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庄子 杂篇 盗跖(五)
续第二章
提出行为的善恶,是世人内心评价贵贱的标准,而非其他外在物质。
并提出,不为功名利禄而牺牲自身的本真及生命,随四时变化,与大道往返进退,平和自在,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
12.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子张说:你不修养德行,将在亲疏之间无伦理,在贵贱之间无规矩,在长幼之间无秩序。五纪(仁义礼智信)六位(君臣父子夫妇),将怎样区别?
13.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
满苟得说:尧杀长子,舜流放母弟,亲疏之间是否还有伦理?汤放逐桀,武王杀纣,贵贱之间是否还有规矩?
14.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子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
王季立为长子,周公杀兄,长幼之间是否还有秩序?儒家虚伪的言辞,墨家兼爱的主张,五纪六位是否还有区别?
15.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
且你正为名声,我正为利益。名利的实质,不顺于理,不合于道。
16.吾日与子讼于无约,曰: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
我曾与你在无约面前争论,说:小人为财殉身,君子为名殉身。他们改变真情、变易本性的事,虽不同;但舍弃该做的而不顾生命追逐不当为的行径(离弃自我追逐外物),是一样。
17.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极。
故说:不做小人所为,要反求自身的天性(原则);不做君子所为,应顺从天理(自然规律)。或曲或直,顺其自然;
18.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
面观四方,随四时变化。或是或非,保持原则与灵活应对的能力。独自完成自身的意愿,随大道往返进退。(顺应天道)
19.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
不固执言行,不执着仁义,那将失去自然的行为(本真)。不过于追求财富,不殉身去成就事业,那将抛弃天命。(成为名利驱使的工具)
20.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
比干被剖心,子胥被挖眼,此为尽忠的祸害;直躬出证父亲偷羊,尾生被水淹死,此为守信的祸患;
21.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
鲍子固执抱树干枯,申子不辩解而自缢,此为廉洁的害处;孔子不见母亲,匡子不见父亲,此为道义的过失。
22.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这些都是上世的传闻,下代的话题,认为有知之士以正直言论规范自身,将所言付诸行动,故才遭殃,逢此祸患。
(保护自己、趋利避害是生命的天性,走在正道上,世间的富贵名利顺其自然。)
第三章
论述不知足与知足的本质区别,不知足以名利殉身,知足则以护养、爱惜生命、保持本真为最重要的事。
1.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
无足问知和说:人终究没有谁不想树立名声追求利禄。一个人富裕则有人会归附他,归附他则对他谦下,有人谦下则显尊贵。
2.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妄邪?
受谦下者的尊贵,是长寿、安康、快乐之道。如今唯独你无意如此,是认知不足?还是知晓却能力不行?故推行正道而不去妄念妄行?
3.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
知和说:如今上述认知的人,以为与自己同时代而生,同乡而处者,认为他是超凡绝俗之士,
4.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世,
其实并无主见与正念,所以观察古今、是非之分时,与世俗同化,
5.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
舍去最重要的(生命),舍弃最尊贵的(本真),去追求他想要的,如此谈论长寿、安康、快乐之道,是否相去甚远!
6.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欣之喜,不监于心。
疾病的痛苦,安适的愉悦,不由形体显现;恐惧的惊慌失措,喜悦的欢欣雀跃,不由内心显现。(这些是生命本真的体现)
(待续)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九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