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读历史(套装共3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痛苦的日本武士

1877年9月24日,当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军队对居住在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痛下杀手的时候,西乡隆盛和他手下的武士正在同一支现代化的日本军队展开最后决战。

与“疯马”指挥的战斗一样,这场战斗也是众多富有悲壮色彩的军事行动中的一个片段。但从军事角度看,这次抗争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西乡隆盛的叛军使用战刀,喝日本清酒,作诗,进行祖先崇拜,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群中世纪的武士。他们冲向一支应召军队,这支军队招募的都是农民子弟,所不同的是,他们装备了新式的步枪、火炮和地雷。在经过黎明时分的一场恐怖的大屠杀之后,西乡隆盛身边已经剩下不到40人了。他们已经欢庆了即将到来的死亡,在枪林弹雨中发起最后的冲锋。西乡隆盛右髋中弹,倒在地上。之后,他让别府晋介帮他切腹自杀——在日本,这是一种崇高的死法。事实上,当时西乡隆盛伤得很重,内脏都流出来了。但别府晋介还是按照规矩,砍下了主人的头。战斗结束后,人们花了很长时间寻找西乡隆盛的头,因为获得胜利的日本军官希望他的头颅和身体能重新连接在一起。These details are taken from Mark Ravina, The Last Samurai: The Life and Battles of Saigo Takamori ( John Wiley2004), the first and last chapters.

这是一个非常有日本特色的故事:旧式的日本武士冲下山坡,他们这样做主要是想以一个光荣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西乡隆盛死后成为许多日本人心目中的圣人,他象征了传统和荣誉,人们认为他已经进入了极乐世界。还有人说,西乡隆盛并没有死,而是被流放到了俄罗斯(也可能是印度),他将会载誉而归。死后12年,西乡隆盛仍然深受欢迎,日本天皇赦免了他的作乱之罪,他成了一位不朽的民族英雄。但我们也无须夸大这些事件所体现出的“日本性”。这不仅仅是挥舞着日本刀的武士对抗现代世界,事实要比这复杂得多;但其中确实表现出旧有生存方式与以商业和工业为基础的新世界之间的冲突,世界其他地区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1746年的卡洛登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苏格兰的盖尔人向装备有步枪和火炮的汉诺威军队发起了猛攻。战败后,“小王子查理”流亡海外。他也象征了一个失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加美好的世界。美国南部邦联的战败也是一个可以拿来对比的例子,这场发生在同一时代的内战涉及了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尽管日本从来没有奴隶制,但西乡隆盛发动“西南战争”是想恢复传统价值观,挑战新时代。从1853年到1854年,欧洲战舰纷纷到达日本,其中最重要的是马修·佩里准将率领的美国舰队。这种来自海外的刺激成为日本政府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除此之外,在19世纪上半叶,西方列强还多次对日本构成威胁,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对此表示出忧虑和愤怒。在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人已经表现出对太平洋的兴趣。生活在落基山脉的“山里人”和游弋在沿海地区的捕鲸人开始移民到加利福尼亚。人们对鲸油产生了无限的贪欲。捕鲸人使美国海岸的鲸鱼数量急剧减少,于是他们开始向太平洋深处进发(讽刺的是,今天持自然资源保护论的美国人反对日本捕鲸)。

在前面的部分,我们讲述过17世纪早期的日本。当时,这还是一个自我孤立的国家,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封闭地发展了两个多世纪。这种保守的统治形式带来了秩序和稳定,但经济却只能低速发展。日本文化的强度和理想得以保持。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高雅艺术走向繁荣,但促使欧美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工业和商业却没有得到发展。

“日本性”不能被直接理解为强烈的国家政治感。山脉、岛屿之间的海水和漫长的海岸线将这个国家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大部分日本人只忠于地方政权。几百年来,尽管天皇因宗教原因而受到人们的敬畏,但他在政治上并不重要。“幕府”——这个词的意思是“帐篷政府”——或军政府处于德川政治体系的顶端,受幕府将军控制。幕府周围遍布着大地主、贵族和大名,最忠诚的离幕府最近,于是形成一个同心圆结构。他们也要依靠一个规模更大的享有特权的武士阶层——这就是著名的日本武士。

日本有数十万军人,占全国人口的6%~7%,他们经常吹嘘自己的祖先,他们所讲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5至16世纪时爆发的那场惨烈的内战,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时代。武士享受着特权,例如,他们可以在公共场合佩戴两把刀。一般来讲,他们能领到多少俸禄取决于他们拥有多少土地——俸禄通常以稻米支付——尽管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放弃了土地。有些武士住在兵营,这些兵营里住的都是男性;还有一些住在城镇里,这些城镇通常环绕在大名城堡的周围。人们认为,武士的生活应该充斥着军事训练、对死亡的冥想和高雅的艺术。A good account of Samurai history can be found in Charles J. Dunn, Everyday Life in Traditional Japan (Tuttle Publishing1969), ch.2.但事实上,德川幕府给日本带来了长期和平,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几乎没有参与过军事行动,或者根本就没有参与过。除了在妓院周围打架或喝酒闹事之外,这些所谓的武士从未认真地参与过战斗,这引起了普遍的不满。事实上,他们对栖身官僚阶层更有兴趣,这个官僚阶层为领主管理着他们的封地。日本共有大约280块大名领地,与统一前的德国相似,人们很难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大多数武士都要服务于大名,大名本身也是分等级的。这取决于他们的家族在历史上对德川家是否忠诚。幕府实行了参勤交代制,大名一年住在自己的领地,一年被迫住在首都江户(今天的东京)。这使大名的家人成了将军及其政府的人质,因此他们很难对幕府构成威胁。在历史上,日本将大量时间花费在错综复杂的内战和家族战争上,最终缔造的和平真是一项主要的政治成就。

德川时期的日本不是天堂,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那些从事最下贱工作的流浪家庭来说尤其如此。日本会出现周期性的饥荒、农民起义、火山爆发。此外,城市中还有严重的犯罪问题。但德川幕府时期既无内战,也无外来的传染病。因此,在这段时期,日本人口的增长速度比欧洲还要快。米酒、纸制奢侈品、高级布料、漆器和木器的产量都有所增加。连接城镇的道路,日本比欧洲还要多,而且路上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但在这一时期,日本对外部世界产生了自满,甚至是自大的情绪。当西方船只再次抵达日本的时候,一位日本评论家抱怨道:“最近,这些可恶的西方蛮夷横行四海,将其他国家踩在脚下。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中,他们是下等人。现在,他们鲁莽地挑战我们这些高贵的人……这是何等傲慢的行为?”Aizawa Yashushi, quoted by Andrew Gordon, 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20-1.

美国一直要求与日本进行贸易,但德川幕府并未给出真正的答复。继亚当·斯密和像大卫·李嘉图这样的理论家之后,19世纪的经济学家将贸易视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慈善活动。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参与贸易的各个国家都比以前变得更加富有,这样它们之间爆发战争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但充满乐观情绪的自由主义信条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有利可图的贸易既会带来巨额财富,也会使炮口对准其他国家:“进行和平的自由贸易,否则我们就开炮。”从印度到中国,再到日本,很多国家都遭受过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一旦贸易完全开放,西方在日本找到了许多他们想要的东西——从质量上乘的涂漆家具和丝绸到版画,这些版画对印象派画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的发展道路与中国完全不同,前者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和军队。但日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那就是毁灭之前的自己。这是一个痛苦、充满矛盾的过程。在美国,相似的过程持续了一个世纪,并使美国陷入了进一步的战争。

矛盾始于武士阶层。在一些领主的带领下,他们开始反抗德川幕府。幕府将军和他的幕僚不得不接受西方人的条件,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贸易条约。通过这些条约,外国人获得了治外法权。这使日本人感到蒙羞,于是他们展开了激烈的反抗。德川幕府是一个军政府,它竭尽所能地改革旧制度,但却收效甚微。造反者仅仅是想将洋鬼子赶出日本。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天皇身上。天皇居住在位于京都的皇宫里,是古代日本的象征,但长期以来一直不参与政治。日本应该走向何方呢?这个混乱的时代发生了一件颇具启发性的事。一个名叫坂本龙马的武士前去刺杀一位参与海军现代化的幕府官员。但这位名叫胜海舟的官员要求坂本龙马在杀他之前先听听他的解释。他们就海军的重要性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坂本龙马被胜海舟说服,改变了之前的立场。

然而,向西方开放使日本变得越来越动荡。社会动荡、叛乱、通货膨胀,以及支持者背叛大名都削弱了德川政权,造成了一场社会危机。在这场危机中,越来越多的武士开始参与叛乱。人们就国家的前途展开了争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日本是否需要从一个封建和传统的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社会。这场争论与俄国和美国所做的斗争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比美国更和平——尽管它在民主转型上还有所欠缺——比俄国更成功。最后,在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相对稳定之后,德川幕府倒台。从1867年到1868年,年轻的明治天皇成了最高统治者。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时期。

新生政权立刻着手进行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保守主义者和排外的武士不愿见到的。于是,日本的传统主义者陷入了极大的恐慌。这直接导致了上文提到的“西南战争”——西乡隆盛的武士与日本军队兵戎相见。日本实现了现代化,且现代化的速度非常快。政府废除了280余个大名领地,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72个西方式的县。这是第一次有效地规划单一国家领土。武士失去了他们的特权——从佩刀权到俸禄的免税权。在19世纪70年代,谁还需要吟诗舞刀的武士呢?他们的刀都有些生锈了。关于着装、发型和居住地点的旧规章被悉数废除。在城镇中居住的日本人开始试着穿着西式服装。

按照西方的军事思想,日本征募了一支现代化军队。日本引进了义务教育,并将首都从京都迁往江户。新的土地税取代了复杂的封建协议。1872年,日本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在度过困难重重的开局阶段后,日本借鉴德国的经验,通过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来创建本国工业;在英国的帮助下,日本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海军。1889年,日本制定了一部新宪法。根据宪法规定,日本设立了参议院和众议院,并在稍后举行了选举。但在当时,日本人的公民权还比较有限,有足够资产的人才能参与选举,因此只有1% 的男性公民拥有投票权。全国各地爆发了民主运动。这样,日本人才争取到了公民权。

从总体上说,这是近代史上最引人注目,速度最快的(非革命)改革运动。这差不多就是一场革命——但这场运动并不完全是革命,原因有两条:第一,它是由武士和地主推动的,尽管他们大多属于中等阶层;第二,它借助了古代帝王制度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就显得懒惰了。然而,日本的改革运动也造成了动荡和许多不良影响,其激进程度与其他的革命无异。许多农民和武士不甘心失去旧时的势力,于是他们发动了多次叛乱——那些住在城市和乡村中思想保守的日本人仍旧会支持他们。在造反者中,西乡隆盛是最大胆的。与其他武士一样,开始的时候,他是支持明治维新的。他认为日本应该入侵朝鲜——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恢复武士阶层的魅力和权威。在建议被拒绝后,他于1873年与新政权决裂。

西乡隆盛出生在位于九州的萨摩或鹿儿岛,九州是日本四岛最南端的一个岛屿。九州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那里盛产一种小橘子,而且因为那里发展迟滞,有浓厚的传统主义,且武士数量特别多——约占男性人口的四分之一。Ravina, op. cit., ch.1.此外,九州还以思想独立而闻名。一个古老的大名家族引领了这股思想独立的风气。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这个家族将自己视为独立的萨摩国的代表。西乡隆盛来自一个贫寒的武士家庭。但他不仅聪明,而且博学,从一名办事员变成日本政坛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其中还包括两次流放。但到了19世纪60年代中期,在位于京都的帝国政府中,他代表着萨摩的利益。他是以反对德川政权的面目出现的,尽管思想保守,但他还是成了一位政治改革家。

在明治维新之后,西乡隆盛成了强硬派。他致力于创建一支现代化的征兵制军队。日后,就是这样一支军队打败了他。西乡隆盛还希望废除旧有的武士薪俸制度,无情地打击旧政权的势力以及旧政权的支持者。可想而知,他非常崇敬明治天皇,所以他起兵反对天皇的可能性非常低。的确,西乡隆盛的主人岛津久光认为他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改革家,决心将一个傲慢的旧日本变成这些“蛮夷国家”的殖民地。朝鲜危机后,西乡隆盛辞掉了政府中的职位。但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矛盾的一方是他从小接触的传统武士文化,另一方是要求实现现代化,而这又是他的生活无法承受的。

离开政府返回萨摩之后,西乡隆盛立刻开始了托尔斯泰式的生活:打猎、耕地、开办学校向孩子们传授儒学价值观。他不写小说,但写诗:


芦花洲外系轻艘,

手挈鱼篮坐短矼。

谁识高人别天地,

一竿风月钓秋江。Ravina, op. cit., p. 196.


在此时的日本,他成了这个国家的象征。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

到底是什么将他从一位为匡扶政府蹶失而自我放逐的梦想家转变为一场军事政变的领袖呢?这个还很难讲。但这场叛乱也是由东京当局激出来的。在西乡隆盛走后,东京向萨摩派遣了间谍——也可能是刺客——并试图控制萨摩的军队。鹿儿岛一所私立军事学校的学生最先点燃了叛乱的火焰。西乡隆盛站在他们前面,声称自己将带领地方军队向首都进发,前去“质问政府”。开始的时候,西乡隆盛手下有1.2万人,他们装备了来复枪、卡宾枪、各种火炮、当然还有他们的武士刀。他们穿过雪地,向北进发,一路还收罗了许多支持者。但他们的脚步停在了一座修建于17世纪的巨大城堡前,这就是熊本城。在一场长达54天的围城战中,叛军未能攻下熊本城。这为政府军在九州登陆创造了机会。政府军由6万名忠诚的武士和被征召的士兵组成,他们人数更多,装备也更加精良。在一场场惨烈的战斗中,叛军步步后退,损失惨重。正像上文提到的那样,叛军向政府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西乡隆盛战死沙场。See Stephen Turnbull, Samurai: The World of the Warrior (Osprey Publishing2003), ch.9.

开始的时候,有人认为,这是旧式武士在绝望地反抗一个现代政府。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西乡隆盛就不可能成为许多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事实上,他的故事要更加有趣,也更加悲伤。在一生的许多时间里,他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在作战的时候,他经常穿现代的法式军装,而不是传统的武士服装)。他在国家的历史和未来中进退维谷,当发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他选择为历史而战。尽管他希望建立一个更加“高尚”的政府,但这充其量只是一种理想,他并没有拿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叛乱的过程中,他声称,他并不是想取得胜利,而是想“争取一个为道德而死的机会”。换句话说,他希望将自己变成一个符号。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场叛乱的性质是很难确定的。

在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击败了俄罗斯帝国的海军。这场震惊全世界的海战表明,日本已经成了一个现代化强国。尽管装备了现代化武器,穿上了欧式军装,但在内心深处,日本仍然保留着中世纪武士阶层的本性——强调死亡、荣誉和家族血统,蔑视外来者。至少在20世纪40年代战败之前,这点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西乡隆盛代表了两个日本。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显然是太难以承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