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视域下中国传统民居空间认同研究:以浙江温州楠溪江古村落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在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这一双重视域下,本书研究中国民居空间认同与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首先,梳理还原中国传统民居空间认同史,并反思之;其次,廓清传统民居空间认同什么的问题,以及传统民居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再次,通过对浙江温州楠溪江流域古村落保护的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尝试探究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与民众生活史建构的内在关联,当代居住空间何以认同、认同什么及如何认同等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民居空间的历史感和村落归属感建构及其与公民伦理重构、民族心理认同和民居空间的正义性追求之联系,进而为民居空间将如何被建构、古村落等传统民居文化遗产将如何被保护和创造性传承做出前瞻性的预见和研究。本书的研究目标即在于: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深化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民居空间文化传承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当代民居空间建构贡献有效的指导性建议。但囿于目前田野调查的不充分,只能以浙江温州的两个古村落作为田野调查点,将或多或少地削弱本书结论的有效性。

针对研究课题的特点,本书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重构和还原中国传统民居空间的认同史确有一定难度,但这样的还原很有价值。西方的乡村建筑大都跟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关,而中国的制度化宗教相对来说不怎么发达,中国甚至被有的学者视为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当然这样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中已经比较充分地论述过了,中国的制度化宗教不发达是事实,但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种弥散性的宗教,有别于西方的制度化宗教。杨庆堃先生的弥散性宗教是受帕森斯理论的启发,其研究至今对我们仍不乏警醒和参照意义。所以,本书尽可能搜集与民居空间和传统民居文化遗产相关的国内外既有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欲在一个较为开阔的视域里审视中国传统民居空间的认同问题。因为对自己研究课题的主旨比较敏感,作者一般会在自己的经历中随处看到听到这些主旨,尤其是当它们在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领域出现时。比如大众传媒,尤其是一些糟糕的电影、廉价小说、图片杂志、广播电视中的房地产广告等,都会揭示出一些新鲜而又重要的东西。而这些对本书的研究也有很大助益。

第二,田野调查法。通过深入实地蹲点,开展较长时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者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浙江温州建立多个观察点,并将已有的对中西部地区、华北及东北地区的相关研究纳入问题域,主要对温州楠溪江流域的古村落进行历时性调查,对相关组织和个人进行有计划的访谈。除了实地蹲点之外,还有另一种意义的田野,即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日常经历,以补充田野材料之不足。用米尔斯的话来说:“做一名优秀的巧匠:避免呆板的程式。你首先要寻求发展并且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避免对方法和技巧的盲目崇拜。促使不炫弄技巧的学者的再生,并努力使自己也成为这样的学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的方法论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的理论家,让方法和理论再一次变为技艺实践的一部分,支持卓越的独立学者;反对技师研究小组占支配地位。让你的心智独立地面对人与社会的问题。”[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43.生活无处不田野,关键就看研究者本人的学术敏感度和投入程度。拥有了较为充裕的田野资料后,还要把握好运用材料的一般规则,米尔斯的提醒极为中肯:“不要仅仅沉迷于一个又一个的小情境研究,要关注将各种情境组织起来的社会结构。通过对这些大的结构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情境以从事细节研究,并且要从理解情境与结构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研究。”[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