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当代动画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米歇尔·欧斯洛的洛可可与洛特·雷妮格的历险记

民族认同是民族在地域、风俗、文化、语言、宗教等多个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自我特征的认同,其核心是民族价值观的认同徐黎丽.民族学原理[M].人民出版社,2014.。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急切地寻求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担心被全球化潮流下他国的文化输入所吞噬,因此各种形式的本国文化保护都受到政府和人民的推崇。动画与传统艺术形式、经典传说故事的结合能够很好地引导观者思考并加强这种民族认同感,提高群体的文化敏感度。米歇尔·欧斯洛在《三个发明家》中讨论了原生族群的自我认同与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和恐惧,原生族群的自我认同又包括了对自身信仰的坚持以及对现有状态的满足感,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则体现在害怕原生族群的信仰和传统被取缔,通过影片叙事辨析了民族认同感的利与弊。影片中出现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映射了真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而与《三个发明家》相反,出生于1899年的德国导演洛特·雷妮格在《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中则极力寻求着一种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的融合。该片将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加工改编,并运用了中国皮影戏和剪纸艺术的元素,使得这部经典德国动画片浸透着浓郁的东方风情。两部作品均采用了剪纸工艺进行动画制作,《三个发明家》的剪纸风格偏向浅浮雕的形式,人物与场景浅浅地浮于纸面,和平面剪纸相比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细密繁复的洛可可式纹样的使用使得剪纸效果更加具有装饰美;《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则采用平面剪纸的形式,借鉴了中国皮影戏和剪纸的制作手法,同时也使用了大量繁复的装饰花纹,人物形体灵动优美,并通过将剪纸人物和场景放在玻璃台上,通过玻璃台下方投射灯光来达到剪影效果,不同色彩渲染出不同的情节氛围,与故事情节牢牢结合在一起,扣人心弦。不同的国籍和年代背景,让两位导演通过动画艺术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思考,本节将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对这两部经典的剪纸动画进行分析。

一、民族的行与停:《三个发明家》

《三个发明家》是米歇尔·欧斯洛的第一部动画短片,发表于1979年。影片长12分钟,是洛可可风格的镂空剪纸定格动画。剪纸动画工程量大、步骤烦琐,但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魅力。动画讲述了一家三口醉心于各种发明,男发明家制作出热气球,女发明家创造出高效且美观的编织机,小女孩做出了各种有趣的发条玩具,然而周围人对他们的发明并不感兴趣,十分惧怕这些新事物可能带来改变,甚至因为恐惧在故事结尾将三个发明家和他们的房子付之一炬。这一切的发生可以从导演的生活背景窥见端倪,法国十分珍爱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将文化遗产视为生命,其于1913年率先出台文化遗产保护法,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完善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一个视文化遗产为生命的民族必定具有对传统的诸多坚持。影片中的其他人也可以看作是法国的传统坚守者,而三个发明家则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寻求创新的人,创造与保守发生了剧烈冲突。虽说他们处于同一民族共同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民族内的不同个体所吸纳的知识、信息量出现差异,致使他们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的差异逐渐拉大,并自发地划分群体,对内部同伴的认同,对外部异类出现排斥,最终演变成一个个戏剧化的真实悲剧。

(一)守旧与创新下的法国动画

1.引领艺术:法国动画的独到性

提到动画和电影,就不得不说到在动画史以及电影史上占有极高地位的法国,它不仅是电影的诞生地,也是动画电影的出生地。其影视技术长时间走在世界前列,并领先于世界发明了日光蚀刻法、活动画片转盘、转轮摄影机、光学影戏机、电影机等等,为动画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而早在电影被公认发明之前,在法国已有超过五十万人次观看过手绘画片的放映——这就是最早的动画电影。《Cartoons》, by Giannalberto Bendazzi, John Libbey&Company Ltd, 1994.在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在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中进行首映之前,便由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在巴黎著名的葛赫凡博物馆中带来了动画电影的雏形,并为之取名“光影剧场”。雷诺对于动画的贡献便是发明了“视觉剧场设备”,并放弃使用拍摄的照片来制作动画,坚持手绘图像,并展现出了将动画当作“工艺”的情怀和态度,这也在无形间确立了动画艺术的特性与价值余为政,冯文.动画笔记[M].京华出版社,2010.。法国动画的工艺情怀奠定了往后几十年法国动画创作者革新思想的基础,而电影先驱梅里爱先生的停机再拍技术为定格动画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法国动画的艺术地位也因为战后的选择得到了巩固,战后的美国动画进一步工业化,进入了流水线生产,而法国则走了一条革新的创作道路,不断追求技术拓展和艺术表现,虽然这导致法国动画无法像美国动画一般进行工业化生产,但却保证了法国动画的艺术价值,让法国在影像成果、美学研究、技术研发等方面很长一段时间内让他国望尘莫及。

《三个发明家》一片的导演米歇尔·欧斯洛也同样受到这种追求动画艺术表现热情的影响,创作出了同时具有洛可可风格和浅浮雕风格的剪纸作品,保留了法国动画的精致独特,也很好地保留了民族特性。它不仅是一部动画片,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盛大的视觉享受。除了手法上的创新,还有片中制作精美的三个主角和他们的房屋在故事结尾被真实烧毁的做法,也有让观者内心震惊的新颖感。影片的“新”被付之一炬,何尝不是一种新旧的冲突?而结尾镜头右移,旁白响起:“你看到了吧,这是在拍电影呢。”更为故事增添了一层讽刺意义,嘲讽人们明明身处这样的世界却不自知,还意图将一切黑暗掩埋起来。精致至极的剪纸被火焰真实烧毁的画面冲击人心,比假想的画面更让人痛心与惋惜,而这便是剪纸动画才有的魅力了。

2.坚持传统:守旧与创新的碰撞

法兰西民族是欧洲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深厚的艺术内涵,也正因为如此,法兰西整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虽然说对传统的传承和坚持是每一个具有独立文化的民族都应该去实行的,但也不乏一些极端保守的人存在,这可能就是《三个发明家》中其他保守人士的原型。而动画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艺术处理后再展现给观众的,难免会对现实进行夸大或者凝缩。

影片中男发明家乘着热气球飞上天空,然后在飞鸟环绕之下逐渐降落地面,但下面的人却被眼前的景象吓得魂不守舍,一个躲进了草垛,一个躲进了木桶,一个躲进了小屋。男发明家屈膝行礼,向三人表示友好时,三人却露出了凶狠的表情,拿上铲子等工具冲出来毁坏了精致的热气球。世人无法理解发明创造的意义何在,连片中的达官贵人也说这些发明家是在扰乱社会秩序。女发明家高效的编织机、小女孩有趣的发条玩具都成为了他人眼中的“怪事”,也让这一家三口成为了众矢之的。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矛盾,是因为民族共同体的利益一致,通常是建立在相同认知的基础上,人们共同维护社会安定,维护风俗习惯、语言文字,防御“异物”入侵。对于片中的他人来说,三个发明家和他们的发明便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异物”。同时民族共同体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从众心理,一些人在了解事情之前首先是听到了其他大多数人的想法和意见,则会选择忽略事实而倾向于相信“他们”是正确的,这种心理有时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但也有极大的延续陋习的可能性,造成消极影响,压抑族内成员个性发展,扼杀科技创新和创造力,或造成谣言的传播。三个发明家不断带来新的事物,对他人对传统事物的认知造成了冲击,让愚昧的人感到害怕,这也就使得三个发明家站在了众人的对立面,成为了不被社会接纳的异类,一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斥感在众人之间蔓延,最后造成了众人将三人烧死以维护社会安定的局面。

(二)浅浮雕与洛可可美学特征

1.浅浮雕:动画领域的二维拓展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动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包容性,它以一种媒介的姿态接受了各种其他艺术形式的加入,也因此诞生了多种动画类型:沙动画、偶动画、针幕动画、折纸动画、剪纸动画等。剪纸动画的出现时间比起《三个发明家》来说早了至少半个世纪,但该片的剪纸风格却与在此之前的剪纸动画有很大区别,它在平面剪纸动画的基础上,借鉴了浅浮雕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剪纸人物和背景有稍微跳出画面的感觉,和平面剪纸动画相比具有了一定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浅浮雕是浮雕的一种,多用于建筑和器物的表面作为装饰。浅浮雕与高浮雕不同,花纹较为扁平,同时具有平面性和立体性,既有二维绘画的画面感,又有立体圆雕的空间感,可塑性极大。因此在吸收了浅浮雕的艺术特点之后,《三个发明家》的剪纸风格就具有了一种新的特质,通过剪纸造型为角色赋予灵魂,再通过打光为人物增加光影和真实感,打造出平面剪纸不易做到的层次感,再加上纯白剪纸与素色背景的搭配,营造出超越真实的梦幻感。实际上剪纸在动作表现和人物表情刻画上有一定限制,但导演进行了灵活的处理,让角色们具有了简单但生动的表情,因此使这种限制变成了故事氛围的渲染手法。

2.洛可可:华丽风格的全面融入

洛可可艺术(Rococo)诞生于法兰西路易十五统治时期,随后迅速遍及欧洲。在洛可可艺术产生的前期,法国遵行强权艺术政策。18世纪初路易十四去世后,情况得到缓解,优雅轻松的洛可可艺术就此成型。由于其繁复、精致、轻快、纤弱、细腻的特点,在欧洲被大量用于建筑、雕塑、家具、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洛可可风格的图案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瓷器等艺术的造型和纹样特点,从原先的对称审美逐渐转变为重视不对称美,同时具有大量的植物花纹和涡卷纹,崇尚自然主义,多使用S型曲线,线条婉转柔和、纤细典雅。与前期的巴洛克风格相比,其设计风格明显更纤细和轻快。

在本片中,无论是角色设计、场景设计还是配乐,都具有明快的洛可可风格。这样的轻快节奏正好与轻薄的剪纸巧妙地结合起来,精妙的曲线与繁复的纹样结合,镂空剔刻,形成了这一视觉语言精致素雅又令人惊艳的华丽动画风格。在角色设计上,三位发明家的衣着都遵循了洛可可风格服装设计的特点,男发明家的服装款式为紧身繁复的外套,内里是长至膝盖的坎肩,裤子是及膝短裤,长袜,扣带鞋。女发明家和小女孩的服装则有着精致的荷叶边和褶裥,衬裙里有穹顶式的鲸骨圈,撑大的裙摆呈现出拱形。影片的配乐也同样是洛可可风格音乐的轻快、华丽、纤巧,与略带讽刺意味的剧情及精巧玲珑的剪纸人物、场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洛可可艺术在18世纪的诞生,代表着对法国社会前期压迫的释放,发明家洛可可风的服饰也映射着他们创新和不畏强权的精神,对抗着影片中的上层人物——他们愚昧、保守、拒绝新事物,而发明家们独立、创新,试图做出改变,这也是影片中两个对立面的冲突展现。

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

与前一部作品《三个发明家》相比,《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的诞生早了50多年,后者是德国剪纸动画先驱导演洛特·雷妮格女士在1926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剪纸动画作品,有史学家认为本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通常认为迪士尼公司1937年出品的《白雪公主》是第一部动画长片)。整部作品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开篇都会出现提示字幕,并且具有独立的、较为完整的结局,以示意每一幕情节的开始以及告一段落。影片创作结束不久,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柏林被轰炸,以至于该影片的原片不幸被毁坏遗失。直到1954年该影片的黑白版本被英国电影学院发现,1970年影片被修复还原,才让这部珍贵的影片得以保留。据资料记载,该影片本身将近90多分钟,修复完成后缩短为60分钟左右,也就是现在能够观看到的版本。影片《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经历制作完成、毁坏遗失再到修复还原,不得不说是命运坎坷,但最终能够留存下来也是动画艺术领域的一大幸事。

(一)文化差异与剪影画面

1.剪影造型:跨国界文化特征

洛特·雷妮格1899年出生于德国柏林,幼年时期接触到中国皮影戏和剪纸艺术后便被其深深吸引,而后来又爱上了乔治·梅里爱的电影,以及之后的种种际遇都为《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这部经典剪纸动画的诞生埋下了伏笔。虽然说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皮影戏和剪纸艺术,但《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这部影片的角色造型、场景物体设置都与原身有很大不同。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博大精深,按用途可以分为张贴用、摆设用、作刺绣底样以及印染用,不同用途的剪纸样式有很大不同,从外观来看《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中的角色和场景设计更偏向于张贴用的装饰剪纸,例如窗花、墙花这种装饰性更强的剪纸类别,但与中国传统剪纸在造型上还是存在很大区别。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舍去了常有的对称性,保留了装饰元素,而在此之上加入了皮影戏的角色故事性设计,这样的取舍为该片的角色和场景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情趣。

不得不说这部动画的人物造型十分生动,虽然没有过于细致的角色五官和肢体刻画以及人物光影的渲染,甚至大多数的人物都是以侧脸出现在画面中,只有一侧的眼睛是亮的,只靠眼珠灵活的转动和人物姿势的变化,将人物情绪和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者展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各种人物造型中,巫师与阿基米德王子的造型对比最为鲜明:巫师干瘪嶙峋,手指如同枯萎扭曲的藤条,尖锐下勾的鼻子,突兀的下巴,还有扭曲得不合常理的脖子和小腿,都准确地表达了巫师心理的阴暗与人格的扭曲。而阿基米德王子的造型就更加正派,俊朗的五官,挺拔的身体,宽厚的肩膀,人物形象的确立一开始就预设了该片不同角色的立场。

除了角色立场不同带来的角色形象差异,影片中还涉及到了不同民族人物形象间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特征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独特性,但民族本身却是以文化、历史、语言和形象等的不同来区分的,所以在叙事动画中刻画不同民族人民的形象时,更多的是对其特征的区分表现而非共性的寻找。《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动画采用的是无对白的默片形式,相比今天视听元素皆具的电影来说,用来表现和区分不同种族人民的因素更加缺乏,无法从语言上区分,也无法将民族历史文化完全浓缩到一个小时的影片中,因此人物外貌特征和场景建筑特色则成为了差别的体现者。影片在第三幕中,阿基米德王子来到了遥远的中国,中国皇帝的脸型与之前出现的其他人物则有了很大不同,相较而言更为圆滑,整体影片出场角色很多,但可以看出所有的造型虽各有特点,但整体上仍是属于同一审美系统的。创作者在这一幕的场景设计中显得尤为细心,中国传统的繁复室内设计、编钟,清朝男人的长辫子,还有巴奴公主凤冠霞帔上精美的镂空,并在真实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处理。

除了设计上的独特美感之外,《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中的人物表演动作流畅优美,洛特·雷格妮在制作这部动画时,用剪刀裁剪出角色,用线做铰链来连接角色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个手法让角色关节更加灵活,也就保证了拍摄过程中角色姿势的真实性和流畅性。

2.剪影形式:文化差异的消融

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美术史家福西永在他的著作《形式的生命》中说:“一件艺术作品是通过完全独立的活动创作出来的,传达了某种自由而高贵的梦想;但在这作品中,又分明可以看出多种文明的活力在涌动着。”“一件艺术作品既是物质,又是精神;既是形式,又是内容。”福西永.形式的生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以动画创作的形式,以剪影的形式对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进行了诠释,这种形式的产生融合了创作者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所处文明体系,但却并不能说创作者创造出了这种形式,而是在其他种种条件的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一种形成美的组合的可能性,通过创作者对独立形式的取舍糅合,最终呈现出一件真实、精美的物质作品。精神与生命的凝结赋予了它时间的纵深,历经近百年时间仍然鲜活地出现在观者眼前,引发审美上的共鸣。

提到剪影形式,就不得不对剪影的定义稍作了解:所谓剪影,是指没有影调细节的纯黑影像,形态清晰,通常通过背景的亮度来衬托暗主体,而其形象的张力则取决于形象的轮廓鲜明程度和动作表现力。通过剪纸制作剪影,并使用玻璃台从下方打光这样一种形式来制作动画片,在20世纪20年代可以说是十分前卫的。虽然说剪影不利于细部的表现和质感的呈现,但简化的人物细节在背景色的衬托下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并赋予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全片无对白,但恰到好处的配乐为故事氛围增添了趣味,时而激昂,时而悠扬。

而这部作品的有趣之处在于,其故事内容来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角色和场景制作使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而画面拍摄时的剪影灵感则是导演在莱因哈特剧院为演员制作人像剪影的基础上得来的,再加上电影的拍摄手法,才最后完成了这部经典剪纸动画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性在导演的协调、安排下逐渐消融。

(二)文化仪式与色彩构成

1.色调:文化的表达

不同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譬如中国传统的青、黄、赤、白、黑五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含义与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举例来说:青色,《释名·释采帛》解释为“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有年轻、生机、自然蓬勃等美好含义;而受到西方人喜爱的蓝色与中国传统的青不仅色彩上有所不同,象征意义也有差别,西方人认为天神在降临时会以天空的色彩作衣,以表示神与天之间的联系,因此蓝色也具有了永恒和真理的意味。黄色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别也十分明显,在中国,黄色历来是权力的象征,封建时期的黄色是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的尊色,具有富贵、崇高、威严之意,而在西方文化中黄色虽然也是美好的象征,但并未与权力产生直接联系,而是象征着大多数自然的美好事物,例如金色秋天,充斥着浪漫情怀。除此以外,中国的红色象征太阳,白色象征失败也象征悲戚,黑色象征狰狞恐怖等;西方的红色则象征战争,白色象征纯洁,黑色象征不幸与不祥。

《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中每一幕故事都有一个明确的色彩基调,黄色、蓝色、红色、绿色等,色彩鲜明突出,导演利用色彩给观者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为故事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同时,正如前面所说,不同文化中的色彩又具有不一样的象征意义,故事在进行到不同国家时所使用的色彩也是与之相对的,在角色造型调整适应不同种族人民外形的基础上,使用该国所崇尚的颜色习惯进一步加深民族形象的渲染。而相同色系的冷暖色调也会具有不同的心理暗示作用,在哈里发国王和中国皇帝出现的部分,两种黄色的运用对比尤为明显:哈里发国王是中立角色,他出场时整体是偏暖的黄色,背景远处的建筑宫殿为白色。而中国皇帝对于阿基米德王子来说是一个反派角色,因此中国皇帝出场时的黄色比起哈里发国王的背景黄色更偏冷、偏绿,同时背景中还隐约有一个狰狞的龙头形象,这既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皇权的惯用表达元素,又使用了同一种主色表现出了不同文化下的王权立场。

2.纯色:仪式结构

一般来说,仪式是对具有宗教或传统象征意义的活动的总称,例如基督教的洗礼、弥撒等,或者是婚礼、葬礼。通常时候,仪式的象征意义比它的实际意义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同民族因其所处自然环境不同、文化根源不同,由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仪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拿婚礼来说,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男方家向女方家下聘,而女方父母以家具、家用或者钱币的形式作为嫁妆给女儿陪嫁的习俗。在婚礼当天,男方需早早从家出发到女方家迎亲,并在吉时举行婚礼仪式。美国的婚礼少了中国式婚礼中聘礼、嫁妆、闹洞房等烦琐的过程,男女双方结婚更注重的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和求婚过程的浪漫程度。他们的婚礼大多选择在教堂里举办,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们选择在环境优美的户外举行,婚礼过程则由牧师主持。对美国夫妻来说,那句“我愿意”就如同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重要。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仪式的作用,是因为仪式能够构建、强化认同感,还可以赋予特定事件正式感和权威感,也就是说一件经过仪式所认定的事情,会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

《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中使用了大量的纯色场景来构建故事情节的仪式感,这种仪式结构让故事情节得到了强化,也让阿基米德王子在各国的历险过程充满了异域风情。故事开篇,巫师在深蓝色背景中怪异地舞动着,召唤出了神奇的马,冷色为画面营造出一种仪式的神秘感;紧随其后,以黄色为背景的哈里发国王祭典则充满着高贵之感,哈里发国王出场的阵仗显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帕丽·巴奴公主在中国被迫与臣子结婚时,蓝色背景中为婚礼忙碌的宫人们形成了一种无限循环,渲染出了仪式的宏大与庄重。单一的颜色减少了背景对剪纸场景和人物的干扰,让黑色的前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