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我们”,从心里把彼此划到同一战线
“我们”是一个集体,而“我”是一个个体。当你在说话的时候,多说“我们”,少说“我”这样,给对方传达的信息就是,我和对方是自己人。尤其是在和自己的对手相处的时候,这样的“称呼”更能在心里上把彼此划到同一战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彼此之间的对抗情绪,走进对方的内心深处。
小雨和小鱼是双胞胎姐妹,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在他们十五岁的那年,爸爸妈妈把小鱼从姥姥家接到了城里。刚出生的时候,小雨身体很差,妈妈找算命先生求签,结果人家说,要想让两个孩子都平安无事,就必须把他们分开,等到他们都十五岁的时候才能团聚。就这样,俩姐妹一分开就是十五年。因此,小鱼一直都很记恨小雨,她觉得要是没有她,自己也就不会失去父母疼爱。见面后,小鱼从来都没有叫过小雨一声姐姐,而且只要是她看中的东西,总是会想方设法地从小雨手中抢过来,小雨虽然很生气,但是妹妹失去爸妈的疼爱那么多年,所以也就一再忍让。其实小雨一直想和妹妹和好如初,不管小雨怎么做,小鱼始终是敌对态度。她讨厌姐姐说,“什么什么东西是我的”,“这是我家的”之类的话,因为小鱼觉得小雨一再在她面前提“我”,是在向她宣誓专属权。刚开始小雨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对妹妹很关心,她希望可以和睦相处。这天吃午饭的时候,小雨说了一句:“这个菜是我最喜欢吃,而且只有妈妈做的我才会喜欢。”其实说者无意,可是小鱼听着很不舒服,她冲着小雨就吼道:“你喜欢吃,全给你吃,吃死你。”然后很生气地离开了餐桌。后来,小雨思索了半天,才发现原来妹妹很在意她说“我”,于是小雨决定改变策略,以此来暗示想和妹妹化敌为友。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雨总是会把“我”有意识的改成“我们”,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做别的事,小雨都会说“我们怎样怎样”,就这样时间不长,妹妹慢慢的不再敌对她,也开始叫小雨“姐姐”。
其实,“我”和“我们”属性不同,“我”代表的是自己,很大程度上会给对方传递一种专属的意味,而“我们”则指的是两个人以上,给别人传达的是共有的韵味,在这个实例中,小鱼很介意自己姐姐在他面前说“我”,就是觉得自己永远是被排挤在群体之外。而小雨以“我们”来代替“我”,以此来向对方表示自己和对方在同一个战线。
所以,要想在生活中走到对方的内心深处,那就要学会用“我们”来代替“我”,告诉对方你和他是在同一条战线上。向对方传达“我想和你和睦相处”的讯息。如果我们心里想着走进对方的内心深处,可是自己嘴上老是强调“我”,那结果自然不会尽如人意,如果我们能够在强调“我们”,那结果自然会是皆大欢喜。
由此可见,多说“我们”少说“我”传递出把彼此划到到了统一战线里。那么,在社交中,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多说“我们”少说“我”呢?
1.真心接纳对方
当一个人真心接纳对方时,就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和对方放到一起。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因此,在向对方传递你的友善的时候,只有真心地接纳对方,才会在说话的时候多强调“我们”这个群体,而放掉“我”这个个体。事实上,如果内心深处没有真心接纳对方,就算是刻意地注意,也会觉得很别扭,不真实。
2.多顾虑对方的感受
说话做事的时候,我们要多顾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脑子一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尤其是想要走进对方的内心深处的时候,更要多顾虑一下对方的感受。说话的时候不妨多考虑一下,不失时机地以“我们”来代替“我”,向对方传达你的友善,表达你想要和对方和睦相处的意愿。
3.真心关心帮助别人
既然你把对方当成了同一个战壕的战友,那么就要真心地去关心和帮助对方,这样才能在内心深处认可对方是你的一部分,才能在交谈的时候发自肺腑地多说“我们”少说“我”,别人也才会感受到来自你的温暖,感受到你说的是实话,并不是在敷衍他。这样一来,对方才能真正地打开心扉,接纳你。
4.让对方承当些责任
既然对方是和你在同一战线上,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事实上,也只有这样,别人才能感受到你真地把他当作自己人了。对方也才从心里认可你所说的“我们”,否则,即使你一个劲地强调“我们”,却把他排除在你之外,别人也不会真正地敞开心扉去接纳你。在多说“我们”少说“我”的时候,还要学会让对方去承担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