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技术艺术并蒂莲 审美追求创奇迹——河姆渡文化中的艺术系列
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多种多样的纯粹用于祭祀、装饰或把玩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同样凝聚着河姆渡先民高超的技艺,它有着丰富的技术含量。
在河姆渡遗址第三、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玉石质料的璜、玦、管、珠、环等,晶莹美丽。其中的玉玦有暗红、灰白等色泽,状如扁圆环形,带一小缺口,属典型的耳饰。
中华民族有尚玉的传统,玉被赋予崇高、美好、神圣的意义。河姆渡玉器的出现,表明长江流域用玉历史的悠久,是良渚文化大量精雕细刻玉器的源头。
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多种多样的雕刻工艺品。一是材质多样,有象牙、兽骨、木本等;二是题材多样,以鸟为主,还有太阳、鱼、蚕等;三是技法多样,刻工精细熟练,以平面刻画居多,还有圆雕、浮雕、错磨、镂孔等;四是产品多样,有具有实用功能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建筑构件系列和具有审美功能和精神寄托的装饰品、祭祀品两大系列(见图15.1—15.5)。
图15.1 圆雕鸟形象牙匕
图15.2 太阳纹象牙蝶形器
图15.3 圆雕鸟形象牙匕
图15.4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图15.5 圆雕鸟形象牙匕
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注入原始人审美意识和情趣的造型艺术品——陶塑,如陶猪、陶羊、陶狗、陶舟、陶塑鱼、陶塑人头、陶塑大象等(见图15.6和图15.7)。
图15.6 猪
图15.7 羊形塑
当制陶捏塑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严格意义上的造型艺术就产生了。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从实用目的出发而创制的造型优美的物品,都可称为造型艺术品。从严格的意义而言,以装饰、祭祀为目的,即从精神寄托和审美情趣出发而创制的造型优美的物品,才可称为造型艺术品。
在第四文化层还出土有两件陶埙,其呈鸭蛋形,中空,一端有一小孔,这是专为艺术而制作的艺术品——乐器。从造型技术发展到造型艺术,是技术由以实用价值取向为主到以审美价值取向为主的发展。河姆渡先民已能创制出具有严格意义的造型艺术品。当然,这尚处在原始质朴的发展阶段。
在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绘画艺术的遗存。绘画艺术是应用一定的工具,通过线条、色彩等元素,向物体或景象注入人们的理性和感情,进行抽象、模仿或再现,使之具有审美价值和精神意蕴。
河姆渡先民已经创造了绘画艺术,他们应用的工具是小竹条、小木条、小骨锥或直接用手或指甲刻、划、捺、掐等,但也创制了专用的绘画工具。出土的一件刻划工具为皮质,上端为器柄,下端为细长的尖锥,残长9.8厘米。专家们从出土的一些线条工整、粗细均匀、构图新颖、错落有致的作品判断:“似乎当时已出现了以植物纤维或兽毛制成的简易的‘笔’,笔的出现也是原始绘画艺术发展的标志。”
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已懂得对色彩的运用,在第四文化层中出土有三片彩绘罐残片,在灰白的底色上,绘上咖啡色或黑褐色图案,形成对比,衬托出图案的鲜明。在木胎漆碗和木筒上的红色和黑色的漆,也是对色彩的运用。
河姆渡人对线条的审美意识和处理方式已相当自觉和丰富,已具有较强的写实或写意的表现技能。
人类的艺术发展是以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在艺术品中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技艺。从艺术发展瑰宝中发掘人类科技发展史的宝藏,是非常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