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西部开发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六章 农业部

一、2016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安排西部地区菜果茶标准化创建资金2.33亿元,重点支持蔬菜、茶叶和水果标准化生产。通过种子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支持11个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新疆棉花及西甜瓜、陕西苹果和猕猴桃、重庆柑橘、云南茶叶以及西部地区蔬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积极推进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安排中央财政资金4.18亿元,支持西部地区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提升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96亿元,开展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统防统治,强化农作物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能力。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安排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2.98亿元,促进小麦稳产增产;安排旱作节水技术推广补助资金7.8亿元,推广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

强化畜牧水产生产能力建设。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0.22亿元,支持西部地区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禽种业发展和基础母畜养殖。其中,针对基础母牛存栏持续下降、架子牛供给不足等发展瓶颈问题,安排2.47亿元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实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在内蒙古和陕西安排资金建设草种基地0.45万亩,进一步提升了优质牧草供种能力。安排建设水产养殖良种工程项目12个,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开展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保障优质水产品有效供给。

(二)提升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平

完善产业技术体系。支持西部地区634位农业岗位专家开展工作,涉及水稻、玉米、马铃薯、蚕桑、茶叶、生猪、肉牛牦牛、肉羊、绒毛用羊、兔、罗非鱼等48个体系。依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设15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14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着力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安排8.4亿元支持西部地区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开展2016年“专家西藏行”,围绕畜种改良、饲草种植、动物防疫、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四个方面,从12个省份遴选33位专家深入西藏7个地市、48个县、117个乡镇、135个行政村,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专业技能传授。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联合财政部安排5.4亿元支持西部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启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农民,构建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体系,全年培训西部地区新型职业农民24万人。

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3.9亿元,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投入资金6.2亿元,实施深松整地3555万亩。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870万元,支持西部省份开展水稻、玉米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建设示范县45个。

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安排4.7亿元支持西部地区建设马铃薯贮藏窖(库)、果蔬冷藏库和烘干设施,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改善农产品品质。

(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西藏、云南、四川、甘肃和青海5个县、50个乡、500个村开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工程。支持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认定313个农民合作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

促进休闲农业发展。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个部委,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在四川雅安召开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经验交流会,进行集中现场考察。推介西部地区55个乡村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提升品牌影响力。

举办产业融合培训班。在四川省汶川县举办西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裁培训班。共74名学员参加培训。在新疆阿克苏市举办新疆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培训班,来自新疆各市州的237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及对接活动。组织产地初加工技术援疆对接活动。在新疆开展果蔬节能提质联合干燥技术装备先行先试、“互联网+”南疆特色水果冷链物流技术研究、高含糖浆果蔬绿色保质干燥技术推广与示范。组织科技专家援疆公益行活动。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赴疆开展技术指导,为南疆三地州近30家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近50项。

(四)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支持举办农业会展。在云南昆明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300余家境外企业参展,其中,全球重点采购商达40位。举办省部长联合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大力宣传推介西部地区农产品品牌。与西部省份联合举办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洛川苹果节、定西马铃薯节、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等8场农业展会,扩大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促进内地8家龙头企业、4个部直属单位以及陕西、上海、安徽、广东农业部门分别与西藏当地农牧企业、西藏地市农牧部门、西藏自治区农业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约金额16.5亿元。指导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采购商会赴陕西、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分别开展了眉县猕猴桃、新疆特色农产品、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宁夏特色农产品等产销对接活动,解决西部地区农产品销售问题。

支持电子商务建设。在重庆、宁夏开展鲜活农产品电商试点,探索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推动内蒙古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农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指导试点地区将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等四类信息服务延伸汇入村级信息服务站。

(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草原治理与保护。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78.9亿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8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草原禁牧面积11.62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05亿亩;安排各类建设资金48.841亿元,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内蒙古、陕西)、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草原防火、草原鼠虫害防治、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等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建设围栏3654万亩,退化草原补播259万亩,治理已垦草原22万亩,建设青贮窖15.16万立方米,贮草棚18.85万平方米,防火投资储备库13个,草原防火站59个,火情监测站6个,防火隔离带2724公里,防治鼠害面积2400万亩,防治虫害面积5395万亩。安排内蒙古、贵州、云南、甘肃4省区2.06亿元,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100万亩。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善101个农田氮磷流失监测点、8个畜禽养殖废弃物监测点和85个农田残膜定位监测点;在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重庆巴南区实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应用;在新疆、甘肃、重庆、内蒙古、云南等开展可降解地膜对比遴选试验;支持甘肃、新疆等省区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云南洱海农业面源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云南洱海流域的大理市、重庆三峡库区的万州区和武隆县共安排中央资金1.2亿元实施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重点开展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设施建设。

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安排西部地区物种资源保护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修复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六)加力农业垦区综合发展

大力支持热作产业发展。2016年,农垦局依托热作技术示范、病虫害防治、种质资源保护、天然橡胶林业补贴等项目,共安排经费3828.8万元(其中,云南3193.8万元,广西445万元,四川170万元,贵州20万元),支持西部四省区开展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热作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热作种质资源保护、新植及非生产期胶园建设。此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天然橡胶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对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西部四省区热作基地建设给予扶持,对天然橡胶、甘蔗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对热作产品和生产企业实行税收(所得税、增值税)优惠。在政策的推动下,2016年西部四省区热作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热作产业产值、农民热作收入增长均在9%以上。

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016年,农垦局安排项目支持资金1300万元,新增质量追溯建设单位39个。截至2016年底,累计帮助西部垦区建设追溯单位126个;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品牌信誉度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产品。同时,按照“互联网+”模式,将电子商务纳入支持内容,鼓励和支持追溯单位开展电子商务,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2017年工作设想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优化生产结构,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区,重点发展以草畜生产为中心、种养结合的可持续草地农业。加快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进程。加强新疆棉花、甘肃玉米种子和马铃薯、内蒙古肉羊奶类和马铃薯、陕西苹果、青海牦牛、山西小杂粮、宁夏枸杞和滩羊、广西糖料、云南热带产业、四川生猪等优势农产品发展。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启动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坚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开展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推进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促进草畜平衡,推动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开展种养结合,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扩大耕地轮作修改制度试点规模,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强水产种质资源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推进长江流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

(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农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能力建设。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强“三品一标”创建,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融资。

(四)完善农业服务保障体系

围绕西部地区农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力度。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农业科技力量,联合开展农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执笔人:缪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