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共鸣腔体层次的建立与分离
声音的共鸣系统包括从胸部到头部一系列复杂的空间,我将其称之为盛放声音的“箱子”。这些“箱子”有大有小,形状各异,对声音的影响也不一样。了解共鸣系统的运作有助于拓展音域,提高音质,使你的声音更富有感染力。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认识这些“箱子”,并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你的声音。
共鸣腔体的组成
人体共鸣腔体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部分包括喉、咽腔等。头腔部分包括鼻腔、额窦、蝶窦等。
口腔部分
口腔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进入的第一个腔体。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在演唱中,口腔一直保持着共鸣状态。抬起上颌骨,提笑肌和颧肌,下巴自然向下、向后放松,这就是口腔最基本的打开状态。
如上图所示,除眉肌和鼻肌之外剩下的都是在打开口腔时所需要用到的肌体。口腔的作用除了产生共鸣之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调整上、下颌骨的运动轨迹,并结合口腔肌体的用力点及方向形成咬字接音的状态。
头腔部分
头腔共鸣就是所谓的头声,它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引起了头部上前方鼻孔蝶窦空间振动而产生的。头腔共鸣主要用于中高音区,它的运用可以使声音更明亮、光彩、辉煌,更具穿透力。好的头腔共鸣是高音区畅通、自然的保证。由于在高音区位置使声音达到的语言性更难,因此,头腔运用对声音的影响需要和声音的语言性保持平衡。头腔是由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众多小腔体组成,这些腔体都是比较小的结构空间,因此对这些腔体的运用相对于其他腔体的运用来说更困难。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
如上图所示,打开口腔需要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笑肌的同时紧张以及降下唇肌和颏肌的辅助支持。打开鼻腔需要拉紧鼻翼提上唇肌、皴鼻肌、皴眉肌、鼻眉肌,形成鼻腔周围被提起的状态,从而达到打开鼻腔的目的。打开头腔则需要在打开口腔和鼻腔的同时拉紧颞肌和额肌,也就需要整个面部相关肌肉的协调配合。
胸腔部分
胸腔
胸腔共鸣主要用于中、低音的发声状态,尤其是在低音发声状态中。演唱低音时光靠口腔是不可取的,好的胸腔共鸣可以保证低音的通畅、自然。主歌部分,胸腔共鸣的运用需要与声音的语言性相平衡,过多的胸腔共鸣会影响声音的语言性。合理运用胸腔是歌唱中很重要的一项环节,运用好胸腔共鸣会极大增加歌曲中低音的感染力。
发现你的腔体
共鸣腔体和声音位置的运用原理一样,应调整咬字系统到腔体之间的肌肉状态,用意识控制声音所要达到的腔体方向,使之达到一个“打开”的状态,并感受声音在腔体中的共鸣。
共鸣腔体的分离与转换
流行音乐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声音的运用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凡发声状态自然且有感染力都可称之为好声音。也正是因为流行声乐的不确定性才被允许有各种技术的自由发挥,这其中就包括共鸣腔体的运用。根据歌曲的不同要求和歌手的二次创作,共鸣腔体可灵活运用,这也意味着有用、不用或用多少的变化。
共鸣腔体的分离
共鸣腔体的分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腔体之间的分离,即在演唱过程中运用胸腔时,尝试尽量不用鼻腔或者头腔,反之相同;另一方面是指胸腔、鼻腔、头腔在演唱中用多少的区别。和声音的上、下层次或前、后层次一样,共鸣腔体的分离也需要身体意识和对肌体的控制能力。当打开鼻腔时就需要拉紧鼻部相关肌群,不用时则放松处于“关闭”的状态。因此,腔体的运用相对更容易做到,也更容易完成相互之间的分离。
共鸣腔体的转换
共鸣腔体之间的层次转化本身属于低音、中音、高音之间声区转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共鸣腔体之间的转换有以下要求:
1.由于共鸣腔体的转换属于声区转换的一部分,所以首先需要你心里对自己音域有一定认识。何时转,转到什么程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
2.由声音层次转换知识点得知:声音的打开、关闭就是用与不用的关系,那么共鸣腔体同样也是这样,需控制相关肌群完成腔体的“开”与“闭”。
3.在练声中,共鸣腔体层次的分离越细腻、越充分越好。在实际的演唱中,腔体之间层次的转换更难,更需要扎实、有效、稳定的技术支持。
共鸣腔体层次的建立中分离是流行音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内容。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声音的饱满度,并加强低音、高音的质量。更好地运用共鸣腔体是增强你的声音艺术感染力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