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保税物流区域自1990年开始设立,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经批准其设立了127个,包含6种类型的保税物流区域。保税物流区域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发展的特定区域和节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有效承接东西部加工制造业梯度转移的重要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保税物流区域肩负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的历史使命,成为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更高层次的综合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港)等开放型经济平台的战略选择。
本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本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第二部分,梳理了本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研究了我国保税物流区域的发展历程、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形式和特征、运作模式和功能、发展现状及其区域经济地位。研究表明,我国保税物流区域已形成了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三大功能格局,综合保税区成为保税物流区域升级发展的方向。第四部分,分析了全国和浙江省保税物流区域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第五部分,研究了保税物流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了保税物流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极化形成途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分析了保税物流区域对腹地经济增长的扩散作用、传导机制、扩散方式;提出了我国保税物流区域的主导产业、依存产业和关联产业集群。保税物流区域通过产业集聚与极化效应、产业关联与乘数效应而形成经济增长极,是功能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家管理创新、业务运作模式创新的结果,其扩散通过地域空间扩散和产业扩散两种途径,以资本扩散、技术外溢、劳动力流动、管理外溢四个基本投入要素的流动为纽带来完成;研究了我国保税物流区域对腹地的经济效应,包括投资与产业集聚效应、腹地扩散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第六部分,建立了保税物流区域发展的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主要从保税物流区域的三大主体功能发挥作用的角度,构建了主要包括综合经济指标、基础设施指标、开放经济活力指标、外贸发展指标、保税物流指标、保税加工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区域贡献力指标等8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的分层次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测度保税物流区域对腹地经济增长贡献的VAR模型。第七部分,实证分析。本研究分别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进出口总额、保税加工货值指标来探讨保税物流区域与母城及直接腹地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宁波市保税物流区域群的发展为例,选取1995—2015年数据,借助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宁波保税物流区域群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三大主体功能对母城宁波市、直接腹地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得到如下结论:(1)保税物流区域的保税加工货值、进出口总额、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对母城宁波市GDP经济增长具有较显著的长期的正向积极作用,其中,保税加工货值对母城GDP贡献率最大,之后依次为进出口总额、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2)宁波市保税物流区域的保税加工货值、进出口总额长期来看对浙江省GDP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保税加工货值、进出口总额有利于促进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的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值有利于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保税物流区域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值对浙江省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区港联动作用不明显;进出口总额对浙江省经济开放度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第八部分,提出了保税物流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保税物流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八个方面提出保税物流区域群整合优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第九部分为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在理论创新方面,从省、市中观层面,深入分析保税物流区域作为外向型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机理;从保税物流区域主体功能发挥的角度,构建了保税物流区域发展经济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一个城市的保税物流区域群发展为案例,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保税物流区域群发展对母城和省域腹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在实践创新方面,本研究对省市的保税物流区域群如何整合优化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在实践方面为一个省、市的保税物流区域群如何整合优化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