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国学读书笔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5章 庄子 杂篇 徐无鬼(五)

第八章

寓意勿以傲慢态度对待他人。

1.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

吴王泛舟长江,登猕猴山,众猴见吴王,惊惶四散,逃入丛林深处。

2.有一狙焉,委蛇攫,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有只猴,却从容腾身树枝间,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接过利箭。

3.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

吴王下令随从一起射箭,那猴中箭而亡。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敏捷而蔑视我,以至如此丧命。

4.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要以此为戒!唉,不要以你傲慢的态度对待他人!

5.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颜不疑归来拜董梧为师,以去除他的傲气,摈弃享乐,谢绝荣华,三年后,国人皆称赞他。

第九章

藉由此章叹世人的自我迷失。

1.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南伯子綦靠几案而坐,仰天嘘气。颜成子入见说:先生,您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请问形体固然可使它似枯骸,心是否可使它似死灰般?

2.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

南伯子綦说:我曾隐居山洞。当时,齐国国君田禾一看望我,齐国民众便再三向他祝贺。

3.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

我必先有名声,故他才知晓我;我必定卖弄名声,故他才会贩卖我的名声。

4.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

如我没有名声,他怎会知晓我?如我不贩卖名声,他怎能贩卖我的名声?

5.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唉!我悲人的自我丧失,又悲那些悲哀别人的人,我又悲那些悲哀别人的人的悲哀,之后一天天远离炫耀而达到宁静寂灭的境界。

第十章

论述德(天赋)为道的一种呈现状态,依循道,回归自性,发挥天赋,融纳百川。

1.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

孔子去楚国,楚王宴请他。孙叔敖执酒器立一旁,市南宜僚接过酒祭祷,说:古之人!在此场合说说话。

2.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孔子说:我也曾听闻不言之言,未尝试说过,在此说说:市南宜僚从容耍弄弹丸而解除两家的危难。

3.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

孙叔敖手持羽扇卧寝而使郢人投下兵器。(不言而胜)

我愿有三尺之嘴。(寓善辩的外形)

4.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故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

市南宜僚与孙叔敖的行为称为不道(不言)之道,孔子所示(三尺之嘴)称为不言之辩。故德(天赋)是呈现道的一种方式,而言语止于才智所不知的领域,这已是极至。

5.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

道天下同一,德不能同。(规律同一,万物多样)

才智所不能知的领域,言辩不能尽举。

6.名若儒墨而凶矣。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

名称分立像儒家墨家那样,则危险了。大海不排斥东流而来的水(融纳百川),故大到极至。

7.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

圣人包容天地,恩泽天下,而不知他是谁。

8.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

故他活时无爵位,死后无谥号,物不聚,名不立,如此称为大人。

9.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

狗不因善叫为良狗,人不因善言为贤人,何况成就大业者!

10.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夫大备矣,莫若天地。

有心求取伟大却不足以成为伟大,何况是修德!大而完备,莫如天地,

11.然奚求焉,而大备矣!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然而天地无所求,却大而完备。知大而完备者,无所追求,无所丧失,无所舍弃,不以外物改变自己。

12.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返回自己的本性而无穷尽,依循亘古以来的常道而不矫饰,此为大人的至诚!

备注:此篇整理二0二四年三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