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粉丝”们有个约会
安徽安庆
“老师,下节课玩儿什么?”下课铃刚响完,几个高二女生凑到讲台前问我。“下节课再说吧。”我下意识地回了句。“你说带我们出去的,这春天都来了,啥时候兑现啊?”其中一位女生嘟起小嘴,像个小朋友一般看着我。“那好吧,咱们大家下节课出去‘浪’一下。”面对花季少女们的要求,我只得微笑着再一次承诺,即使我心中并不清楚这一类的教学该从哪里着手展开。“老师,爱死你了!”这句话差一点让我喝到口中的茶喷了出来,当时真的不知该说什么好,那就再给个微笑来缓解下尴尬的气氛吧。
是的,这是个真实的场景,这样的情景在那一年出现了几次我并不清楚,因为我在乎的是学生下课后找我聊天,向我诉说他们的喜怒哀乐时的气氛,只知道他们快乐,所以我快乐。
答应的事一定要兑现。在那个四月的午后,在我感觉到目前的教学可能并不太合适的情况后,我提出下一次课上要用个人擅长的艺术表达形式表现当天所感受到的“美”的要求,全班同学便在之后的课上一起进行了一次“校园探美之旅”。的确,“我们的身边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几天后,我收到很多成果,有拍校园古木名树的摄影作品,有以文字来表达春天气息的打油诗,有根据流行歌曲旋律改编的抒发享受自由后舒畅心情的音乐作品,还有取来几片树叶拼凑出小鱼形象以致敬生命的手工活儿,我把它们一一拍照,保存下来。虽然,我清楚从学科本位角度看,这样的课可能并不算是成功的,但从一张张洋溢着欢笑的青春脸庞里,我感受到了幸福。
作为一名任教普通高中十几年的“成长型”教师,既经历过初出茅庐的豪情满怀,也遭遇过“碰壁”之后的失魂落魄。人的职业生涯不过三四十年,倘若保持始终如一的教学方式,恐怕不等退休,就已“白发三千丈”了。事实上,如今的高中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已不满足于单纯从教师那里获得新知,他们独立、理性、敏感,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些新事物的接受上可能还快于、优于广大教师,真的印证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教师放下架子,将学生看做和自己平等的“人”,同他们一起享受艺术时,学生可能反而会对你尊敬有加。
正是出于这样的自我反思,那年我的课堂第一个主题便是“推销”自己,增进了解。于是,就有了第一节课上我在美声、民族、流行三类歌曲演唱上的首场个人秀,虽然谈不上明星风采,但也让一对对好奇的“耳朵”们对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初步结识后,接下来的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课便有了师生同台大PK、班级音乐会、班级小舞会……虽然教材里的内容并未逐章逐节教授,可是,快乐轻松的氛围却始终围绕着我们。时间是增进友谊的“润滑剂”,每周一次的快乐约会带着我们从金色的深秋走入绿色的暖春,彼此的信任愈加稳固,我俨然成了孩子们眼中的“明星”,他们似乎也乐于成为我忠实的“粉丝”。
然而,最让我终生难忘的是那年的万圣节,一节“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常规课上,一位男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对“魔王”的喜爱,直接举手说:“老师,魔王这个形象酷毙了,我真想搞个南瓜来群魔乱舞!”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你觉得魔王酷在哪儿?”我顺势问他。“他一点也不恐怖,反而比较可爱,要是能穿越,我非抓住他回家做宠物不可。”男生回答。“好,大家回家制作你们心中魔王的面具,用你们自己的方式为歌德拍个《魔王》续集吧!”我话音未落,已经有前排几位同学暗暗拍手了。“可别整出什么乱子哟!”虽然他们都已接近成年,但我还是不免有些担心。过了几天,突然接到这个班班主任的电话:“陈老师,你们是不是在上什么话剧的课啊?我班的小A(化名)为了写个什么破剧本,昨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早上上第一节课时居然趴桌上睡着了!”我听出电话那端抱怨和无奈的语气,好不容易才以安慰加解释敷衍了过去。放下电话,五味杂陈,既兴奋又意外,兴奋的是我的美育课堂居然能有如此魅力,意外的是这帮孩子居然对我布置的事如此用心!既然他们花了这么多精力,那就看看吧。终于到了我们再次“约会”的时间,学生们拎着大包小包走进教室,打开才发现,包里都是他们为这次的“秀”准备的道具和服装:白大褂、瓜皮帽、南瓜面具、手电筒、塑料玩具剑等应有尽有。更想不到的是几位男生还拿来一个U盘,里面是他们专门用Cakewalk软件为该剧制作的音效。这下,我彻底被他们为这件事所付出的努力震惊了,更被他们认真的劲头所折服,以至于我百感交集,竟莫名有种想流泪的冲动。那天的具体剧情现在想来已不记得,教室和讲台完全属于了他们,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只记得那一天我成了一名真正的观众,欣赏着“粉丝”们为我,也为他们自己准备的快乐大餐。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六月底学业水平考试的临近,孩子们的人生即将开启“高三模式”,我们的“约会”也要告一段落了。最后一课,空气里带着些许哀伤,已经没了平时的“闹腾”。“同学们,你们即将步入人生中最重要阶段之一的高三,下学期的课表中再没有音乐艺术这门课程了,但是,今天这门课的结束是你们热爱包括音乐在内所有艺术的开始,我希望大家珍藏好这段回忆,让快乐和幸福伴随着你们。”也许是被我的结业箴言所感染,课间,男生们纷纷自发同我握手、拥抱,更不乏专门跑到我的面前重重拍我肩膀一下的。回想起那一刻,我依然记忆犹新,其实老师在心底也想对你们说:“孩子们,老师也爱你们!”
什么是“美”?各学科的定义自然不同,但有一点认识却是共有的,即主观和客观能达成统一是构成“美”的基本要素。美的教育在当代被看做指向人的幸福感的教育,在教育家杜威看来,所谓“美”,实际就是一系列连续快乐体验的积累。反观我那一年的教学,学生们确实并未获得高超的艺术技巧,我所做的只是在借艺术的愉悦来使他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尽量趋同,只是帮助他们在连续的快乐体验之下真切体会到幸福而已。因为,在我看来,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要培养专门人才,而是让广大普通人在培养感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情趣。当有一天我们的民族人人都懂“美”了,那离我们的“中国梦”就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