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书主要研究扩大农村消费问题,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农村消费、农村流通体系、流通创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扩大的机理和路径等,研究地域主要是河南省。
1.农村消费
农村消费是指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主要包括其消费水平、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等。
消费水平是指农村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满足自身日常生活费用各项支出的总和。按消费者的不同,有个人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支出和社会公共消费支出;按照消费物品不同,有商品性消费支出,如吃、穿、用、住、行等和非商品性消费支出,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本书用来衡量农村消费水平的统计指标有支出法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最终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性消费支出等。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的需求心理、购买动机、消费意愿等方面心理的与现实诸表现的总和。其最主要的行为表现是:购买行为。制约它的因素有:①需要。包括生理的、社会的和心理的需要。消费者的需要是购买的直接动因。②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水平。一般来说,消费总额和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向同一方向变化的。但就某一具体商品来说,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消费量的增加。例如,随着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某些中高档商品的购买和消费量会增加,而对低档商品的购买和消费量则会减少。商品价格对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有直接影响。③商品本身的特征及商品的购买、保养和维修条件。如商品的性能、质量、外形、包装等,商店的位置、服务态度等购买条件,以及商品的保养和维修条件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诱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④社会环境的影响。消费者的需要,尤其是社会、心理的需要,受这种影响而变化的可能性更大。[3]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费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等生存型消费所占比重下降,而教育、娱乐等发展型消费占比将上升。与城市消费相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生存型消费比例较高、发展型消费比例较低,消费结构更待优化。
2.农村流通体系
农村流通体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尚未统一。孙前进(2011)认为,中国现代流通体系应该是由政策法规与行政管理、国内流通、国际(地区)流通、支撑与保障4项一级体系、25项子体系构成的庞大系统(具体包括:流通法律体系、流通政策体系、流通行政管理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粮食流通与物流体系、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特殊商品专营体系、重要商品国家储备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国际商贸流通体系,外商投资与管理体系,经济合作对外投资体系,内地、香港、台湾、澳门流通体系,海关监管与保税物流体系;商务服务体系、信息化与信息系统、商品流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体系、物流体系、邮政与快递体系、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体系、商业信用体系)。[4]
农村流通体系是一套商品流通的系统,是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流通主体、流通渠道、流通方式和流通制度等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整体。农村流通体系从商品类别来看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农资流通体系、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等。
3.流通创新
流通创新是指在实体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凭借先进理论、思维方法、经营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流通格局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进行的全面改造和提升,以便全面、系统、大幅度地提高流通的效能。
流通创新主要包括流通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等。流通制度创新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流通体制、流通制度、流通政策、流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流通制度创新对于解放农村流通生产力、提高农村流通效率、健全农村商品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流通模式创新主要是指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农村商品流通模式创新是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农村流通模式创新应在农业产业化、零售商经营连锁化的基础上,对组织形态和交易方式进行创新。流通组织创新是指流通企业的组织方式创新。流通组织通过提高主体组织化程度和扩大主体规模,促进农民合作社、产销一体化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发展,增强了农业生产者应对市场变化和抗风险的能力,在促进农产品消费的同时稳定了农户的收入。流通技术创新是促进农村消费的技术基础,是推动流通业发展的原始动力。流通技术创新通过加快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农村商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农村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其流通成本。流通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流通技术机械化、流通技术标准化和流通技术信息化三种方式进行。
二 研究方法
本书从流通创新的视角研究扩大河南省农村消费问题,遵循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常用研究方法,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从已有文献中借鉴经验和查找不足,明确河南省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相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充分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问题;在河南省农村地区进行典型抽样问卷调查,辅之以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获得原始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文献数据的不足。
(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方面:遵循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使用一般均衡的微观模型分析流通体系变化对价格和消费量的影响。实证方面:使用河南省流通和消费的相关指标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流通创新指数,采用状态空间面板、Probit和Logit模型、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检验流通创新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
(3)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从宏观角度考察河南省农村流通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总量、消费结构等状况;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村居民家庭和个人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以及流通创新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采取了整体分析和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将河南省农村流通和消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针对农村医药流通、农民工消费、洛阳市消费品流通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