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问题意识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目前,学界关于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总体来讲,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通常比较零散和表面化,主要着重于阐释问题意识对思政课教学的某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在思政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问题意识的作用等,还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整体性理论架构,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还不够,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下面本书就对相关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一些简单的整理和介绍。这些研究成果大体上可以从教学基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目标等几个角度进行分类。当然各个类别之间所涉的内容又是有所交叉和重叠的。

1.从教学基点(出发点)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上海大学忻平教授等学者在《从问题出发:六个“为什么”教学实践与解决大学生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必须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强化问题”、“深化理论”、“细化教学”和“释疑解惑”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要求,积极实施“问题解析式”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注意采集和提炼学生的问题并使之与相关的教学内容相衔接,在教学反馈中积极为学生释疑解惑,回应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强化思政课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应该成为提升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忻平,谢宝婷,林自强.从问题出发:六个“为什么”教学实践与解决大学生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97-100.

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在《锻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一文中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要有效发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的作用,应该坚持紧扣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实践,勇于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关注“新”问题、切准“真”问题、聚焦“大”问题,要自主地回应问题,在鲜明的问题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的新发展。沈壮海.锻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J].中国高等教育,2004(21):9-10.

华东师范大学宋进教授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一文中认为:坚持时代精神,科学地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的集中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取向是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度。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性就不能止步或满足于描述的认知层面,而必须在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思维张力,培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宋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11-13.

2.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学者徐斌在《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一文中认为:问题就是矛盾。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紧紧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善于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抓住契机,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社会与人生的种种复杂问题,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倡“问题意识”是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徐斌.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J].池州师专学报,1994(3):7-11.

湖北教育学院柳菊兴在《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文中认为: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只有通过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实施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实践在理论实现其目的使命中的作用、围绕着科学理论体系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搞好教学、切实贯彻“三贴近”的原则、注重科学精神的弘扬、更加讲究教学的方法和艺术等等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以不断提高它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柳菊兴.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理论月刊,2005(10):162-165.

中南大学谭希培教授在《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一文中认为: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针对大学生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与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在教育教学的根本性质和目的、接受机制、问题导向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加强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的引导,是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心理特点,是有效实施“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下的专题教学的前提。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63-65.

3.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复旦大学顾钰民教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规律与教学有效性研究》一文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必须抛弃照本宣科的方法,真正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为出发点,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层次问题作为切入点,在首先把握学生思想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为此,教师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学生思想,要善于把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起来,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说明、解释现实问题上下功夫。这应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方法。顾钰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规律与教学有效性研究[M]//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48-149.

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在《问题反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认为:上海大学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一是建立教学问题体系;二是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三是多渠道采集和组织解答学生问题;四是让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对接。王天恩.问题反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2(1):65-69.

西南财经大学黄小彤博士在《高校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开展问题式教学存在着一些特有的问题,其症结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允许批判和质疑。而批判和质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精神。只有大胆地运用批判和质疑手段,勇于面对敏感和热点问题,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打开问题式教学的局面。只有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着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意识的条件才能真正建构起问题式教学范式。黄小彤.高校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C]//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暨上海大学首届“思政论坛”论文集(一),上海:上海大学,2011:71.

广西大学肖安宝博士在《论问题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文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应该采用问题意识教学法。它要求从不知到知、从知到信、再从信到行的转化。要实现这种转化,教学内容必须融科学性、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教学过程必须体现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高尚的师德和相应的学术研究能力。肖安宝.论问题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高教论坛,2009(9):41-43.

合肥工业大学陈殿林博士在《从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路径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采取“从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的路径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意识是转化的基本出发点,问题导向是转化的关键环节,问题逻辑是转化的重要步骤。按照这一路径来实施教学,需要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把握并明确问题导向,形成并展开问题逻辑。按照这一路径实现转化,既是有效实现教学目的、切合教学实际的需要,也是教材体系顺利转化的内在需要。陈殿林.从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73-77.

4.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中南大学吴争春博士在《问题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一文中认为: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应树立问题意识,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吴争春.问题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106-107.

华东师范大学曹景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一文中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曹景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7(Z1):134-138.

华东政法大学何益忠教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彰显问题意识》一文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中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行为规范的认同,又要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何益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彰显问题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08(5):57.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王德勋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一文中认为: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内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德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115-116.

5.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东南大学宇业力和中国传媒大学邵海军在《“问题意识”视角下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认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性化教育为中心,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切入口。学生通过提高“问题意识”,思考与解决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前沿性特点的真问题来形成符合社会与时代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念,掌握科学理论并上升为理想与信念,最终付诸实践,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是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宇业力,邵海军.“问题意识”视角下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123-127.

武汉理工大学郭国祥教授在《“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一文中认为:武汉理工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中把“问题意识”培养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二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三是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四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在把“问题意识”的培养纳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郭国祥.“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学术论坛,2011(3):197-200.

6.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在《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认为:强化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形成的共识。上海大学在“六个为什么”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试点过程中,逐渐探索形成了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准确把握、深刻领会教材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口,根据问题的逻辑结构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建立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通过问题解析式教学和问题随堂反馈,实现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对接,把“思政课”教学真正建立在问题逻辑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王天恩.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M]//问道心扉———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11.

石家庄经济学院的时杰会、耿亚飞在《“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探讨》一文中认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结合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时杰会,耿亚飞.“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1(12):129.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国外很少有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此国外几乎没有专门关于问题意识与思政课教学之间关系的具体研究成果。其实,国外关于问题意识与相关课程(如国民教育、德育课程等)教学之间的研究集中地体现在其关于问题教学的相关研究和论述之中。国外关于问题教学的研究主要有美国和苏联两个研究流派,美国以杜威、布鲁纳和帕内斯等人为主要的代表人物;而苏联主要以马赫穆托夫、鲁宾斯坦、列尔耐尔以及马丘什金等人为代表,对于这些学者在问题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将在第二章第一节关于问题意识教学思想的历史探寻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此暂不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