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书之《韩非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韩非子》成书于战国末年。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君主政治学文献,《韩非子》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其哲学基础、社会历史观、人性论和政治思想,从不同角度说明其关于君臣关系、法术势的具体内涵及其在现实政治中的运用等问题的认识。自秦帝国以韩非学说作为治国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建立了完善的君主政治制度,其后两千多年,韩非的一整套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始终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可以说,《韩非子》一书是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政治思想史的必由门径。

关于韩非,目前我们所能依据的文献记载主要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中关于韩非身世事迹的记载不足五百字。尽管如此,最关键的线索尚比较清晰。第一,韩非思想的形成与特定的生活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他对韩国现实政治的深切关心和深入观察,构成他建立自己学术体系的出发点。第二,他曾师从荀子,也像荀子兼采道、名、法、墨等诸家学说一样,努力吸取前代思想家的全部思想成果,构建适合现实政治需要的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只是荀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思想,把天下治平的希望寄托在儒家以礼义治国的认识上;韩非则把黄老思想作为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第三,韩非的学说没有被韩国君主所采用,却受到秦国君主的高度重视;秦王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中国历史由封建政治进入君主政治,并由战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与《韩非子》这部书提供的君主政治理论与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均宣称以儒家思想为治理天下之指导思想,实际上韩非的一整套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始终是历代君主奉行的策略,从而构成中国政治历史上阴法阳儒的基本政治格局。

由此可见,韩非的历史地位由其立言得以建立,因此,要了解和理解韩非,读其书是最主要的途径;韩非具体的生活经历是次要的方面,但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春秋时期的政治体制是宗法分封制,官僚系统基本由世卿世禄的贵族组成,君臣是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可以说,一国即一家,诸国一大家。在这样的统治体系下,社会的利益分配建立在宗族关系之上,贵族有封土,有私人军事力量,通过出任官员掌握议事议制的权力。在田氏代齐、戴氏取宋等历史事件中,篡位者均为公族之后。由此说来,贵族所分享的政治权力很强大,足以对王权形成制约。自春秋至战国的社会变革,在制度上是从宗法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其本质是由家到国的演化,国政与君王的家政明确区分开来。在这一过程中,贵族的政治权力不断被遏制,其经济利益也受到削弱,很多贵族的食邑被剥夺,改由朝廷分发钱财和粮食,因而政治体制走向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特定的身份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他极力主张绝对的王权,一切以君主利益为重,原因在于他意识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想要统一国家力量,更有效率地利用国家资源,实现富国强兵,从而避免韩国覆亡,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因此,韩非追求的政治目标是维护宗族的整体利益。

韩非生活在战国末年,当时正是纵横家特别活跃的时期。《韩非子》无疑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这表现在语言风格上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表现在说理的方式上。战国中期以后,士人在向各国君主大夫等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求取仕途时,说辞逐渐由以前的说理议论为主转向以叙事为主,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君主进言,把自己要向君主阐述的道理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这可能是为了让游说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能跟战国时期的社会戾气较重有关。《战国策》里就记述了不少故事说明游说之士可能面临的风险。像赵太后明令全体大臣:谁要再进言劝谏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以换取齐军前来解救秦国大军压境的危局,我老太太就朝他脸上吐唾沫。这样放话算是极文明客气的。许多君主更喜欢直接放狠话:谁劝我,我砍谁的头。这种情况下,选择讲故事的方式进言就迂回安全得多。毕竟寓言故事通常都有多义性,讲故事的人可以根据听故事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故事的指向性。

韩非对于向君主进言的困难和巨大的风险有深入的研究,专门写了《难言》和《说难》。他在收集整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言佚闻等叙事材料方面尤其下了工夫。在《韩非子》一书中,这些内容丰富的叙事材料称为“说”,包括三种类型:甲、未经整理的原始材料,主要集中在《说林》上、下两篇;个别故事后有简单的点评,指明其中包含的道理。乙、经过初步整理的材料,主要集中在《内储说》《外储说》(“储说”就是积聚、存储各种传说故事)六篇。韩非设计了“经”“传”的形式,以“经”扼要论述思想观点,相对应的“说”则以数则故事从不同角度加以阐明。丙、将故事运用到说理过程,或由故事推论观点。比较集中的篇目如《喻老》《十过》《难一》《难二》《难三》《难四》等。经过大致统计,韩非讲了近四百则故事,对每一则故事所承载的社会目的,他都悉心揣摩,力图从中提炼出可资君主借鉴的经验教训,并同时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由此可见,韩非在叙事材料的采集加工上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阅读《韩非子》一书,可以由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入手,通过咀嚼故事的内涵,可以更深入细致地窥见韩非思想的触须,这对于理解《韩非子》一书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韩非子》的主题是讲政治,讲统治术。韩非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君臣关系,而君臣关系的主旋律是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因此,韩非讲述的故事,罕有温情脉脉的心灵鸡汤,大部分故事的指向性都令人不由生出阴气森森、毛骨悚然的恐怖之感。不过,这并不是韩非内心阴暗所导致的,而是专制政治的基调便是如此。不可否认,韩非是一个高度理性的人,说他冷血也毫不过分。初读他的文字,会深受震撼,甚至感到心很累。久读《韩非子》,需要一定的承受力。在韩非看来,人性有善恶,普通人很难完全依靠道德自律抵制人性中的恶,特别是在现实利益的诱惑面前更是如此。韩非表面上把事情看得太透彻,因而放弃一切信任和情怀,在人性绝对恶的基础上设计制度,同时为论证自己的观点把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推到极端;他的论述有合理之处,也暴露出许多明显的逻辑漏洞。今天,更多的人相信,人类的理性,使人不同于禽兽的一切受本能支配;大多数人内心存在着是非善恶的道德意识;人性向善还是向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和文化。然而现实中人们一方面不希望活得太累,可很多时候又不得不痛苦地享受着这累,其中的无奈和折磨,非局中人恐怕难以体会。那么,人们(尤其是抱了一腔热血投身官场的人)为什么活得如此累?要破解其中的奥秘和症结,《韩非子》还是一道必经的门径。

本书是《读古人书》系列之一。本丛书计划选取古代对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以选本的形式呈现每一种典籍所蕴含的思想智慧。第一批计划收入《韩非子》《孟子》《庄子》《吕氏春秋》和《战国策》五种。丛书以“读古人书”命名,是出于以下考虑:对古代原典的文本细读,首先需要落实在对古代汉语的恰切细致的解释上,真正弄清楚古人遣词造句的含义。为此,需要提供详细注释,以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能准确理解的字词时可以查检参考;通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使读者可以比较流畅地感受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说和延伸分析,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原文涉及的思想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背景,特别是注意将所选段落放在原著全书所建构的整体思想体系中,避免对所选段落的语义指向作孤立的理解所引起的误读,同时引导读者可以更全面系统地把握原典的思想文化内涵,也更清晰地辨识每一部原典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气质。总而言之,本丛书试图作为实际案例,展示我们对古代原典细读所应遵从的原则和方法的认识。

本书共选取《韩非子》一书中203个相对比较完整、叙事性较强的段落,归纳为十六个主题,每个段落的解读由四部分构成:1.原文;2.注释;3.译文;4.解说。注释部分力求细密,同时特别注意字词的词典概括义与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变异之间的处理,杜绝随文释义的弊端。另外,同一字词在不同选篇中出现时,采用不避重复的注释方式,以保持各选篇的独立性,尽量满足读者非连续性阅读的习惯。译文部分根据内容作不同的尝试,尤其是注意把古文留白的内容补充出来,通过译文和原文的对比,呈现古今汉语在表达上的一些不同特点。解说部分引导读者把握故事的语义指向,说明韩非使用故事的角度,将故事置于韩非的思想体系中进行定位;同时注意提供不同的观点,供读者思考。另外,在解析部分我们也试图尝试白话文文义留白的可能性。总之,我们衷心希望,本书的整体设计能够实现两个预期目标,一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和议论性段落的有机结合,将韩非思想的各个侧面深入细致地揭示出来;二是可以帮助不同古文阅读水平的读者更精确细致地理解原文的语言表达,同时也可借以提高古文阅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