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出 传歌(癸未二月)
(小旦靓妆扮鸨妓李贞丽上[1])
【秋夜月】[2]深画眉,不把红楼闭。长板桥头垂杨细[3],丝丝牵惹游人骑。将筝弦紧系,把笙囊巧制。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妾身姓李,表字贞丽,烟花妙部,风月名班[4];生长旧院之中[5],迎送长桥之上,铅华未谢[6],丰韵犹存。养成一个假女[7],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8],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9]。这里有位罢职县令,叫做杨龙友[10],乃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原做光禄阮大铖的盟弟[11],常到院中夸奖我儿,要替他招客梳栊[12]。今日春光明媚,敢待好来也[13]。(叫介)丫环,卷帘扫地,伺候客来。(内应介)晓得!(末扮杨文骢上)三山景色供图画,六代风流入品题。下官杨文骢,表字龙友,乙榜县令[14],罢职闲居。这秦淮名妓李贞丽,是俺旧好,趁此春光,访他闲话。来此已是,不免竟入。(入介)贞娘那里?(见介)好呀!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小旦)正是。请到小楼焚香煮茗、赏鉴诗篇罢。(末)极妙了。(登楼介)帘纹笼架鸟,花影护盆鱼。(看介)这是令嫒妆楼,他往那里去了?(小旦)晓妆未竟,尚在卧房。(末)请他出来。(小旦唤介)孩儿出来,杨老爷在此。(末看四壁上诗篇介)都是些名公题赠,却也难得。(背手吟哦介。旦艳妆上[15])
【前腔】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16],匆匆挽个抛家髻[17]。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
(见介)老爷万福!(末)几日不见,益发标致了。这些诗篇赞的不差。(又看,惊介)呀呀!张天如、夏彝仲这班大名公[18],都有题赠,下官也少不的和韵一首。(小旦送笔砚介。末把笔久吟介)做他不过,索性藏拙,聊写墨兰数笔,点缀素壁罢。(小旦)更妙。(末看壁介)这是蓝田叔画的拳石[19]。呀!就写兰于石旁,借他的衬贴也好。(画介)
【梧桐树】绫纹素壁辉,写出骚人致[20]。嫩叶香苞,雨困烟痕醉。一拳宣石墨花碎,几点苍苔乱染砌。(远看介)也还将就得去。怎比元人潇洒墨兰意[21],名姬恰好湘兰佩。
注释:
[1]小旦:明清传奇脚色术语,主要扮演次要女性人物。靓妆:打扮艳丽。鸨妓:也称鸨母,开设妓院的女人。李贞丽:字淡如,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的义母,有豪侠气,与复社公子多有来往,尤与陈贞慧交善。剧中替李香君代嫁田仰。
[2]【秋夜月】:暖红室本眉批曰:“何等旖旎。”
[3]长板桥:又称长桥,金陵四十景之一,坐落在夫子庙东侧石坝街一带。桥西是艺妓集中之旧院所在地,歌楼舞榭,人流如织。晚清以后,逐渐冷清了。
[4]“烟花妙部”二句:烟花,原指春天美丽的景色。风月,原指清风明月。后代指妓女、娼妇。妙部,原指以乐舞、戏曲为业的艺人。名班,原指有名的戏班,此处隐含魁首、翘楚之义。此两句为李贞丽自述家门。
[5]旧院:明朝时妓院的代称,也称“曲中”。余怀《板桥杂记》:“旧院,人称‘曲中’,前门对武定桥,后门在钞库街,妓家鳞次,比屋而居。”
[6]铅华未谢:指美貌犹存。铅华,原指古代妇女使用的化妆品,因化妆粉里添加了铅,起到增白效用。后借指女性的青春、美貌。
[7]假女:谓养女、义女,指李香君。
[8]才陪玳瑁(dài mào)之筵:谓李香君陪客饮宴。玳瑁之筵,指佳肴美味的华贵筵席。玳瑁,似龟,其甲壳可作装饰品,也可入药。筵,原指坐具,由竹篾、蒲苇等材料编成的坐席,后泛指筵席。
[9]未入芙蓉之帐:谓李香君尚未接客。芙蓉之帐,原指卧室里用芙蓉花染就的丝织品制成的帐子,典出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10]杨龙友:名文骢,贵阳(今属贵州)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后与马士英妹成婚,是复社早期社员。南明弘光时,曾任常、镇二府巡抚。隆武时,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于浙江衢州抗清,兵败被杀。
[11]原做光禄阮大铖的盟弟:暖红室本眉批曰:“二奸名姓,先从鸨妓口中道出,绝妙笔法。”
[12]梳栊:原谓女性梳理发髻,后指妓女第一次接客。
[13]敢待:谓就要、即将。
[14]乙榜:科举考试用语。明清时期,考中举人称乙榜,考中进士为甲榜。
[15]旦:明清传奇脚色术语,扮演主要女性人物。
[16]檀唇:也称檀口,古代贵族妇女、歌姬流行用檀色点唇。
[17]抛家髻:古代妇女发髻式样,将头发在头顶梳成锥髻,两鬓抱面。
[18]张天如、夏彝仲:张溥,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文学家,著有《七录斋集》。夏允彝,字彝仲,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两位皆为明末复社领袖。
[19]蓝田叔:蓝瑛,字田叔,号蝶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画山水,法自宋元,为浙派山水画之代表人物。暖红室本眉批曰:“蓝田叔是栖霞乡导,故先及之。”
[20]“绫纹素壁辉”二句:谓绫纹般质感的白壁,因为杨文骢画的墨兰,焕发出别样光彩,摹画出诗人风致。骚人,指诗人。
[21]怎比元人潇洒墨兰意:暖红室本眉批曰:“本地风光,妙绝千古。”
(小旦)真真名笔,替俺妆楼生色多矣!(末)见笑。(向旦介)请教尊号,就此落款。(旦)年幼无号。(小旦)就求老爷赏他二字罢。(末思介)《左传》云:“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就叫他香君如何[22]?(小旦)甚妙!香君过来谢了。(旦拜介)多谢老爷。(末笑介)连楼名都有了。(落款介)崇祯癸未仲春,偶写墨兰于媚香楼,博香君一笑。贵筑杨文骢[23]。(小旦)写画俱佳,可称双绝。多谢了!(俱坐介。末)我看香君国色第一,只不知技艺若何?(小旦)一向娇养惯了,不曾学习。前日才请一位清客,传他词曲。(末)是那个?(小旦)就叫甚么苏昆生。(末)苏昆生,本姓周,是河南人,寄居无锡。一向相熟的,果然是个名手。(问介)传的那套词曲?(小旦)就是《玉茗堂四梦》[24]。(末)学会多少了?(小旦)才将《牡丹亭》学了半本。(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父对过,好上新腔。(旦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25],舞袖歌裙,吃饭庄屯[26]。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旦看曲本介)
【前腔】(小旦)生来粉黛围,跳入莺花队[27],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莫将红豆轻抛弃,学就晓风残月坠[28]。缓拍红牙[29],夺了宜春翠,门前系住王孙辔。
(净扁巾、褶子[30],扮苏昆生上)闲来翠馆调鹦鹉[31],懒去朱门看牡丹。在下固始苏昆生是也,自出阮衙,便投妓院,做这美人的教习,不强似做那义子的帮闲么?(竟入见介)杨老爷在此,久违了。(末)昆老恭喜,收了一个绝代的门生。(小旦)苏师父来了,孩儿见礼。(旦拜介。净)免劳罢。(问介)昨日学的曲子,可曾记熟了?(旦)记熟了。(净)趁着杨老爷在坐,随我对来,好求指示。(末)正要领教。(净、旦对坐唱介)
【皂罗袍】[3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净)错了错了,“美”字一板,“奈”字一板,不可连下去。另来,另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净)又不是了,“丝”字是务头[33],要在嗓子内唱。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韶光贱。
(净)妙,妙!是的狠了,往下来。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䕷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净)这句略生些,再来一遍。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闲凝盼,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声溜的圆。
(净)好,好!又完一折了。(末对小旦介)可喜令嫒聪明的紧,不愁又是一个名妓哩。(向净介)昨日会着侯司徒的公子侯朝宗,客囊颇富,又有才名,正在这里物色名姝。昆老知道么?(净)他是敝乡世家,果然大才。(末)这段姻缘,不可错过的。
【琐窗寒】破瓜碧玉佳期[34],唱娇歌,细马骑。缠头掷锦[35],携手倾杯;催妆艳句,迎婚油壁[36]。配他公子千金体,年年不放阮郎归[37],买宅桃叶春水[38]。
(小旦)这样公子肯来梳栊,好的紧了。只求杨老爷极力帮衬,成此好事。(末)自然在心的。
【尾声】(小旦)掌中女好珠难比,学得新莺恰恰啼,春锁重门人未知。
如此春光,不可虚度,我们楼下小酌罢。(末)有趣。(同行介)
(末)苏小帘前花满畦[39],
(小旦)莺酣燕懒隔春堤。
(旦)红绡裹下樱桃颗[40],
(净)好待潘车过巷西[41]。
注释:
[22]香君:即李香君,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秦淮名妓,娇小玲珑,肤如凝脂,面若桃花,聪慧敏俊,娇媚可怜,人称“香扇坠”。余怀曾赠诗与香君:“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魏子一书诗于粉壁,杨文骢画崇兰、诡石于左偏,时人称为“三绝”。李香君所住的媚香楼因此盛名于秦淮曲中。暖红室本眉批曰:“取《左传》为香君注脚,一部奇文,有本有源。”
[23]贵筑:即贵阳。
[24]《玉茗堂四梦》:明末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四种传奇作品:《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因四剧均写到梦,故称“四梦”。玉茗堂,为汤显祖的书斋名。因汤显祖为临川(今属江西)人,《玉茗堂四梦》也称《临川四梦》。
[25]门户人家:谓妓院。
[26]吃饭庄屯:谓营生之所,引申为营生之资本。
[27]“生来粉黛围”二句:粉黛围、莺花队,谓妓院。莺花,对妓女的称呼。
[28]学就晓风残月坠:谓学唱歌舞表演。晓风残月,典出柳永《雨霖铃》词,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
[29]红牙:奏乐的拍板,用檀木制成,色红,故曰。
[30]扁巾:原作“扇巾”,据暖红室本改。褶(xí)子:原作“裙子”,据暖红室本改。戏衣的一种,在剧中主要由普通人物穿着,即斜领长衫,分男、女两类。
[31]翠馆:指妓院。
[32]【皂罗袍】:该曲辞与之后的【好姐姐】曲,同为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曲文,是女主角杜丽娘游玩后花园时所唱。此二曲表现了李香君随苏昆生学唱昆曲的情景。暖红室本眉批曰:“教歌一事,便用三样变法,此与五段鼓词天然对待。”
[33]务头:戏曲理论术语,指曲中要点处,需要演唱者充分发挥,俗称“做腔”处。
[34]破瓜碧玉:指青春少女。破瓜,指十六岁的少女,“瓜”字拆开,是两个“八”字,故二八为十六。碧玉,人名。据《乐府诗集》引《乐苑》载,南朝宋汝南王宠爱小妾碧玉,作《碧玉歌》三首歌之,其一曰:“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35]缠头掷锦:谓古时艺人歌舞结束后收到的财物。缠头,原指艺人将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客人常以锦帛为礼物赠与艺人。后引申为赠送艺人财物的通称。掷锦,谓赠与锦帛。
[36]油壁:“油壁车”的省称。车身用油彩装饰,多为妇女乘坐。
[37]阮郎:指阮肇。相传东汉时,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巧遇仙女,相与结婚,流连半年。后回乡发现,子孙已历数代。后引申为情郎。
[38]桃叶春水:指桃叶渡,在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人名,晋代王献之爱妾,相传曾于此渡河,故称。暖红室本眉批曰:“结句绝唱。”
[39]苏小:指苏小小,南齐时钱塘歌妓,历代文人骚客为之作诗吟诵而出名。此处隐喻李香君。
[40]颗:原作“夥”,据清康熙刊本改。
[41]好待潘车过巷西:谓等待侯方域的到来。潘车,指潘岳乘坐的车子。相传潘岳貌美,乘舆上街,引得妇女们掷果、围观。
点评:
本出出评:“传奇第二折,谓之正旦家门,正旦,李香君也,杨龙友、李贞丽是香君陪宾,苏昆生是香君业师,故先令出场,前折柳说贾凫西鼓词,奇文也;此折苏教汤若士南曲,妙文也。皆文章对待法。”“曲白温柔艳冶,设色点染,恰与香君相称。”
《传歌》依旧是“生旦家门”的套数,将视野从侯方域身上移到了李香君身上,从李香君角度介绍了杨文骢、李贞丽、苏昆生。虽说仍为引出人物、铺叙情节的陈规,但该出力图有所变化,与前一出侯方域直接出场不同的是,李香君是经由杨文骢、李贞丽二人的出场铺垫后,才辗转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出场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舞台节奏的不同,避免观众的倦怠。
与《听稗》出关心家国的人物相对应,《传歌》出所引出的人物,则是“不知亡国恨”的妓馆中人,比之于复社文人的无奈,他们是真正的麻木不仁。但是在这麻木之下,却又是各不相同的心态。在李香君,其年尚幼,对于家国大义并不全然了解;在李贞丽,她一心只在生意经营上,根本不闻国事;而在杨文骢,他游走于阮、马和复社文人间,不谈国事是因为其八面玲珑的性格;而在苏昆生,他愤于阮大铖认贼作父、毅然出走,视妓馆为避世之地,与李香君、李贞丽、杨文骢又有所不同。同为麻木、各自有不同心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听稗》出复社文人和柳敬亭之间虽然身份不同、却有相同志趣的人物形象设立,可以说是互相补足的。
从矛盾冲突而言,这两出戏的侧重也互为补充。《听稗》出的侧重点是众人对于国愁家患的担忧,在于“兴亡之感”;而《传歌》出的侧重点是诸人对于情缘的牵架,在于“离合之情”。故而,《听稗》着重点出的是复社文人与阮、马之间的冲突,这是后续矛盾的推动;《传歌》着重点出的则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般配,这是后续情节的动因。《传歌》一出,实现了矛盾冲突在“国仇家恨”上的达成,铺衍出了一个从国家到个人的完整架构体系。
另外杨文骢形象的设置,颇有其独特之处。他一方面与马士英、阮大铖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与复社文人交好,是一个处在冲突势力夹缝中的人物。其圆滑与八面玲珑,就不言而喻了。后来杨文骢得马士英起用,而又暗中帮助侯方域等人脱逃,也正是由于他独特的身份地位,才得以实现。没有杨文骢,以血点染桃花扇的事情就无从发生,他在全剧中之地位可见一斑。
历史上的杨文骢是贵阳人,诗画皆工,因仕途不顺而寄情山水、放浪形骸,《桃花扇》中的杨文骢形象几乎全然依照事实。该出中“写兰”一事,也并非孔尚任虚构,而是真实发生、为人们流传许久的美谈。无怪日后汪笑侬改编《桃花扇》一戏时,题诗首先谈及杨文骢,说:“风流输与杨龙友,扇底桃花画出来。却被云亭收拾去,侬今一跃上歌台。”
苏昆生教曲一段,也是本剧常为人所提及者。清代文学艺术作品有集大成的特色,常常广收博采,在与其他作品的互文中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实现作品艺术境界上的超越。该出中的教曲一段亦是如此。尽管自古以来名曲名段不在少数,但是能与李香君身份、年纪相贴合的,莫过于《牡丹亭》中的【皂罗袍】【好姐姐】唱段了。《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正是在这两曲之后,感悟到生命的自由与无限,继而能与柳梦梅相会。剧中由李香君演唱此二曲,一方面是为了展现李香君的才情,另一方面亦是对于侯、李二人相遇的暗示。
生来粉黛围,跳入莺花队,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莫将红豆轻抛弃,学就晓风残月坠。缓拍红牙,夺了宜春翠,门前系住王孙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