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下的创新和资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石油危机后资源收缩的冲击作用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资源供给的趋势发生改变,经济能够精密调整、持续稳定增长的理想状态不再存在,从此人类社会又进入危机连连的新时代。

石油危机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使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重重。所谓的滞胀,就是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并存。70年代之前,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二者具有交替关系,此消彼长。这样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失业率高,实行扩张的经济政策,降低失业率,这使通货膨胀升高;通货膨胀率高,则实行收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降低,这使失业率升高;这样能使二者均能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石油危机后,二者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使凯恩斯主义失灵。

滞胀是石油危机后产生的,这只是表面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资源供给趋势的改变。石油危机后,石油消耗越多,价格越低的时代结束了。从此石油消耗越多,价格越高,并带动物价整体上涨。当经济不景气时,刺激消费需求增加,资源价格上涨,物价上涨,企业成本升高。如果成本上涨的幅度等于或大于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企业收益不会增加,国民收入也不会增加,或企业收益减少,国民收入减少,使需求降低;再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物价整体上涨,而使需求降低,这样扩张的经济政策没有达到增加需求、拉动经济的目的,却使物价不断上涨而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就是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的由来。凯恩斯主义失灵,自由主义泛滥,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跌跌撞撞,问题重重,大有被日本盖过之势。80年代信息经济的崛起,才使美国经济又繁荣了20年,这是美国不断创新的结果。

进入新世纪,信息经济进入下降通道,经济收缩,当再次刺激消费,拉动增长时,造成过度消费,特别是房地产业,或者更是由于全球需求旺盛,使石油价格猛串至140美元/桶,这增加了所有商品的成本,也意味着石油运输的货物太多,所有物品需求都上升,物价整体处于上升之中,这时低收入者会入不敷出,有车一族会加不起油,企业利润大幅减少,汽车销量大挫,在港口堆积成山,低收入者已付不出首付或月供而大量违约,金融系统告急,房地产倒了,金融危机来了。

石油价格从1970年的1.79美元/桶升至金融危机时的140美元/桶,这是天壤之别,石油作为消耗最多,对我们影响广泛的能源,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起,就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短板,从而对社会发展形成制约。在金融危机后的今天,没有新的创新拉动经济的形势下,收缩的资源供给,使经济难以从危机中复苏,而使扩张的经济政策苍白无力。这就是石油危机后资源收缩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不仅仅如此,资源收缩的风暴,早已把苏联冲垮,使东欧巨变。

石油消耗越多、价格越低那种计划经济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规模供给、规模效益从此结束。而石油消耗越多,价格越高,使需求减少而呈现需求的多样化、小批量、并不断变化的趋势,对此计划经济的体制已严重不适,使计划经济生产越多利润越多的规模效益丧失,计划经济呈现出僵硬、低效的弱点而难以维持。

中国面对文革后将要崩溃的国民经济,率先进行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而苏联石油危机后,在原来高增长的影响下,相较于西方对手美国受越南战争拖累,经济上问题重重的状况,而处于一种优势的状态,战略上主动,如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威慑中国,侵略阿富汗,陷入泥潭,消耗了其经济实力,这还只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对资源供给趋势的改变,它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没有改革意识。其计划经济的体制是集权体制,每个个体都是在指令下行动,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其经济增长依靠的是资源扩张,是数量上的增加,不是质量上的增长,这种简单的依靠资源数量上的增长,在石油危机后,资源消耗越多,价格越高,使国家这个大企业的效益逐步丧失,经济状况逐步恶化,财政困难,居民生活水平低下,而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路线,提倡新思维。当时中国的改革也刚起步,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尚处于贫困状态,它自然不会向中国学习,而是在西方的大力渗透下全盘西化,首先完成了政治体制的变革,而后进行了私有化改造,完成了顺应资源供给趋势的变革。

对于苏联解体,西方首先自认为是自己搞垮了苏联。在苏联建立之初,西方没有把苏联扼杀在摇篮中,以后为什么有力量改变苏联?原因就在于苏联自己的体制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正可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2017年前,石油价格跌至每桶30多美元后,美国经济又开始企稳并加息,这是中国房地产出现拐点。全球需求减少的结果,石油等矿产资源供给的趋势没有改变,如果只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复苏,未来则是不稳定的,同时这又一次证明了美国经济与石油价格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