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河南省农村消费的流通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一 流通与消费关系研究

流通业已经从国民经济的“末端产业”逐渐演变成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而消费则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于流通与消费的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关于流通业发展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理论研究中,赵萍(2008)对流通体制促进消费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小零售企业具有强大的吸纳就业的能力,可以切实提高普通大众的收入水平,为扩大消费提供最基本的收入基础。[33]马龙龙(2009)认为,中国必须构筑一个竞争有序和高效通畅的高层次流通平台,以充分发挥流通启动消费的作用。王潇(2009)认为,在既定的产业结构下,流通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一定时期的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流通的组织状况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实现程度。赵萍(2007)认为,流通业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宣传,影响着国内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并指出流通与消费的七大关系,即流通能够引导消费心理、保障消费安全、提供消费便利、改变消费习惯、传递消费信息、领导消费潮流、丰富消费选择。王微(2006)认为,城市商业特别是零售业是实现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途径。[34]宋则、王雪峰(2010)在商贸流通业增进消费的政策研究中提出,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是推动结构调整、满足居民消费意愿的核心思路。[35]尹世杰(2010)认为,疏通流通渠道,对于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6]文启湘(2007)认为,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推进农村消费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37]郑承志(2010)认为,扩大消费必须进行流通创新,理论上流通创新包括流通体制的创新、流通方法与流通手段的创新、流通模式的创新。流通创新的路径选择可以是强化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体制创新)、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市场创新)、规范并改善消费环境(环境创新)、支持和鼓励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方式创新)、继承和引进相结合(特色创新)等。[38]

在实证研究中,张连刚、李兴蓉(2010)采用1990—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流通业发展是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但是流通业发展对东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39]冉净斐(2008)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流通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当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增加1%,可带动当期的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分别增加0.80%、0.87%、0.85%、0.80%。[40]郝爱民(2011)认为,流通产业发展不畅,成为消费升级、扩大消费的制约因素,并经过分析提出了若干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扩大消费的政策。[41]赵娴(2010)认为,流通产业不仅成为生产的先导,也成为消费的重要促进力量,流通效率的提高、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的完善成为决定消费实现程度和水平的重要力量。[42]罗永华(2011)使用广东省2000—2008年的流通和消费数据建立模型,得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流通业发展密切相关、流通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消费增加的结论。[43]文启湘、梁爽(2010)利用DEA模型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和消费增长的协调促进关系作了分析和论述,认为我国流通业发展对消费的促进效用要强于消费对流通业的支撑作用。[44]

关于农村流通和消费的研究中,贺珍瑞(2007)认为,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需求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我国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相对于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显落后,这对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有显著影响。[45]李骏阳等(2011)使用偏最小二乘法,证实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46]王新利、吕火花(2006)采用200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增长具有较大影响。[47]郝爱民(2010)采用有序概率模型,以河南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各个指标对农民消费意愿及消费热情的影响,认为农村消费需求难以有效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应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48]刘根荣、种憬(2012)以促进消费视角对城乡流通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城乡流通二元结构现象及其对消费的制约机理。[49]李骏阳(2015)认为,扩大农村地区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发展和改善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业现状,使之更好地适应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需要创新农村流通体系与流通模式,对农村消费品流通进行顶层设计。具体来讲,在区域上,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农村划分为三类不同的地区,在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消费品流通业发展对策,采取有区别的扶持政策。在时间上,制定从现在起到2030年两阶段的农村流通业发展战略,并设计各阶段的目标、发展任务与支持措施。在发展模式上,应根据各地特点实施适合其发展需要的农村消费品流通模式。在发展思路上,应借助电子商务来促进农村消费品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城乡流通一体化。[50]

关于居民消费增长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研究中,王惠(2000)认为,消费无论是在商业流通发展的历史演进中,还是对新兴商业业态的崛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指出商业流通要在消费导向型经济时代获得更大发展,则必须适应消费、推动消费、发展消费。[51]丁俊发(2012)认为,促进消费与流通渠道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通过改革消费体制、提升消费能力、调整消费政策、夯实消费基础、改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环境、研究消费周期、培育消费热点,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52]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流通和消费关系的研究中,学术界普遍认为流通业和消费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流通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消费的扩大,只是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不同而已;对流通业对消费促进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农村流通对消费的影响,而关于消费对流通的影响研究较少,多停留在定性探讨上,流通和消费相互影响的研究基本没有,定量研究更是空白。在已有的定量研究中,王新利(2006)和罗永华(2011)的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其指标选取有些欠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得过于简单,而且没有考虑数据的平稳性问题。冉净斐(2008)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流通业对消费增长的影响的方法值得借鉴,但其选取的代表流通业和消费的指标难以克服由于变量相关而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张连刚(2010)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比较理想的模型和结论,但模型中没有考虑居民收入、消费预期等因素,存在严重内生性问题,而且也没有协整分析流通和消费的长期关系,这就给后续研究提供了空间。

二 流通创新与农村消费研究

1.农村消费问题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消费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国内多数学者,如党国英(1999)、李彤彤(2000)、刘宇虹(2006)、陈文玲(2007)、李春琦(2009)、潘建伟(2010)、陈亮(2010)等,都认为农村居民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村消费不足引起消费升级不快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李明贤等,2006)。②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朱信凯(2003)系统构建了中国农户消费函数理论发展的微观基础,应用2ELES定量分析了农民消费结构。李锐(2003)认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变化,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在下降,而住房、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上升;陈林兴(20l0)也得出了类似结论。③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学者们普遍认为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如臧旭恒(2005)、任志强(2008)、储德银等(2009),但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农村消费的增长,如城乡收入差距(蒋南平,2010)、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王辉,2011)、城镇化水平(廖进中等,2009)、财政支农(朱建军,2009)、社会保障(于泳,2009)、农村消费环境(郝爱民,2009)。

2.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影响研究

农村流通体系的健全被认为是撬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杠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也转移到以下两个方面:①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方面:高铁生、郭冬乐(2008)认为,需要整合现有农村流通体系,培育现代流通组织,降低流通成本,扩大农村消费。[53]文启湘(2016)认为,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流通产业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方面。实证研究方面:李骏阳等(2011)证实了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54]吴学品(2014)通过近乎理想需求系统(AIDS),证实了市场化和流通设施对农村消费结构的积极影响。[55]②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渠道和路径方面的研究。学者们分别从流通制度、流通模式、流通组织和流通技术进行了研究。夏春玉等(2009)提出建立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以扩大消费,即农村流通网络同时承担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56]李骏阳(2015)认为,应根据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区的特点实施适合其发展需要的农村消费品流通模式。[57]清华(2016)认为,应规范农村市场秩序、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组织化程度、创新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格局等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58]贾晓燕(2016)提出,“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在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中的流通技术创新可以扩大农村居民新兴网络消费。[59]

三 河南省农村流通和消费的研究

河南省农村流通方面:赵趁(2013)认为,开启河南省农村零售市场的策略有监管力度的加强、商品结构的调整、业态的更新完善、促销手段的多样化、加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等。[60]蔡丙松(2014)认为,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消费环境差等现状制约了农村消费,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并切实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管,规范农村集市管理;建设一批农村商店和物流配送中心,使农民更容易接近消费市场。[61]叶亚丽(2016)认为,河南省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滞后于农产生产、农村冷链物流滞后于鲜活农产品生产、农村流通市场主体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农村流通体系滞后的原因有:流通企业在农村无利可图、农村流通设施投入少、农村专业流通组织缺乏。优化河南农村流通体系的对策有: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提高其他流通主体的参与度,继续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提高流通效率。[62]

河南省农村消费方面:陈笑笑(2015)研究了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制度因素等,并认为农村水电、道路、通信、市场网络等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63]孙保营(2016)认为,由于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障不健全、消费环境的不安全和消费观念、消费文化的落后,河南省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理性和不科学的特征。消费环境的脆弱和商品流通网络的滞后导致消费空间受限。应完善农村消费环境的提升机制,为优化消费行为提供环境保障。[64]完善农村居民消费的教育引导机制,为优化消费行为提供观念保障。贺丹莹等(2017)通过构建基于灰色系统的预测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八大支出项目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到202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将是2014年的2倍,食品和居住占比下降,而医疗保健和衣着占比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这说明了河南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将得到快速提高。[65]

综合国内外文献来看,对农村流通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理解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的关系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文献来看,存在如下不足:①国外主要从流通效率、流通组织等侧面来研究农村流通,缺乏流通体系的整体和系统的意识,更缺乏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影响的研究;对农村流通体系创新影响农村消费的机理尚未有深入的探讨。②国内学者已经关注到农村流通创新对农村消费的影响,但缺乏对影响机理和路径的研究;已有的实证研究在指标选择和模型构建方面存在若干问题,由此推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对农村消费问题未做严格分类和深入探讨,其与农村流通体系各部分的关系尚未明确;针对河南省的农村流通和农村消费的研究较少。所以深入研究河南省流通创新对农村消费的影响机理和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1]Keynes,M.J.,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London: Macmillan,1936.

[2]Duesenberry,J.S.,Income,Saving and the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9.

[3]Friedman,McClains,Palmer,K.,Sources of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US 1963-1987:All input-output Perspectiv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69,1987.

[4]Hall,R.E.,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6,No.4,1979.

[5]Carroll,C.D.,The Buffer-Stock Theory of Saving: Some Macroeconomic Evidences,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Vol.2,1992.

[6]Dynan,K.E.,How Prudent are Consumer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01,No.6,1993.

[7]Wilson,B.K,The Strength of the Precautionary Saving Motive when Prudence is Heterogeneous,Enrolled paper of 37th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3.

[8]Kalecki,M.,Selected Essays on the Dynamics of the capitalist Econom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9]Blinder,A.S.,Model of Inherited Weal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y,Vol.87,No.4,1975.

[10]Bailey,M.J.,National Income and Price Level,New York: McGraw-hill,1971.

[11]Karras,G.,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Vol.26,No.1,1994.

[12]Devereus,M.B.,Head,V.C.,and Lapham,B.J.,Monopolistic Competition,Increasing Return and Government Spending,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Vol.28,No.2,1996.

[13]Okubo,M.,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Between Private and Government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Japan,Economic Letters,Vol.79,2003.

[14]Kwan,Y.K.,The Direct Substitution Government and Private Consumption in East Asian,NBER working paper,No.12431,2006.

[15]Nelson,R.R.,Consoli,D.,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havior,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Vol.20,2010.

[16]Gorbachev,O.,Did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come More Volatil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1,No.5,2011.

[17]Kjellberg,H.,Market practices and over-consumption,Consumption Markets&Culture,Vol.11,No.2,2008.

[18]Giles,J.,Yoo,K.,Precautionary behavior,migrant networks,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cis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household panel data from rural China,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89,No.3,2007.

[19]Bonis,R.D.,Silvestrini.A.,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and real wealth on consumption:New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Vol.25,No.5,2012.

[20]Xiao,G.,Kim,J.O.,The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consumer values,consumption values,life satisfaction,and consumption behaviors,Psychology & marketing,Vol.26,No.7,2009.

[21]Osterhaven,J.,Linden,J.A.V.,European Technology,Trade and Income Change for 1975-1985: An 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Decomposition,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No.9,1997.

[22]Sabillon,C.,On the Cause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Lessons of History,Algora Publishing,2008.

[23]Hawkes,C.,Nutrition reviews,Nutrition Reviews,Vol.67,No.6,2009.

[24]Malyadri,P.,Rao,K.S.,Indian Retail Marketing Scenario A Pivotal Role Towards Economic Growth,Economic Affairs,Vol.56,No.2,2011.

[25]Peersman,G.,Pozzi,L.,Business Cycle Fluctuations and Excess Sensitivity of Private Consumption,Economica,Vol.75,No.299,2008.

[26]Emran,S.M.,Zhaoyang,H.,Access to Markets and Rural Poverty: Evidence from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a,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95,No.2,2013.

[27]Andrew P.,E.Calderwood,Rural retailing: A sector in decl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Vol.35,No.2,2007.

[28]Bob Saint,Rural Distribution System Planning Using Smart Grid Technologies,Rural Electric Power conference,2009.

[29]Ari-Pekka Hmeri,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Fishing Industry,The Case of Icelan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Vol.6,No.3,2003.

[30]Mhurchu,C.N.,etc,Effects of price discounts and tailored nutrition education on supermarket purchas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Vol.91,No.3,2010.

[31]Kenning,P.,Grzeskowiak,S.,The role of wholesale brands for buyer loyalty:A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Jorunal of Business& Industrial Marketing,Vol.26,No.3,2011.

[32]Andrew Paddison,Eric Calderwood,Rural retailing: A sector in decl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Vol.35,No.2,2007.

[33]赵萍:《流通与消费的七大关系》,《中国商贸》2008年第1期。

[34]王微:《我国城市商业在扩大消费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12期。

[35]宋则、王雪峰:《商贸流通业增进消费的政策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11期。

[36]尹世杰:《疏通流通渠道扩大农村消费》,《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期。

[37]文启湘:《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村消费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8]郑承志:《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消费的流通创新研究》,《商业时代》2010年第3期。

[39]张连刚、李兴蓉:《中国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实证研究》,《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0]冉净斐:《流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关系:理论与实证》,《商业时代》2008年第1期。

[41]郝爱民:《消费升级与我国流通体系的优化》,《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第2期。

[42]赵娴:《发展流通产业实现消费促进和结构升级》,《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1期。

[43]罗永华:《广东省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商业时代》2011年第18期。

[44]文启湘、梁爽:《基于DEA模型的流通业与消费增长协调发展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10期。

[45]贺珍瑞:《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6]李骏阳、包望伟、夏禹械:《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11期。

[47]王新利、吕火花:《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3期。

[48]郝爱民:《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有序Probit模型的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49]刘根荣、种憬:《促进消费视角下城乡流通协调发展研究》,《经济学家》2012年第9期。

[50]李骏阳:《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业创新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4期。

[51]王惠:《消费对商业流通发展的作用》,《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52]丁俊发:《促进消费与流通渠道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2期。

[53]高铁生、郭冬乐:《扩大农村消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54]李骏阳等:《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11期。

[55]吴学品:《市场化、流通设施环境和农村消费结构》,《经济问题》2014年第10期。

[56]夏春玉等:《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途径》,《财贸经济》2009年第10期。

[57]李骏阳:《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业创新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4期。

[58]清华:《流通网络组织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必要性及创新路径》,《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23期。

[59]贾晓燕:《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研究》,《改革与战略》2016年第4期。

[60]赵趁:《探析河南省农村零售市场改革之路》,《市场营销》2013年第6期。

[61]蔡丙松:《河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1期。

[62]叶亚丽:《优化河南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研究》,《当代经济》2016年第14期。

[63]陈笑笑:《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赤峰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64]孙保营:《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及其优化研究》,《当代经济》2016年第16期。

[65]贺丹莹:《基于灰色模型的河南省农村消费结构变动预测》,《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3期。