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二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开战

魏犨,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高之后,毕高受周王室封于毕地,因此以毕为氏。但后来子孙断爵,沦为平民,直至毕万之时,效力晋献公,颇有功劳,才受封于魏地,因此改为魏氏。

魏犨便是毕万之子,曾随晋文公流亡。

我之所以把魏犨的家世介绍一下,并不是因为魏犨有多厉害,同理,是因为他的子孙后代将来会成为主角。

魏犨和颠顼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因为在他们心里一直有一口气在,作为跟随晋文公流亡过的人,他们现在在晋国的地位竟然还没有一直留在国内的郤縠、栾枝和先轸高。

心里咽不下这口气啊。

现在攻破曹国了,就连僖负羁都得到了晋文公的照顾,这让魏犨和颠顼越想越生气,所以干脆一把火就把僖负羁家的房子烧了。

纵火一时爽,过后火葬场。

对于这种公然抗命的行为,晋文公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魏犨和颠顼就上了晋文公手里这个月的枪毙名单。

但一想到要处死魏犨,晋文公心里还是有点过意不去的,毕竟魏犨跟随自己流亡十九年作为自己的贴身保镖出生入死的,没有死在别人手里,难道还要死在自己手里吗?还有魏犨作为一介武夫,现在晋国战事吃紧,魏犨这样的人才要是不能上战场那对晋国来讲真是太大的损失了。

权衡再三,晋文公决定派人去看一下魏犨,听说魏犨在烧僖负羁家房子的时候受了伤,要是伤得不重还能上战场的话就留着再用,要是重伤不能上战场就杀了。

使者来到魏犨的跟前要求查看他的伤势,而早已得到风声的魏犨则把伤口包得紧紧的,在使者的面前又蹦又跳。

就这样魏犨逃过了一劫。

不过,颠顼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于是晋文公把他杀了在军中示众,并告诉所有人,这就是违抗军令的下场。

在曹国晋文公虽然遭遇到了一点麻烦,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晋国跟楚国争霸的大战略。在攻破了曹国后,晋文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卫国。

而卫国在亲眼看到曹国的战役后,也终于看清了晋国恐怖的战斗力,于是卫成公决定要改弦易帜。

趁着晋国和齐国会盟的机会,卫成公想向晋文公表达一下自己的意愿,但是时机已经过去了。

晋文公曾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没有珍惜,所以现在晋文公完全不想给卫成公面子。

在晋文公这里吃到了闭门羹代表着投靠晋国是没有机会了,身为小国的卫国没有办法,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他必须做一个选择。而现在留给卫成公的选择只有一个了,那就是继续巴结楚国。

卫成公是有他的苦衷的,但是卫国人表示不理解,晋国的战斗力有多恐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你现在还要联盟楚国与晋国为敌,那不就是要大家去送死吗?

卫国人生气了,后果还是很严重的,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把卫成公赶走了。

晋文公带着晋国的精兵强将在这里欺负曹国和卫国这样的小国家,玩得是挺开心的。但是被楚国包围了的宋国那边就没有这么好受了,迟迟等不到晋国来救援,于是再一次派出了使者去向晋国求救。

再次收到宋国的求救信号,晋国这边也是颇感意外的,楚国竟然没有解除对宋国的包围来救援曹国?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这一次还是要拿曹国和卫国来做文章(这里心疼曹国和卫国一秒钟),不过这一次要玩就玩大一点,把东边的大国齐国和西边的大国秦国也都拉进来。

秦穆公跟晋文公的关系很好我们是知道的,齐国之前投靠楚国是迫于形势我们也是知道的,所以晋文公想要把齐国和秦国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应该是不难的。

但是,如果晋国真的直接把军队开过去和楚国真刀真枪的大干一场,秦国和齐国还愿意趟这趟浑水吗。

战场里容不得犯错,没有把握的事一定不能做,要想拉拢秦国和齐国,那得有十分把握才能出手。

于是,先轸向晋文公出了一个主意:“告诉宋国叫他们不要来向我们求救,而是带着重礼去贿赂秦国和齐国,请他们出面来向楚国调解。如果仅仅只是礼节上的调解,秦国和齐国是没有理由拒绝的。而到时候我们一边把曹共公扣押着,一边还要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人。这样一来,作为曹国和卫国老大哥的楚国这个时候一定是不会接受秦国和齐国的调解的。那么到时候秦国和齐国一手收着宋国的重礼,另一边又被楚国的冷屁股贴到脸上来,想都不用想,到那时秦国和齐国不出手都难了。”

先轸的一席话,晋文公听着很满意。于是照着他的布置先把曹共公给扣押了,然后又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晋国的行动一步步按着先轸的布置进行着,于是,对楚国来讲,在这场与晋国的较量中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了。

楚成王虽然还没有看到有什么直接对自己不利的事发生,但他也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

在大战的前夕,通常最高统帅都是会有一定预感的,现在楚成王预感到了对楚国的不利,所以他给令尹子玉下了一个命令,要求他赶紧撤离宋国。并且告诫子玉:“千万不要去追击晋军,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居然还可以回到晋国做国君,上天给了他这么长的寿命,还帮他剪除了政敌,这样的人,所有的艰难险境他都经历过,所有的人情真伪他都明白,这种人绝不是可以轻易战胜的。”

楚成王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子玉却听不进去半句。对于楚成王拉着袖子苦口婆心说的警言,子玉是非常不信邪的。

他不仅不听,还要主动向楚成王请战:“不敢说这一次一定能立战功,但是一定可以堵住那些说闲话的嘴。”

子玉下定了决心要让晋文公知道,要想称霸,楚国这关不是那么好过的。

不知天高地厚的子玉让楚成王非常不高兴,但是子玉的请战态度非常坚决,这也感染到了楚成王。于是,楚成王把楚国的右路军和太子的下属部队留给了子玉,自己则率领着其他的楚军撤回楚国去了。

楚成王带走了楚国的一半主力,但子玉并不担心,毕竟还有右路军和太子的下属部队,再加上自己的亲兵和一些归附楚国的诸侯兵力,对于他来讲,他觉得这些已经足够了。

没有了楚成王的干预,子玉更能放开手脚了。只剩一半的军队没有让子玉有丝毫的退缩,于是他派出楚国大夫宛春作为使者前去晋国军营。

一到晋军这边,宛春就开口说话:“请你们让卫成公复位,再把分给宋国人的田地退还给曹国和卫国,那么我们就解除对宋国的包围。”

区区一个楚国的大夫一人只身来到晋国的军营还有这么大的口气,这让狐偃很生气:“楚国令尹子玉好生无礼,他身为人臣竟然拿着解除宋国包围这一个条件就想要换身为国君的晋文公让卫成公复位和把田地退还给曹、卫两国这两个条件。”

所以狐偃觉得,子玉这样的傲慢无礼,现在就是最好打他的时机。

狐偃是很气愤,但是晋文公身边的人并没有都因为气愤而失去理智,先轸就是比较冷静的一个。

他告诉晋文公,我们应该先答应他。

一句话震惊了所有人,当大家都向他投过来诧异的眼光时,先轸不紧不慢的解释道:“别忘了我们这次出兵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本来就是来帮宋国解除包围的,现在的情况和局势已经很特殊了,如果我们答应了子玉的要求,这样一下子就可以安定宋国、曹国和卫国三个国家。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一旦和子玉开战,不光我们自己会损失惨重,那这三个国家也会生灵涂炭,更可怕的是到时候天下的诸侯会把挑起战争的责任说成是我们晋国的,这不仅违背了我们的初衷,还毁了晋国的名声,那将来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来称霸于诸侯。”

先轸永远是考虑得最周全的那一个,他的一席话让大伙都开了眼界。但是就这样答应子玉,真的不甘心。

楚国国大势大,晋国要想称霸,这是必须要过的一关,错过了这次机会,楚国从此以后龟缩南方,恐怕晋国就再也没有拿楚国来祭旗称霸的一天了。

晋文公不甘心,先轸看出来了,所以他不仅帮晋文公想好了哪些事是不能做的,还帮他想好了哪些事是应该做的。比如这一次,其实先轸早就有了计划。

他告诉晋文公,子玉是对的,我们确实是要让卫成公复位,还要把田地还给曹国和卫国,但是这件事要让曹国和卫国清楚,是我们晋国要这么做的,而不是子玉要求我们这么做才做的。还有楚国的使者宛春嘛,有的来就没得回了,就在我们晋国军营里住着吧。

晋文公赶紧按着先轸的计划开始了行动,他告诉曹国人和卫国人,你们的田地我会还给你们的,至于你卫成公,也可以回去继续做你的国君了。

晋文公三言两语,曹国和卫国就彻底安定了。但是见不到宛春的子玉就不安定了,因为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难道宛春已经被晋文公杀害了?

这个想法一冒出,子玉就非常愤怒,我已决定和解,你们还不答应?

于是立马集结军队就要和晋文公干架。

子玉一激动,曹国和卫国一看,这楚国还是靠不住啊,晋国把我们虐得惨惨的时候,你一点也帮不上忙。现在晋文公把该还的都还给我们了,该回家的也回家了,你现在又要搞事情。

于是,曹国和卫国表示:这样的盟友不分了,难道还留着过年不成。

就这样,曹国和卫国纷纷宣告与楚国断绝关系。

看不到回来的宛春,子玉已经很激动了,而曹国和卫国的纷纷反戈更是让子玉勃然大怒。

宋国没有打下来,其他的盟友现在又纷纷弃之而去,这对楚国来讲是绝对的失败。

子玉是个刚强的人人,他绝不允许这样的失败,所以他要把在宋国身上受的气一股脑的全部撒到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晋文公身上。正是因为晋文公的从中作梗,才让他迟迟攻不下宋国,现在又被盟友曹国和卫国抛弃了,更可气的是,因为晋文公的存在,现在连楚成王对自己都失去了原本的信任,这是子玉最大的损失。

所以与其遮遮掩掩的,不如大大方方的干一场,抛开所有的表象,楚国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要到中原争霸,以前是与齐桓公争,现在要跟晋文公争了。既然是争霸,我们就不要拿宋国这种小国家出气了,你也不要拿曹国和卫国做文章了,我们就直接交手干一场。

为了把晋文公彻底消灭,为了从今以后在中原大陆畅通无阻,为了让各路诸侯俯首称臣,穷凶极恶的子玉率领着楚军疯狂的追逐着晋文公。

而面对已经丧心病狂了的子玉,晋文公选择避开他的锋芒。

这让晋国的大部分士大夫不理解,我们晋国的国君为什么还要躲避楚国的一个臣子,楚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楚国的士兵也早就已经疲敝不堪了,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时候一鼓作气把楚国剿灭在这个荒山野岭之中。

晋文公用后撤的方法避开子玉的锋芒,所有的晋国大夫都不理解,只有赵衰知道为什么。因为当年晋文公流亡在外经过楚国的时候,楚成王设宴招待他时,在宴会上楚成王与晋文公的对话,赵衰每一句都还记得。

今日你我楚、晋兵戎相见,我率兵后退九十里。

这就算是兑现当初所说的“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的诺言了。

当然,兑现诺言是说给楚国和天下人听的,晋文公真正后撤的原因,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那就是晋文公是真的不想跟子玉兵戈相见。

楚国的战斗力有多强,晋文公心里是没有底的,子玉有多猛,晋文公心里也是没数的。所以,他并不是真的想跟楚国交锋,他以为自己后退了九十里,子玉会就此作罢的,结果没想到子玉却不这么认为。

追击晋文公九十里而让其不敢还手,子玉完全可以打着战胜了晋国的旗子撤军返回楚国向楚成王请功了,但子玉没有这么做。他依旧对晋文公紧追不舍,就连楚国的将士都请求就此作罢了,但子玉依旧不依不饶。

可能子玉忘记了当年晋文公在楚成王的宴席上说的话还有下半句: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如果我后退了九十里楚国依旧不肯退兵的话,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箭,右手拿着箭袋与你较量一番了)。

晋文公不想让战火真的烧起来,但是子玉的紧追不舍,让晋文公不得不着手反击的计划。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四月,晋文公率领宋成公(宋襄公儿子)、齐国大夫国归父和崔夭还有秦穆公的儿子小子慭一起领兵驻扎在城濮,在他们对面背靠险要之地安营扎寨的就是一直对晋文公紧追不舍的楚国令尹子玉。

从围攻宋国开始,至今已有两年时间了,楚国的意志力是非同一般的,这一次子玉的楚军更是依靠险要的地形,这让晋文公不得不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形势来。一旦楚国人依靠着险要的地势对晋军展开进攻,那么一场恶战将不可避免。

看着满脸愁容的晋文公,狐偃走到他的面前,他知道晋文公在想什么。

“打吧,这已经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了。如果我们能一举击败楚国,此战过后就一定可以获得天下诸侯的拥戴。就算万一,哪怕是万一我们失败了,别忘了我们后面还有黄河,黄河后面还有大山,大不了渡过黄河躲到大山后面去,难道楚国人还敢渡过黄河敢到大山里面来追击我们不成。”

狐偃的话虽然说到了晋文公的内心,给了他一定的信心,但是晋文公脸上的愁容一点也没有散去:当年流亡在外,楚成王对自己是恩惠有加的,现在托他的福回国了,回过头来就率领着大兵与他对抗,这是忘恩负义啊。

晋文公不想背一个忘恩负义的名,所以他还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可以彻底说服自己的理由。

于是大夫栾枝告诉他,汉水以北的姬姓诸侯小国已经全部被楚国灭了,这是天大的恨,我们又何必还惦记着楚成王的那一点小恩小惠呢。

栾枝的话是铿锵有力的,这让犹豫不决的晋文公开始形成了一颗坚定的心。

晋国和楚国在城濮两军对垒,一场决定霸主归属的大战即将打响,率先行动的是心急如焚的子玉,他派出使者去向晋文公请战:“我楚国想跟你晋国玩一场游戏,到时候就请国君站在车上好好看吧,子玉也将会陪同你一起观看这场盛大的演出。”

在子玉的话语之间晋文公听到了狂妄和自大,已经无路可退了的他只好应战。

于是,他也派出使者去回复子玉:“恭敬不如从命,当初楚成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一路撤退到这里,你们本该也就此退兵的,现在却还一直对我们咄咄相逼,既然如此,那么请转告你们的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效忠你们的国家,明天早上沙场相见。”

第二天,一场关乎楚国和晋国谁能成为霸主的大战一触即发。

为了这场世纪大战,晋国和子玉都用尽了全力。晋文公下令晋国的七百乘战车排布开来,命令士兵上山砍树补充兵器,并且派出将领率领军队抵御还在跟随楚国的陈国和蔡国。

子玉也命令自己的亲兵乘战车与晋军形成对立之势,并且扬言今天就要灭了晋国。

战斗以晋国的进攻宣告开始,被晋文公派去专门抵御陈国和蔡国的大夫胥臣率先发起进攻,他用虎皮包裹着战马向陈国和蔡国的军队发起攻击。

本来就是跟在后面准备捡捡战利品的陈国和蔡国哪里会想到第一个受到攻击的会是自己,迷迷糊糊的就看着一群老虎向自己的军队扑过来,还没有开始一点点的反击,陈国和蔡国就作鸟兽散了。

陈国和蔡国作为子玉的右翼,在子玉的中军还没有开始与晋军接触就溃败了,这一溃败慢慢的就从右翼扩散到中路来了。

不过当中路的子玉亲兵还没有尝到晋军进攻的滋味时,他们这时却看到了在晋军的中路军中竖起了两面大旗,这两面大旗不是宣告胜利的大旗,而是晋军向自己的部队传达撤退消息的大旗。

当子玉看到这两面大旗的时候,他也得到了一个信息:晋军的中路正在撤退。

子玉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这时晋国的另一支军队后面也是尘土飞扬,所有的人都看的出来了,这是军队溃败后奔跑扬起来的飞尘,这意味着晋国战败了。

天枰慢慢的在向着子玉倾斜,当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胜利就已经在向他走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