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女人
不是说齐国跟楚国结盟了吗,怎么齐国被打得惨惨的时候,不见楚国出手啊。因为,楚国的日子也不好受。
两年前,也就是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其年仅十来岁的儿子继位,是为楚共王。
当然,楚国君的老死新替也不是楚国没有腾出手来北上中原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楚国内部发生了一件事。
楚庄王十七年伐陈国杀夏徽舒时,楚庄王从陈国带回了几个人,除了孔宁和仪行父外,还有夏姬也被带到了楚国,而正是这个夏姬,把楚国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夏姬能同时勾引到陈灵公、孔宁和仪行父三个人,这说明她还是有一定本事的。这不,她来到楚国后,差点把整个楚国都给勾引了。第一个就是楚庄王,好在有人出来阻止了。
事情还要从楚庄王从陈国回来后说起。
把夏姬带回楚国,楚庄王也是有私心的,而他的私心就是拿下夏姬。但这时,楚国的申公巫臣站出来讲话了:“不行,我们讨伐陈国,是因为他有罪,现在你收纳夏姬,会让别人以为我们讨伐陈国是为了贪婪夏姬的美色的,这样于国无益,你还是慎重考虑的好。”
其实吧,这种事,大家心里有数就行了。只要不说出来,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说出来了,性质又不一样了。
于是,楚庄王碍于面子只能作罢。
听说楚庄王不要夏姬了,司马子反(楚庄王的弟弟)立马就激动了。这个夏姬不是什么好人,还是让我来收拾她吧!
子反安的什么心,是个男人都看得出来,然而这时,巫臣又站了出来:“夏姬这个人不吉利啊,你看,她的第一任情人子蛮早死,她的第一任丈夫夏御叔是个短命鬼,她的情人陈灵公被弑,她的儿子夏徽舒被戮,还有孔宁和仪行父都逃亡在外,陈国也因她而亡国。你说,还有比这更不吉利的人吗?人生在世啊,太不容易了,如果娶了夏姬这种女人,到时候怕是不得好死啊。并且天下貌美的女人多了去了,为何要去娶夏姬呢?”
话说你公申巫臣对夏姬的研究还是很透的嘛,人家的情人和丈夫都被你搞清楚了。
巫臣讲这话的时候是苦口婆心的,所以,子反也是听进去了的(也许是真的优点害怕了)。因此,他也放弃了迎娶夏姬的打算。
想得到夏姬的男人有很多,但是在楚庄王和子反纷纷退出后,便也就没人再敢站出来了。然而,既然已经把夏姬带到楚国了,总不能让她一直就这样单着吧,这事还得楚庄王来善后。于是,最后楚庄王把夏姬赐给了楚国的老臣连尹襄老。
白得一个世人相争的大美女,襄老心里那个开心时肯定的。不过他开心的时间可维持不了多久,也许夏姬身上真的有诅咒,每一个靠近她的男人最终都不得好死。
这不,邲之战中,襄老就战死了。
这么看来,夏姬也是个苦命的女人,丈夫和情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
当然,命是有点苦了,但她却是没有时间悲哀的,因为,她不缺男人。襄老死后,夏姬很快又搞上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就是襄老的儿子黑要。
夏姬和黑要是通奸,没有名分的,因此,夏姬名义上还是个寡妇。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巫臣,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你以为他劝阻楚庄王和子反真的是为了他们好啊,错了,他是想自己得到夏姬。
夏姬已然是寡妇了,巫臣也该出手了。于是,他派人向夏姬传话:“你回娘家郑国去,我娶你为妻。”
同时,巫臣又派人到郑国去活动,很快,郑国那边就传来话了:“要想得到襄老的尸体(此时尸体在郑国),必须夏姬亲自来迎接。”
收到郑国的话后,于是夏姬向楚庄王做了个请示,而楚庄王却找到了巫臣问:“你怎么看。”
转了一圈,又转到巫臣这里来了,他还能怎么看,肯定是赞同啊。
不过,他不能表现得那么强烈,所以,巫臣对楚庄王说:“这应该是可以的,不过,智(荀首的儿子,邲之战中被楚国俘虏,因封于智地,随封地姓)的父亲最近在晋国做了中军佐,地位显著提高,而现在郑国跟晋国的关系又很好,荀首一定会通过郑国还返襄老的尸体而要求交换智的。”
巫臣为什么要提智,因为,他已经在给自己想后路了,只是,楚庄王不知道。
既然没什么问题,那你就让夏姬走呗。
夏姬走了,楚国也就安静了,然而,事实不是这样子的。楚庄王死后,楚共王继位,齐国遣使来结盟,楚国当然也要遣使赴齐了,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巫臣身上。
随即,巫臣立即收拾行李,准备出使赴齐。
然而这一次,巫臣和以往的出使有所不同,他不仅收拾了行李,就连家人和家产都一并带上了。这让刚巧碰到他的申叔时和申叔跪父子就纳闷了:“出个使怎么还带上家人了,看他样子,面有喜悦之色啊,这不是要跟人家私奔了吧。”
看申叔时和申叔跪父子说的,哪有私奔带上家人的,巫臣真正的目的怕是要叛逃楚国了。
离开楚国后,巫臣没有直接奔向他的目的地齐国,而是来到了郑国,因为这里有一个人在等他---夏姬。
看样子申叔时和申叔跪父子说得还是挺准的,带上夏姬后,巫臣便准备启程赶往齐国,然而,这时,从前方传来了一个消息---齐国于鞍地败于晋师。
这就尴尬了,准备去投奔他,结果他吃了个败仗,那去了还安全吗?巫臣不得不考虑。考虑完后,巫臣改变了方向。
随即,他便带着家人还有夏姬大步流星的走向了晋国。
来到晋国后,巫臣首先找到了郤至(郤克的侄子),郤至作为晋国专门负责与楚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官员,见到楚国的大员巫臣来投,心里肯定是乐开花了,心想,这以后处理楚国的事就好办了。随即,上报晋景公。而晋景公则大手一挥就给了巫臣一块封地,从此,巫臣和夏姬就在晋国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巫臣是爽了,但是楚国这边就不爽了,其中,最不爽的就是令尹子重和司马子反两兄弟。不是说好了出使齐国吗?怎么还跑到晋国去了,这是投敌啊,投敌是要杀全家的。
然而,巫臣的全家都已经到晋国了,所以,子重和子反把对巫臣的怨气全部转移了巫臣的族人身上。
随即,巫臣还留在楚国的族人被悉数屠杀。
远在晋国的巫臣听说自己在楚国的族人被子重和子反悉数杀尽,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当即立下誓言: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一定要你死于疲于奔命)。
巫臣是认真的,作为楚国人,他知道楚国人的短板在哪里,而楚国人的短板就是子重和子反的短板,因此,一个复仇的计划就在巫臣脑海里诞生了。
楚国位居南方,虽几上中原争霸,但是并没有掩盖其自身存在了问题。中原以南,素来都是蛮夷之地,楚国虽然在这个地方当了老大,但是,南方一带蛮夷小国时常造反的毛病,楚国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而这就是楚国最大的短板。
报复子重和子反,那就是报复楚国,于是,在楚国东方的一个蛮夷大国就进入到了巫臣的视线---吴国。
这是一个新朋友,他会有很多故事要给你们诉说,所以我有必要把他先介绍一下。
吴国第一任国君吴太伯,乃周太王之子。
可是,周太王又是谁呢?
这个,我们先不要管。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周太王的三个儿子,其一,吴太伯,其二,仲雍,其三,季历。
周太王作为一方诸侯,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他是需要考虑的。在他的这三个儿子中,季历最贤,并且,季历还有一个儿子,甚得周太王的喜欢。
要问季历的这个儿子是谁,说出来大家都认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周西伯姬昌,也就是周武王姬发的父亲。
现在懂了吧,也就是说,吴太伯是姬昌的大伯,姬发的大爷,仲雍是姬昌的二伯,姬发的二爷。
当初,周太王想立季历为储,以传位给姬昌。这一点被吴太伯和仲雍看出来了,这两个人也是相当识趣的,当知道父亲有这个意思后,他俩不争也不抢,而是悄悄离开了西岐,跨过千山万水来到了荆蛮之地,然后还断发文身,以示誓不回中原。
吴太伯和仲雍来到的这个地方叫吴地,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无锡、苏州一带。
来到这里后,吴太伯和仲雍便把中原的礼仪大肆推行,很快,当地人纷纷附庸,于是,吴国成立。
后来,周武王克殷,分封天下诸侯,于是,派人寻找吴太伯和仲雍。当然,他俩肯定是死了,所以,周武王只找到他们的后代周章,因此,周章被正是册封为诸侯,国号吴。
楚国作为荆蛮之地的大国,他的版图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南部小部分地区,湖北大部分地区,山东西南小部分地区,江苏苏北地区,安徽大部分地区,湖南、江西北部部分地区。
看过中国地图的人都知道,无锡和苏州属于苏南,东临大海,往西走是安徽,往南走就是浙江。因此,大家知道了,吴国的西部边境和北部边境都是跟楚国接壤的。
在春秋时期,国土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两国之间因为边界的问题会经常发生矛盾,而吴国和楚国有这么长的交界问题,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肯定是不少的,这一点,巫臣是知道的。
至楚共王时期,此时,吴国的国君叫梦寿。吴国跟楚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蛮夷,所以他们都不尊中原号令,因此,梦寿也自称为王。
从吴太伯至吴王梦寿,吴国共传十九世,这期间,吴国与中原诸侯不相往来。但是,这个情况很快就要改变了,而改变他的人就是巫臣。
晋景公十六年,也是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巫臣来到晋国已经有五年时间了,在这五年时间里,他光吃饭,不做事。
作为一个外来人,晋国白白养了他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晋国人有没有厌恶巫臣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巫臣自己有愧疚应该是真的。说的也是,非亲非故的,白白养了五年,不做点事,实在是说不过去。
于是,巫臣主动晋见晋景公,请求出使吴国。
楚国是晋国最大的敌人,巫臣是知道的,楚国的司马子反和令尹子重是自己最大的仇人,巫臣心里也是有数的,楚国北上中原争霸最大的忌惮就是后方的吴国,巫臣还是知道的。所以,国恨和家仇混在一起,如果巫臣还不拼了命的想搞死楚国,实在是没天理。
估计当巫臣向晋景公提起吴国的时候,晋景公是一脸懵逼的,毕竟吴国已经有数十代人没有到过中原了。但是,当巫臣说明了情况后,表示可以联吴制楚的时候,晋景公应该是大喜过望的。于是,大手一挥,就同意了巫臣的请求。
巫臣来到吴国后,在这里接见他的正是吴国的国君梦寿,从见第一面开始,梦寿就彻底喜欢上了这个人。
既然如此,那巫臣的工作就好开展了,于是,当巫臣提出吴晋联盟共同牵制楚国的时候,梦寿欣然同意。
没问题了,那就开始行动吧。
巫臣从晋国而来,除了带了一些路上吃的干粮外,他还带来了三十辆晋国的战车,并且这些战车都是配有射手和车夫的。
而来到吴国后,巫臣还把其中的十五辆战车送给了梦寿,并且,还手把手教他们使用这些战车,教他们布置阵型。
东夷的蛮人是没有见过中原的战车的,吴国人很好奇,而且也很热爱学习,经过巫臣的细心教导,吴国人很快掌握了使用战车和布置阵型。
这下楚国可就麻烦了,吴国可不是省油的灯,自从学会了使用战车,每年,吴国不是在攻打楚国,那就是在前去攻打楚国的路上。而且,楚国的几个小弟,比如巢国、徐国等等,都成为了吴国练习使用战车的对象。
吴国很勤快,当然,吴国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虽然有事没事就喜欢打楚国,但其实还达不到威胁楚国的地步。不过,虽然威胁不到楚国的安危,但至少巫臣的目的是达到了,因为,有一个记录是摆在那里的:在一年之中,子重和子反曾七次奉命奔驰以抵御吴军。
楚国的地盘有多大,我们是知道的,郢都离吴国有多远,摊开地图也是可以看得到的,春秋时期的道路设施有多么落后,我们也是可以想象的。因此,我们也能体会到,子重和子反一年七次往返是有多无奈的。
当然,子重和子反虽然疲于奔命,但到目前为止至少还没有因此丧命,所以,巫臣还需要努力。
吴国的觉醒让楚国从此陷入连年的征战之中,不得不分流大量的精力用来对付这个后起之秀,自此,楚国衰弱的祸根也就此埋下。
而吴国因为得到晋国的帮助,此后频繁北上,使得与中原断了十几代的联系重新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