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雨水

雨水是进入节气的第二个环节,毕竟处在『三九天』末梢、春寒料峭、气温忽高忽低之际,生活起居应顺应自然,掌握节气养生的精髓。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经过一冬的收缩,开始变得舒展,毛孔也由封闭状态开始张开。这时如过早脱去冬衣,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风寒致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雨水,立春以后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写道:“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节气并不意味雨天的到来,在南国,雨水仍是稀少,冬季风的势力还没有完全退出我国大陆,夏季风没有崭露头角。就在这个时节,第一场春雨来临了,因而称为“雨水”。从此往后,雨水会逐日增多。

虽说雨水之后,气温回升较快,但是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不肯收去余寒。毕竟是“三九天”末梢,气温忽高忽低,春寒料峭,也是正常现象。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由于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所以,雨水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的生长危害很大。同时,这样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也很大。因此,人们要注意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的保健。

节气养生指南

雨水是进入节气的第二个环节,毕竟是“三九天”末梢,春寒料峭,气温忽高忽低之际,生活起居也应顺应自然,掌握节气养生的精髓。

第一,注意调养脾胃。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加上此时气候较阴冷,故可以适当进补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与此同时,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难免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不适,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第二,“春捂”很关键。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再加上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穿衣方面要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注意“春捂”。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之外,还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

第三,雨天选择室内运动。雨水时节降水开始增多,气温极易变化,即所谓“倒春寒”。因此在雨水时节前后,可减少室外活动,遇下雨或刮风等恶劣天气时,采取室内活动的方式进行锻炼。健身球不为场地所限,是一种非常好的室内健身方式。健身球作为一项新兴、有趣、特殊的体育健身运动,用途和优点很多,健身效果良好,有很好的损伤恢复和康复功能。在锻炼时也比较安全,不容易出现损伤,还可以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

第四,避免阴郁情绪。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可以排解心情抑郁,远离沉闷,让心情愉快起来。然而雨水节气到来,下雨的时候比较多,尤其是南方,这可能会让人心情不好。这个时候,可以多与人交流,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相对愉快起来,人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能有生气,肝才能有活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少熬夜、少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气机的平衡运行。平时可以多喝春茶来提神。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枸杞子茶等,都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人参炖鸡、黄芪炖肉等食物,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心情的低谷,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第五,增强身体免疫力。雨水后,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春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疾病,故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另外,肝病也多在春季复发。因为进入三四月以后,常会春雨连绵,湿气较重,而风热和风寒都可能引起肝病复发。由于大部分慢性乙肝复发无症状,因此要及时发现肝病复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气候明显变化的春季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小妙招:吃些茼蒿,养养脾胃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当然调养脾胃应首当其冲。

春季调肝养脾的食物很多,如糯米、燕麦、高粱、南瓜、茼蒿、四季豆、板栗、红枣、山药等,而在这些食物中,茼蒿是最适合不过的时令食疗菜肴了。

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许多人只是将茼蒿作为火锅的必备菜品,实际上,除了作为火锅“伴侣”,茼蒿的吃法还有很多,或用开水烫后加入蒜泥、芝麻等凉拌,或将其榨汁,或加入粳米熬粥等都是别具风味的。

不过,《本草逢原》说,“茼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所以,一次不要进食太多。同时,体质虚寒而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

除了饮食调理健脾养胃之外,按摩腹部也是一种好方法。具体做法是:先仰躺在床上,然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次左右即可。也可以通过散步、做一些伸展运动来达到调养脾胃的目的。

小妙招:脚部保暖的好方法

有句谚语说:“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脚,素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经络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感应点和反射区。足踝以下,双脚共有66个穴位,占了全身穴位的1/10。这些穴位都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汇聚的地方。

若是脚部受到湿寒侵袭,五脏六腑必然会受到影响。而且,脚位于人体的最底下,距心脏的位置最远,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所以,脚很容易受到湿寒之气的侵袭。除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温热水浸泡双脚。

除了保暖之外,平时也可以通过“干洗脚”的方法,刺激脚部的穴位,以行气活血,提升自身的抵抗力。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复按摩10~15次就可以了。

小妙招:敲敲风市穴,告别关节炎

因为穿鞋的缘故,对于脚部的保暖,人们不容易忽视。倒是腿部保暖的问题,经常被一些姑娘忽视了。有些爱美的姑娘们眼看春天来到,不顾腿部受寒,便早早地穿起裙子,若是长期如此,风邪便会携湿寒由风市穴位侵入人体,在风邪的长期侵袭下,容易形成“风寒腿”,患上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腿部的保暖很简单,只要穿上一件贴身的棉质秋裤就可以了。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外,敲风市穴也具有将虚邪贼风拒之门外的功效。风市穴处于大腿外侧,属于胆经上的一个穴位。“市”就是“杂聚”的意思,“风市”就是各种风邪的聚集之地。

敲风市穴很简单,坐着、站着都可以敲,尤其是当我们感觉累了的时候,敲20~30下,便会让健康“随风而至”。

小妙招:体内有湿,喝薏米党参粥

薏米,又叫薏苡仁,民间称为“天下第一米”。薏米具有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等功效,其美容功效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薏米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有首民谣是这样说的:“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

党参,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本草正义》记载,党参“与人参不甚相远”“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

若将薏米与党参一起熬粥,则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实在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佳品。

具体做法很简单: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滤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然后将三者放入锅中,并加入1000毫升清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约半小时。

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再焖煮一会儿后,就可以盛出来吃了。每天拿来当早餐吃很不错,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这个薏苡仁党参粥。此粥滋补效果虽好,但是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

除了薏米党参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

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尤其是一些如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是容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

节气习俗:雨水逢元宵,团圆吃汤圆

雨水节气附近,往往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过元宵节还有吃元宵的习俗。起初,人们把元宵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猜灯谜”,又叫“打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最早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可以作为愉悦情志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