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二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楚国教宋襄公做人

战胜齐国让春风得意的宋襄公感觉自己正一步步的朝着称霸之路前进,他以为不出数年,自己必将成为天下新一任的霸主,就如同四十年前的齐桓公一样。

宋襄公沉浸在自己的宏图霸业里,可他没有注意到现在整个天下的形势早已经不是他看到的那个样子了。

齐桓公死后,一切都变了,曾经被齐桓公压制的楚国现在蠢蠢欲动,天下所有的诸侯都已经看清楚了这个事实。

只有宋襄公傻傻的还不知道。

像陈国、郑国、蔡国这些角色都已经纷纷倒向楚国这一边了,并且,他们还不打算告诉宋襄公,他们只想静静地看着他装逼。

也许陈国、郑国、蔡国这些诸侯倒向楚国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毕竟他们一向以来都是谁强就倒向谁的,所以没有人会在乎他们在哪个阵营。

但是还有一个诸侯国也进入到了倒向楚国的阵营之中,这个诸侯国按理说在当时的一举一动都是会引起诸侯间的地震的,所以他亲近楚国的行为宋襄公是不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因为这个亲近楚国的诸侯国正是昔日的霸主齐国。

时过境迁,往日尊王攘夷的霸主齐国现在在楚国面前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春秋大势早已改天换日,可是呆呆的宋襄公却愣是没有意识到一点,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称霸蓝图里。

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一颗按捺不住寂寞的心跃然于世,宋襄公决定要召集天下诸侯举行一次会盟。

小国争霸,这是逆天而行,公子目夷极度反对宋襄公出席和主持诸侯的会。

在他看来,这必将要为宋国带来灭顶之灾。

但是,公子目夷的反对没有改变宋襄公的初心,他这么多年来为的就是这一天。

诸侯会盟的工作宋襄公还是有条不紊的展开了,除了邀请一些饰演墙头草角色的小诸侯之外,宋襄公这次还邀请了两个大国,齐国和楚国。

自周王室分封天下以来,号召诸侯会盟的只能是周天子做的事,后来时过境迁,周王室东迁以后,王室衰弱,国力强盛的诸侯霸主也有过号召诸侯举行会盟的。但主持举行诸侯会盟这种事一般也要得到周天子的批准才行,像齐桓公这种国大势强的君主才能有那样的号召力。

小国会盟,还闻所未闻,所以像宋国这种小国家,他举行会盟多半人是不会理他的,自己跟自己玩吧。

但是,这一次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仅那些小国都前来参加了宋襄公主持的会盟,就连齐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块头也卖了个面子给宋襄公。

这样的局面在其他诸侯国看来是极为不正常的,但是在宋襄公眼里却正常的很,俨然自己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霸主。

繁华的表面之下是一片虚无,远在南方的楚国千里迢迢跑到中原来参宋襄公会盟,能解释的原因只有一个---楚国并不是惧怕宋国,而是在下一步棋,一步在自己称霸的路上必须下的棋。

当参加会盟的诸侯都到齐了,作为主持人的宋襄公就要开始讲话了,他这次的会盟主题只有一个,他要大声的说出来,那就是要求那些在齐桓公死后转头归附楚国的诸侯都奉自己为盟主。

此话一出,在场的没有人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小子是疯了吧,这种话都讲得出来。

荒诞、简直是荒诞,盟主之位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的,齐桓公可从来没有在天下诸侯看到自己的实力之前要求诸侯们奉自己为霸主,宋襄公的要求简直是幼稚到了极点。

一股怪样的气息弥散在了整个会盟的会场,可是就在那些归附楚国的诸侯们还没有站起来讲话的时候,楚国开口了。

他没有反驳宋襄公的要求,也没有用楚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跟宋襄公讲话,而是出人意料的答应了宋襄公的要求,并且,还让那些归附自己的诸侯国现在全部重新奉宋襄公为盟主。

真是奇了怪了,到底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这次的会盟,让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在了这里。

这一切只有楚国清楚,在他平静的背后正在酝酿着一场惊天的巨变,只是宋襄公没有察觉到。

宋襄公还沉浸在新任霸主的喜悦之中,但是他的哥哥公子目夷现在脑子却无比的清晰。

他没有被这虚无的外表迷惑,他虽然也不知道楚国葫芦里到底买的什么药,但是一股直觉告诉他,当年信心满满召集军队准备与齐桓公对持争霸的楚国绝不会在这最好的时机面前这样轻易的让出霸主之位。

平静的背后一定是一颗鲜血淋淋的心,隐隐约约的一种不祥预感出现在了公子目夷的心中,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劝说自己的弟弟宋襄公。

一个小的国家去和那些大国争霸,迟早是要灭亡的,但是已经被眼前这繁华的前景蒙蔽了双眼的宋襄公哪里听得进去公子目夷的一句话。

当第一次召集诸侯会盟圆满结束后,一切按照着宋襄公的设想进行着,这让他再度添加了几份信心。

有了第一次会盟,宋襄公终于体验到了号令诸侯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欲罢不能。于是就在第一次会盟的同一年秋天,宋襄公决定再一次举行诸侯会盟,他这次会盟要做的是主张自己将要走一条不同于齐桓公的称霸之路。

所以,在诸侯参加会盟前他们都收到了宋襄公的一条留言---这次会盟是以仁义的名义,所以大家参加会盟的时候都不要带着军队前往。

为了起带头作用,宋襄公第一个响应自己的号召,他把宋国的军队留在了宋国,自己带着公子目夷和仅有的几个随从便走上了前往会盟地的路。

这正是宋襄公想要的,这是他的理想,他不想用武力征服其他诸侯,他要用他的仁义让天下的诸侯奉他为盟主,这便是他所说的有别于齐桓公的称霸之道。

宋襄公已经糊涂了,他忘记了齐桓公也是以仁义的名义称霸于诸侯的,齐桓公的仁义叫做尊王攘夷,只是齐桓公更加清楚仁义的名义要建立在实力之上,所以齐桓公可以用他的仁义救援燕国、重建邢国和卫国。

宋襄公看不到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大旗下面也是他声声念叨的仁义,因为他没有看到过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南下楚国,当联军布阵排开时楚国令尹屈完那恐惧的眼神。

宋襄公不明白这一切,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他也还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霸主。

但是,这一点并不妨碍他坚持用一颗仁义的心让天下诸侯奉他为盟主,当宋襄公响应号召不带军队前去参加会盟的时候,他的哥哥公子目夷看着自己天真可爱的弟弟心是拔凉拔凉的。

公子目夷告诉宋襄公,楚国向来就是蛮夷之地,他们虽然强大但从来就是不讲信用,你最好还是带上一支兵马防范一下的好。

公子目夷的话是出自内心的,那是一个哥哥对自己弟弟的忠告。可是宋襄公铁了心的要用自己的仁义去征服天下,他向他的哥哥回答道:“我们已经约定好了不带军队的,我怎么可以失信于天下诸侯呢,那样我还怎么用我的仁义号令他们。”

宋襄公坚持,那公子目夷也就没什么再好说的了,于是兄弟两人带着仅有的一点随从挥挥手向宋国的百姓告别了。

当他们潇洒的走在前往盂地参加会盟的路上时,楚国、郑国、陈国、蔡国、曹国和许国这些诸侯的代表早已经先一步到了。

当宋襄公赶到时,他正准备以上一次那样的姿态来主持这次会盟,可是当他环顾四周后,他发现少了一个人,所有的人都来了,唯独少了他一个,齐孝公。

没有了齐孝公,宋襄公顿时少了许多底气。

做为帮助齐孝公回国继位的人,宋襄公知道在任何时候齐孝公都将是自己忠实的支持者,所以只要有了齐国的支持,自己在任何场面讲话都有十足的底气。但是这一次齐孝公没有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正当宋襄公还在思索着齐孝公为什么不来的时候,楚成王一声令下,随身的楚国武士便一拥而上把宋襄公擒获了。

这一幕就发生在众诸侯的眼皮底下,他们没有一个感到诧异,没有一个出来阻止,他们好像都是事先就知道的。

但是有一个人还是比较震惊的,也比较惊慌。

他有想过楚国会使什么计谋,但是他没有料到楚国竟然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把宋襄公绑架了。

这个唯一诧异的人就是跟随宋襄公一起前来的公子目夷,看着自己的弟弟被抓,他能做的非常有限,因为身边没有一个可用的人。

公子目夷看到这一幕惊呆了,但是却没有打乱他大脑的思绪,他非常清楚,宋襄公被抓现在想把他马上救回来是不可能的,自己现在能做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紧开溜,赶忙跑回到宋国去。

当公子目夷回到宋国时,宋国的大夫们很是诧异,你跟国君一起出去的,怎么回来就你一个人了,是国君在外面玩的开心了,都不想回来了吗?

宋国的大夫们和宋襄公一样还沉浸在霸主的黄粱美梦当中,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公子目夷把在会盟时期整个事情的经过全部讲出来的时候,整个宋国立马就炸开了锅。

国君被抓,群龙无首,宋国的大夫们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不过他们很快就冷静下来,分析了一下形势,认为楚国把宋襄公抓起来并不会立马就把他杀掉,楚国一定是要带着宋襄公前来要挟宋国的。为了避免陷入被要挟的境地,宋国的大夫们决定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废了宋襄公,咱们在国内再重新立一个国君。

宋国的大夫们说干就干,宋国新君的人选也比较好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公子目夷身为宋桓公的长子,宋襄公的长兄,以他这些年来在宋国积累的威望,立他为国君,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所以这个新君的人选非他莫属了。

宋国大夫集团处理危机的能力显然超出了楚国的预期,而楚国的行动却被这群士大夫分析得准确无误。

就在公子目夷被推举为宋国的临时国君不久之后,果不其然,楚国就挟持着宋襄公前来攻打宋国了。

楚国以为自己手里握着宋襄公这张王牌,宋国一定会乖乖投降的,可是,到了宋国他发现自己手里握着的竟然是一张废牌。

宋国已经有了新的国君,他们完全不在乎楚国把你手上的人怎样,这时的宋襄公在楚国手里不仅没有一点用,而且每天还要管吃管喝的伺候着。

再看宋国在公子目夷的带领下,早已是军容焕发,磨刀霍霍的就等着你楚国。

看着宋军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吃饱了肚子就准备迎接挑战,再看看自己大老远的跑过来,腿都跑断了,士兵早已是疲惫不堪,楚国掂量一下自己这会要是真跟宋国干一架,还真没有赢的把握。

但是,居然来都来了,总不能像狗一样什么都不干就掉头回去吧,好歹手里还有一张牌呢,到了这个时候管他是王牌还是废牌,先甩出去看能不能吓到他们。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城墙外的楚军向城墙内的宋军喊话:“喂、我们这里有一个国君咧,是不是你家的呀,要是不是的话,我就把他给宰了?”

听说要把宋襄公给宰了,城墙内的宋军丝毫不为所动:“你手里的国君是什么东西呀,能吃吗?我们已经有国君了,你爱干嘛干嘛去吧。”

面对楚国的挑衅,宋国丝毫不为所动,他们坚信,只要守得住城池,楚国就拿宋国没有办法。

大老远的跑到宋国来,没有占到一点的便宜,想打又不敢打,看着手里的这张废牌,楚国气就不打一处来。但是又不能拿他怎么样,已经是个一文不值的人了,杀了他楚国也落不得什么好的名声。

既不能打,又不能杀,这对楚国是一个煎熬,并且,每在宋国的城外多待一天,就是对楚国消耗的一天,长久下去,楚国也将不堪重负。

所以,他们必须做个选择,是强攻宋国还是就此撤军。

最终,在认真分析了后,楚国认为强攻宋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做出了撤军的选择。而宋襄公也只好放了,对于这样一个没用的人,每天管他吃喝的,又不能杀,还不如放了。

宋国城外的楚军已经撤去,只留下宋襄公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他没有向城内的宋国人呼喊,因为他也听说自己的哥哥公子目夷已经取代自己做了宋国的国君。

宋襄公不想去怨恨自己的哥哥,他也没有脸面再回到宋国去了,所以就此流浪吧,离开宋国,就当此前是美梦一场,就让自己在他乡渡过这悲惨的一生吧。

宋襄公默默的离开了宋国,一路流浪的他来到了卫国。

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个人,一个宋国人,这个人告诉他:“公子目夷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取代你,他现在正四处找你要把你接回宋国去,要让你继续做国君,就像以前一样。”

公子目夷是伟大的,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要跟宋襄公争夺国君之位,即便他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机会。

当他把宋襄公接回宋国后,重新回到宋国的宋襄公把自己这一次的经历深深的印在了脑海中,但是,他却依旧没有看清楚这件事情的本质。

他一直想学齐桓公,想做一个像他那样的霸主,可是他连齐桓公的一点皮毛都没有学到。

回到宋国后的宋襄公并没有像当初那个在鲁国身上尝到失败的齐桓公那样开始改革,他只是把一切的原因和怨气都归结到了楚国的头上。如果不是楚国不讲信用带着军队前去参加会盟,自己就不会有这一劫。

宋襄公把对楚国的恨深深的刻到了骨子里去,所以他正在暗暗的谋划着,总有一天要去报复楚国。

此刻灵魂里的这一滴仇恨,扩散开来了便要毁掉所有色彩。

正在寻找复仇机会的宋襄公观察着每一个诸侯的一举一动,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楚国的对手,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要报复楚国的决心。

打不赢你,欺负欺负你小弟还是可以的,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郑文公跑到楚国去朝见楚王了。

这还了得,齐桓公好像也没有死那么久吧,你郑国就这么快就靠拢楚国去了。正好逮到你,宋襄公立马召集卫国、许国、腾国前去讨伐郑国。

郑国不是你小弟吗,老子就专打他了。

宋襄公把在楚国那里受的窝嚷气全部撒到郑国身上去了,而郑国哪里抵挡得住几个诸侯的轮番攻击,在这个时候只好去抱着楚国的大腿了,赶忙向楚国求救。

楚国一听说郑国被宋国攻击了,顿时火冒三丈,你还真以为你自己就是齐桓公了,我的小弟也敢打。上次把你小子虏了,还不长记性是吧,好,那这次就再好好的教训你一下。

郑文公朝见楚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承认了楚国的霸主地位,现在郑国被宋国攻击,楚国当然二话不说就立即召集军队前去营救郑国。

打狗要看主人,欺负我小弟要看我脸色,但是,楚国并没有直接把军队带到郑国去跟宋军纠缠,而是直接把军队开到了宋国来。

楚国很清楚,他不想把战场放在郑国,因为他知道只有在宋国把宋襄公打败了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而宋襄公看到楚国的军队往宋国这边来时,他也没有流露出一点点的惊讶,因为这也是他要等的,上次因为你楚国不讲信用让我被抓,这一次我一定要一雪前耻。

把战场放到宋国来,这对宋襄公也是有利的,毕竟主场以逸待劳,信心满满的宋襄公早就已经把军队摆好了阵势就等着楚国来一决雌雄。

在宋襄公看来这是一场必胜的仗,但是在公子目夷看来,这一次又是凶多吉少,可是身为臣子的他除了劝阻宋襄公外,其他的无能为力。

宋襄公十三年(公元前638年),前来营救郑国的楚国在泓水与宋军形成对峙之势。在宋襄公看来,这将是一场决战,所以他早早的就在泓水岸边摆开了阵势,而对岸的楚军也正要渡过泓水向宋军发起进攻。

大战一触即发,而就在楚军还没有渡过泓水的时候,公子目夷看到了一个可能胜利的机会,他立马建议宋襄公要在楚军渡河的时候下令进攻。

楚军人多,宋军人少,要是等到楚军全部上岸了,宋军根本不是楚军的对手,所以要想打赢这场仗,最好的机会就是在他们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公子目夷非常清楚双方的实力差距,所以他知道这是宋国获胜的机会,可是宋襄公回答他的只有两个字:“”不可。”

宋襄公就在那静静的看着楚军渡过泓水,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等到楚军已经全部渡过来了,刚上岸的他们毫无秩序,在公子目夷看来这个时候是击败楚军的最后一个时机了。于是他再一次极力劝宋襄公进攻,而宋襄公回答他的还是只有两个字:“未可。”

上天不会让一个人一开始就走上绝路,在绝望之前一定还会给这个人一个机会,一个唯一的机会,是有当他错过这个机会的时候才会让真正的绝望降临到他头上。

宋襄公就这样一次一次的错过了进攻的最佳时机,当楚军全部渡过泓水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因为,楚国的军队在岸边也摆好的阵势。

到这时候宋襄公才下令进攻,但是现在的楚军可不是待宰的羔羊,宋襄公下了进攻的命令,楚军这边的将士也得到了全体进攻的命令。

顿时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打响了,宋军里宋襄公亲自提着长矛就上阵了,一边催促着战车进攻,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长矛。

在这样的场景下,宋襄公实在是太耀眼了。

而耀眼的代价就是被楚国的大兵盯上,不多时宋襄公就被楚军包围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说的就是宋襄公。

身边的亲兵全部战死,但是宋襄公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没这点本事也不敢上战场。

他虽然身上多处受伤,但硬是没有战死在沙场上,活生生的就逃出来了。

宋襄公虽然是从战场上逃出来了,但他回头看去,看到的却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宋军战死大半。更要命的是自己的大腿上也中了一箭,而兵器、粮草也基本上全部丢光了。

看着溃不成军的宋军,死的死,伤的伤,宋襄公这才意识到,这一次真的是完了。

泓水大战的失败彻底击碎了宋襄公称霸的梦,他拖着苟延喘喘的身躯回到宋国来,在宋国成为了人人指责的对象。

首先发难的是他的哥哥公子目夷,上来就是:“你根本就不会打仗,多少次机会都被你浪费了。楚国比我们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渡河的时候,那正是上天给我们的机会,这个时候你不打他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公子目夷说的本是常识,但是宋襄公却不能理解。

虽然看到了死死伤伤的宋军,但是他好像还没有一点真正的醒悟,他告诉公子目夷,有德之人是不忍心伤害已经受伤了的敌人的,像那些头发都已经白了的人我们就更是不忍心,我们也不会凭借险要的地势去追求胜利,更不会在敌人还没有摆好阵势时就发动进攻。

这便是宋襄公的理论,这也是他力图称霸的依据。

当公子目夷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他是崩溃的。

宋襄公想要用他的仁义来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战争看到的终究是一个血淋淋的结果,任何的道德言行在战争的面前连小孩子的戏言都不如。

宋襄公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公子目夷听完这些话的时候眼珠子几乎都要掉出来的,他当时最想做的就是想要把自己弟弟的脑袋撬开看看,看看里面装的豆腐渣有没有变质。

当然,公子目夷不能这么做,所以他还是想用最后的一点耐心把自己的弟弟带到真实的世界中来:“依靠地势优势我都还担心打不赢楚国呢,你竟然还不知道利用,我真是服了你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你怎么就不忍心了,他不是你的敌人吗?你放了他,他回头就杀你一个士兵。你既然那么怜悯他,你怎么不早向他投降啊!哟呵,还受伤的人你就不忍心再去伤害他们了,他们的伤不是你打的啊?打仗本来就应该抓准时机,一鼓作气在敌人还在险要之处就消灭他。”

公子目夷越讲越生气,越讲嗓门也大,不过宋襄公已经没有机会去学到这些东西了。

泓水之战是宋襄公在宋国留下的最后一笔,也是他霸主美梦的结局。本来他还可以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可现在连那个虚幻的世界也被打破了。

战败的第二年,那个曾经靠着宋襄公回国争夺君位的齐孝公也带着军队前来攻打宋国了,理由很简单,宋国没有参加齐国主持的会盟。

宋襄公已经无力争霸了,但是后来者却永不停息,曾经那个柔弱的齐孝公也在窥探霸主之位了。

这接二连三的重创让本来脆弱的宋襄公无力回天。

宋襄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因为与楚军作战时留下的箭伤复发,宋襄公一命呜呼。

而宋国一切的繁华随着宋襄公的离去也消逝无痕了。

宋襄公本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君主,但是他在艺术中迷失了方向,他一心想着要以仁义称霸天下,可是他不知道仁义只是实力霸权的一个外套。

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宋襄公的一生都在妄想着复制齐桓公的人生,这是他的梦想,有梦想的人总是伟大的。

但宋襄公在梦想中迷失,在迷失中失败。

不过他的人生不应该会是遗憾的,因为他至少给这个世界留下过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