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写给刚开始学摄影的人
“现在,旅行摄影,手机就足够了。”有专家如是说。
受学院派影响,我是个画质控,对作品的画质要求很高,一直要求自己的作品要反差适中、层次丰富、细节入微……从十年前手机能够拍照开始,我一直反对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甚至连“卡片机”都排斥。
手机的像素不断增长,10万、30万、100万……现在的手机普遍达到了千万像素(个别手机的像素达到了4000万!),而我仍然固执地对手机的画质持排斥态度。于是乎,每次出门创作都得把中画幅、全画幅、镜头、三脚架、笔记本电脑等各种“必需”装备塞进巨大的摄影包。呵!还没出门,先把自己给吓住了,这哪是外出创作!这明明是在搬家的节奏啊!一次,我把包放到电子秤上一称,嚯,好家伙,30多斤,套用当下的流行网络用语真是“吓死宝宝了!”
所以,每次外出创作,几乎都成了苦行,成了对体力与意志的磨炼。还好,我身体素质不错,背着30多斤的大包外出十天半月的不成问题。这种经历还能在茶余饭后当作吹牛皮的资本,也能大大地满足一下我个人的虚荣心。说起忽悠,摄影人还真有一项忽悠技能,那就是在相机上装一个长焦镜头,再装上遮光罩,如果再给相机加个手柄,效果则更佳。然后突然猫着腰嗒嗒、嗒嗒嗒地按一阵快门,那种感觉特好,随之迎来众多羡慕的目光,好不威风!
本人也不能免俗,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时过境迁,我现在越来越不爱显摆了,外出拍照虽说也会带上相机,但是与过去相比,已经轻装得多,更多时候相机反而成了备机,主打创作任务的却是手机。
现在的手机成像质量已经与前些年的“卡片机”相当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一般的日常生活摄影来说,手机的功能与画面质量足够了,而且在拍照时不抢眼,低调的设备能降低被摄对象的防备心理,更容易拍摄到生动自然的作品,甚至拍摄到“专业人士”无法拍摄到的画面。
上个月我在钱塘江边拍潮水,用的是一部国产华为P9手机,刚找到合适位置,一位手持“大炮”的大叔就过来冲着我说:“你不拍照的让下位置好不好?”我说:“我也拍照的。”并给他看了看手中的手机。“你手机拍不好的,让一下让一下。”虽说当时心中一万只羊驼飞奔而过,还是给大叔让出了好位置。至于那位大叔那天拍的照片怎么样,不得而知,但我用手机拍的照片倒是卖得挺好。
手机轻巧便携、拍摄隐蔽,能够与我们如影随行,这是手机的天生优点。它往往能够在突然出现的场景面前随时出击,捕捉到更生动的画面,而且还能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发到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甚至专业媒体网站上,这些便捷性是专业相机无法比拟的。
手机的另一个好玩之处是无论是iOS系统还是Android系统,都有琳琅满目的辅助摄影软件,可以非常便捷地在手机上对照片进行剪裁、旋转以及调整亮度、饱和度等,还能够通过对模板的选择实现Lomo、黑白、复古、边框等更加个性化的效果。
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手机也存在众多不足,由于受到镜头、传感器、光圈等方面的硬件制约,手机的成像质量仍然无法与专业的相机相提并论。但是作为一位非专业摄影人士,如果平时的照片就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自己宝宝的成长经历,记录下自己浪漫的爱情旅程,而不需要把自己的照片印制成巨大的展览作品的话,手机已经够用了。
如果你想踏踏实实用手机拍张好照片,或许此书对你有点作用;如果你想用相机耍酷和“把妹”,此书不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