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4.林彪突然问“让金日成他们上山打游击行不行?”

突然外交部急电,“柴成文回京述职”。

9月7日,柴成文回到北京。8日下午,聂代总长听取了他朝鲜战场当前态势和朝鲜后方主要情况的汇报。他报告说:“洛东江一带虽然处于胶着状态,但美军正在积极部署反攻,种种迹象表明,美军有可能在人民军后方海岸登陆。”

聂代总长点点头,又仔细地看了他的汇报提纲。柴代办的观察与“邓洪解”的预测是一致的。

看毕,他提笔批“呈给毛泽东主席阅示”。

毛泽东主席批示:“周阅后,刘、朱、任阅,退聂。请周约柴君武(成文)一谈,指示任务和方法。13兵团同柴去的几个人是否要来京与柴一道面授机宜,请周酌定。”领袖对柴代办掌握的情况很重视。

当日深夜,周总理即安排听取了柴成文的汇报。柴成文报告:“人民军与美军已经形成对峙状态,人民军没有制空制海权,难以打开局面。长期顶下去,一旦美军从后方登陆,形势会马上恶化。”

总理炯炯有神地看着对方,长长的眉毛在不停地抖动,他仔细地听着。

然后,他问:“万一需要我国出兵,你看我们大兵团作战会遇到什么困难?”

“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输,铁路没有保障,公路路面很窄”,柴代办回答。

总理问:“在朝方就地补给能到什么程度?”

柴成文回答:“像我们在解放战争时期,取之于民,取之于敌,在朝鲜没有可能。当地没有粮食,更没有弹药。就地补给很困难。”

总理点点头,说:“好,你回招待所等待,何时回去,等候外交部通知。”

第三天,军委办公厅用车把他送到了毛家湾。

他在客厅里等了一阵,林总光着个头,走进来,问:“你叫柴成文?”

他立正敬礼,答:“是的,林总。”“你刚从朝鲜回来?”“是。”

林彪坐下,低头不语一阵,然后,抬起头问:“他们有无上山打游击的准备?”

柴成文一个愣怔,他马上明白林总是问朝方,答:“我从金日成首相处了解到,如果形势需要,他们是准备上山打游击的。他们有丰富的游击战争的经验。”

林总问:“我们不出兵,让他们上山打游击行不行?”

柴成文长时间的沉默,他答不上来。

林总也低头沉默,然后站起来,说:“好吧,就这样。”自己站起来回去了。

柴成文在客厅里觉得有些尴尬。这时,秘书进来,把他送出去了。

一路上,他为没有回答出林总的问话很内疚。

北京,长安街西侧,解放初期被老北京人称为“新北京”的总后勤部大院。那时,这一带是乱坟岗子。解放军原则上不能进城(即现在北京市的二环以内)。各总部和军兵种都在北京西侧一带远郊区选择营房,叫作“跑马圈地”。总后勤部营房是一色苏联顾问设计的灰色三层建筑小楼。东西两排,对称,有环廊连接,正中灰色三层办公楼为总后勤部首长和司令部机关办公楼。在这座院落里办公的部长依次是杨立三、黄克诚、洪学智、邱会作、张宗逊、张震、洪学智、赵南起、傅全有、王克、廖锡龙、赵克石。

李聚奎的小车滑到1号楼前,他上二层,找到杨立三汇报,建议将已经筹措的部分作战和生活物资先期过江入朝,在适当地方隐蔽起来,以便部队过江后马上就可以得到补充。

杨部长思考一下,说:“老李呀,这事关系很大,我定不了。”

李聚奎问:“那怎么办?”

“我们得给总理汇报,”杨部长说,“我给总理办公室联系,看总理有时间没有。”他拿起1号台,与总理办公室联系,问总理有没有时间,他和李聚奎要去汇报一下东北军区后勤可否将一部分物资先期送过鸭绿江。

总理办公室回话,你们马上来,总理刚刚开会回来,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两位高级将领乘车急急忙忙上长安街,向左插府佑街,向右进中南海,吉姆车缓缓驶向西北,来到一个院落门前,下车,进入一个偌大的花木繁茂,古树错落的古老庭园,顺右侧,上台阶,走进西花厅会客室。秘书给他们沏上茶水,说“我去报告总理”,少顷,总理大步走进来,一边走,一边问:“有什么急事?立三和聚奎同志?”

长征过草地时,周恩来因为肝腹水病重,杨立三亲自抬担架,把他抬过了草地。李聚奎长征途中被编入左路军,1936年西路军兵败祁连山,队伍被马家军打散,他乞讨千里回到陕北。

杨立三说:“总理,我们有个想法,先期把已经筹措好的物资送过江,找适当地方保存起来。部队一旦过江,马上就可以保障到位。”

“聚奎也是这样的想法?”总理微笑地问。

“是的,总理,我们后勤的保障要提前才好。”李聚奎回答。

总理说:“这次出国打仗,与过去国内打仗不同,物资不可能筹措于民呀,也不能取之于敌呀,主要靠国内运过去,量会很大。”

“我们总后首先要保证聚奎同志的需要”,杨立三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想法很好呀。”总理一笑说,“可是我们这次出国作战,世界很瞩目,举手投足,关系都很重大。什么时候过江,什么时候打,都还未定。为保密起见,物资先不要过江。但要抓紧时间做好一切准备。待部队过江后,再紧急前送。”

中央收到东北军区请示派张明远等5个军事干部入朝实地考察的电报后,周总理批呈毛主席阅示,毛主席批示同意。然后军委电示东北军区“同意张明远等5人先期入朝,来京待命。”

9月15日,美军从仁川登陆,朝鲜局势发生了极大变化。

高岗指示,立即派专机把张明远等东北军区5个军事干部送北京。

9月17日,张明远、崔醒农、何凌登、汤敬仲、黎非5人到北京刚刚住下,接到总参通知,总理下午要接见。

红军时期,总理与张明远认识。

张明远等走上台阶时,总理已经在门口了,张明远向前跨上一大步,敬礼!

总理握住他的手,说:“明远同志,我们还是在岷县见过。你是红军过腊子口后第一任岷县县长,你是当地人,对吧?”

“是的,总理”,张明远恭恭敬敬地回答。

总理然后跟其他同志握手后,说:“坐下谈,坐下谈。”

大家坐在总理的对面,总理说:“美军发动了侧后登陆,会把人民军的后路截断。人民军的主力都在洛东江一带。形势很快要恶化。”

秘书给每人都倒了茶水。总理接着说:“你们现在都还很年轻,国家需要你们多做贡献。”

张明远说:“是的,是的。”

总理说:“明远,你是老红军,在井冈山和长征路上,你都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现在又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你们去完成。”

张明远两只眼睛很有精神。他说:“总理,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长征路上我就是负责侦察的。”

总理说:“美军从仁川登陆,战局要发生逆转,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东北军区要求派你们先期过去,军委是同意的。高司令同你们谈过了?”

“谈过了。”

“好,你们这次过去,主要是要考察大兵团过江后的后勤保障问题。人吃马喂就地募集可以保障到什么程度?粮食可以募集到什么程度?马草可以募集到什么程度?就马草一项,需求量就很大。在延安时,我们的马草就是一个大问题。我军驮载拉行都需要马。起码马草要能就地解决。”

总理说:“克劳塞维茨很推崇拿破仑的就地征集。拿破仑很重视后方勤务,作战计划与后勤谋略同时进行。后方勤务制约他的战略行军。他的总司令部有军需总监,军有军副官,师有师兵站官。他的大军团战略行军就是依赖就地取给。但大部队在一地停留时间过长,就地取给就会发生问题。1809年他的军队陷在罗马岛上,1812年在莫斯科停留期间也是这样。出国作战,就地取给,是难以靠得住的,不像解放战争时期在我们国内,有人民群众的好条件。我们出国作战恐怕要主要依靠前送和后送。”

总理思考了一下说:“李聚奎同志想先一步把已经筹措的物资送过鸭绿江。我没有同意,你们过江后,要考察兵站如何设立,仓库的库址如何选择,才能既保障方便又安全可靠。”

张明远说:“我们详细考察后给军委写报告。”

“现在美军已经登陆,朝鲜的后方要变为前方”,总理说:“你们必须有一个正当的名义,工作起来才方便,现在朝鲜是战争环境,搞不好还可能出问题。”

他把秘书叫来,吩咐让柴成文和外交部来人。柴成文和外交部的人来到后,总理交代:“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需作必要的准备。东北军区要派人先进去了解情况,为方便工作,我的意见以我驻朝大使馆的名义去,给他们办个武官身份证和其他必要的手续,然后每人一套西服。由柴成文同志偕新派的5名武官尽快入朝”。

总理问柴代办:“你还有什么问题?”

柴成文说,“按总理的指示办完手续后,尽快入朝”。

总理二目炯炯地瞅着他们:“代办同志要告倪大使,准许他们使用大使馆的电台,及时向军委报告情况。”

张明远主要在西线考察后勤保障问题。他久在阵中,对大兵团的后勤保障情况心中有数。他看到朝鲜北部几条主要铁路干线已经被美空军炸毁,桥梁也不复存在,火车只能在小站与小站之间断断续续通车,行车速度很慢,装载量少,很容易成为美空军捕捉的目标。感觉我军不能对朝北铁路有任何依赖。

他乘吉普车在公路上考察。一、二级公路虽然还能通行,但路面上弹坑累累,时常碰上大坑,不时要望坑兴叹;三级公路很窄,不能通车,只能适宜马匹牵引的大车运行。朝鲜北部多山,崇山峻岭,绵延不绝,公路在山腰间盘旋而上,山口隘路,路窄,弯多,坡陡,漫山遍野枫叶红艳艳的,风景绝佳,通行困难,涉水处多,容易出现不测,需要经常停车。他们行车有时候冲上山顶,往下一望,哈,群山绿葱葱的逶迤不断;有时候下到沟底往上一望,哈,天空一线,自己如井底之蛙。这地形好呀!对我们是太好了!好多地方像我们岷县的腊子口嘛。许多关隘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嘛。当然,我们的大兵团机动,指挥员必须要考虑铁路公路的实际状况,不能想当然。要多用抗日战争时期的山地游击战战术对付美帝。

他看到朝鲜北部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农作物玉米、谷子、高粱都黄灿灿齐刷刷的长势喜人,但丰产不能丰收,产粮区都在战区,不能收割。老百姓正在闹粮荒,沿途行乞者不在少数,还拦他们的车呢。蔬菜主要是大白菜、萝卜,产量少得很,况且多数也在战区,我们大部队也不能依赖。马料有稻草和青草,也数量少,不能保障我们大量军马的需求。朝鲜北部山林茂密,烧柴可就地取材,但需要部队自己砍伐。

他沿途看到村庄多是10户左右的小村庄,依山就势,零零落落,以低矮的茅草棚为多,多数已经成为废墟,有的村可以看到人,有的则看不到人,部队住房不能像在国内那样先遣队提前进村号房子,只能露宿。从11月到翌年2月,朝北天气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0摄氏度,积雪厚达20厘米到50厘米。部队要有御寒准备,棉衣、棉裤、大头鞋尤其不能少。朝北江河一般结冰20厘米至30厘米。

他收集了朝北地形、交通、气象、河流、农业、村庄、农舍等第一手资料,还绘制了地图。将军总的印象:一是大兵团入朝后,就地补给的程度极低,主要依靠国内前送;二是保障作战部队要采取多种运输工具,火车、汽车、人力、骡马畜力并用;三是大部分部队要做好露营的准备,各部队要准备一些盖布和帐篷,以备居住和遮盖物资;四是日用品要靠自己带足,部队砍伐山林要与朝鲜政府统一交涉。

东线组由英俊精干的侦察处崔醒农处长负责。

他们翻越元山西侧的马息岭时,枪炮声一阵阵传过来,登高一望,只见元山城内火光闪耀,烟雾腾空,逃难的人群正在向西涌进。他们上前问西撤的人民军战士,得到的回答是,南朝鲜第1军第3师先头部队已经从陆地和海上突入元山城区,人民军正在抵抗,战斗非常激烈。崔处长他们决定改变方向,绕道向咸兴和清津行进。行进中他们利用电台把元山城的情况报告了大使馆。大使馆随即报告了外交部。

他们驱车北上长津湖和赴战岭(后为东线我第42军和9兵团作战地域),考察完毕,绘制了草图,要驱车返回咸兴市,吉普车绕着盘山路翻越了黄草岭(42军在此打阻击战引起毛泽东重视而出名)一望,真是一阵兴奋,咸兴和兴南二城市尽收眼底。只要通过咸兴市区,就可以直奔清津,完成这次考察任务了。忽然,一位人民军军官驱车赶来,告知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咸兴,你们要迅速往西。可是,汽油跟他们较劲儿了,两辆吉普车的油快见底了。他们只好把车开到一隐蔽处,先把咸兴的敌情报告了东北军区和外交部。弄这么一辆车多困难呀!他们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锃光发亮的爱车,多好的装备呀!然后毅然弃车,背起电台和侦察器材,徒步西返。经过10多天日夜观察,还有朝鲜人民军的介绍,他们对朝北的地形、道路、河流、桥梁等都了然于胸,搞清楚了东线敌军的番号、兵力、部署、作战特点、战斗力状况。

10月12日,崔处长一行经辑安口岸回国,人都瘦了一大圈儿。

然后与张明远一组会合,先开小组会,汇总情况。

张明远决定由崔处长执笔写报告,向中央军委、东北军区、13兵团报告。

高司令听说武官组都回来了,立即安排,他和贺晋年副司令听取了汇报。

高司令认为他们出国实地考察,了解的情况很真实具体,对作战很有价值。尤其是对东西两线的考察对我军入朝作战很有价值。入朝后,后勤供应必须改变解放战争时期的传统保障办法,由战地取给变为后方供应。要张明远马上给军委和总后勤部写出报告,供军委总部决策时参考。另外我军供应物资由后方运送到前方,要有一个管理办法,张明远要立即给军区起草一个规则,军区常委会研究确定后,下发军区和参战部队执行,主要是要明确物资库址的选择,库区的伪装和警戒,物资的收发和保管,物资的装卸和运输四个环节,减少物资的人为损耗和敌人的破坏。张明远写出草稿,军区常委通过后,以《战地物资管理暂行规则》下发各部队执行。防止入朝后无章可循的混乱现象发生。武官考察组报告,经贺副司令审阅,高司令签署后10月16日发出。另外,军区决定成立一个前方指挥所,作为军区后勤部的派出机构,由张明远副部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