是出来打仗吗,你们怎么还开始搞土木工程了,郑国有点看不懂。但是,他们还是看明白了,这是要打持久战的打算啊,这样搞下去还得了。

郑国夹在楚国和晋国之间,本来就够难受的,现在倒好了,诸侯联军直接在距新郑城十余里的地方筑城,日防夜防也防不住啊,干脆投降吧。就这样,荀未打一仗,就将郑国收服。

郑国一投降,楚国只能干着急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自己家里的事还顾不过来呢。

晋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春,楚国令尹子重组织了一支经过精挑细选的军队出兵伐吴,吴邑鸠兹(安徽芜湖)沦陷,直达吴国衡山(安徽当涂)。楚军势如破竹,但吴国人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奋起反抗,在吴国人的攻击下,楚将邓廖被俘,楚军三千人,逃回来的仅剩十分之一。

虽然攻克了吴国的一座城邑,但楚国的损失也是比较惨重的,然而子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回到楚国后,子重大搞凯旋仪式,一连喝了几天的酒。而就在子重通宵饮酒的时候,吴国的报复也随即而至,很快,楚国的架邑落入吴国之手。

架邑是楚国的上等城邑,丢了架邑,楚国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们纷纷开始责怪起子重来,子重对此愤怒不已,不久,便因此搞得神经错乱而死。

子重一死,最高兴的当属晋国,为了表示对吴国的感谢,晋悼公还专门派人送上了锦旗一面。

郑国降了,子重死了,楚国一时半会没有了北上的勇气。晋悼公就此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高潮。

就在这一年,天下诸侯会盟于鸡泽,共奉晋悼公为天下盟主。

会盟的时候总是快乐的,但在这时,一件不太快乐的事发生了。

晋悼公在鸡泽举行会盟,他的弟弟扬干却在晋国军中扰乱军队纪律。有人扰乱军中纪律,这时作为主管军队纪律的司马就该出场了。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对魏绛应该会有点印象,此时的他正任职于中军司马。

魏绛二话不说,站了出来就要把扰乱军纪的人斩首,但他一看,这是晋悼公的弟弟啊,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把扬干的车夫给杀了(心疼车夫一秒钟)。

魏绛是聪明的,晋悼公的弟弟不好杀,但不杀个人又不好交差,所以只能委屈车夫同志了,不过很可惜扬干没有理解魏绛。我们都知道,在以战车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春秋时期,车夫的地位是极高的,看着自己的车夫被杀,扬干很生气,于是就跑到了哥哥那里去告状。

听说自己的弟弟受到了羞辱,晋悼公顿时火冒三丈,这边跟诸侯们刚开完会立马就往晋国军营里赶过来。人没到,话就已经先到了:“会合诸侯本是引以为荣的事,但是我的弟弟却在这时受到羞辱,有比这更可恨的吗!我一定要杀了魏绛,刻不容缓。”

晋悼公是认真的,但是魏绛却命不该死,因为这时有个人站出来说了一句话。只见晋悼公身边的羊舌赤说到:“魏绛并没有二心,身为中军司马,有些事他也不能避免,当然,果真有罪了他也逃不了。所以,他应该会自己来解释的,何必国君亲自动手呢?”

羊舌赤的话刚说完,魏绛就来了,不过,他并没有开口,而是给晋悼公的传事官递了一封信,随后,便准备自杀,还好,被眼疾手快的士鲂和张老给拦住了。

晋悼公打开书信,只见上面写到: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昔日国君缺少部将,派我任司马一职。我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宁死不犯军纪为荣。您会合诸侯,臣下岂敢不敬?国君的军队有不服从命令的,将领有不执行军法的,没有比这更大的罪了。我害怕自己因为没有严格执行军法而犯死罪,所以才处死了扬干的车夫,这罪过我无可逃避。没有事先进行军纪教导,以至于到现在来动用大刑。这就是我的罪过啊,哪有敢再不服从刑罚而使国君发怒!所以,我请求回到晋国死在司寇那里。)

看完魏绛的书信,晋悼公的内心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他深深的感觉到了这封信的重量。于是,坐在军营里的晋悼公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跑了出去,找到魏绛,握着他的手深深的表示歉意:“我刚才说的话是出于对弟弟的关爱,而你杀死扬干的车夫是在执行军法。我有弟弟却没有教育好他,使他犯了军纪,这是我的过错。所以我恳求你,不要再加重我的过错了。”

这回晋悼公也是认真的,就这样,魏绛逃过一劫,并且,还因此获得了晋悼公的额外赏识。回到晋国后,晋悼公立马对晋国的八卿做出了一个调整,魏绛得以入卿。

此时,晋国八卿分别是中军将韩厥、中军佐荀偃、上军将荀、上军佐范匄、下军将栾黡、下军佐士鲂、新军将赵武、新军佐魏绛。

魏氏自魏犨随文公周游列国起,自今日悼公止,近百年族人无一入卿。今日,魏绛打破了魏氏的禁锢,这个卿位奠定了魏氏的将来,一个左右晋国命运的家族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