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
我进校时,交大就有了党支部,党员人数不多,由支部书记仇启琴与我联系,不过时间不是很长。他当时已经从交大毕业,在交大工学院当助教,已经不参加学生支部了。我后来的联系人是曹宝贞,她是大学区委地下党员,好像是圣约翰大学的学生。
当时上级与我是单线联系的,大致是一个月一次吧,一般是在马路上,有时候也到我闸北的家中来。上级联系人知道我,我却不知道他的工作和住处。如果要调换联系人,都是预先告知碰头的地点、时间,还有接头的暗号,这些都是秘密的。要是你去晚了,过了时间,联系人是不会等候的,你也就从此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断了党的关系。联系时,暗号由上面预先规定,比如手里拿一张报纸,对话时他问“某某路怎么走?”你答“向东边走”;或者他问“你是交大的吗?”你答“是的”。这一问一答,要是对上了,就彼此找地方再交谈。交谈时要向上级汇报,内容大体上有三方面:一是有关学校的情况,或是某些工作的开展方法;二是反映所联系学生群众的情况;三是学生中某些积极分子的表现,发展培养计划,等等。
就读交通大学时期的沈讴
发展党员是一项基本任务,需要随时发展积极分子,订出培养计划,逐步吸收入党。那时候发展一个党员是很严肃的事情,要花很长的时间,有的三个月,有的半年甚至一年的考察期。考察期间,要对考察对象的家庭、社会关系全面了解清楚,主要还要看本人,学习成绩要好,思想要进步,对党有认识,有要求入党的愿望。有的人出身资本家家庭,或者自己曾是三青团员,只要他自己认识清楚了,脱离了关系,也可以发展入党的,交大地下党员李家镐就是那样一个例子。
党员对象的培养,先是要交朋友,了解情况。到了一定程度,再让看《西行漫记》或进步小说,然后彼此交谈,逐步引导对新四军、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到了条件比较成熟的时候,向他提出“你想不想参加进步组织?我们一起去找门路”,或者说“我有个亲戚,你可以熟悉一下”,这样党员自己的身份不会暴露的。入党时本人要写一份申请,有的写在纸上,有的为了保密用米汤写,然后用碘酒一刷,就清晰可见了。发展一名党员要经过党支部认真讨论,有的学校没有支部就由联系人来谈话,批准后要宣誓。誓言主要是“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主张,遵守党的纪律,愿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政策是积蓄力量,勤学勤业,勤交朋友。交大党的力量不强,党员只有十来人。学生群体性活动在敌人压制下也很难开展,我们就在学生中用隐蔽的方式搞一些学术性活动,还开展福利性活动,搞生活互助,等等。交大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死”读书的多,生活艰苦的多,但是都具有一定的爱国民主观念,工作做到位的话,学生也容易发动起来,争取过来。经过我们细致工作,在交大逐渐发展或联系了一些党员,有朱爱菊、陆兆珊、徐明德、孙畹珠、叶公毅、侯英、武维尧、蒋壁厚、杨瑛等,大都是我们管理学院的学生。这样,积极分子增加了,党的力量也壮大了,这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交大党的力量有较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少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爱国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