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特征与目标
一、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
农产品物流系统是指与农产品物流相关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来说,农产品物流系统的要素可以分为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这些要素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联系在一起,其有效的协调可以使农产品物流系统发挥更优的作用。
(一)一般要素
1.劳动者要素
它是现代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第一要素。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劳动者的素质,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并使其有效运转的根本。
2.资金要素
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实现交换的现代农产品物流过程,实际也是资金运动过程。同时,农产品物流服务本身也需要以货币为媒介。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是资本投入的一大领域,离开资金这一要素,现代农产品物流不可能实现。
3.对象要素
对象要素即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作用对象,它们是各种实物。
(二)功能要素
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现代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总功能,从而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的。从农产品物流活动的实际工作环节来考察,一般认为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有采购、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等。
1.采购功能要素
为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采购功能对农产品经营企业越来越重要。采购的功能是:选择企业各部门所需要的适当物流,从适当的来源,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送货方式(包括时间和地点)获取适当数量的原材料。
2.包装功能要素
包装功能要素包括农产品成品的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
3.装卸搬运功能要素
装卸搬运功能要素包括对农产品输送、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活动,以及在保管等活动中为进行农产品检验、养护所进行的装卸活动。伴随装卸活动的小搬运,一般也包括在这一活动中。
4.运输功能要素
农产品运输是运用设备和工具,实现农产品由其生产地至消费地的空间转移。包括供应及销售物流中的车、船、飞机等运输方式,生产物流中的传送带等运送方式。
5.储存保管功能要素
储存保管功能要素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活动,主要是对农产品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其目的是克服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
6.流通加工功能要素
流通加工功能要素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是农产品销售企业等部门物流为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更好地衔接产需,而进行的诸如分类、切割等加工活动。
农产品的流通加工主要包括冷冻产品、分选农副产品、分装农产品、精制农产食品等。
7.配送功能要素
农产品配送作为一种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顾客的要求,对农产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品配送不是单纯的农产品运输,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而且配送所包含的运输,在整个食品运送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运输”“末端运输”的地位,更直接地面向并靠近用户。
(三)支撑要素
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制度、法律等支撑手段。
1.体制、制度
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体制、制度决定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结构及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国家对其控制、指挥和管理的方式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有了这个支撑条件,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才能确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法律、规章
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的运行,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及人的权益问题,法律、规章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农产品物流与社会经济系统或其他物流系统协调;另一方面给物流活动以保障,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都靠法律、规章维系。
3.行政、命令
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现代物流系统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政治安全等,所以,行政、命令等手段也常常是支持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要素。
4.标准化系统
标准化系统是保证农产品物流环节协调运行,保证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四)物质基础要素
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现代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性意义。这些要素对实现农产品物流或其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1.物流设施
它是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物、公路、铁路、港口等。
2.物流装备
它是保证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3.物流工具
它是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能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4.信息技术及网络工具
它是掌握和传递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不同,它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近年来,也有学者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考虑农产品物流系统的要素,将其分为物流平台、物流运作企业和物流结算平台三个部分:物流平台包括物流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平台等几部分,物流平台的实体又可以归纳成线路、节点两部分。从区域规划的角度看,物流节点指区域物流枢纽、区域物流中心等,物流线路指公路、铁路、航空线、航海线等物流通道。物流运作企业是微观物流运作主体,在支撑平台上运作,是使整个物流系统运动起来的主导力量。物流结算平台是指在产地、交换、仓储、运输、装卸、包装等环节中成本支出、资源结算的全过程。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特征
(一)农产品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
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产品在空间位置上的高效转移。围绕这个总目标会出现很多目标,例如,物流数量要达到合适的规模,物流时间要最短,物流服务要最好,物流成本要最低等。
(二)农产品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
这主要是指地域跨度大,因为很多农产品的配送往往要跨区域进行。大跨度系统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难度大,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高。
(三)农产品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一方面,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往往由多个运作主体构成,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以长期稳定。另一方面,农产品物流受季节性影响很大,不同的季节对物流系统要求的差异很大,这也决定了物流系统的运行难以稳定。动态性强要求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改变性。
(四)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效益背离现象
这主要是指物流系统中某一个功能要素的效率的提高并不一定使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有时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的效率降低。例如,物流系统的运输效率提高,但物流信息服务滞后,那么盲目的高效率运输反而会使产品大量积压,造成损失。效益背离现象要求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看待物流,使物流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达到整体的效率最高。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目标
构建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目的是“追求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在原则上具体表现为“7 R”,即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适当的数量(right quantity)、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适当的地方(right place)、适当的产品(right product)、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和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目标,就是要把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子系统)看成一个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具体目标如下。
(一)服务目标
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是起“桥梁、纽带”作用的农产品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农业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在为客户服务方面要做到无缺货、无货损、无货差等现象,且费用低。在技术方面,近年出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二)快速、及时目标
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农产品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要求更加迫切了。为此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运输等管理和技术,把物流设施建在供给地区附近,合理利用有效的运输工具和合理配送计划等手段,都是快速、及时目标的体现。
(三)节约目标
节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费用也不断上涨,对城市市区面积更加应该有效利用,节约土地资源。应逐步发展立体化设施和物流机械,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四)规模化目标
农产品生产领域的规模化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由于农产品物流系统比农产品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以形成标准的规模化形式。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是否适当,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如何合理安排,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所要求的设备的使用等,都是规模化目标的体现。
(五)库存调节目标
库存调节目标也是服务性的延伸。农产品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造成农产品腐烂、变质、过期等和库存资金的积压,进而导致浪费。因此要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以及农产品的特性,对农产品库存进行控制。如正确确定农产品的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