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到动物园去的游客总是一看到黑猩猩就发笑。没有任何其他动物能引起那么多的笑声。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真的是小丑,还是他们的外貌使他们显得可笑?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确定:是他们的外表惹我们发笑,因为他们只要随处走走或随便坐坐而几乎无需做比这更多的事情就能使我们发笑。这种欢笑也许是对迥然不同的某些情感的一种伪装——一种由人类与黑猩猩之间明显的相似性而引起的神经质反应。有人说:猿类握着一面朝向我们的镜子,但我们似乎发现:当面对这面镜子中的映像时,我们很难保持住严肃。
不仅到动物园去的游客看到黑猩猩时会被他们所迷住同时却又感到不自在,科学家们同样如此。科学家们对这些大猿懂得越多,我们的认同危机似乎就变得更深了一个层次。人类与黑猩猩之间的相似性不仅仅是外表上的。如果我们直盯着某只黑猩猩的双眼深入地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那双眼睛里透露出一种富于智慧的自信的“人”格,而那双眼睛也在反看着我们。如果他们是动物的话,我们又是什么呢?
现在,大量已经为人所知的事实正在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鸿沟越缩越小。戈登·盖洛普已经证明:大猿认识他们自己在镜中的映像。这种自我意识形式是猴子与其他动物所缺乏的,这些动物将它们在镜中的映像当做似乎是别的个体。沃尔夫冈·科勒对黑猩猩做过多次富于独创性的智力测试并得出结论:他们有能力在对因果关系的顿悟(也就是所谓的“啊哈!体验”)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简·古多尔曾经看到过野生黑猩猩使用他们自己制造的工具。观察表明:他们还会打猎、吃肉,借助战争扩张领土,甚至自相残杀。最后,艾伦·加德纳与比阿特丽斯·加德纳夫妇研究小组成功地教会了黑猩猩使用大量手势形式的符号,他们借助这种符号互相交流的方式与我们使用语言互相交流的方式相似得令人吃惊。这些猿透露出他们正在思考或感受些什么的丰富信息:猿的心理对我们这个物种来说已经变得可以理解了。
克娆姆(左)与格律勒互相护理毛皮。
尽管这些发现会给人以深刻印象,但我们对猿的了解仍然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他们的社会组织。有证据表明:黑猩猩们过着高度复杂且微妙的社会生活,但这一 [我们至今所能勾勒的黑猩猩的社会生活]图景仍然是残缺而零乱的。至今为止,科学家们所做的关于这一特定领域的研究几乎全都是以野生黑猩猩为研究对象的。这些实地观察是极为重要的,但想要在丛林中跟踪黑猩猩的社会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是不可能的。如果野外考察工作者能经常看到那些动物的话,那么,他们是很幸运的。然而,在成千上万次发生在丛林或树林中的社会接触中,他们能目击到的次数是很少的。他们虽然不至于注意不到社会性变化的结果,但却经常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们才有可能对这种令人着迷的动物的集体生活进行全面的研究;这个地方就是荷兰阿纳姆的布尔格尔斯动物园 [Burgers Zoo]中的大型户外黑猩猩群落圈养区。至今,这样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些年头了。这本书报告了这项研究的结果,并对基于猿类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某些猜想作出了论证:黑猩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的实在太像了,像得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些动物世界中的小丑们在政治舞台上显身手时显然感觉十分自在。看来,马基雅弗利的书中的所有段落都可直接用来解释黑猩猩的行为。这种动物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富于成效的机会主义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有一次,有一个广播电台的记者试图以这样的问题来让我吃上一惊:“您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政府中,谁是最大的黑猩猩?”
报纸每天都在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政治评论。我们习惯于报纸以简洁概括 [的形式]向我们提供政治动态的概要,例如:“政府内部分裂给反对派以可乘之机”或“部长使自己陷入了十分棘手的境地”。政治新闻记者们常常略去对导致这种局面的各种因素和事件的列举。没有人会期待他们将他们所了解的所有有关的政治声明和他们所收集的所有机密信息的细节都详尽无遗地写出来。他们的读者所感兴趣的大多只是概要。
我在阿纳姆所目击的各种事件同样可以以这种方式来概述。这肯定是最省事的陈述方式,但我以这种方式所勾勒的一幅图画却会是缺乏说服力的。我的解释也将不可避免地被人们看做比一个政治新闻记者的解释更令人怀疑。当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动物时,“政治”这个词本身就会引起人们的怀疑。
这就是我认为一定得用一步步逼近主题的方式来展开话题的原因。在这个导论中,我将先给出一个黑猩猩之间的交流大致上包括些什么内容的轮廓。而后,在第一章中,我将提供一个关于群落成员的性格的素描。此后各章将用来报告阿纳姆黑猩猩研究项目在过去6年的运作过程中我们所观察到的各种权力竞争以及地位的颠覆对于性特权的影响。最后,我将讨论一些作为社会互动的基础的一般机制——例如互惠、战略谋划的才能和三角关系意识——并指出这些机制与人类活动的相应机制是多么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