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谈 02 告别糟糕的关系,从好好说话开始
世间有多少关系,都败给了“不好好说话”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字符,更是情绪的承载者。从我们嘴里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会给人带去温暖,也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利刃伤害别人。许多人明明知道语言的两面性,却还是习惯性地把最冷漠、最伤人的一面,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
L想让丈夫关掉房间里的大灯,只借助桌子上的台灯照亮即可,可她脱口而出的却是:“开那么多灯干吗?你赚多少钱呀,容得你这么浪费。”
听到这番话的丈夫,内心很是窝火,他感觉L嫌自己赚钱少,看不起自己,于是愤怒地说道:“嫌我赚钱少,你去外面试试呀,你以为公司都是你家开的呢!”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原本只是关灯这么一件小事,到最后却演变成了“谁看不起谁”的对峙。这样的情形,并不是偶然,隔三岔五就会闹一出。
从本质上说,L不是那种泼辣型的人,为人处世也比较讲道理。只是,每次跟丈夫说话,她都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觉得彼此间那么亲近,用不着客客气气。
想提醒早下班的丈夫收衣服,开口就是质问的语气:“你干吗呢?外面下雨了,衣服收了没有?”听到“没收”的消息,立刻就会暴怒,“一天到晚的都想什么呢,事事不操心。”
想让丈夫开车小心点,心里想的是:“慢点开,不着急。”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你开那么快干吗?不要命了?撞上前面车都是你的责任。”
终于有一次,丈夫忍不住对她吼道:“好好说话你会死吗?”
L没有反驳,自觉有愧。
在家庭关系中,“不好好说话”是最伤人、最破坏情感的元凶。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是如此。
有一则新闻报道,16岁的花季少女因经常被父母责骂,服毒自杀。
在临死之前,她又挨了两场骂,起因并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她穿衣服太慢、洗头发时间太长。被骂完之后,她说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间休息。父母没有在意,就匆匆出门了。待晚上父母回到家时,女儿已经停止了呼吸。
这个事件只是个特例,但被父母言语伤害的孩子,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少父母虽然改变了过去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旧观念,可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看似温和、实则危害更大的教育孩子方式,那就是语言暴力。
在陪孩子写作业时,不少家长都会咆哮:“你怎么那么笨,教多少遍了还不会!”孩子追逐跑闹时,大声地斥责:“能不能安静会儿?真烦!”这些话说出口时,也许能获得一时的痛快,可孩子的内心是单纯而脆弱的,你说他笨,他感受到的是你嫌弃他;你说他烦,他感受到的是你对他的厌倦。这些伤害,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抹不去的痕迹。
世间没有哪一种关系是无坚不摧的,好的关系都需要用心经营,而经营的根本就在于控制住坏情绪,别让它变成利刃。同样一句话,如何表达出来更容易让人接受,怎么样让人听着更舒服,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事。好好说话,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不失去我们在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