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时代同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著作提要(1978-201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

陈学文著

本书被稻禾出版社(中国台北)列入与著名史学家加藤繁、全汉升等人“史学丛书系列”之七,于1991年12月在台北出版。书前有著名明清史专家李文治和日本山根辛夫的两篇序文。作者在《前言》中介绍了本书写作背景与主要内容。

明清在中国历史上是嬗演关键时期,中国进入了全球化的轨道,开始向近世社会进展,从经济社会政治到文化都是一个剧烈的转型时期,呈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巨变,因此,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是国内外学界所重视的热点,本书就是在此大背景下进行撰著的。

本书由七个部分组成。


一、农业经济结构研究

明清时期随着兴修水利、海外贸易及发展,农业也卷入商品经济漩涡,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扩展,从单一稻作制向多种作物种植的综合经济过渡,改田为地、桑基鱼塘,特别是高产粮食作物番薯、玉米、马铃薯从海外引种中国,促使农业经济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开发有限土地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随着农业经济的深入演化,在土地经营体制上也发生变化,逐渐采用雇佣劳动者来从事商品生产,富农和经营地主大量出现,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正是建立在多种作物种植的综合经济基础上,经营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和雇佣制的发展,使农民分化加剧,从土地上释放出来的农民进入市镇以出卖劳动力维生,封建土地所有制强固性受到了挑战。


二、手工业经济研究

手工业是建立在农产品商品化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杭嘉湖的丝织业、湖笔制作业、闽粤台的蔗糖业。由于经营体制的变化,规模的扩大,商品市场的扩拓,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即出现了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作坊或工场。这种雇佣劳动关系有别于以往的是在于它的劳动力也已商品化,或者可以说是带有近代意义的工场手工业性质。


三、商人资本的集团化和商帮的形成

商业资本在明清时期比较发达,商人活跃于各地及海外市场上,至隆庆—万历年间已逐渐形成了商人群体,他们以血缘为基础,以地缘为纽带,结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即商帮,其著者有徽商、晋商、洞庭商(太湖为中心的苏州商人)、龙游商、江右商及宁波商等。本书选辑了作者关于徽商、龙游商的研究成果,指出这些商人群体在推进商品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龙游商帮在明代走向中国西部开发,发展屯垦业、海外贸易、出版印书业等曾起了别的商帮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龙游商帮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前人均未有专题研究过。


四、城市化演进研究

商业依存于城市,城市依赖于商业才得以发展。城市化的展开,表明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已进到了新阶段,特别是市镇的勃兴发展,是在城乡对立与分离运动中发展着,城镇在吸收乡村人口的进程中得以迅速发展。因此封建晚期的城市化是有崭新的意义。本书选辑了四篇有代表性的论文。


五、对外关系史研究

明清并不孤立于世界之外,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开拓了中国与亚非诸国的关系,特别郑和下西洋是空前壮举,其规模、意义都不亚于哥伦布、麦哲伦辈,从此为大量移民海外与促进与南洋诸国的友好往来起了良好作用,如吕宋、苏禄诸国与明朝的关系就是实例。本书选辑了作者早期(20世纪50年代)几篇论文来研讨此专题。对于明嘉靖朝发生的倭寇问题,作者曾有多篇论文,此仅选入一篇,指出了倭寇发生的国内外复杂背景,申述了御倭战争的正义性,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海禁与倭寇的关系。


六、万历与万历兵变、民变

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是一位很好的首辅,在他主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很大的政绩。他还选擢了一大批人才,对万历前后的政治、社会起了很好的作用,如戚继光、王崇古、方逢时、张学颜、凌云翼、潘季驯辈。万历时的社会风气,兵、民变对有明一代很有影响。万历朝曾发生苏州民变、杭州兵民变。杭州兵、民变富有时代新意义,表明市民作为一个开始觉醒的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反对缙绅官宦豪富的特权,要求平等。苏州抗税斗争,作者搜集了许多资料,编成一长编,并加以辑注,系统地反映了苏州葛成抗税历史,这份文献资料很有价值。


七、日用类书和社会民情风俗的研究

日用类书未为传统史学研究所重视,其实这些类书出于民间,真实反映了社会下层平民的生活、意识等,最具史料价值。明中叶后出现了大批带有日用意义的类书,其中一部分是介绍经商理财之道,对研究当时的商业经营、交通、物产、物价、社会、民情风俗等很有价值,因为这些珍贵的史料在正史等文献中不易见到。社会民情风俗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的一个秤尺,但资料分散、琐碎,很难搜集。本书的一篇民情风俗论文很客观地反映出明清江南一个区域的文化民俗和民情。

(稻禾出版社(中国台北)199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