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的证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I 亚述进攻巴勒斯坦地区

石刻证实了诸多圣经事件

亚述帝国

 公元前1225年亚述势力范围

 公元前858~前824年帝国的扩张(撒缦以色三世时期)

 公元前745~前727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时期)

 公元前721~前681年(撒珥根二世和西拿基立时期)

 公元前680~前626年,极盛时期的亚述帝国

01 亚述纪念碑证实《圣经》记载

本次参观首先看到的展品主要是发掘自亚述皇宫的出土文物。亚述帝国约在公元前880年开始形成,在近三个世纪中,不断给周边国家带来恐慌,蹂躏并逐渐吞并了许多国家。有多任亚述王入侵或者威胁到了《圣经》中所记载的以色列和犹大的国土,使这两国屈服、进贡。像这样的交往持续了多年,很自然有许多人和战斗事件都分别记载在《圣经》以及亚述的史册和纪念碑上,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圣经》记载的准确性。

现在开始参观吧。进入博物馆入口后左转,穿过衣帽间进入第六展厅,亚述雕塑展区,看看这许多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中的第一件吧。

注:图中数字表示第六展厅,下文各插图中同类数字也表示展厅序号。

02 撒缦以色提到了亚哈和便哈达(约公元前853年)

本节提要

年代:公元前853年

主要人物:亚述纳西尔帕二世;撒缦以色三世;

以色列王亚哈;亚兰王便哈达

这一时期的先知:以利沙

圣经记载:《列王纪上》第22章

进入第六展厅后右转,一直走到头。

我们看到的第一批展品中有一块亚述纪念碑提及旧约中占有突出地位的两位王,证实了《圣经》的时间记载是正确的。有三块类似的纪念碑立在一起,其中之一(中间的那块)纪念的是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前859年)。这位亚述王开始了扩张的行动,建立了帝国。他麾下的亚述军队采用了新的攻城技术,特别是他们使用了壁垒和冲城器械,并由机弦手和弓箭手辅助。

左侧的那块沙色纪念碑对我们极为重要。这块碑名为“撒缦以色三世石碑”(也称为“柯尔克石碑”)。石碑画的是撒缦以色三世(公元前859~前824年在位)向他右手上方的小图所象征的诸神问安。文字则布满他的画像四周以及石碑背面。碑文记述了撒缦以色的前六次军事行动,提到了亚哈(以色列王)和便哈达(亚兰王)。

左:撒缦以色三世石碑

[ANE 118884],第六展厅

右:亚述纳西尔帕二世石碑

[ANE 118883],第六展厅

撒缦以色在石碑中记录了(公元前853年)他如何向西远征,威胁到许多国家。但哈马王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联军来抵御,有十二国的王参加(包括亚哈和便哈达)。亚哈和便哈达大多数时间都在相互攻伐,但有三年他们保持和平(参见《列王纪上》22:1),一起加入哈马的联军抗击撒缦以色。(此期间先知以利沙在世)双方在哈马附近的卡卡拉展开会战,撒缦以色这样描述战斗场面:

“寡人逼近卡卡拉。寡人破坏、摧毁并包围了卡卡拉,他的王室所在之处。前来帮助他的有大马士革的哈大底谢(便哈达一世)的一千二百辆战车、一千二百骑兵、两万步兵……以色列人亚哈的两千辆战车、一万步兵。”

碑文记载联军共有五万步兵、一万四千骑兵和近四千辆战车。撒缦以色吹嘘说自己大胜,尸体让河水断流,鲜血在谷中横流,但他的胜利不可能有碑文所说的那么显著,因为敌军有效地阻止了他进军,他从未占领敌人的领土。《圣经》也没有提及亚哈和便哈达的军队如此大规模地败退。这场会战之后不久,亚哈又去进攻便哈达,死在了战场上(《列王纪上》22:34-35)。

撒缦以色三世石碑确凿地证实了《列王纪下》和《历代志下》中记述的诸多人物的确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我们将会看到,有众多出土文物证实《圣经》人物确实生活在《圣经》陈述的时间、地点,这块纪念碑就是典型。

03 提革拉毗列色入侵以色列(公元前734~前732年)

本节提要

年代:公元前732年

主要人物: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以色列王比加

这一时期的先知:以赛亚;何西阿

圣经记载:《列王纪下》15:29;《历代志上》5:25-26

撒缦以色三世石碑左侧是一块发掘自尼姆鲁德的石板浮雕,讲述的是公元前732年亚述攻占亚斯他录。

公元前824年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驾崩,此后近80年间,亚述和巴勒斯坦地区之间没有发生严重的冲突。直到公元前745年,一个亚述将军夺取了政权,即位为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他重新实行撒缦以色三世的扩张政策。提革拉毗列色在位期间两次入侵以色列。我们眼前的这块浮雕讲述的是占领亚斯他录(约旦河东位于基列的一处地方),特别是要纪念公元前734~前732年间提革拉毗列色第二次入侵以色列的事。亚述王出现在浮雕底部,在他上方则是押送战利品和以色列俘虏。这与《列王纪下》15:29的《圣经》记载完全吻合:

尼姆鲁德(1)的宫殿遗址发掘出的浮雕[编号:ANE 118908],讲述亚述攻占基列的亚斯他录。第六展厅。

“以色列王比加年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来夺了以云、亚伯伯玛迦、亚挪、基低斯、夏锁、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将这些地方的居民都掳到亚述去了。”

《历代志上》5:25-26也提到了提革拉毗列色(这段经文里称他为“普勒”)对以色列的这一惩罚性入侵。记载提革拉毗列色的本纪的牌匾也证实了这次入侵,该牌匾[编号:WA K 3751]稍后就可以在下一层的展厅中看到,参见64页。

04 撒缦以色三世方尖碑上有耶户的像(公元前841年)

本节提要

年代:公元前853~前841年

主要人物:撒缦以色三世;以色列王约兰;以色列王耶户

这一时期的先知:以利沙

《圣经》记载:《列王纪下》第8~10章

(1)黑色方尖碑

就在参观上一件展品时的原来位置,转身就能看到。

方尖碑带我们回到了撒缦以色三世的时代,这块碑给我们提供了已知的唯一一幅希伯来人国王的像。碑为黑色柱状,石灰石制成,四面布满了雕刻画和文字,记录了以色列王耶户如何向撒缦以色进贡(此外还记录了其他事情)。碑文记录了耶户的名字,浮雕画面上,他在撒缦以色三世面前伏拜。碑文这样陈述贡物的价值:

“寡人从他那里收到了银子、金子、一个金碗、金酒杯、成罐的金子、锡、国王手中的权杖……”

(2)背景

(以色列王)亚哈于公元前853年死去,他儿子亚哈谢继位,仅仅在位两年即于前852年早逝,由亚哈的另一个儿子约兰继位,执掌王权十年之久。约兰的统治极其邪恶,公元前841年,将领耶户被以利沙的使者“膏立”为以色列王,受命摧毁亚哈王朝。《列王纪下》9-10章记载了这一系列事件。耶户在位28年,他建立的王朝持续了百年之久。

第六展厅中的撒缦以色三世黑色方尖碑(从上往下的第二个框里的文字提到了耶户)[编号:ANE 118885]

耶户坐车去耶斯列,亚哈的儿子约兰王(战场上受了伤,正在养伤)和二十一岁的犹大王,另一位亚哈谢(一个不可救药的恶棍)在那里。耶户的车扬起一阵尘土,耶斯列守望的人以为大军压境。不过,当耶户越来越临近,守望的人向约兰报告:“车赶得甚猛,像……耶户的赶法。”(《列王纪下》9:20)耶户一箭射死想逃跑的约兰,并重创亚哈谢,使其受了致命伤。耶户进城找到亚哈的遗孀,臭名昭著的耶洗别,那时她正在化妆,从楼上的窗户往外观看。耶户下令将她不体面地从窗口扔下来摔死,然后狗来吃她的肉。

这块黑色方尖碑刻的是耶户向撒缦以色进贡[编号:ANE118885],位于第六展厅。

耶户着手从以色列清除巴力崇拜,手段极其狡猾残暴,诛灭了所有以色列王族,以及巴力的祭司。从这块方尖碑上,我们可以看到耶户(在作王的头一年)试图通过向撒缦以色三世进贡的方式来赢得亚述的友谊。

这块1845年于尼姆鲁德发现的石碑作为世俗文献记载,可靠地证实了《圣经》中与之同时代的又一位王的存在。

我们现在来看那对人首翼狮像。这对石像曾坐落在公元前883~前859年在位的亚述纳西尔帕二世(撒缦以色三世的前任)的金銮殿门口。宫殿位于尼姆鲁德。下文将窥探亚述帝国的三座都城及其宫殿的历史。

05 亚述宫殿(公元前880~前612年)

亚述诸王在王宫入口两侧放置硕大的人首翼牛或翼狮像。这些雕像是智慧与力量的象征,表明帝王统治领土的宽广。在尼姆鲁德发现的这些巨大人首翼狮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曾经为多位侵袭过以色列地区的亚述王“镇守”宫殿。尼姆鲁德城墙防卫着的城市面积达360公顷。其中仅宫殿的面积就占了20公顷,耗费了长达50年的时间才建成。

巴拉瓦特(撒缦以色三世建造的行宫)的巨大城门装饰有许多青铜雕刻,这些青铜雕刻的原件位于两扇城门复原品上,并有玻璃罩保护。其中的一件青铜雕刻记录了亚述对卡卡拉的远征(参见第21页),上面刻着战车进攻哈马地区,下方则是押解俘虏。

当你走到人首翼狮像之间时,请看左侧的玻璃罩[编号:Band 124655]。

艺术家画笔下的尼尼微王宫

[编号:Band 124655]

撒缦以色三世的皇宫巴拉瓦特大门上的铜饰,描述的是第11页所述在哈马(位于上方)和卡卡拉(位于下方)进行的军事行动,位于第六展厅。

[编号:ANE 118801-2]

复原的巴拉瓦特大门,门前的一对人首翼狮像(有五只脚)原本坐落在亚述纳西拔二世在尼姆鲁德的金銮殿门口,位于第六展厅。

[编号:ANE 118872]

人首翼牛像,亚述纳西尔帕二世王宫门口有一对这种像,这是其中的一尊,位于第八展厅。

探究尼姆鲁德、科尔萨巴德和尼尼微三座亚述首都的历史并不难。大约在公元前880年,亚述纳西尔帕二世从亚述古城迁都到尼姆鲁德,亚述遂定都于此170年。撒缦以色三世即位后,在附近的巴拉瓦特建造了行宫。又经历了其后五位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国王统治后,公元前745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登基为亚述王。前面已经看到了,他入侵以色列,并记录下战果。提革拉毗列色在尼姆鲁德作王,想必经常在这些带翼雕塑之间穿行。他儿子撒缦以色五世也在尼姆鲁德作王。

直到撒珥根二世于公元前722年接续撒缦以色五世登基为王之后,尼姆鲁德才终止了亚述首都的地位。撒珥根二世在科尔萨巴德建造了新宫殿。(很快我们就能看到他的翼牛像)然而,科尔萨巴德只做了一任亚述王的首都,因为撒珥根之子西拿基立迁都到了尼尼微。此后尼尼微一直是亚述首都,历经五位国王统治,直到公元前612年被迦勒底人摧毁。

与《圣经》历史相关的亚述宫殿次序如下:公元前880~前710年的尼姆鲁德(包括附近建于公元前845年的巴拉瓦特);公元前710~前700年的科尔萨巴德;以及公元前700~前612年的尼尼微。

06 尼姆鲁德宫墙浮雕

现在离开巴拉瓦特城门,进入第七展厅——尼姆鲁德宫殿浮雕(通常称作“尼姆鲁德画廊”)。

这里有亚述纳西尔帕尔二世金銮殿里的浅浮雕。纵观历史,这位王对叛逆者和战败的敌人之残忍无人能出其右。这些版上的浮雕主要内容是亚述纳西尔帕尔二世狩猎和打仗的事。这里并没有《圣经》事件的直接证据,所以我们很快转入第八展厅。

07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普勒)的更多相关资料(公元前745~前727年)

本节提要

年代:公元前745~前727年

主要人物: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以色列王米拿现、比加、何细亚;犹大王亚哈斯;亚兰王利汛

这一时期的先知:以赛亚;何西阿

《圣经》记载:《列王纪下》15-16章;《历代志下》28章;《以赛亚书》7章

第八展厅(更多尼姆鲁德宫殿浮雕)里有其他巨大的人头兽身像,但我们感兴趣的是提革拉毗列色三世。

亚斯他录浮雕记录了公元前732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对以色列的第二次入侵。《圣经》九次提及这位亚述王。当我们从第七展厅进入第八展厅时,右侧就是他的石像。再往前走一点,右侧是描绘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战车的浅浮雕。

《列王纪下》15:19-20记载了提革拉毗列色第一次入侵以色列的事。当时以色列王是米拿现(公元前752~前742年在位)。《圣经》如此记载:

“亚述王普勒来攻击以色列国,米拿现给他一千他连得银子,请普勒帮助他坚定国位。米拿现向以色列一切大富户索要银子,使他们各出五十舍客勒,就给了亚述王。于是亚述王回去,不在国中停留。”

左: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编号:WA118900],位于第八展厅;

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另一种战车[编号:WA124961 & 132306],位于第八展厅

提革拉毗列色自己的本纪(这里看不到展示)如此记述:

“至于米拿现,寡人像一场暴风雪一样震慑了他,他像只孤鸟一样逃窜,又在我脚前下拜。我打发他回去,给我进贡。”

关于这位亚述王的其他记录证实了《圣经》关于他入侵以色列的记述。为了满足大家的兴趣,我们对《列王纪上》15:22-31、16:5-9;《历代志下》第28章和《以赛亚书》第7章中的事件进行了整理,并加上了提革拉毗列色自己的一些显著的相关记载:

将军比加发动政变弑君后于公元前740年登基为以色列王。不久,他与亚兰王利汛联合起来攻击犹大。而在犹大,国王亚哈斯罔顾以赛亚的意见,拒绝寻求神的帮助。结果,以色列和亚兰联军重创了犹大,杀死十二万男丁,并掳走许多俘虏。亚哈斯绝望之下求助于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以金钱来求他解救。《圣经》说:

“亚哈斯差遣使者去见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说:‘我是你的仆人、你的儿子。现在亚兰王和以色列王攻击我,求你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亚哈斯将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亚述王……就上去攻打大马士革,将城攻取,杀了利汛,把居民掳到吉珥。”(《列王纪下》16:7-9)

公元前732年,比加(以色列王)和利汛(大马士革的亚兰王)的联盟瓦解。大马士革陷落,历史悠久的亚兰王国终结了。至于比加,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受害于一桩阴谋——何细亚杀了他,篡了他的位(《列王纪下》15:30)。

提革拉毗列色的本纪证实了这一切,涉及如下人和事。一份题记中讲述了亚哈斯(犹大王)如何付给他包括王室财产、黄金、白银、铅、锡、铁、羊毛制品、亚麻布、紫袍、马匹和骡子的巨额贡赋。提革拉毗列色也详细记述了自己如何攻取亚兰,扫平通往大马士革的全部道路。他还讲述了利汛王怎样逃离该城,利汛王的谋臣如何在一片残垣断壁中被钉在尖桩上。提革拉毗列色的本纪也声称参与了比加遇刺的阴谋:“他们推翻了比加王,我就让何细亚作王统治他们。”《圣经》里的历史记载再次得到了多方验证。

08 撒珥根二世与公元前722年撒玛利亚的陷落

本节提要

年代:公元前722年

主要人物:撒缦以色五世;撒珥根二世;以色列王何细亚

这一时期的先知:;以赛亚;何西阿

《圣经》记载:;《列王纪下》17:1-6,24;《以赛亚书》20:18

我们从第八展厅步入第二十三展厅(希腊和罗马雕塑),再左转进入第十展厅,科尔萨巴德城门上的巨大的人首翼牛像就矗立在那里。朝楼梯顶部看,有一幅亚述皇帝撒珥根二世的雕刻,比真人要大。这位皇帝的记录证实了《圣经》关于公元前722年北王国以色列的首都撒玛利亚陷落的记载。这幅巨大的雕刻来自撒珥根在科尔萨巴德的宫殿,雕刻中,左侧是王,在接待一位贵族,很可能是他儿子——太子西拿基立。

《列王纪下》17:1-6记载,以色列王何细亚最初屈服于撒缦以色五世,向他进贡。然而,何细亚不久就停止进贡,并求助于埃及帮他抵御亚述。撒缦以色的回应是把何细亚抓起来囚禁,并围困撒玛利亚。三年后,公元前722年该城陷落——此时撒缦以色刚刚去世,撒珥根二世继位。

墙面上刻的是萨尔根二世(左)接见一位高官,也许就是西拿基立[编号:ANE 118822],位于第十展厅

数世纪以来,众先知警告说以色列国会陷落、遭到惩罚、被掳,而撒珥根二世正是让这些警告成为现实的亚述帝王。从此,北方的十个支派成为掳民,只剩下南国犹大还是自由的。撒玛利亚凭借坚固的城防坚持了三年。考古发掘显示,公元前722年围困之前四五十年,耶罗波安王修了双重城墙,总厚度达9.8米。不管怎样,正如《圣经》所说,撒玛利亚因其百姓的罪恶陷落了,并且——

“亚述王攻取了撒玛利亚,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亚述王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人来,安置在撒玛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们就得了撒玛利亚,住在其中。”(《列王纪下》17:6, 24)

有多处碑文都将撒玛利亚的陷落归功于撒珥根二世。比如本馆中一根未公开展览的棱柱[编号:WA 22505]上的碑文说撒珥根二世的一次远征攻掠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诸多地方,攻占了撒玛利亚,“暗利家之地”。撒珥根二世留下的另一处碑文说:

“寡人登基的第一年,围困了撒玛利亚,将其征服,掳走了27,290名居民。”

这些文字出自科尔萨巴德出土的撒珥根纪念碑,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根棱柱(很幸运,这件文物并未在战乱中遗失)记载的内容更加详细:

巴格达的伊拉克博物馆里的刻字棱柱,描述了撒马利亚的陷落,以及之后该地区的人口迁入,印证了《列王纪下》第17章。(大英博物馆中有一个未展出的棱柱[编号:WA 22505]也与之类似,不过是九边形的)

“寡人包围了撒玛利亚,将其中的27,290名居民掳走……寡人用从他们身上得到的装备了200辆战车……寡人修复了撒玛利亚城……从寡人征服之地迁徙居民住在其中。”

由此可以看到,多份古代文献证实,《圣经》记载完全准确。迁入撒玛利亚代替以色列人的是亚述从巴比伦和亚兰北部押来的掳民。因此这片土地上有了新的语言和风俗,以及信仰上的混杂。由此产生了撒玛利亚教派,而犹大的主流犹太教对此深恶痛绝。

09 摩押王证实了《圣经》历史记载(约公元前853年)

本节提要

年代:公元前853年

主要人物:;摩押王米沙;以色列王暗利、亚哈

这一时期的先知:以利沙

《圣经》记载:《列王纪下》3:4-5

摩押石碑(米沙碑碣)

摩押石碑并不在大英博物馆里,不过大英博物馆有一个同比例复制品展出。我们提到这件文物,是因为对于研读《圣经》历史,这是能发挥最绝妙作用的纪念碑之一。原件是巴黎卢浮宫的展品。摩押地位于死海以东,大约长950公里,宽40~50公里。大卫和所罗门制服了该国,使之成为附庸,但公元前930年起,该国不再服从以色列的统治。然而,《圣经》记载表明,公元前853年(亚哈死的那一年)摩押又已经长期顺服以色列,此时准备再次寻求独立。《列王纪下》3:4-5说:

“摩押王米沙牧养许多羊,每年将十万羊羔的毛和十万公绵羊的毛给以色列王进贡。亚哈死后,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

摩押石碑,也被称为“米沙碑碣”,近1.2米高,60厘米宽,6厘米厚。

1868年,一个阿拉伯酋长得到这块纪念碑。此碑提及以色列王暗利和亚哈,并列举了摩押王米沙的诸多成就,证实了上述经文的准确性。米沙用39行碑文告诉我们:

“我是米沙……摩押王……以色列王暗利压制摩押许多年……他儿子(亚哈)……也说:‘我要让摩押谦恭顺从。’在我作王的时候他如此说,但我胜过了他。”

摩押石碑接着讲述了从以色列夺取其他地区的事,还有兴建水坝和城镇。这无疑是对《圣经》历史细节记录准确性的有力证明。

10 希西家保卫耶路撒冷(公元前701年)

本节提要

年代:公元前701年

主要人物:西拿基立;犹大王希西家;以赛亚

《圣经》记载:《列王纪下》18-20章;

《历代志下》32章;《以赛亚书》36-37章

史书和西拿基立王宫殿雕刻中如此记载

撒珥根二世和西拿基立浮雕的对面是一块巨大的烧制版刻。

即将进入的拉吉展厅中的展品是最能证实《圣经》历史记载的已出土文物之一。实际上,这些1847年出土自尼尼微宫殿的文物是首批直接证实《圣经》历史事件的文物。亚述王西拿基立比其父撒珥根二世更具侵略性。公元前701年他率领大军攻入犹大,要占领所有坚城。此时驻耶路撒冷的先知是以赛亚,犹大王是希西家。《圣经》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来记述西拿基立与杰出而敬虔的希西家之间的交手。而亚述的记录也同样对此着墨颇多。西拿基立的编年史出土于尼尼微,一起出土的还有石刻壁画,这些壁画镶嵌在他宫殿的墙上,他的宫殿共有71个房间。

我们先来看拉吉展厅门口那块很大的石板,上面有文字(见右下图)。石板严重烧焦,因为近100年后的公元前612年,尼尼微毁于大火(应验了先知那鸿的预言)。板上的文字详细记述了希西家给亚述人的贡赋,并将其归功于那次军事行动。《圣经》说希西家拒绝侍奉亚述王、向他进贡。(《列王纪下》18:1-18)西拿基立怒火中烧,《列王纪下》18:13-15说:

考古学家绘制的落入西拿基立之手前的拉吉要塞。

焚烧过的刻文,出土自尼尼微城西南部的宫殿,记载了希西家向亚述缴纳的贡赋[编号:WA 118815],位于第十展厅。

“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见亚述王,说:‘我有罪了!求你离开我,凡你罚我的,我必承当。'于是,亚述王罚犹大王希西家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希西家就把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银子都给了他。”

亚述王要希西家缴纳的贡赋高达10吨白银和1吨黄金。尽管榨取了如此巨额的贡赋,西拿基立显然决定继续其洗劫耶路撒冷的企图,在围困从西南方向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上最后一座坚城、距耶路撒冷48公里的拉吉时,他派高级将领来威胁希西家(这些都记载在《列王纪下》18:17-37)。

西拿基立的本纪与《圣经》关于此次冲突的记载大致吻合(稍后在关于“泰勒棱柱”的介绍中将提及)。亚述记载如下:

第十展厅的壁橱中有一根八面棱柱[编号:WA 103000]。上面包含攻克拉吉以及有效地把希西家“困在”耶路撒冷的报告。泰勒棱柱要到美索不达米亚展厅(第五十五展厅)才能看到,该棱柱载有西拿基立自己对入侵犹大的描述。

“犹大的希西家不伏在寡人的轭下,寡人就围困他的46座坚城……爬城墙、用攻城器械猛攻……挖地道、击破城墙,用各种方法,寡人攻占了这些城。寡人掳走了200,150名居民……马匹……牲畜和羊群不计其数。

“(希西家)他自己像只笼中鸟一样被寡人困在他的王城耶路撒冷。寡人修建工事攻击他;寡人把从他城门出来的人赶回去继续其悲惨命运……

“寡人显赫而可怖的威严压服了希西家……他的雇佣兵……离弃了他。此外,我把30他连得金子、800他连得银子(寡人掳来的)、宝石、锑、珠宝……象牙……值钱的珍宝,还有他的女儿、女眷、男女乐师伶人都送去王城尼尼微。”

《圣经》和西拿基立的碑文在下列几点上吻合:①希西家背叛了西拿基立;②46座犹大坚城陷落了;③拉吉也陷落了;④希西家被“困在”耶路撒冷;⑤希西家进贡了30他连得金子(尽管白银和其他贡品的数量还有争议);⑥耶路撒冷并未陷落,在未经任何战斗的情况下,亚述大军就离开了该地区。按照《圣经》的记述,西拿基立的军队被耶和华的使者毁灭了,而亚述人也清楚地承认耶路撒冷毫发无损(著名的“泰勒棱柱”上的记述)。不一致之处很容易解释。

现在我们从撒珥根的翼牛像之间穿过,进入有“拉吉浮雕”的展室。耶路撒冷并未陷落,所以西拿基立不得不满足于把拉吉当作他浮雕的主题。此外,他再未返回巴勒斯坦地区,无疑是因为在这里承受了巨大损失。《圣经》记载了希西家看到耶路撒冷被围似乎无法避免后,怎样精心地预备。他祈求神的帮助,而以赛亚向他传耶和华的话,让他确信能够得到解救。《列王纪下》18-19章、《历代志上》32章以及《以赛亚书》36-37章详细记述了这些内容。其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特哈加,古实太子抑或摄政王,率军来犯,西拿基立转去迎战(参见《列王纪下》19:9和《以赛亚书》37:9)。亚述军队定然是在从战场上返回后,还没抵达耶路撒冷城下就覆没了。一天夜里——

发现尼尼微遗址的19世纪考古学家亨利·莱亚德爵士制作了许多出土石刻的绘本,都是在这些石刻被运走前绘制的。这是他绘制的拉吉围城浮雕,可以媲美拉吉展厅中的原件(参见下一页的图片及相关事件的记述)。

拉吉围城战浮雕局部[编号:WA 124906],位于第十展厅。

阿兰·索雷尔绘制的拉吉围城战复原图,位于第十展厅。

西拿基立接受拉吉的投降,收取战利品[编号:WA 124910-2],位于第十展厅。

“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列王纪下》19:35-36)。

对于西拿基立野蛮而可怕的围城战,在拉吉展室可以获得极为鲜活生动的印象。展室四面是曾作为王宫一间房间“壁画”的浮雕石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描述了围困并攻克拉吉的故事。进攻部队的身后是弹弓手,最前沿是弓箭手,之后是冲锋队。士兵们筑起大量土垒(在盾牌保护之下抛土筑成,以有效降低城墙高度),攻城器械往上面冲锋。防御一方则往下扔火把和石块。

浮雕内容显示,攻城战从该城左侧打响,在右侧结束。画中,亚述人从城中运出一辆战车和其他物品,还有无数俘虏,包括装着家眷孩童的车辆。亚述人把战死的守军穿在杆上,举行阅兵,以挫伤敌人士气。有些俘虏遭受了折磨,被打得皮开肉绽。在展室尽头,可以看到西拿基立坐在行军宝座上,接受该城投降。浮雕上的一段题记这样写道:

发掘拉吉出土的箭头[编号:WA 132146]和甩石[WA 132127-40],位于第十展厅。

“至高之王,亚述王西拿基立,坐在宝座上,在拉吉获得的战利品从他面前一一经过。”

也许希西家的贡赋就是在那时交纳的。西拿基立背后的人打着拂尘;不过王的面貌已经被捣毁了。

墙上的一个壁橱里收藏了在拉吉发掘出的弹弓飞石和箭头。看看现代艺术家对亚述围城战的印象会有益处,就在壁橱旁边。一根八面亚述棱柱(图见43页)记录了西拿基立的五场战役,包括攻占拉吉。

11 西拿基立遇刺

另一处得到亚述文记载证实的《圣经》内容是西拿基立返回尼尼微后,在偶像庙里崇拜时怎样被自己的两个儿子杀死。《圣经》也记述了这两个儿子怎样逃到亚拉腊,西拿基立的另一个儿子以撒哈顿追击并击败他们,随后加冕为王。(参见《列王纪下》19:36-37;《历代志下》32:21和《以赛亚书》37:38。)

亚述文记载完全证实了《圣经》的这些记述,因为除了巴比伦史书的进一步证实之外,以撒哈顿的尼尼微文献中有这样的碑文:

“尼散月……寡人愉快地走进王宫,这精美绝伦的地方承载了列王的命运。我的兄弟们作出了残忍的决定。他们亵渎了众神,行暴虐之事,图谋罪孽……为了夺权他们弑杀了父亲西拿基立……”

先知以赛亚

虽然有了如此多证实《圣经》记载的考古发现,我们绝不能忽视当时杰出的教师以赛亚。他在弥赛亚降生700年前就详细预言了弥赛亚要怎样来临、为人类的罪受苦代赎。他论及基督的复活、教会的建立及其在全世界的扩展。他大量精准的预言、高屋建瓴的论述,都得到了应验,证实了《圣经》是独一无二的默示之书。以赛亚先知最主要的主题是个人要寻求赦免,与神和好。

12 耶路撒冷的希西家水道

考古发现也断然证实了与希西家和西拿基立有关的另一处《圣经》记述。《圣经》记述了公元前701年希西家为了预备抵御围城(可能是在西拿基立首次来犯之后),堵塞了城外的泉源,把基训的泉水通过水道引入城中(《列王纪下20:20;《历代志下》32:3-4, 30)。这条533米长的水道是在坚固的石灰岩中凿成。大部分的水道高约1.8米,深深地埋在地下,流向西罗亚池(同时建成)。水道由两组工人从两端同时掘进修成。完工时,在两组工人会师之处的墙壁上放置了一块纪念牌。1838年,一位美国东方学家爱德华·罗宾孙发现了这条水道,1909~1911年,水道被清理出来了。1880年发现的石刻记述了水道的完工(见左图)。石刻原件由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陈列展出,西罗亚水道刻文译文如下:

希西家水道。水道高度在1.6~2米之间,但在某些地方高达4.8米,这些比较高的地方甚至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似乎工人们利用了天然侵蚀形成的河槽。

西罗亚水道由伽罗·纳尔班迪安拍摄。

两队工人从两端开挖,最后会合点接近希西家水道的中点,尽管,如图所示,在合龙点附近水道弯度很大。

西罗亚池。2,700年后,孩子们仍在西罗亚池里游泳。池中的水来自城外的基训泉,距西罗亚池533米。

“水道是这样凿成的……还有6肘就贯通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工人喊叫同伴……(此处的话看来是说两条水道彼此之间稍稍有些错位)……水道贯通之时,工人们都打到了自己的同伴,斧头碰到斧头,水从泉源流了1,200肘远的距离进入储水池,工人头顶上的岩石有100肘厚。”

希西家水道(也称为西罗亚水道)是造福耶路撒冷的三大古代水利设施之首,长度和埋藏深度都远超其他二者。这是一项让人叹为观止的工程成就,完工速度也十分惊人。现在人们仍然无法解释当时的工人如何能从两端开挖,在中间相会,如何在施工时通风。这是古代最长的未在中间钻井而直接从两面开凿会合的水道。

有些地质学家声称水道是在公元2世纪凿成的,但2003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位顶级考古学家的文章,证实了该水道修建于公元前8世纪。这一结果得自水道石膏衬料中的植物残片放射性碳同位素检测,这些衬料是为了防止水从石灰岩水道中的裂缝流失,足足有20厘米厚。水道几乎是水平的,经过533米之后仅仅下降了32厘米,水经水道流往西罗亚池。水道深入地下46米。水道蜿蜒前行——这一特征的原因有许多可能,包括避开王室墓地、地质条件的限制。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内的西罗亚水道刻文。

13 亚述王提到了玛拿西(约公元前678年)

希西家之子玛拿西受到西拿基立之子以撒哈顿的逼迫,后者入侵犹大(与其他地区),搜刮了极其沉重的贡赋用于重建尼尼微王宫,包括建筑材料和金银。玛拿西并未像其父那样获得神的拯救,因为他把可憎的偶像崇拜带回来了。《圣经》说:

“玛拿西引诱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以致他们行恶比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灭的列国更甚……所以耶和华使亚述王的将帅来攻击他们。”(《历代志下》33:9, 11)

以撒哈顿在一块烧制黏土棱柱上刻字记述了自己的入侵,其中提到了玛拿西。(图片见下一页)

“寡人招来赫梯地和河(幼发拉底河)对岸的诸王:推罗王巴路、犹大王玛拿西(之后还提及20位统治者),要他们上交寡人索要的贡赋,并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运到尼尼微……包括用于寡人宫殿的建筑材料:巨木、巨梁、香柏木和松木的板材……还有从山中他们的采石场获得石制神像……石灰岩板材、阿斯南石、大大小小的木纹角砾岩。”

鸣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不久,玛拿西被以撒哈顿的儿子俘虏。


(1) 尼姆鲁德另译宁录,许多人认为尼姆鲁德就是圣经中的宁录。不过通常所用的拼法(Nimrud)与圣经中的宁录(Nimrod)稍有不同,而且作为知名的考古遗址,“尼姆鲁德”这一中文译名已经广为采用,所以未将其译为宁录。——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